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行業刷新全球榜單,憑什麼是平安資管?丨保險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投資時報

10月下旬以來,信用風險事件頻發,資管行業壓力山大。也有一則喜訊傳來,國際機構IPE公布的《2020全球資產管理公司500強》榜單中,中國資管公司刷新了排名,最高名次從此前的98名躍升至53名,該項殊榮由平安資管斬獲。第二家挺進全球百強的資管公司為易方達基金,排名99位,中國境內共有7家機構上榜。從數量和名次不難看出,中國資管業正在追趕國際步伐。

有意思的是,這是平安資管首次參評,即推動中國資管公司排名大躍遷。這是一鳴驚人還是蟄伏已久?歐美是獨立系和銀行系資管分庭抗禮,為何中國反倒由保險系資管公司躋身前驅?在大資管背景下,各類資管機構同臺競技,保險資管持續增長動力何在?本文試圖探析一二。

為什麼是保險系?為中國資管刷新榜單

細究500強榜單,會發現中國資管業與國際同業一些有意思的差別。

從國際看,榜單前十名巨頭乃獨立系和銀行系對分天下。貝萊德、領航、富達等都是赫赫有名的獨立資產管理公司,道富、JP摩根、紐銀梅隆則是銀行系資管公司。相形之下,國際保險系資管有些落寞,嚴格意義上的最佳排名是第11位,來自法通保險。

聚焦中國大陸上榜的4家資管公司,則是另一番景象。排在最前面的是保險系的平安資管。後3家雖然都是基金系資管,但合計管理規模未及平安資管。因此,說平安資管是中國資管行業在國際舞臺的實力擔當,並不誇張。

代表中國刷新全球資管榜單的,為什麼是保險系?以發展歷程來看,中國的保險行業從1980年開始就恢復經營,1995年出臺《保險法》。與之相比,中國首家獨立系的基金公司國泰基金要到1998年才誕生,2003年監管出臺《基金法》。在中國,保險資金管理相比基金管理,有了十年以上的先發優勢。

當然,保險資管不僅有先發優勢,還有長期運作的特性。中國的基金行業具有明顯的脈衝性,其規模往往跟隨A股「走牛」而快速增長,也時常伴隨A股走弱而下行,近年雖然依靠貨幣基金、定製免稅債基等政策紅利而進一步壯大了規模,但往往呈現「大而不強」的局面。與之相比,保險資管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壽險、養老金、專業機構資金等長線資本,追求長期、可持續的高質量增長,而非一時的高速度增長,整體布局策略相對穩健。

中國銀保監會資金運用監管部副主任羅豔君就專門分析過這個問題,「這是保險資金區別於商業銀行、公募基金等最大的特點。我國壽險公司平均負債久期約13年,有的公司負債期限20年以上,成為服務實體經濟長期資金需求的重要來源,也是金融業可提供股權性資本的主要機構投資者。」

憑什麼是平安?「穩健式狼性」規模15年翻12番

行業特性給了保險資管公司先天優勢,但能否持續規模化運作則見仁見智,倚賴各家公司的管理與實力。

雖是首次亮相全球榜單,平安資管的實力可不是一蹴而就。資料顯示,它已連續3年獲評中國最佳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其戰略、文化、管理和創新,始終走在行業前沿。

成立於2005年5月27日,平安資管是中國保監會批准設立的首批專業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前身為平安集團投資管理中心。而2005年的平安集團,當時已經登陸港股,且作為唯一上榜的中資保險企業排名《福布斯》全球2000強第539位,並躋身《財富·中文版》「中國上市公司100強」前十強。

雖然背靠平安這座大山,更進一步助推平安資管行穩致遠並日益精進的,是平安集團與子公司之間一脈傳承的文化精神。研究平安資管的發展歷程,其戰略上大刀闊斧,管理上推陳出新,技術上銳意進取,結合平安的危機意識與保險資管的穩健屬性,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穩健式狼性」。

戰略上先發制人,又步步為營。早在2006年,平安資管就率先行業開展第三方資管業務,擺脫母體優勢依賴,投身市場化競爭。得益於早部署,如今,平安資管的第三方業務領軍行業,上半年環比增幅高達32.4%,推動其整體規模向前。相比之下,部分保險資管公司還專注於管理母公司資產,尚未開闢出新的增長極。平安資管也是國內保險資管公司中最早開拓國際業務的機構,目前受託海外資金規模最大,客戶覆蓋也最全,包括頂尖海外主權基金和國際養老金。幾年前,平安資管又率先開啟科技轉型,加固其護城河。成立15年,平安資管每隔5年迭代一次戰略,敢為人先又踩穩節拍。

管理上推陳出新,創多個第一。為完成保險投資長期、絕對收益的要求,平安資管還充分發揚了平安集團「一分投資、九分管理」的投資格言。例如,在業內最早組建專門的戰略戰術相結合的資產配置決策體系和團隊,最早組建買方內評體系,擁有全市場買方機構中最大的信評團隊。平安資管還是國內第一家通過ISAE 3402國際鑑證的資產管理機構。ISAE 3402鑑證準則是目前針對服務機構內控水平的國際公認的、標準最高、最權威的鑑證準則,平安資管的投資與服務能力可見一斑。

技術上銳意進取,賦能行業革新。平安集團擁有全球最多的金融科技發明專利數,科技也是平安資管的一把「牛刀」。其自主研發「平安債券智能投資一體化平臺」(簡稱KYZ),通過大數據和AI提供投資預警信號,降本增效之外,幫助提高投資勝率。據了解,這一平臺已經在平安內部,包括平安壽險、平安銀行、平安證券等充分實踐,投資績效和風險管控效果顯著。KYZ還入選《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範項目》,成為我國資產管理行業唯一入圍項目。

在銳意創變同時平衡風險與效益的「穩健式狼性」驅動下,平安資管的業務規模15年翻了12倍,成績令人矚目。

保險資管持續增長動力何在?

近兩年,隨著央行資管新規出臺,原先固若金湯的市場格局被攪動,牌照紅利不復,行業標準拉平。銀行理財子公司雨後春筍般冒出,成為保險系資管公司的潛在PK對象。與此同時,保險資金也面臨來自債券市場的變局——曾經在中國的證券市場上幾乎不存在的違約風險,但最近高評級主體也出現「暴雷」,違約事件有抬頭趨勢。多重挑戰之下,以平安資管為代表的保險系資管公司能否保持持續規模增長?

答案是可以謹慎樂觀的。

從行業維度看,保險資管業歷經了十餘年的市場化競爭,無論是能力儲備,還是平臺建設,都有豐富且成熟度的經驗。在大類資產配置、長久期資金管理、穩健的投資風格以及審慎的風險管理體系等核心資管能力上優勢非常明顯。這些都是其他類型資管機構在短時間內難以超越的。

就平安資管看,在戰略、管理、文化等既有優勢外,還在加大第三方業務和科技布局,以加固護城河。

發展第三方業務,是國際保險資管同業實證有效的經驗。數據顯示,國際大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資產總規模中,保險資產佔比僅為20-30%左右,更大比例的規模來自於受託其他非保險資金。而在中國保險資管業,第三方資金僅佔比26.05%。據此可見,第三方資金將成為保險系資管公司進一步跑馬圈地的藍海。

今年《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發布,基本養老金、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等被明示為保險資管產品投資者。平安資管當即抓住這一利好,加大對養老資金管理等第三方業務的發力。據平安資管副總經理張劍穎透露,平安資管已有一整套成熟的投資策略和產品,其中大多都是非常適合養老目標的投資需求的。保險資金的長期絕對收益投資能力與社保基金、地方養老等長期資金的需求高度契合,這是保險資管公司的顯著優勢。

科技則成為平安資管加固護城河的另一利器。今年,平安資管發布了KYZ Family平臺,包含KYZ Risk投資風險智能顧問服務、KYZ Primarket債券智慧發行服務、KYZ Modeling智慧建模服務等多個模塊。其中KYZ Risk提供組合風險管理(KYZ Portfolio)、信用風險管理(KYZ Credit)和委外投資風險管理(KYZ Fund)三大服務產品線,通過提供智慧終端服務、專家顧問服務及數據API服務等共享投資風險管理的研究和分析能力,協助機構投資者構建風險管理體系,預見、識別、管控風險。這一功能,意味著科技在資管公司轉型中突破了傳統角色,實現了從基礎數據整理、降本提效到智慧賦能、決策輔助的升華。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資管在近期的信用債違約潮中實現了風險券全部規避,這背後除了投研風控能力的長期積累之外,KYZ Risk這樣人機合一的新投資模式,應當功不可沒。

當然,護城河絕不僅限於固定收益。畢竟,現在多元化投資,至少要做到股債並進。保險資管長期給人的印象是穩健有餘,進取不足,甚至被認為能力圈不在股票投資。平安資管也正在打破行業這一刻板印象。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統計,僅2019年,國內有十多隻混合型保險資管產品收益率超過30%,前五席中平安資管佔去四席。

第53名,是平安資管為中國資管行業創出的最好的全球排名。而以中國經濟體和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第53名顯然與中國資管行業的體量不匹配。能不能將中國資管行業的最好排名繼續向前推進?期待資管公司們刷新答案。

相關焦點

  • 代表行業刷新全球榜單,憑什麼是平安資管?
    來源:投資時報《投資時報》記者 楊飛10月下旬以來,信用風險事件頻發,資管行業壓力山大。也有一則喜訊傳來,國際機構IPE公布的《2020全球資產管理公司500強》榜單中,中國資管公司刷新了排名,最高名次從此前的98名躍升至53名,該項殊榮由平安資管斬獲。
  • 最新全球資管500強榜單:平安資管53位!共7家中資機構上榜
    平安資管憑藉4180億歐元的管理規模成功躋身全球榜單第53位,位列亞洲第5位,中國第1位,這也是該榜單自設立以來收錄到的中國資管公司的歷史最高排名。  本次榜單顯示,截至2019年底,上榜的500家全球資管公司總計資產管理規模為81.1萬億歐元,其中前十大資管公司管理資產高達28.1萬億歐元,佔比35%,頭部效應顯現。
  • 再添殊榮 平安資管榮獲「最佳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金貝獎」
    來源:鳳凰網商業日前,第十一屆中國資產管理金貝獎榜單在上海揭曉,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平安資管」)以優異表現蟬聯「最佳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這是平安資管連續第三年獲此殊榮。在此過程中,經過所有評委的一致考察與審核,平安資管憑藉在資管業績、創新能力、風險管理、服務品牌等方面的領先優勢,最終脫穎而出。近年來,平安資管上下勠力同心,砥礪前行,在管理規模和投資業績方面始終領跑行業。公司自2013年實施市場化戰略以來,五年實現投資管理規模翻番,其中第三方資管業務突飛猛進,五年實現超10倍快速增長。
  • 中國資管公司殺至全球 53 名,差距何在?後勁何在?
    在剛剛由國際機構 IPE 公布的《2020 全球資產管理公司 500 強》榜單中,中國資管公司實現了大踏步,最好名次為全球第 53 名,亞洲第一名。上榜者,是首次參評的平安資管,中國平安集團的核心成員。上榜,好名次,無疑是對過去成果的肯定。
  • 平安資管再獲「最佳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金貝獎」
    來源:金融界7月20日,由《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的「2019中國資產管理年會暨第十二屆中國資產管理金貝獎」頒獎典禮在滬舉行,平安資管憑藉卓越的投資能力和創新能力榮獲「2019最佳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金貝獎」,這也是平安資管連續四年獲得該獎項。
  • 群雄逐鹿 2020年保險資管收益幾何?
    Wind數據統計顯示,以公開披露的、有2020年度淨值增長數據的80隻股票型保險資管產品和68隻混合型保險資管產品計算,股票型產品的平均收益為40.36%,混合型產品平均收益為34.98%,相較2019年均有提升。
  • 第九屆中國資管「金貝獎」盛大揭曉
    7月16日,主題為「全球視野•改革智慧」的2016資產管理年會在上海召開,旨在為資產管理行業提供高層次交流平臺,推動「新常態」下資管行業轉型及國際化發展。來自監管機構、行業協會以及銀行、證券、保險、信託、資管等金融機構負責人出席年會。
  • 保險資管如何「能力為王」?平安資管張劍穎:堅持長期投資和科技賦能
    複雜內外部環境下,作為超20萬億保險資金主要「操盤手」,保險資管行業將如何面對機遇與挑戰? 近日接受券商中國記者專訪時,平安資管副總經理張劍穎表示,央行資管新規頒布後,各資管子行業的產品政策基本拉平,正式開啟了能力為王的時代。未來,資產管理機構要想獲得核心競爭力,主要靠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和科技賦能。
  • 保險行業專題報告:解密險資資產配置與投資偏好
    1、保險公司資產配臵情況及模式1.1 險資規模及重要性持續提升 截至 2020M3 我國保險行業資金運用餘額達到 19.43 萬億元,投資資產增速雖在近幾年 有所下降但是仍然維持 10%以上的增速,同時在各類資管業務中規模佔比也在近年有較
  • 平安資管董事長萬放:資管行業或迎四大挑戰三大變化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資管行業或迎四大挑戰□本報記者 高改芳 平安資管董事長萬放19日在平安資管創新業務發布會上表示,資管行業可能面臨的四大挑戰有:低利率帶來的資產荒;企業的信用風險更難評判;「去槓桿」大環境下對資管能力的要求更高;外資進入加劇同業競爭。
  • 國壽資管於泳:新發展格局下保險資管面臨三大挑戰和兩大機遇
    中證網訊(記者 戴安琪)12月4日,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於泳在由基煜基金主辦的「2020中國機構投資者資產管理北京峰會」上表示,面對資本市場的變局,保險資管公司既面臨傳統投資模式受到衝擊、開放格局下與全球資管公司競爭等挑戰,也迎來了市場對資管業務的需求不斷增加,資本市場健全完善等帶來的更多投資機遇。
  • 中國資管行業轉型之他山之石
    伴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私人財富的快速增值,全球資產管理行業繼續高歌猛進,但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全球資產價格的上漲帶來的管理規模擴增,淨流入資金貢獻較小。此外,全球資管行業的資金流入呈現出從傳統主動管理型產品流向被動型產品以及非傳統產品的趨勢,同時金融危機後國際對資管業務的監管日益趨嚴,尤其強調對流動性風險和槓桿風險的監控。
  • 會議回顧|後疫情時代資管行業的競合之道
    12月11日,由中國資本市場50人論壇(K50智庫)聯合金司南金融研究院聯合主辦的閉門研討會——《後疫情時代資管行業的競合之道》在京召開,對當前資管市場環境、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未來行業發展之道等熱點進行了分享、探討。
  • 15萬億資金迎風險評級,保險資管步入分類監管時代
    來源:北京商報國內金融市場積累十餘年經驗後,以風險為導向的分類監管終於在保險資管行業吹響了「號角」。1月12日,銀保監會發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建立實施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評級制度,同時根據評級結果,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創新、現場檢查等關鍵領域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
  • 首單險資入租敲定 平安租賃搶飲「頭啖湯」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平安集團獲悉,其旗下全資子公司平安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下稱「平安租賃」)與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平安資管」)在上海籤署了合作備忘錄,平安資管管理的保險資金通過投資信託計劃的形式向平安租賃發放信託貸款,首期融資規模5億元。  據了解,這是中國融資租賃行業首次引入保險資金,險資入租的通道正式打開。
  • 中國平安蟬聯全球第一保險品牌!
    日前,國際知名品牌諮詢公司Brand Finance發布「2020全球最具價值保險品牌100強」排行榜,中國平安以605.80億美元的品牌價值,較去年同期提升20%,連續四年榮登榜首,繼續蟬聯全球第一保險品牌,該增速也是
  • 保險公司行業排名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通過對保險公司行業各項數據統計分析,保險公司行業排名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陽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工商銀行資產託管部總經理李勇:資管新規下大資管行業發展方向
    第二個部分是大資管行業的託管模式,我們知道到18年三季度末託管行業總規模超過120萬億元,其中基金、證券52.1萬億元,信託、保險資產、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基金帳戶規模在不斷上升。我們把託管模式做一個總結,強託管、弱託管、無託管,在三個階段強託管的比例在下降,弱託管、無託管也在誕生。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託管方式是強託管模式,強託管在治理結構都是有完備的機制和標準。
  • 事關15萬億資金,首個保險資管公司監管評級辦法出爐!
    業內人士認為,《辦法》是保險資管行業首次就機構綜合評價標準達成一致共識,具有基石意義。《辦法》的內容參考行業最佳實踐,設定高標準的指標評分規則,充分體現標杆公司的示範效應和發揮監管政策「指揮棒」作用。在大資管背景下,該《辦法》發布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將在遵守共性規則守住底線的同時,迎來個性化的發展空間。
  • 最具價值保險品牌全球榜單最新公布!中國保險公司上榜幾個?
    1988年以來,我國保險市場不再是獨家壟斷的格局,隨著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的成立,新面孔開始不斷湧現,到如今已是遍地開花。我國保險行業中不乏實力強勁的品牌,當我們將目光放大至世界範圍內,保險市場又是如何一番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