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的孩子說話晚,表達能力差,同齡的小朋友都可以準確表達自己的意願了,他還只是能通過一些比較簡短的話模糊地表達自己的訴求。
許多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說話晚,不會表達等問題的時候,都會表現得過於焦躁。如果我們家長如果擔心孩子是生理上的問題,就要及早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去尋找原因。
如果不是生理上的原因,我們家長就可以嘗試著通過&34;,提高孩子的詞彙量,表達能力,塑造孩子學習型的大腦,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語言表達問題。
1、孩子思維結構不健全
孩子表達能力差可能是孩子的思維結構不健全,邏輯思維發展得不是很好。我們能通過說話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我們說出來的話應該是符合邏輯的,符合語法規範的。
但是孩子如果對世界的認知存在不足,思維結構上不健全,那孩子說出來的話可能是不符合我們的思考邏輯的,甚至可能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牛頭不對馬嘴。
孩子的思維架構不健全的話,可能在和家長老師通過語言溝通的時候,會表現得反應比較遲鈍,需要比其他小朋友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理解老師的話。
2、孩子缺失聆聽者態度
孩子表達能力差還可能是孩子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缺失當聆聽者的態度。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但是一個孩子缺失當一個聆聽者的耐心的話,那他在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時候,就不能很好地模仿別人的講話邏輯。
聆聽是孩子學習語言的一個重要方式,如果孩子缺失當聆聽者的態度的話,孩子在語言表達的學習方面可能會比別的孩子更加吃力。
3、孩子的心理狀態
孩子在說話時的心理狀態也會影響孩子的說話表達。有的孩子在說話的時候可能心理會比較緊張,導致在說話的時候聲音發抖,說話邏輯混亂,表達的效果不好。
我們家長總能一下子就能識別孩子是否在說謊的原因,就是孩子在說謊的時候心理狀態比較緊繃,一不小心就會露出小馬腳。
所以,孩子在說話還不是很流暢的時候,我們家長一定不能取笑孩子,讓孩子形成說話的心理負擔。
1、Tune in 和孩子共同注意聲音並回應
孩子對聲音是比較敏感的,我們家長要和孩子共同關注聲音,並對聲音做出回應。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還有限的時候,會通過目光和和肢體語言和家長溝通,我們家長可以和孩子多講講他所關注的東西。
孩子在咿呀學語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儘可能真誠地回應孩子的話語,和孩子共同關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並簡單地和孩子講解。
2、Talk more 和孩子多溝通
Talk more即是要求家長多和孩子進行語言上的交流,讓孩子潤物無聲中學會語言的表達。Talk more可以幫助孩子不斷重複模仿家長的話語,從一個簡單的詞語到一個能夠表達完整意思的句子。
例如我們家長在給孩子衝奶粉的時候,就可以和孩子多重複幾次&34;這個詞語,這樣孩子就可以在和家長的溝通中學會更多的詞彙和表達方式。而且我們家長最好可以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來讓孩子了解同一樣東西,避免表達形式過於枯燥。
3、Take turns 和孩子輪流談話
Take turns 即是要求我們家長可以多和孩子進行輪流的交流,或者語言角色轉換的交流。
Take turns 可以幫助我們孩子更生動地學習到語言表達的知識,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詞彙。我們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角色扮演的方式,或者和孩子一起讀繪本的方式,和孩子輪著來說話。例如在和孩子學習&34;這個詞語的時候,我們家長和孩子就可以通過一個人扮演狐狸,一個人扮演老虎的方式,讓孩子站在角色的立場上,自由發揮自己的表達能力。這樣的方式既有趣,又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4、Turn off 關掉數字設備
關掉電子設備,更加真誠地和孩子交流。電子設備泛濫的今天,關掉電子設備去學習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電子設備不僅會吸引我們孩子的注意力,還會吸引我們家長的注意力,不利於雙方定下心來好好交流。電子設備的發展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們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比以往更警惕電子設備的不良影響。關掉電子設備,讓孩子和家長更加關注於線下的能力表達。
1、重構孩子的邏輯思維,提高孩子的詞彙儲存量
塑造孩子學習型大腦,重構孩子的邏輯思維,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首先要豐富孩子的詞彙量。4T溝通法主張家長多和孩子說話交流,回應孩子的手勢語言,用描述性的語言為孩子形容生活中的物品,讓孩子對此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激發孩子思考。
塑造學習型的大腦不是空談方法概念,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認識理解世界。有研究表明,來自腦力勞動者家庭的兒童聽到的詞彙量,比接受福利救濟家庭的兒童聽到的詞彙累計多出3200萬。除去&34;&34;這些重複嘮叨的詞語,這3200萬詞彙是不同孩子之間的鴻溝式差距。
所以想要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塑造學習型的大腦,只要還是提高孩子的詞彙量,為孩子的思考提供足夠的原材料。
2、讓孩子感知世界,提高想像力
孩子感知世界的能力是孩子學習能力的重要基礎,是孩子提高想像力的基石。同樣是面對一塊西瓜,感知力較差的孩子只能感知到西瓜皮是紅色的,西瓜皮是綠色的,但是感知力較好的孩子也許能感受到西瓜皮的綠色是有過渡變化的,西瓜不是越紅越甜的。
較強的感知力能讓孩子去思考這些問題,並可能找出陽光照射影響了西瓜皮的顏色,而西瓜是否足夠甜,與當年的降雨息息相關。強大的感知能力是孩子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重要原因,也是孩子去尋找答案的重要東西。
當然,其中少不了家長運用4T的具體方法,對孩子加以引導和幫助。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孩子想像探索的學習型大腦也在形成中。
3、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表達能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表達能力是孩子學習的重要方面,學會控制個人的想法行為以及正確的表達形式是塑造學習型大腦的重要一環。自控能力是孩子敦促自身行為的一種重要能力,當孩子面對一些誘惑時,自控能力能讓孩子清醒頭腦,端正態度,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在構建學習型的大腦過程中有很多細碎複雜的東西,關係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孩子完全沒有自控能力,需要家長全程監督,這樣雙方都會非常疲倦。
而孩子如果不懂表達的話,家長也可能用力過猛,對孩子要求過高,反而壓制孩子的學習熱情。所以要塑造孩子的學習型大腦,不論是孩子本身的自控能力培養還是與家長或外界的溝通表達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實用技能。
總之,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需要我們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用好4T溝通法,讓孩子在和家長的正確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擴大孩子的詞彙量,讓孩子的表達既符合邏輯,又流暢通順。
我是奶嘴媽媽育嬰師,也是5歲寶寶的母親,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