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管如何「能力為王」?平安資管張劍穎:堅持長期投資和科技賦能

2020-12-25 騰訊網

▲平安資管副總經理張劍穎

疫情衝擊與經濟下行周期下,資產收益率下降,優質資產荒、違約風險如影隨形;同時市場變化加快,資管新規倒逼金融市場加速改革,險資新政頻出。複雜內外部環境下,作為超20萬億保險資金主要「操盤手」,保險資管行業將如何面對機遇與挑戰?

近日接受券商中國記者專訪時,平安資管副總經理張劍穎表示,央行資管新規頒布後,各資管子行業的產品政策基本拉平,正式開啟了能力為王的時代。未來,資產管理機構要想獲得核心競爭力,主要靠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和科技賦能。傳統業務模式的突破創新以及精細化運作,加上新業務領域的拓展,或為保險資管產品的創新發展迎來新機遇。

截至2019年末,平安資管資產管理規模3.27萬億元。

牌照紅利時代已過去,大力發展第三方業務

張劍穎認為,如何在新環境下保持競爭優勢,保險資管公司應該思考兩個問題:一是在服務保險主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綜合能力,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不斷提升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二是以保險資管產品為載體,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繼續挖掘傳統能力優勢的同時積極拓展新的業務空間。

在她看來,第三方業務對保險資管來說非常重要,不僅增加規模與利潤,更是能夠激發一個公司的活力與市場競爭力,只有市場化才能激發公司不斷提升和自我革新。

近年來,保險資管行業第三方業務不斷發展,業務佔比持續提升。截至2019年末,保險資管行業的第三方資金總計4.93萬億,佔比26.05%。不過,這一現狀與國際管理水平(第三方業務佔到資管公司規模的至少四成)仍有差距。

根據《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保險資管已獲準面向合格個人投資者發售產品,在投資者資質方面,將基本養老金、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等明示為產品投資者。

張劍穎認為,養老資金管理需求和保險資管能力適配。隨著個人養老金融需求激增,養老金規模高速擴張。養老金與保險資金在資金性質、負債特點以及絕對收益要求等方面都非常類似。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是中國資產管理市場上獨有的具備長期資金管理經驗的機構,具備管理規模大、風險管理能力強、業績長期穩健等特點,尤其在資產配置和跨市場全品種投資上具備獨特的投資優勢。

她表示,對於新的業務領域,公司會在政策允許的框架下謹慎嘗試,會充分考慮風險收益匹配情況和客戶承受能力。目前公司產品線已經有一些成熟的投資策略和產品,適合養老目標的投資需求,未來可以視情況對第三支柱及高淨值客戶開放這類產品線。同時,保險資管公司的長期絕對收益投資能力與社保基金、地方養老、年金、第三支柱養老金等長期資金的需求高度匹配,將積極與各類型金融機構合作,促進養老類資金配置更多保險資產管理產品。

此外,張劍穎認為,保險資管公司要抓住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契機,積極吸引海外資金投資中國。她介紹,平安資管是目前在中國境內受託海外資金投資管理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客戶包括海外的主權資金、養老金以及大型資管機構。「海外機構看好中國市場,想投中國債券或者股票,需要找一個投資理念相同,文化匹配,溝通無障礙的資產管理機構進行合作。選擇委託人時,海外機構看中的是專業能力和平臺實力,同時還有文化沉澱、國際化程度以及科技水平。」張劍穎說。

權益類投資提前布局,堅持長期投資

張劍穎表示,平安資管在股票投資上一直秉承價值投資理念和穩健風格,偏好估值合理,有良好基本面支撐的行業和個股。「這與公司管理的資金屬性密切相關。我們管理的大部分資金是保險資金,這些保險資金大多數來源於長期的傳統保險產品,資金久期長且對資產配置的要求高,這決定了公司在做資產配置時更多考量的是資產負債匹配和長期複合回報。」她說。

對於今年大熱的醫療、科技類股票,張劍穎表示,平安資管在相關行業深耕細作時間比較長,看好5G等新一代的基礎設施建設,科技、醫療、消費等領域也是關注的方向。在這些行業估值尚低時,公司就已涉足其中並作長期投資打算,正是因為公司的這種長期價值投資策略,即使市場階段性有波動也不會對投資有太大幹擾。

「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讓我們不會被短期的波動影響」,張劍穎舉例,「今年春節後股市開盤最初幾天,市場上瀰漫著拋售情緒,但是公司研究後認為是對疫情的恐慌情緒造成了短期超跌,並不影響A股市場的長期向好趨勢,不僅在市場劇烈波動中保持了定力,還對看好的行業進行了一定的增持,事實證明我們是對的。保險資金作為長期資金,投資策略、投資目標和考核都是長期的,這必然會反映到投資風格中。」

信用風險更趨複雜,科技賦能輔助判斷

固收資產是險資最重要的投資品種之一。近年來債券、非標資產違約風險快速上升,保險資金如何防範應對違約風險?

張劍穎表示,保險資金天然具有追求長期、穩健投資回報的特性。對於保險公司及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而言,信用風險的提前識別及預防是核心競爭力之一。早在幾年前,平安資管判斷經濟進入新的周期,就開始圍繞「信用風險管理」尋找升級的解決方案。

「與以前相比,現在信息的多元度急劇增加,不僅信息數量更大、層次更複雜,有些信息視角還是全新的,這種情況下完全依賴人力和傳統經驗是有邊界的,藉助科技手段就越發變得重要。」張劍穎說,平安資管2018年正式確立了向科技型資管公司轉型的戰略,自主研發了KYZ智能債券投資一體化平臺,這個平臺通過多種模型可以精準進行信用風險評估和預警,再加上公司原有的信評分析師及信用風險管理專家團隊的實時交互與融合,數據處理效率與精準度比原來只依靠傳統人工分析要大大提升。

張劍穎表示,保險資管長期管理大體量資金,自然會沉澱一些文化和風格,比如說更加穩健,更加重視資產配置,更注重絕對收益,這些特點不僅會反映在業績上,也會反映在對客戶的各種服務上面,自然會吸引一批喜歡這種風格的客戶。中國的大資管市場需要各種類型的專業資產管理機構百花齊放,用自己專業的特點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更好地助力資本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未來,平安資管將繼續發揮保險資管的能力特色,在始終服務好保險主業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到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大發展中,為社會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專業價值。「她說。

百萬用戶都在看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相關焦點

  • 代表行業刷新全球榜單,憑什麼是平安資管?
    平安資管還是國內第一家通過ISAE 3402國際鑑證的資產管理機構。ISAE 3402鑑證準則是目前針對服務機構內控水平的國際公認的、標準最高、最權威的鑑證準則,平安資管的投資與服務能力可見一斑。技術上銳意進取,賦能行業革新。平安集團擁有全球最多的金融科技發明專利數,科技也是平安資管的一把「牛刀」。
  • 代表行業刷新全球榜單,憑什麼是平安資管?丨保險
    平安資管還是國內第一家通過ISAE 3402國際鑑證的資產管理機構。ISAE 3402鑑證準則是目前針對服務機構內控水平的國際公認的、標準最高、最權威的鑑證準則,平安資管的投資與服務能力可見一斑。技術上銳意進取,賦能行業革新。平安集團擁有全球最多的金融科技發明專利數,科技也是平安資管的一把「牛刀」。
  • 中國資管公司殺至全球 53 名,差距何在?後勁何在?
    更多的投資標的和更高的違約風險,對所有險資的固定收益投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兼顧平衡這兩者?平安這些年一直提倡科技賦能,科技成為新的推動力。而平安資管更是在此之上提出了 「人機合一」 的投管新模式,並在此基礎上摸索出了一條大型資管機構數字科技轉型創新路徑。平安資管表示,在低利率時代,通過大數據和 AI 來提供投資預警信號,能夠協助投資經理提前做判斷和決策。若預判預警精準,則無論做大趨勢還是短期波段都可以更好地把握投資機會。所以科技本質上除了幫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外,更多是幫助公司提高投資勝率。
  • 金融科技在保險資管如何深度應用?看四大險企最新實踐
    來源:券商中國金融科技正在各金融行業應用得如火如荼,保險資管行業也不例外。近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金融科技發展報告(2018-2020)》,展示了保險資管業應用金融科技的最新動態。
  • 百萬億大資管監管拼圖終於補齊 保險資管產品定位為私募產品
    截至2019年末,保險資管產品餘額2.76萬億元,其中債權投資計劃1.27萬億元、股權投資計劃0.12萬億元、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1.37萬億元。債權投資計劃和股權投資計劃主要投向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成為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對接實體經濟的重要工具;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主要投向股票、債券等公開市場品種,豐富了保險資金配置方式和策略,有力引導長期資金參與資本市場。
  • 重磅:保險資管進入分類監管時代 有多大能力幹多大事
    而實施分類監管和差異化監管,既能避免過去混同監管帶來的問題,增強保險資管公司間的可比性,推動行業齊頭並進;又能清晰確定監管重點,豐富機構監管工具箱,有利於合理配置監管資源,提升監管效率,同時促進保險資管行業專注主業和特色,優化業務結構,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 保險資管誰家強 平安泰康國壽位居前三
    手持20萬億險資、養老金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最近發布了2019年年報。向來神秘的保險資管機構,創造利潤的能力到底如何?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了過去一年各家機構的管理費收入、盈利等指標,及時展現保險資管公司的硬實力。
  • 保險資管誰家強 平安、泰康盈利最多 國壽資產排名第三
    手持20萬億險資、養老金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最近發布了2019年年報。向來神秘的保險資管機構,創造利潤的能力到底如何?證券時報記者梳理了過去一年各家機構的管理費收入、盈利等指標,及時展現保險資管公司的硬實力。
  • 新格局下資管再定位 做長期可持續回報提供者
    在圓桌論壇環節,多位資管行業高管圍繞「新格局下資管發展新趨勢」主題,對於資管行業助力「雙循環」、布局養老金融等熱點問題作了精彩紛呈的觀點交流和碰撞。  參與討論的嘉賓認為,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下,資管機構應發揮自身優勢,適應新挑戰和機遇,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可持續的回報價值。
  • 保險資管盈利排行榜出爐:平安泰康依舊領先 中再躋身第四
    保險資管盈利排行榜來了:平安泰康依舊領先,中再躋身第四作者:劉敬元 潘玉蓉手持20萬億險資、養老金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最近發布了2019年的年報。向來神秘的保險資管機構,創造利潤的能力到底如何?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梳理了過去一年各家的管理費收入、盈利等展現資管公司硬實力的指標。
  • 保險資管與銀行理財在業務上具有較強的互補性
    保險資管機構具備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和內部信用評級體系,以確保投資的流動性、穩健性和安全性,對風格保守穩健的投資者具備吸引力。  四是全面的大類資產配置和行業配置能力。保險資管投資範圍相對較廣,投資期限較長,是較早開展配置型投資的資管機構。
  • 華泰證券資管劉棟:「全業務鏈協同+金融科技賦能+差異化資產管理...
    來源:中國經營報社原標題:華泰證券資管劉棟:「全業務鏈協同+金融科技賦能+差異化資產管理」打造券商資管競合優勢本報記者 羅輯 上海報導隨著資管新規的推進和海外機構逐步進入「從客戶或資金的角度來看,券商資管與銀行理財子公司或保險資管等機構相比並沒有優勢,但券商資管可以更多地定位為資管行業的『產品中心』,主要發揮資產挖掘、資產定價和資產管理的專業優勢,形成多元產品體系,進行完善的信息披露,向其他金融機構提供產品化的交付,從而形成資管產品的生態鏈。」
  • 保險資管進入分類監管時代,A類機構獲扶持、CD類機構被關注...
    而實施分類監管和差異化監管,既能避免過去混同監管帶來的問題,增強保險資管公司間的可比性,推動行業齊頭並進;又能清晰確定監管重點,豐富機構監管工具箱,有利於合理配置監管資源,提升監管效率,同時促進保險資管行業專注主業和特色,優化業務結構,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 保險資管盈利排行榜來了:平安泰康依舊...
    手持20萬億險資、養老金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最近發布了2019年的年報。向來神秘的保險資管機構,創造利潤的能力到底如何?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梳理了過去一年各家的管理費收入、盈利等展現資管公司硬實力的指標。截至5月7日,保險資管機構中,除情況特殊的大家資產、最新成立的中信保誠資產外,僅中英益利資產尚未發布2019年年報。
  • 百萬億大資管的最後一塊拼圖,來了!
    永續債,其他非標債權的出現則能一定程度上解決保險長久期配置資產需求。8.不可剛性兌付規定: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開展保險資管產品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保險資產管理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投資者投資保險資管產品,應當根據自身能力審慎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 《中國資管科技發展報告2020》發布:資管科技六大核心能力重塑資管...
    未來資管機構呈現兩極發展趨勢,需具備六大核心業務能力 大資管時代競合格局下,各類型資管機構需對自身進行差異化定位,開展錯位競爭,尋找新增長點;需根據自身資源稟賦,找準戰略定位,向航母級和精品型方向多元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充分利用科技賦能與加快數位化轉型;優化組織結構和人才體系,推動金融資本與實體經濟協同發展,助力經濟產業數位化
  • 保險資管與科技巨頭聯手發力金融科技 恒生電子張永解構創新實驗室...
    「目前保險行業存在一些問題,通過網際網路及科技的手段降低保險成本,提升效率和服務水平是未來發展方向。」8月11日,恒生電子(600570,股吧)高級副總裁張永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網際網路和新興技術正在推動保險行業的發展。恒生電子在8月8日與國壽資產宣布成立保險資管行業裡面的首個金融科技聯合創新實驗室以來,其運行和合作模式頗受外界關注。
  • 光大理財總經理潘東:科技為舟、數據賦能 打造資管新業態
    為此,光大理財正把握機遇、發揮優勢,落實國家支持實體經濟、深化直接融資、發展養老金第三支柱等要求,重點布局淨值型「七彩陽光」品牌系列和養老、親子、ESG等主題理財;同時堅持「以終為始、科技為舟」的戰略,數據驅動、科技賦能,希望科技與專業能夠成為光大理財的醒目標籤。資管行業新生態需要行業同仁共同打造,光大理財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協作分享,共同進化。
  • 保險資管產品發展現狀與探索
    1.保險資管產品投資風格  從股權投資計劃上看,主要投向未上市企業股權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旨在補充企業長期權益性資本;從債權投資計劃上看,當前保險資管產品主要資金投向是涉及交通、能源、水利等領域的基礎設施項目,以長期投資為主,更加偏好具有長周期特性的實體產業項目,同時由於此類項目投資運作盈利周期較長,短期內流動性較差,無法實現高槓桿配比
  • 最新全球資管500強榜單:平安資管53位!共7家中資機構上榜
    在這方面,平安資管很早就捕捉到科技資管的趨勢,在平安集團「金融+科技」、「金融+生態」的總戰略下,率先在行業內提出「科技型資管公司」轉型目標。今年6月,平安資管首款科技服務應用――KYZ Risk投資風險智能顧問服務正式面世,包含KYZ Portfolio(組合風險管理)、KYZ Credit(信用風險管理)和KYZ Fund(委外投資風險管理)三大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