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聽、說、讀、寫是人們通過語言進行交際的重要形式,也是英語學習和運用語言必備的四項基本技能,是他們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基礎和手段。從語言發展的角度來看,聽說是信息輸入技能,是獲得語言信息和語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徑,是讀寫技能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語感,讓學生增強學好英語的信心,從而以「聽、說」帶動「讀、寫」,提高英語綜合水平。
【關鍵詞】聽說領先; 知識積累; 訓練滲透;突破障礙;
在英語的學習中,聽、說、讀、寫對初中生來說都很重要,基於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教師著力使學生將基礎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並發展為交際能力,圍繞這個目的,聽、說、讀、寫這四種技能緊密聯繫,而聽說則領先。根據美國外語教學法專家裡弗斯(Rivers)和坦珀利(Temperly)1978年的統計,「聽」在人類交際活動中所佔比例為45%,「說」佔30%,「讀」佔16%,「寫」佔9%。裡弗斯(Rivers)認為學生學會說英語的前提首先是聽和說。由此可見,「聽說」技能在英語學習中有著很大的重要性。對英語學習者來說,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基礎教育階段對於學生的聽說能力的培養顯得至關重要。筆者現就如何培養初中生英語聽說能力談談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心得:
一、英語語言知識積累是提高聽說的根本。
1.把好學生語音詞彙關,擴大詞彙量。
對詞彙的理解和運用是聽說水平提高的基礎,詞彙量不夠或者詞語運用不當都會影響聽說,而國際音標的掌握則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詞彙量的積累。因此,首先在教學過程中要相當重視音標的貫徹教學。以八年級為例,中上水平的學生基本掌握了音標,所以這個階段的學生可自行根據音標預習單詞,大聲拼讀單詞表中的單詞,並結合讀音規則初步學習單元新詞。然後在老師新單詞的教授中糾正自己錯誤讀音,從而實現對單詞的正確把握。只有音準了學生才能更好更快地記住單詞,從而積累一定量的詞彙。反覆操練課本上的單詞,並在此基礎上擴展單詞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步驟。對於基礎差的學生,一定要幫助他們,讓他們對這些單詞漸漸熟悉,聽懂。我通常每節課會用至少5-10分鐘讓學生通過聽來初步熟悉要學習的內容,並通過小組長組織句子聽寫加強鞏固,從而使學生重視單詞在句子中的情境運用。
2. 對外國文化和習俗的了解是聽說的有力保障。
由於所屬地域不同,所接觸到的外國文化習俗、風土人情等與學生本身的認知會出現偏差,這也會給學生聽說過程中對情境的理解產生一定的障礙。某些涉及外國文化背景的片段易形成culture shock。如聽力材料裡出現了Christmas day、Halloween等,如果學生對西方的這些節日等背景知識不了解,自然就會形成一道理解障礙。只有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才能更好、更快、更準確地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意義。
二、多方位訓練,日常教學滲透是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的關鍵。
1、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演講
英語課堂的課前短短三分鐘,作用可不容小覷。首先,不僅作演講的學生的口語得到訓練提高,其餘學生也在進行聽力訓練。其次,學生都有機會上臺表現自己,在訓練寫作能力的同時也讓自己更有自信,更願意表達自己。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自行寫作演講稿,內容不限,在經過老師修改後反覆朗讀,從而對句子的掌握更加準確,在班裡進行演講,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之後會有一個提問環節,即由演講者就演講內容進行發問,臺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筆記內容進行回答,從而為自己的小組贏得分數。這樣一來,學生參與的積極度很高,這個過程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鍛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成為了學生最喜歡的環節。
2、Role Play
八年級教材中每個單元Section A 中的 2d 任務是Role Play,在此部分前學生已有一定的單元知識積累,因此學生在聽完一次課文錄音之後就可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在熟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相關內容還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行進行修改,學生利用本身知識儲蓄自由發揮,達到充分發揮學生運用語言的主動性,並給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語言情境,讓學生進行語言的有效輸出,從而達到語言交際的目的。
3、開展班級辯論賽
對於八年級學生而言,開展辯論賽的能力要求頗高,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在unit3 中,以」Should children do chores or not」這個主題為例,在對課本中已有的觀點進行分點概括後,學生討論後自行組合,形成正反兩方,並在班中表達自己的觀點,老師最後進行總結。以下為精彩片段節選:
SA: I think children should do chores,because it can help make our parents happy if we share the housework.
SB: I don’t think so. I think it’s just a waste of time. And if you use the time to study hard,you will get good grades, so our parents also will be happy.
SA: Do you really think so? Our classmates Qiufeng likes doing chores, and she also gets good grades.
三、戰勝緊張心理,讓學生突破聽說障礙
在做聽說練習時,特別是聽力部分,學生往往感到心裡緊張,甚至大腦一片空白,什麼也沒聽進去。所以教師首先告訴學生要戰勝緊張心理,學會自我放鬆。其次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聽,有些學生特別是八年級的學生,材料聽了兩遍,結果一臉茫然,根本沒聽進去。這是由於他們跟不上說話者的速度,反應不過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進行恰當的聽說技巧指導,比如學生在聽錄音之前迅速審題,先瀏覽一遍題目,有時也可充分利用題與題之間的暫停時間間隔去瀏覽答卷上的內容,先對所聽範圍和大意有個大致了解,然後再帶著問題聽,並讓學生養成這樣一種習慣。
適當的聽前猜測有助於學生聽懂並獲取正確信息。學生學會根據所提供信息並結合詞前詞後的搭配確定所填的詞。例如: want to _____her friends, 這一空格中必定要填入動詞原形,又如:He doesn’t mind ______all the housework for her children, 可以猜測出此空格填入的應是動詞,又因 mind doing 這個搭配,所以填入的應是v-ing 形式。通常情況下,我們有可能不能徹底聽清、聽懂每一個音素、音節、單詞或詞組,但只要我們聽清了關鍵詞或關鍵因素,同樣可以做出正確的答案。
總而言之,聽是一種接受信息的活動,而說是一種把自己內在的語言材料變為外部有聲語言。但是在訓練「說」的過程中,教師不能操之過急,應循序漸進。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一種表達的欲望,並能夠針對學生能力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較差的學生只要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機械性的語言操練即可,如模仿性對話訓練,朗讀或背誦一些短文;中等的學生要會就對話或課文進行簡單的概述或複述;學習好的學生應會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看法,可以不受課文的約束進行較自由的表述。其次要注意學生「說」的一個心理活動。
「說」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對於八年級的學生而言,需要給他們從母語過渡到外語過程的時間,因此,為了使學生有「說」的勇氣,教師要留給他們一定的時間做準備,熟悉內容。安排層次,做到心中有數。學生在一次表達成功後,才會有下一次表達的欲望。另外,在初始階段,教師不應該過多的去糾正學生語法上的錯誤,而應該多給學生展示正確的語言,否則既嚴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還會打擊學生的信心,久而久之,會適得其反,讓學生害怕張嘴。總之,培養學生聽說能力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堅持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2001版Yang楊惠中, H. (2008). 怎樣提高英語聽說能力. Foreign Language W orld,(1), 7-10.
3.Mao毛立群, L., & Liu劉自中, Z. (2006). 英語聽說能力培養與課堂教學模式的芻議Opinions on Classroom Teaching in Developing Students』 Ability in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中美英語教學, 3(6),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