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計收入282億,增長34.7%!保險資管盈利排行榜來了:平安泰康依舊...

2020-12-20 券商中國

手持20萬億險資、養老金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最近發布了2019年的年報。向來神秘的保險資管機構,創造利潤的能力到底如何?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梳理了過去一年各家的管理費收入、盈利等展現資管公司硬實力的指標。

截至5月7日,保險資管機構中,除情況特殊的大家資產、最新成立的中信保誠資產外,僅中英益利資產尚未發布2019年年報。

已披露年報的24家綜合性保險資管公司和4家定位養老金管理機構的養老險公司(國壽養老、長江養老、人保養老、新華養老),2019年合計淨利潤111億,同比增長42%。

其中,平安資產、泰康資產是盈利最多的兩大機構,盈利遠高於其他同業;國壽資產排第三;中再資產淨利大幅增長,躍升盈利第四的保險資管機構。這28家保險資管機構中,有一家虧損,為永誠保險資產。

這28家保險資管機構營業收入合計282億,同比增長34.7%;貢獻主要營收的管理費收入普遍大增,如泰康資產的管理費收入增幅接近六成。

這與此前業內的預期一致。隨著主動管理類業務、第三方業務增加,保險資管公司管理費收入和盈利大多出現增長。

平安、泰康、國壽仍為盈利前三,中再升至第四

2019年,保險投資為保險業貢獻了8000億利潤,這些利潤大多是由保險資管公司實現的。保險資管靠管理險資,賺了多少利潤?

券商中國記者據年報所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這28家保險資管機構合計淨利潤111.13億元,其中27家為盈利、永誠保險資產1家虧損。總體上,盈利額與管理規模正相關。

2019年盈利最多的3家機構依次為平安資產、泰康資產、國壽資產,與2018年保持一致,這3家都是管理資產規模萬億級的機構。其中,平安資產淨利潤28.66億,同比增長7.9%;泰康資產淨利潤19.30億,同比增長61.5%;國壽資產盈利12.87億,同比增長23.8%。

盈利排名第四的是中再資產,2019年淨利潤為8.81億元,較2018年淨利(-1.39億)實現扭虧並大幅增加。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中再資產2019年利潤大幅增加,主要由於境內投資收益及所合併子公司中再資產香港的利潤大幅增加所致。

2019年末,中再資產合併口徑總資產142億元,資產規模較大,2019年境內外投資收益均明顯增長,帶動中再資產淨利潤大幅提升。而在2018年,美聯儲連續四次加息,境外資本市場整體下行,加之A股亦大幅下跌,公司帳面投資收益受到一定負面影響,但整體投資收益為正。2019年,美國貨幣政策轉向減息,境外資本市場及A股市場均上漲,公司把握住市場機會取得良好投資業績,較高帳面投資反映至利潤表中,推動公司整體業績相比2018年大幅提升。

▲截至5月7日數據

緊隨其後的是陽光資產、國壽養老,分別盈利6.38億、6.36億,排名第五、第六位,這兩家機構的盈利增幅都較高。

最新成立的2家外資保險資管公司也披露了2019年年報。其中,工銀安盛資產淨利潤1150萬元,交銀康聯資產淨利潤1099萬元。

永誠保險資產是2019年唯一虧損的保險資管機構,虧損額0.27億元。該公司是為數不多的由財產險公司出資設立的一家保險資管公司,註冊資本3億元,於2017年8月獲準開業,2017年虧損0.34億元,2018年為盈利29萬元。

從增速上看,有可比數據的26家機構中,17家盈利增長。光大永明資產、新華養老、華安財保資產、合眾資產的淨利潤增速較高,增幅都超過100%。其中,合眾資產盈利從2018年的0.85億增長134%,到2019年盈利接近2億,邁入盈利2億的保險資管公司行列。

管理費收入增速可觀

28家保險資管公司中,僅有14家披露了管理費收入數據,其中的10家機構有可比數據,同比增幅普遍較高。

其中,泰康資產2019年管理費收入43.41億元,同比增長達58.8%,管理費規模和增速在10家機構中都最高。國壽養老管理費收入21.86億,同比增長43.8%;長江養老管理費收入11.89億,增長45%;太平資產管理費收入9.72億,同比增長27.4%;新華資產管理費收入8.55億,同比增長41.2%;華泰資產管理費收入4.70億,同比增長4.4%,與其他同業相比,華泰資產的管理費收入增速較低。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管理費收入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管理資產規模、管理費率、管理資產期限等。因此,管理費收入增長原因,與管理資產規模增長、管理費率等級等有關。一般來說,市場化業務、發行產品的費率較高,對管理費收入的貢獻較大。

保險資管業人士表示,管理費率分為不同水平,具體與投資收益掛鈎,管理費分為基礎管理費、浮動管理費、績效管理費,每一檔有個閾值,達到一定的收益率會有超額收益的績效管理費,也就是激勵的獎金。

從去年的情況看,管理費收入同比增加較多,要從兩方面分析原因。一是2019年當年的管理費確實較好。2019年管理規模增加,利於管理費增加;加上投資業績較好,可能在收益觸發閾值後,拿到了超額管理費。二是2018年基數較低。2018年股票收益比較差,拉低了管理費收入,而2019年股票比較好,可能拿到超額收益,一增一減,造成了管理費收入的大幅增加。

管理險資是保險資管公司的「老本行」,不少資管公司羨慕保險機構不用出去路演找資金,但其實保險資金的管理費率非常低。管理費收入增長好的保險資管,往往是近年在市場化道路上走得比較成功的公司。

養老金管理業務也是保險資管兵家必爭之地。從幾家養老險公司的情況看,2019年,養老保障管理產品業務貢獻了較多的管理費收入,這一業務的管理費收入增幅也較高。

增值稅開繳,所得稅壓力出現

在2019年盈利下滑的9家保險資管機構中,有的機構「利潤總額」是增長的,其淨利潤出現下滑,有所得稅增長較快的原因。

如,長城財富資產的利潤總額,從2018年的364萬增至2019年的664萬元,但其2019年淨利潤從上年的266萬減少至204萬。中間的差額——所得稅,從98萬大幅增至460萬元。

一位保險資管人士表示,所得稅增長較快的一個背景是,按照資管新規要求,債權計劃要由管理人繳納增值稅。而以前的繳稅方式下,管理人不對管理的產品繳稅,而是由投資人方面交所得稅。

按照資管新規,增值稅的徵收將資管產品分為「保本型投資」和「非保本型投資」兩類,保本型的要繳稅。保險資管公司發行和管理的債權投資計劃被認為是保本型的,要按照3%的徵收率繳納增值稅。

保險資管機構披露年報,讓外界有機會深入了解保險資管公司的經營情況,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公司僅僅掛出幾個簡單表格,沒有披露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的具體科目,只有華泰資產等少數公司披露得比較詳盡。

對於資管機構,管理資產規模是外界極其關注的一個重要指標,不過這一數據無法在年報中看到。目前保險資管公司中,只有頭部的少數幾家通過官網等渠道自主發布管理資產規模,不得不說,保險資管公司的信息披露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未來,期待保險資管能主動發布這一數據在內的更多信息,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姿態亮相大資管市場。

相關焦點

  • 保險資管盈利排行榜出爐:平安泰康依舊領先 中再躋身第四
    來源:券商中國原標題:合計收入282億,增長34.7%!保險資管盈利排行榜來了:平安泰康依舊領先,中再躋身第四作者:劉敬元 潘玉蓉手持20萬億險資、養老金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最近發布了2019年的年報。
  • 保險資管誰家強 平安、泰康盈利最多 國壽資產排名第三
    已披露年報的24家綜合性保險資管公司和4家定位養老金管理機構的養老險公司(國壽養老、長江養老、人保養老、新華養老),2019年合計淨利潤111億,同比增長42%。其中,平安資產、泰康資產是盈利最多的兩大機構,盈利遠高於其他同業;國壽資產排名第三;中再資產淨利大幅增長,躍升盈利第四。這28家保險資管機構中,有一家虧損,為永誠保險資產。
  • 保險資管誰家強 平安泰康國壽位居前三
    已披露年報的24家綜合性保險資管公司和4家定位養老金管理機構的養老險公司(國壽養老、長江養老、人保養老、新華養老),2019年合計淨利潤111億,同比增長42%。  其中,平安資產、泰康資產是盈利最多的兩大機構,盈利遠高於其他同業;國壽資產排名第三;中再資產淨利大幅增長,躍升盈利第四。這28家保險資管機構中,有一家虧損,為永誠保險資產。
  • 上市險企開門紅分歧加劇;平安革命傳統壽險丨保險周報(2.17--2.23)
    2019年70家壽險公司合計淨利同比翻番,保費收入2.96萬億  2019年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近三成  專家測算今年流入A股增量資金規模或達5000億元  2019年四季度末保險公司總資產20.6萬億元,增長12.2%  今年1月保險資管機構債權投資計劃註冊規模超500億  56家險企超600種保險擴圍納入新冠肺炎
  • 保險資管行業全解-保險頻道-和訊網
    進一步,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發起設立各類債權、股權投資計劃1461隻,合計備案(註冊)規模32471.11億元;累計註冊保險私募基金30隻,合計規模2565.10億元。1、26家保險資產管理機構(1)最早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於2003年,即人保資產管理和人壽資產管理,隨後在2003-2006年期間合計共成立9家,分別為華泰資產管理(華泰保險集團)、中再資產管理(中國再保險)、平安資產管理(平安保險)、泰康資產管理(泰康保險集團)、太平洋資產管理(太平洋保險(601601))、新華資產管理(新華人壽保險
  • 平安人壽聚焦代理人收入提升改革基本法;獨立個人代理人制度擬嚴禁...
    中國信保前7月支持出口和海外投資3500億美元,同比增長8% 8月19日,中證網消息,中國信保公布數據顯示,前7月支持出口和海外投資近3500億美元,同比增長8%;其中,支持國內貿易2125.7億元,同比增長20.2%;服務企業超過13萬家,同比增長22.6%。
  • 金融科技在保險資管如何深度應用?看四大險企最新實踐
    來源:券商中國金融科技正在各金融行業應用得如火如荼,保險資管行業也不例外。近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金融科技發展報告(2018-2020)》,展示了保險資管業應用金融科技的最新動態。
  • 重磅:保險資管進入分類監管時代 有多大能力幹多大事
    根據監管評級得分,保險資管公司將被劃分為A、B、C、D四類機構。對於不同類型機構,監管部門將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創新、現場檢查等方面採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如,A類機構將獲適當支持,C、D類機構被加強監管力度。上海證券報第一時間採訪了平安資產董事長萬放、泰康資產總經理段國聖、華泰資產總經理楊平等多位保險資管業大佬。
  • 保險資管進入分類監管時代,A類機構獲扶持、CD類機構被關注...
    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平安資產董事長萬放、泰康資產總經理段國聖、華泰資產總經理楊平等多位保險資管業大佬。他們一致認為,針對不同類型機構,匹配差異化的監管指導和政策空間,意在嚴控行業風險底線的同時,又可最大限度激發機構活力,增強行業和機構向最高標準看齊的內生動力,影響積極而深遠。
  • 保險資管產品發展現狀與探索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居民財富規模不斷擴大,對財富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增長。  保險公司作為我國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參與者,一直以來都承擔著為客戶提供財產規劃、財富管理和保險服務的重要職能,一方面切實加深了財富管理市場的多元化進程,另一方面也為國內居民提供了生命周期全階段理財規劃的新選擇。
  • 2020年一季度壽險公司「13精」綜合競爭力排名榜:泰康人壽、新華...
    新華:保費規模,盈利能力,雙雙UP!①千億壽險公司中,增速的NO.1疫情之下的2020年,壽險公司受到較大衝擊,線下展業遇阻,保費規模下滑,負增長機構增多。其中,大型險企更是明顯,比如,平安壽險截至一季度末仍負增長11%。
  • 2020年一季度壽險公司利潤排行榜:不執行IFRS9的平安人壽淨利潤...
    2020年一季度,壽險業保費增速放緩,一季度末實現保費收入1.3萬億,增速僅為1.8%,同比增幅下降15個百分點。參見《多家險企負增長,疫情之下中小險企最煎熬!》83家壽險公司淨利潤為678億,較上年同期增長4%,增幅同比縮窄。2. 盈利機構增多,但分化加劇!
  • 群雄逐鹿 2020年保險資管收益幾何?
    Wind數據統計顯示,以公開披露的、有2020年度淨值增長數據的80隻股票型保險資管產品和68隻混合型保險資管產品計算,股票型產品的平均收益為40.36%,混合型產品平均收益為34.98%,相較2019年均有提升。
  • 2019年保險資管公司增至35家 管理費收入破250億元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孟凡霞 馬佳昆3月30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以下稱「協會」)發布2019-2020年保險資管業綜合調研數據。數據顯示,2019年行業管理費收入突破250億元,實現快速增長。保險資產管理業參與主體增加,共有35家保險資管機構,管理總資產規模達18.11萬億,規模增長16.45%,創下近四年來新高。據悉,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年度綜合調研工作已經連續第五年開展,調研內容包括公司治理與人才發展情況、綜合業務經營情況、第三方業務專題等方面。
  • 保險資管趨勢及與基金合作潛在需求分析
    (二)保險資金提高收益率的需求非常迫切據統計,中國2018年總保險深度為4.22%,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7%)的60%,未來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全社會保險理念還不夠成熟,國內保險公司追求規模快速增長,導致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 眾安在線、泰康在線的「三山」之壓
    3月20日,泰康在線披露:保費逆勢高增,前兩月保費收入20.40億元,同比增長272.5%。追平2019年1-7月保費規模。3月13日,眾安在線披露,前兩月保費收入約25.65億元,同比增長55.17%。專家指出,疫情期間,添置保障成為不少國人最實用的「剛需」。
  • 保險資管如何「能力為王」?平安資管張劍穎:堅持長期投資和科技賦能
    複雜內外部環境下,作為超20萬億保險資金主要「操盤手」,保險資管行業將如何面對機遇與挑戰? 近日接受券商中國記者專訪時,平安資管副總經理張劍穎表示,央行資管新規頒布後,各資管子行業的產品政策基本拉平,正式開啟了能力為王的時代。未來,資產管理機構要想獲得核心競爭力,主要靠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和科技賦能。
  • 代表行業刷新全球榜單,憑什麼是平安資管?
    也有一則喜訊傳來,國際機構IPE公布的《2020全球資產管理公司500強》榜單中,中國資管公司刷新了排名,最高名次從此前的98名躍升至53名,該項殊榮由平安資管斬獲。第二家挺進全球百強的資管公司為易方達基金,排名99位,中國境內共有7家機構上榜。從數量和名次不難看出,中國資管業正在追趕國際步伐。有意思的是,這是平安資管首次參評,即推動中國資管公司排名大躍遷。
  • 代表行業刷新全球榜單,憑什麼是平安資管?丨保險
    也有一則喜訊傳來,國際機構IPE公布的《2020全球資產管理公司500強》榜單中,中國資管公司刷新了排名,最高名次從此前的98名躍升至53名,該項殊榮由平安資管斬獲。第二家挺進全球百強的資管公司為易方達基金,排名99位,中國境內共有7家機構上榜。從數量和名次不難看出,中國資管業正在追趕國際步伐。有意思的是,這是平安資管首次參評,即推動中國資管公司排名大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