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普益標準 詮資管研究中心
本文內容來自普益標準「詮資管」系列日報,獲取更多報告,請長按下方二維碼下載普E智選APP。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發布以來,各金融機構在過渡期內積極整改資管業務,為即將到來的大資管時代奠定轉型發展基礎。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居民財富規模不斷擴大,對財富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增長。
保險公司作為我國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參與者,一直以來都承擔著為客戶提供財產規劃、財富管理和保險服務的重要職能,一方面切實加深了財富管理市場的多元化進程,另一方面也為國內居民提供了生命周期全階段理財規劃的新選擇。
一、保險行業資管業務現狀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的2019-2020年保險資管業綜合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保險資產管理業參與主體增加至35家,管理總資產規模達到18.11萬億元,規模增長16.45%,為近四年最高;行業管理費收入突破250億元,管理資金來源持續保持多樣化,第三方資金佔比持續增長,管理保險資金持續穩定增長;保險資管產品存續規模2.86萬億元,其中,組合類產品存續規模1.35萬億元,佔比47%;另類產品存續規模1.5萬億元,佔比53%。固收類產品、債權計劃存續規模排名前2名。
1.保險資管產品投資風格
從股權投資計劃上看,主要投向未上市企業股權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旨在補充企業長期權益性資本;從債權投資計劃上看,當前保險資管產品主要資金投向是涉及交通、能源、水利等領域的基礎設施項目,以長期投資為主,更加偏好具有長周期特性的實體產業項目,同時由於此類項目投資運作盈利周期較長,短期內流動性較差,無法實現高槓桿配比,投資趨於保守;從組合類產品上看,當前主要投向股票、債券等標準化資產,投資策略和資產配置方式向券商資管、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老牌標準化資產投資機構靠攏,產品結構上存在一定的同質化趨勢。
2.保險資管產品監管要求
2020年3月,銀保監會正式發布《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在制定統一保險資管產品規則的基礎上,引導保險機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防範金融風險。具體來看,《辦法》一是明確了保險資管產品的定位定位為私募產品,產品形式包括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和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等;二是明確了保險資管產品發行機制,推進債權投資計劃和股權投資計劃註冊發行、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登記發行,取消首單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核准要求;三是嚴格規範保險資管產品運作,在打破剛性兌付、消除多層嵌套、去通道、禁止資金池業務、限制期限錯配等方面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同時要求有保險資金投資的保險資管產品投資範圍應當遵守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規定;四是壓實產品發行人責任,將產品業務納入內部稽核和資金運用內控審計;五是強化產品服務機構職責;六是要求保險資管機構按規定提取風險準備金,加強關聯交易管理;七是要求有效識別保險資管產品的實際投資者與最終資金來源。
《辦法》在資管新規的框架下,進一步明確了對保險資管產品的監管要求,同時也放開了向個人合格投資者發售產品的限制。2020年9月,銀保監會發布《辦法》的配套細則《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實施細則》《債權投資計劃實施細則》和《股權投資計劃實施細則》,對資管新規及《辦法》的要求做出了進一步細化,「1+3」實施細則正式形成,保險資管業務開始向大資管時代邁進。
二、華泰資管業務發展模式
作為首批面世的保險資管個人產品,某股份制銀行私行代銷的華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資管產品於11月12日開始非公開發行,到11月18日已募集完畢,是市場上較早完成募集的面向個人高淨值客戶的保險資管產品。據公開消息,華泰資產該產品本次募集資金規模超過5億元,參與的合格投資者達到了200人的上限,發行勢態較好。
華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泰資管)的前身是華泰財產保險公司於1996年設立的投資部;2001年,經中國保監會批准,華泰保險投資部組建成立華泰保險投資管理中心,並於2005年正式成立為華泰資管;同年,華泰資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直接進行股票投資,投下了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第一單;2006年6月,華泰資管成為首家資產管理產品試點單位,成功開發和銷售了華泰增值投資產品,為後續發行保險資管產品奠定了基礎。
從公司架構上看,華泰資管與銀行理財子公司架構類似,董事會下設證券投資管理委員會、項目投資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和產品管理委員會,從不同維度出發把控業務流程;公司管理層下設各職能部門,並根據不同的業務領域劃分不同的投資部門,權益組合管理部門和固定收益組合管理部門與其他投資部門、職能部門處於同一級別,在業務開展上具有較大的獨立性。
圖表 1:華泰資管公司架構
數據來源:公司官網,普益標準整理
從業務投資流程上看,華泰資管的資產配置策略預案、股票池預案均是由公司各個部門組成的投資研究聯席會議作出。資產配置研究員負責根據宏觀經濟、投資市場、大類資產的收益和風險提供大類資產配置建議;固定收益研究員負責根據市場利率水平、信用利差水平提供固定收益資產配置建議;行業策略研究員負責根據行業研究、市場研究成果提供行業配置建議;個股研究員負責通過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對股票池進行構建和篩選,提供個股投資建議;數量與金融研究員負責對可轉債、權證、股指期貨等投資標的進行數量研究,提供投資標的的投資建議。
在資產配置策略預案、股票池預案由投資研究聯席會議作出並通過後,將由投資管理委員會進行審批,最終確定4個總體方案:「資產戰術配置方案」、「固定收益類資產配置方案」、「股票行業配置方案」、「基本股票池和核心股票池方案」,並交由首席投資官領導投資經理負責實施。
圖表 2:公司投資流程
數據來源:公司官網,普益標準整理
從投資業務部署上看,華泰資管已經形成了完備的架構體系和審批流程,投資業務發展模式與銀行理財子公司相似。
三、保險行業資管業務展望
保險公司設立資管子公司,最初是為了承接其資產管理業務。但隨著保險資管公司業務的不斷拓展,投資業務不再局限於保險領域,投資形式也開始逐漸由傳統面向機構投資者的「專戶」投資模式轉向面向個人投資者的「產品」投資模式,從定位於服務保險母公司的資產配置子部門轉向為服務公開市場投資主體的獨立資產管理機構。
當前,保險資管公司的投資業務主要分為保險母公司保險資金受託管理和面向公開市場的第三方資產受託管理。前者是根據保險母公司對資產流動性、收益指標的要求,基於受託保險資金提供的投資管理服務;後者主要是面向社會機構、公眾,基於「產品」和「專戶」等形式提供的第三方受託資產管理業務。隨著大資管時代序幕揭開,保險資管業務向產品化資產管理方向快速發展。在「1+3」的監管體系形成後,財富管理客戶增加推動保險資管規模增長,保險行業總資產規模、保險資金運用規模擴大,保費金額快速上升,保險資管在財富管理市場中的業務發展穩步前行。
但是,保險資管產品存在著的缺陷也是較為明顯的:第一,保險資管產品普遍運作時間較長,個人投資者的接受度相對偏低;第二,保險資管投研能力較公募基金、券商等老牌機構仍然有較大差距;第三,產品體系尚有不足,「專戶」投資模式向「產品」投資模式的轉型升級仍需深入開展。
由此,保險資管產品發展道阻且長。保險資管行業可以從四個方面推動業務發展:第一,推動公司業務運營獨立化、專業化,給予財富管理業務充分的自主權,持續深耕細分行業投資領域,在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指引下形成差異化的產品體系,做好保險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的發展規劃;第二,全面提升投資研究能力,加快建立健全符合監管要求的保險資管產品體系,完善市場研究、組合管理研究和品種投資研究;第三,依託於保險母公司優勢領域,充分利用客戶資源、渠道資源、資金資源和信息資源;第四,從資金端和資產端兩方面入手,在深挖客戶需求、深耕底層資產的過程中引入更切合實際的盡調方法、更豐富的管理手段,做好客戶需求和資產配置的有機統一。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普益標準。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