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下資管再定位 做長期可持續回報提供者

2020-12-22 中證網

  由中國證券報主辦、北京金融街服務局特別支持的「錨定資管新航向 開啟轉型新徵程——2020中國銀行業理財發展論壇暨第一屆中國銀行業理財金牛獎頒獎典禮」12月2日在北京舉行。在圓桌論壇環節,多位資管行業高管圍繞「新格局下資管發展新趨勢」主題,對於資管行業助力「雙循環」、布局養老金融等熱點問題作了精彩紛呈的觀點交流和碰撞。

  參與討論的嘉賓認為,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下,資管機構應發揮自身優勢,適應新挑戰和機遇,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可持續的回報價值。

  本次圓桌論壇由銀華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蘇薪茗主持,交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總裁金旗、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旭陽、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總裁顧衛平、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麗娜、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劍穎參與討論。

  新格局下找準定位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金旗認為,「雙循環」新格局強調了國內需求的主導作用。從資管角度找自己的定位,就是要為國內大消費作出貢獻。他表示:「我們作為市場主體,要發揮內控嚴密、管理精細、風格穩健的特點,為廣大居民提供可靠的保值增值的理財產品,同時把我們籌集到的資金真正投資到國民經濟需要的產業中。」

  張旭陽表示:「雙循環新格局使我們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去做行業選擇,去做資產選擇。以前我們的視野窄了一些,在數位化轉型推動下,在科創推動下,選好賽道、產業,可以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可持續的回報價值。」

  顧衛平表示:「在儲蓄向投資轉換過程中需要提供創新服務,創新要靠資產管理,商業銀行有這個優勢。」他指出,從資產端看,隨著金融供給側改革和資本市場的發展,銀行理財應該是以投研為驅動,進行跨市場的全譜系的資產配置,尤其是要補上權益投資的短板。

  劉麗娜認為:「經濟發展中的金融需求側存在痛點,理財子公司應運而生,它從商業銀行內部誕生,又是在資管體系下成長,可以在資管循環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張劍穎表示,在新格局下,保險資金在監管部門大力支持下迎來新的發展階段。監管部門對保險資金做了很多政策放鬆,有助於保險資金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壓艙石、穩定器作用。

  淨值化轉型繼續推進

  資管新規要求打破剛兌,但打破剛兌和預期收益之間的衝突仍存在,各家資管機構在解決此類衝突上有何經驗?

  張劍穎表示,與銀行理財產品相比,保險資管產品本身就是淨值型,過去沒有太多預期收益方面的困擾。「雖然我們沒有預期收益的概念,但具備穩定的收益,低回撤,低波動,在不同市場情況下都有持續的絕對收益。」

  劉麗娜表示,打破剛兌必然是多方共同努力的長期過程。過去兩年,銀行理財淨值化取得長足進展,總體淨值化率快速增長,整個行業淨值化率超過40%,明年淨值化率還會快速增長,這對行業而言是非常大、非常好的變化。她說:「投資端要做策略安排,針對客戶的風險需求,做低波動策略還是符合投資者偏好的策略。」

  顧衛平表示,銀行理財群體是儲蓄客戶,絕對低波動的回報是這類用戶偏好的產品風格。在銀行理財轉型過程中,首先一定要把產品線理清楚,對每一類產品進行風險特徵定級;其次要提升在市場波動中的組合投資管理能力;最後是要做好客戶分類、投資者教育和產品信息披露工作。

  「打破剛兌並不等於把投資者一下子推到市場波動中,承受大風大浪。投資者有不同的風險偏好,不同的風險認知,從理財的初心來看,也希望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可持續的穩定回報。」張旭陽表示,資管機構需要通過產品組合、產品設計,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可持續回報來源。

相關焦點

  • 資管新規兩周年,尚福林系統闡述資管行業:重點處理好五大關係(附...
    再加上為應對疫情衝擊,市場流動性相對充裕,帶動固收類資產收益率整體下行,國債收益率降為負值或處在歷史最低水平,客觀上增加了追求長期穩健回報的固收類資產配置難度。另一方面,股權投資等權益類產品面臨「資產荒」。受疫情對國內外經濟的負面衝擊影響,企業經營難度加大,償債能力下降,信用風險上升,可配置的優質投資項目減少。二是非標資產的處置與承接面臨兩難。非標資產是資管新規規範的重點,也是難點。
  • 保險資管如何「能力為王」?平安資管張劍穎:堅持長期投資和科技賦能
    牌照紅利時代已過去,大力發展第三方業務 張劍穎認為,如何在新環境下保持競爭優勢,保險資管公司應該思考兩個問題:一是在服務保險主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綜合能力,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不斷提升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二是以保險資管產品為載體,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繼續挖掘傳統能力優勢的同時積極拓展新的業務空間。
  • 券商資管排位賽:東證資管收入連續三年第一,國君躍升4位排名第二...
    東證資管收入連續霸榜第一,國君近三年躍升四位排至第二財聯社記者梳理近三年(2017~2019)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收入排名發現,一向自稱資產管理業務長期業績優異的東證資管連續三年霸榜第一,但期間資管收入波動較大,2017~2019三年資管收入分別為19.15億元、22.94億元、17.10億元。
  • 法巴資管亞太區行政總裁佰益安:中國市場預期回報率比美歐高很多
    中國是核心目標市場   證券時報記者:法巴資管(BNPP AM)如何定位中國市場?在中國金融對外開放趨勢下,公司在中國的業務發展策略如何?有無進一步規劃?   佰益安:法巴資管是一家全球性的資產管理公司,公司的發展和壯大有賴於三方面的願景和使命:為客戶解決投資問題、促進長期可持續發展,以及利用科技創新提升客戶的投資體驗。
  • 資管新規落地:你我怎麼理財,要做哪些準備?
    相比有一定投資經驗的投資者,普通百姓的知識儲備、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往往較差,在面對收益誘惑時,可能會存在僥倖心理,而對投資回報期望過高、對風險預估不足,這其實潛藏巨大風險。此次資管新規從投資者主體資格、資產狀況、風險承擔能力等方面設定門檻,避免和減少盲目投資、非理性投資的存在。
  • 百萬億大資管監管拼圖終於補齊 保險資管產品定位為私募產品
    在投資者資質方面,將基本養老金、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等明示為產品投資者,更好體現保險資管產品服務長期資金的導向。在代理銷售機構方面,適當拓寬了代理銷售機構範圍,為後續業務發展預留了空間。在託管人職責方面,採納託管行意見,對託管職責表述做了調整,和其他資產管理產品監管規定一致。在關聯交易管理方面,調整了關聯交易識別報告的條款,具體細節在其他監管規定中明確,與近期發布的關聯交易監管規定更好銜接。
  • 三年累計壓縮16萬億,資管新規有效化解影子銀行風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對於第二件事,她指出,資管行業的本質和定位已經取得四大共識:一是資管業務的本質:賣者盡責,買者自負;二是資管行業的定位:連接投資者和融資方的直接融資,金融機構扮演服務角色;三是資管行業的監管方向:統一監管標準,強化一致性監管,消除套利空間;四是資管機構的發展前景:是金融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
  • 財通資管宸瑞一年持有期混合2021迎新發售
    多家機構表示,在經濟復甦趨勢明朗之下,2021年A股結構性行情可期。據悉,財通資管權益「宸」系列首發新品——財通資管宸瑞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代碼:A類010413 / C類010414)將於2021年1月4日起重磅發行,為投資者布局來年行情提供又一利器。
  • 資管規模突破萬億,新華保險明確財富管理規劃發展「三步走」路線圖
    供給與政策層面,保險資管逐步打開了進入財富管理市場的通道,保險資管新規的落地,明確保險資管產品可以面向合格個人投資者銷售,意味著保險資管產品擁有了高淨值人群代表的財富管理市場這個值得開墾的「藍海」。在此背景下,金融機構競爭將更加激烈。保險公司想繼續擴大資產管理規模,獲得管理規模效應,財富管理是最為重要的抓手。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93隻產品完成改造 規模近1500億!
    1、再融資新規 :與舊規相比,再融資新規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整:一是精簡發行條件,拓寬創業板再融資服務覆蓋面;二是優化非公開制度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三是適當延長批文有效期,方便上市公司選擇發行窗口。預計該項業務在2021年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券商資管可積極參與,提升產品多樣性及收益能力。
  • 國壽資管於泳:新發展格局下保險資管面臨三大挑戰和兩大機遇
    中證網訊(記者 戴安琪)12月4日,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於泳在由基煜基金主辦的「2020中國機構投資者資產管理北京峰會」上表示,面對資本市場的變局,保險資管公司既面臨傳統投資模式受到衝擊、開放格局下與全球資管公司競爭等挑戰,也迎來了市場對資管業務的需求不斷增加,資本市場健全完善等帶來的更多投資機遇。
  • 《中國資管科技發展報告2020》發布:資管科技六大核心能力重塑資管...
    報告指出,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尚處於初級階段,在數位化、智能化技術革命浪潮下,資管科技六大核心能力將重塑資管行業價值鏈,未來資管行業將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發展格局,即「流量型資管機構」和「精品型資管機構」兩極發展的趨勢,而各大資管機構需具備六大核心業務能力。
  • 百萬億大資管的最後一塊拼圖,來了!
    解讀:打破剛兌,是2018年大資管新規對各類資管產品的統一要求,《辦法》延續了這一「傳統」。這一條對保險資管機構和投資者都做了要求,保險資管機構不能承諾保本,投資者要自負盈虧。這意味著如果投資者買保險資管產品出現虧損,鬧事也得不到機構的兌付。
  • 華康資管事業部2019年業務啟動會:高效、穩健、安全
    華康資管事業部2019年業務啟動會:高效、穩健、安全 圍繞「高效,穩健,安全」的主題,近日,華康資管事業部召開 2019 年業務啟動會,華康金融集團(下簡稱「華康集團」)總裁室成員
  • 波士頓諮詢:疫後中國資管市場——變革下的挑戰與機遇
    ESG對於資產管理機構來講是做慈善嗎?不是的,因為從資金端和資產端雙向都有相應的解決方案。對於資金端來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資金方是有需求的。在中國,我們認為後疫情時代,整個社會,包括政府以及個人,可能都會對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反思,以及更加重視相關一些理念和一些想法。
  • 中國資管行業轉型之他山之石
    首先,資產管理行業的實質雖然是「受託管理資產」,但早期的資產管理並不一定是「先找受託人,再委託資產」,也存在「先形成資產池,再找管理人」的情況,而具有向不特定公眾募集資金的產品,多是以後者的形式存在的(前者則更類似於信託業務,美國的監管思路中將其區分於傳統資管業務)。
  • 銀行資管科技深度報告:海內外資管科技應用案例分析
    金融科技將資管行業涉及的職能模塊進行 標準化處理,再根據資管公司的不同需求進行組合,包括各種資產的交 易系統、客戶管理系統、風控模型、資金清算等。3、下遊的財富管理 端保持較為分散的市場格局。頭部的大型資管機構、新型的智能投顧公 司、小型的財富管理機構會繼續並存。智能投顧作為產品會被各種公司 應用,頭部公司具有品牌優勢及數據優勢,能快速做大智能投顧產品的 規模。
  • 陽光終將照耀奮鬥者 公募掌門人寄語金豬年
    而博時基金也將與同業並肩與共,堅持做投資價值發現者的理念,依託長期積累的主動管理能力和風險管理經驗,立足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不斷提升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力爭為持有人創造持續優異的回報。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時光荏苒,歲序更新。
  • 長期資產配置框架下 險資權益投資四種模式探索
    監管層面認為需要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優勢,近期主要監管措施表現為:一是支持保險資管投資科創板上市公司股票,服務科技創新企業發展;二是加大保險公司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正在研究推進保險公司長期持有股票的資產負債管理的監管評價機制,參與穩定資本市場發展;三是允許保險資管公司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的流動性風險,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四是進一步簡化股權投資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註冊程序
  • 零售、機構業務齊發力 華泰證券資管權益投資全線提升
    中證網訊(記者 林倩)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泰證券資管)權益投資部負責人魏昊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權益投資價值提升背景下,華泰證券資管權益業務借勢發力,尤其在機構業務和公募業務發展助推下,後續仍會有較大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