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機構搶灘登陸上海全球資管中心建設迎來最好時期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摘要:要以客戶為中心,要成為人才中心。

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邁出了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步伐。30年的奮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並逐漸成為世界金融治理新的重要力量。在最近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中,上海名列第四。

2020,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新的歷史起點。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將肩負新的使命,踏上新的徵程。

對志在打造全球資管中心的上海而言,如何發揮金融市場優勢,提升全球金融資源配置能力?肩負著人民幣國際化重任的上海,如何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在金融科技深刻改變金融生態的今天,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該如何發力?對標國外金融中心城市,上海又應創造怎樣的金融司法環境?面對這些事關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的熱點話題,來自全球的金融界人士暢所欲言,為上海建言獻策。

【專家建議】要以客戶為中心,要成為人才中心

當前,上海已經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齊備的城市之一,各類中外資券商、基金、資管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等資產管理機構加快集聚。上海該如何提升對全球金融資源的配置能力?今年的陸家嘴論壇上,來自中外金融領域的專業人士圍繞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深入探討。

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劉桂平表示,近年來上海抓住國民財富快速增長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以提升全球金融資源配置能力為目標,持續吸引集聚了一大批全球頂級資產管理機構,國際一流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全球資產管理中心雛形已現。據美國《巴倫周刊》報導,在主動管理型的新興市場基金中,投資於中國企業的比例從2019年4月的25%上升到今年4月的35%。

可以說,上海全球資管中心建設正迎來最好時期。今年4月1日起,我國進一步放寬部分金融機構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目前,多家國際資管機構已準備在滬設立外商獨資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同時合資設立理財公司。

不過,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國內經濟持續承壓,資管市場同樣面臨著大挑戰。與會嘉賓表示,面對外資機構紛紛搶灘登陸,如何構建競合新生態,需要謀篇布局,要在世界舞臺上交鋒比拼,提升本領。

國際金融論壇聯席秘書長朱寧認為,資產管理行業不只是簡單的金融服務行業,代客理財業務,更多的是助力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這一點上,國內金融行業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認知。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總裁傅帆也表示,與國際先進同業比較,國內資產管理機構在市場化機制、投資管理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和系統支持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不過,從基本面看,國內經濟將繼續長期穩定增長,居民家庭收入穩步提升,社會財富逐步積累,國內資產管理業發展空間廣闊。

對於上海全球資管中心的建設,傅帆也提出建議。他認為,迫切需要一部具有較強引領性和指導性的綱領性文件。他建議,在規劃「十四五」期間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具體工作中,可考慮制定一份引領上海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的綱領性文件,明確相關工作方向、目標、路徑和舉措,並逐步形成配套的人才保障、法治環境和信用體系,凝聚國內外資產管理機構的力量,共同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服務能級和創新能力。

他同時建議,應充分利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實施的機遇,「長三角地區人均收入和社會財富積累水平較高,是上海發展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的最佳腹地。」

在先鋒領航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莫蒂默·巴克利看來,上海要真正成為資管中心,需要有以客戶為中心的監管環境。同時,必須要有全球最好的人才。「如何吸引人才,確保這些人才有證照,如何成為一個像倫敦這樣的人才中心,是值得考慮的。」像倫敦這樣的城市,它們首先是人才中心然後才是金融服務中心。持有相同觀點的,還有橡樹資本聯席董事長霍華德·馬克斯。他建議,上海在稅收方面要創造競爭力,在財政方面也要有一些刺激和支持政策。「有好的激勵政策和環境,全球人才就會被吸引。上海是一個非常開放型的城市,開放是上海的傳統,我覺得上海的優勢是明顯的。」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海外資管機構赴上海投資指南》中英文雙版在滬正式發布
    據悉,此次發布的《指南》內容涵蓋中國及上海地區的營商環境、資管行業發展情況、各類機構及產品的法律框架及申報審批流程、基金服務商及基金分銷情況等,旨在為將要或已經赴上海開展業務的海外資管機構提供政策指引和實務指導,為他們在滬設立公司、開展業務創造便利條件,進一步助力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全球資管中心。
  • 最新全球資管500強榜單:平安資管53位!共7家中資機構上榜
    下一階段,中資資管機構如何把握中國金融開放的寶貴機遇,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競爭,是值得深思的重要發展命題。  中資機構樣本:  平安資管過去10年規模翻了5倍  今年,新冠疫情的傳播及反覆給全球經濟復甦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由實體經濟傳導而至的金融市場震蕩,也給各大資管機構經營帶來了諸多挑戰。
  • 金融市場加速開放,「上海機遇」何在?八位國內外資管專家獻策|...
    來源:國際金融報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當前,上海已經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齊備的城市之一,各類中外資券商、基金、資管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等資產管理機構加快集聚。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開放不斷擴大,中外資金融機構將面臨哪些新的機遇?上海該如何發揮綜合優勢,加速資本聚集,提升對全球金融資源的配置能力?6月19日,在陸家嘴論壇上,8位國內外的資管專家就這一話題進行了探討。
  • 國際知名資管加速布局中國 18家外資資管上支付寶開「辦事處」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支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國際知名資管加速布局中國 18家外資資管上支付寶開「辦事處」
  • 2019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大事件
    科創板揚帆起航,標誌性外資金融機構不斷落滬,搶佔全球金融科技制高點……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進入決勝階段。日前,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發布「2019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大事件」。這是我國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鼓勵外資金融機構加大在華投資的重要成果,體現了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信任和支持,以及全球頂級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信心和決心。
  • 大江東︱傳承金融基因,打造資管高地,靜安發展能級再提升
    據介紹,全球財富管理論壇是在金融開放背景下,為順應全球資管行業發展和中國資管行業轉型需求而發起的國際性交流平臺組織。「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海蘇河灣峰會」,則是全球財富管理論壇與上海靜安區的首次合作。 上海地圖的中心正是蘇河灣 你知道嗎?如果把上海地圖橫豎對摺,兩條折線相交的中心,是靜安蘇河灣。
  • 50萬億全球最大資管來中國:100%控股公募基金公司獲批
    來源:東方財富網全球資管巨頭持續加碼中國,剛剛,全球資管規模排名第一的貝萊德公司搶先一步,率先拿到首家外資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今年4月1日,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放開外資股比限制,貝萊德也於4月1日當天遞交公募基金設立申請,如今不到5個月時間即獲批,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腳步不斷加快。除了貝萊德,路博邁、富達兩家外資機構也已遞交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申請,公募基金業正式迎來內外資機構同臺競技的新時代。
  • 外資資管機構入局 全國性AMC加速轉型
    隨著外資資管機構的入局,AMC將迎來重重挑戰。核心盈利指標表現不佳中國華融2019年業績報告顯示,全年實現運營收入1126.57億元,同比增長5.04%;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14.24億元,同比下降9.59%。
  • 中國太保總裁傅帆:把握新一輪金融開放機遇 與外資機構共同培育大...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黃蕾)在6月19日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2020)上作主題演講時,中國太保總裁傅帆表達了「將把握新一輪金融開放和上海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的戰略機遇,與外資機構共同培育大資管生態」的觀點。
  • 外資機構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嗎?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外資機構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嗎? 中國香港、新加坡、上海是東亞地區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外資金融機構就三座城市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行排序,結果顯示,2020年,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排位依次是:港、新、滬。
  • 上投摩根總經理王大智:以全球視野,迎接中國資管行業新徵程
    12月2日,由中國證券報主辦的「錨定資管新航向 開啟轉型新徵程——2020中國銀行業理財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監管部門、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眾多金融機構高管和權威專家齊聚一堂,上投摩根基金總經理王大智作為嘉賓受邀參會,並發表《以全球視野,迎接資管行業新徵程》的主題演講。
  • 首家外資獨資基金公司落定,摩根資管收購上投摩根100%股權
    摩根資管表示將與上海信託緊密合作,推進完成100%股權收購所需流程,包括尋求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證監會」)的監管批准。摩根資管需要在交易結束前完成盡職調查工作,雙方目前不會透露交易詳情。上投摩根由上海信託和摩根資管於2004年合資組建,是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內領先的中外合資企業之一。
  • 代表行業刷新全球榜單,憑什麼是平安資管?
    第二家挺進全球百強的資管公司為易方達基金,排名99位,中國境內共有7家機構上榜。從數量和名次不難看出,中國資管業正在追趕國際步伐。有意思的是,這是平安資管首次參評,即推動中國資管公司排名大躍遷。這是一鳴驚人還是蟄伏已久?歐美是獨立系和銀行系資管分庭抗禮,為何中國反倒由保險系資管公司躋身前驅?在大資管背景下,各類資管機構同臺競技,保險資管持續增長動力何在?
  • 外資行搶灘國內信用卡市場 高年費或"水土不服"
    外資行搶灘國內信用卡市場 高年費或"水土不服" 中新網金融頻道梳理各銀行網站數據發現,外資銀行信用卡年費標準普遍高於國內銀行。且在年費減免條件方面,門檻高企,甚至沒有減免條件。  外資行搶灘國內信用卡市場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二季度末,我國信用卡發卡量為3.02億張,環比增長4%,同比增長17.4%。我國信用卡數量的快速增長得益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信用卡作為首選支付結算方式。
  • 方正富邦基金李長橋:科技賦能資管業務成大勢所趨
    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大衰退,尚在適應資管新規、處於艱難轉型階段的中國資管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破局成為擺在各大機構面前的一大難題。在此背景下,10月16日,「第二屆中國資產管理人論壇」在上海圓滿落幕,活動的主辦單位為中國資產管理人論壇,方正富邦基金等機構為此次活動的承辦單位。
  • 2020中國資產管理年會(暨)第十三屆中國資管「金貝」獎頒獎典禮將...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2020中國資產管理年會【暨】第十三屆中國資管「金貝」獎頒獎典禮將於8月在上海舉行。年會將邀請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權威金融機構、學術機構的領導和專家共同探討資管子公司與外資、大類資產配置、養老理財、資管...
  • 代表行業刷新全球榜單,憑什麼是平安資管?丨保險
    來源:投資時報10月下旬以來,信用風險事件頻發,資管行業壓力山大。也有一則喜訊傳來,國際機構IPE公布的《2020全球資產管理公司500強》榜單中,中國資管公司刷新了排名,最高名次從此前的98名躍升至53名,該項殊榮由平安資管斬獲。第二家挺進全球百強的資管公司為易方達基金,排名99位,中國境內共有7家機構上榜。
  • 銀行資管科技深度報告:海內外資管科技應用案例分析
    銀行應把握 財富管理的發展趨勢,從銷售資管產品向提供綜合財富管理解決方案轉 變,滿足客戶全生命周期的財富管理需求;建設更加開放的服務平臺, 整合各種金融產品及增值服務,提供全天候服務。 商業銀行在資管科技上的布局以系統建設為主,優先考慮風險管理模塊。
  • 波士頓諮詢何大勇:數位化時代 資管市場的未來是生態經營投研再造
    何大勇稱,中國資管市場還有一個較為明顯的趨勢,那就是國際化。目前中國金融市場加速開放,外資跑步進入中國市場,世界排名前15的資管機構中已有超10家進入中國市場。中國資管機構也迅速成長起來,頭部中資機構可在規模上在海外排名前30名,例如2019年排名靠前的中資機構分別為平安集團(5.1萬億元)、建設銀行(5.1萬億元)、中信集團(4.7萬億元)、招商局集團(4.4萬億元)、中國人壽(3.8萬億元)和工商銀行(3.3萬億元),分別在全球資管機構排名第25、25、28、30、40和50。
  • 國壽資管於泳:新發展格局下保險資管面臨三大挑戰和兩大機遇
    中證網訊(記者 戴安琪)12月4日,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於泳在由基煜基金主辦的「2020中國機構投資者資產管理北京峰會」上表示,面對資本市場的變局,保險資管公司既面臨傳統投資模式受到衝擊、開放格局下與全球資管公司競爭等挑戰,也迎來了市場對資管業務的需求不斷增加,資本市場健全完善等帶來的更多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