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重磅!保險資管進入分類監管時代,A類機構獲扶持、CD類機構被關注,有多大能力幹多大事
有多大能力幹多少事,「差異化監管,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近年來貫穿於整個保險行業發展,並且正在往細分領域延展。上海證券報獲悉,今日,銀保監會對外發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下稱《辦法》),宣告保險資管行業正式進入分類監管時代。
根據監管評級得分,保險資管公司將被劃分為A、B、C、D四類機構。對於不同類型機構,監管部門將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創新、現場檢查等方面採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如,A類機構將獲適當支持,C、D類機構被加強監管力度。
上海證券報第一時間採訪了平安資產董事長萬放、泰康資產總經理段國聖、華泰資產總經理楊平等多位保險資管業大佬。他們一致認為,針對不同類型機構,匹配差異化的監管指導和政策空間,意在嚴控行業風險底線的同時,又可最大限度激發機構活力,增強行業和機構向最高標準看齊的內生動力,影響積極而深遠。
值得一提的是,《辦法》設置了一年的試運行期,以引導行業對照評價指標做好評級準備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強監管」和「人性化」的兼顧。保險資管公司的監管評級周期為一年,即一年一評。
改革動力:傳統混同監管模式存在弊端
《通知》的出臺,意味著保險資管行業將從傳統的混同監管模式,轉變為分類監管和差異化監管模式。
之所以改革,主要源自於以下動力:
首先,保險資管行業經過十餘年發展,現有的28家保險資管機構在受託規模、投資能力、管理風格等方面出現分化,差異化特徵明顯,而傳統的混同監管模式逐漸帶來了影響效率、增加成本的問題。
其次,進入大資管時代,起跑線統一,給各參與主體創造了公平競爭的機會。保險資管機構雖起步不晚,但市場化程度不足,銷售能力等短板待補,急需政策「指揮棒」推動機構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同時強化合規經營意識。
而實施分類監管和差異化監管,既能避免過去混同監管帶來的問題,增強保險資管公司間的可比性,推動行業齊頭並進;又能清晰確定監管重點,豐富機構監管工具箱,有利於合理配置監管資源,提升監管效率,同時促進保險資管行業專注主業和特色,優化業務結構,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改革方向:五大維度四檔評級
《辦法》共五章二十三條,包括:總則、評級要素與評級方法、組織實施、評級結果與分類監管和附則。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明確評級要素。監管評級主要從公司治理與內控、資產管理能力、全面風險管理、交易與運營保障、信息披露等五個維度指標對保險資管公司進行綜合評分。
二是明確評級方法。評分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以「賦分制」打分,滿分為100分,五個維度指標分別為20分、30分、25分、15分和10分。
同時,監管機構在監管評級得分的基礎上,結合日常監管情況,按照調整項明細對評級情況進行修正,形成監管評級結果。根據監管評級得分,將保險資管公司劃分為A、B、C、D四類機構。明確分類結果,是衡量公司經營管理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的主要依據。
銀保監會在制定《辦法》過程中,充分研究了國內各類金融機構在監管評級方面的相關制度,吸收借鑑分類監管體系中的成熟理念,在監管評級的整體框架上保持了諸多共性。此外,也充分突出了保險資管行業的特點。
比如,注重長期資產管理能力建設,納入了大類資產配置、產品發行管理、長期投資考核、薪酬遞延機制等細項指標;定位於資管機構服務質量,用保險資產受託目標達成度、管理業內外資金規模等指標衡量公司的市場化競爭力,評估服務保險保障情況和在國內金融市場的貢獻度;著眼於行業發展的長效機制,通過樹立保險資管行業最佳實踐、明確行業標準,為行業發展指明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監管評級體系增加了評價指標的包容性和平衡性,考慮到保險資管公司個體差異較大,在服務第三方保險資金指標、信息系統資源投入等指標設計上,按照行業排名和相對佔比兩項孰高原則進行評分。
獎優罰劣:「好孩子」和「壞孩子」待遇不同
根據監管評級得分,監管部門將保險資管公司劃分為A、B、C、D四類機構。對於不同類型機構,將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創新、現場檢查等方面採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
一方面,對於經營管理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強的A類公司,以非現場監管為主,定期監測各項監管指標,通過會談和調研等形式,掌握最新的風險情況,並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業務審批等方面給予適當支持。
另一方面,對於經營管理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弱的C、D類公司,給予持續的監管關注,在業務上做「減法」,必要時依法採取暫停業務資格、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等審慎監管措施。
為了更好地向市場和機構傳遞政策信號,體現獎優罰劣的監管導向,銀保監會還在評級指標體系中專門設置了調整項指標。
一方面,對於被監管機構採取監管措施或行政處罰、被交易市場及自律組織採取紀律措施的機構,相應扣減一定分數,對於出現特別重大風險事件的機構,實行「一票否決」,直接定為D類。
另一方面,將業外資質、資產管理規模、服務業外資金、單位管理資產利潤率等列入加分項,鼓勵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公司和「專而精」「小而美」的特色經營公司發展。同時,對於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開展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等綠色投資,對行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機構酌情予以加分。
據了解,下一步,銀保監會將加強評級結果與監管政策銜接,加強評級結果運用,確保分類監管措施切實落地,維護監管評級政策的嚴肅性、權威性。
延伸閱讀:
保險資管大佬權威解讀:監管評級標準既是「主標尺」,更是保險資管公司「體檢工具」
對於國內保險資管機構迎來的首個監管評級體系,業界大佬怎麼看?對保險資管公司未來發展產生哪些影響?
帶著這些問題,上海證券報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平安資產董事長萬放、泰康資產總經理段國聖、華泰資產總經理楊平等多位保險資管業大佬,他們進行了全方位、多視角的解讀。一起來看看大佬們的新鮮觀點。
平安資產董事長萬放:保險資管業有了合適的「統一度量衡」
在平安資產董事長萬放看來,《辦法》的出臺,標誌著保險資管行業正式進入了分類監管的時代,必將為行業帶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一是,保險資管行業終於誕生了符合自身發展特色的「統一度量衡」。業內首次就機構綜合評價標準達成一致共識,增強了保險資管公司間的可比性,有助於行業齊頭並進。
《辦法》充分考慮了保險資管行業的獨有稟賦,也兼顧了國內資管機構的共性。設置五大評級維度,在五大維度項下,又進一步細化了一二級指標,在指標描述、權重分配、檔位劃分等具體設置上,採用了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科學方法。
一方面,制定過程中廣泛採納機構意見,收集行業數據作評測,確保行業代表性、普適性;另一方面,借鑑國內外領先實踐經驗,有機融入評級體系,樹標杆,明典範,確保評級體系的先進性。
因此,萬放認為,這套監管評級標準不僅是全行業行為規範的「主標尺」,更是各家保險資管公司的「體檢工具」,有助於機構發現問題,查缺補漏、找準定位、看齊標杆,持續加強自身能力建設。
二是,《辦法》正式宣告了分類監管時代的來臨,有利於促進保險資管行業合規穩健經營和高質量發展。分類監管機制將形成正向激勵,促使保險資管公司將監管規則的外在要求轉化為自身經營管理的內在規範,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辦法》豐富了機構監管工具箱,有利於合理配置監管資源。對保險資管公司進行評級和分類的過程,實質也是銀保監會普查行業、建立機構畫像的過程。監管看到的不只是評級結果,更掌握了指標的細項信息,通過分析歸納,可以精確評估行業風險底數,歸納機構共性問題,及時採取針對性的機構監管手段,對症下藥、精準施策。
萬放表示,從《辦法》中可見,對於風險管理能力和資產管理能力強的公司,未來將以非現場監管為主。這樣,監管可以騰出手,將精力更多地去指導那些經營管理能力偏弱、風險係數較高的公司。此舉有助於銀保監會更合理地配置監管資源,集中精力辦大事、降低系統性風險,豐富機構監管手段,提升行業監管效能。
泰康資產總經理段國聖:統一監管標準只是起步 未來要借東風增強能力
泰康資產總經理段國聖表示,《辦法》對保險資管公司的監管具有基石意義,有助於形成更全面、更統一的行業規範,有利於保險資管行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他認為,《辦法》從三個方面為保險資管公司不斷提高自身投資和經營能力提供方向指引。
一是要明確角色定位,繼續堅持專業化道路。履行受託職責、保護委託人利益是資管公司的根本所在。為滿足不同委託人的資金運用要求,背後需要專業化支撐,建立健全完善的資產配置體系,覆蓋全品種的投資研究和報告機制,以研究引導投資,產生良性互動。
二是重視人才和隊伍建設,強化組織管理。這不僅來源於監管對於部門設置、人員配置、績效考核方面的要求,更是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都面臨的亙古不變的命題,一個梯隊完備、激勵有效的組織才能取得卓越的業績,保持市場競爭力。
三是擁抱科技,藉助技術的力量帶來管理效能的提升。《辦法》明確要求建立投資管理信息系統、客戶服務系統、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將對行業產生積極影響:自動化的投資決策和交易流程,將大大降低運營成本;投研分析依託信息系統,將更具體系化和及時性;實時的輿情跟蹤系統提升風險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以應對違約常態化的挑戰。
對保險資管公司而言,建立統一的監管標準只是起步,未來更重要的是藉此東風增進自身投資和經營能力,最終實現立足於長期資金特性,保持收益穩健、資金安全的投資風格,為資管行業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華泰資產總經理楊平:為保險資管指明發展目標和核心競爭力構建方向
華泰資產總經理楊平認為,《辦法》為促進保險資管行業規範健康發展制定了有力的政策依據,為各保險資管公司指明了發展目標和核心競爭力構建方向。
一是指引保險資管公司健康長遠發展。
《辦法》緊密貼合資管行業特點,聚焦引領保險資管行業合規穩健發展。在評級指標全面覆蓋保險資管業務的同時,充分且前瞻性地體現了監管導向,結合了行業最佳實踐,並考慮了行業發展特色和機構差異。
《辦法》完全可以作為保險資管公司發展指引,其全面、嚴謹、前瞻的評級指標對於保險資管公司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構建核心競爭力有著重要指導意義,對保險資管公司立足保險主業的同時,充分參與到整個資管行業的發展和競爭中,有著重要實踐價值。
二是強化保險資管公司內外部約束。
《辦法》通過調整項強化了聚焦風險管理和合規經營的制定原則,對出現特別重大風險事件的機構實行「一票否決」,依據《辦法》的分類評級結果直接掛鈎監管意見、監管方式和監管措施,上述監管評級政策對保險資管公司將形成強力的風險約束。
雖然資管行業近年來經歷了種種波折,迎來了資管新規的出臺,但是抑制金融業「脫實向虛」的衝動、推動資管行業回歸資管本源,仍然需要長期而持久的工作。
三是促進保險資管公司加強能力建設。
《辦法》的出臺,將促使更多的保險資管機構,將業務發展建立在綜合能力提升的基礎之上,將合規穩健的經營目標設定在經營效益之前,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運營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建設和資源投入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從而全面促進整個行業的競爭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