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資管排位賽:東證資管收入連續三年第一,國君躍升4位排名第二...

2020-12-19 財聯社

財聯社(深圳,記者 鄒晨輝)訊,中國證券業協會近日發布了2019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證券公司年度資產管理業務收入排名情況隨之浮出水面。

數據顯示,在2019年證券公司年度資產管理業務收入排名方面,東方證券位列第一,去年實現資管收入17.10億元;國泰君安排名第二,實現資管收入15.64億元;華泰證券位列第三,實現資管收入15.52億元。

此外,去年證券公司年度資產管理業務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還包括廣發證券(12.25億元)、申萬宏源(11.96億元)、中信證券(11.74億元)、光大證券(11.06億元)、財通證券(10.05億元)、海通證券(8.80億元)、招商證券(8.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財通證券和海通證券年度資管收入是近三年(2017年至2019年,下同)來排名前十的新面孔。作為中小券商的財通證券成為去年最大黑馬,資管收入超過海通證券,招商證券等多家綜合實力強大的老牌券商,位居第八。海通證券在2017年和2018年無緣前十後,今年終於殺入前十,資管收入超過招商證券,位居第九。

東證資管收入連續霸榜第一,國君近三年躍升四位排至第二

財聯社記者梳理近三年(2017~2019)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收入排名發現,一向自稱資產管理業務長期業績優異的東證資管連續三年霸榜第一,但期間資管收入波動較大,2017~2019三年資管收入分別為19.15億元、22.94億元、17.10億元。

國泰君安近三年資管收入排名一路躍升,排名從2017年的第六躍升至2019年的第二。2017年,國泰君安資管收入為10.31億元,位列華融證券之後,排在第六位。2018年,國泰君安資管收入為11.83億元,排名進一步提升,超過中信證券,廣發證券,位列第二。2019年,國泰君安資管收入為15.64億元,排名則進一步靠前,超越此前一直位列第二的華泰證券。

華泰證券近三年資管收入排名則保持在第二和第三之間。2017年和2018年,華泰證券資管收入分別為14.83億元和13.37億元,僅次於同期的東方證券資管收入,連續兩年位列第二。2019年,華泰證券資管收入為15.52億元,排在第三位。

廣發證券資管2017~2019三年收入分別為14.5億元,10.89億元,12.25億元,總體出現下滑。在排名方面,2017年排名第三,後兩年則穩定在第四位。

中信證券近三年資管收入分別為10.89億元,9.96億元,11.74億元,排名有所下降,2017年排名第三,2018、2019分別排在第四和第五位。

光大證券資管收入排名相對穩定。數據顯示,近三年光大證券資管收入分別為8.96億元、7.47億元和11.06億元,均排在第七位。招商證券近三年資管收入分別為7.05億元、7.45億元和8.6億元,2017年與2018年排在第八名,2019年則下滑至第十名。

去年最大的黑馬當屬財通資管,財聯社記者梳理此前兩年相關排名時發現,財通證券此前並未上榜,2019年財通資管收入為10.05億元,超過海通證券、招商證券等多家綜合實力強大的老牌券商,位居第八。

海通證券資管在2017年和2018年收入排名均無緣前十,2109年殺入前十,超過招商證券,位居第九。數據顯示,2019年海通證券資管收入為8.8億元。

券商資管逐步進入公募化時代,多家機構產品改造加速推進

回顧過去幾年券商資管發展可以發現,2017年券商資管規模達到高峰後開始去通道化,實現轉型,主動管理佔比逐步提升。隨著資管新規細則不斷完善,打破剛兌、規範資金池模式、遏制通道業務效果逐漸顯現,行業生態新格局正在進一步重塑。

東方證券就在去年年報中透露,監管層將證券基金行業發展已提出更高的規範性要求,銀行理財子公司陸續落地,行業生態新格局進一步重塑,券商資管逐步進入公募化時代。

早在2018年底,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操作指引》,對大集合產品進一步對標公募基金、實現規範發展的標準與程序進行細化明確。經規範後,大集合產品將轉為公募基金或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持續穩定運作。

從今年以來各家券商機構的動作來看,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的速度明顯提升。尤其是頭部機構,均已完成不止一隻的產品改造。

公開報導顯示,中金資產管理部推出的「中金安心回報靈活配置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於5月11日上線,該產品採取了絕對收益策略,完成公募化改造後,已於7月13日在中國銀行全渠道進行發售。目前,中金公司大集合資管產品的改造穩步推進,七隻大集合產品中的五隻已通過所在轄區證監局審批,四隻獲得中國證監會批覆,兩隻產品已完成改造。

去年首批就已獲得改造批文的中信證券,今年以來的動作也更為迅速。7月1日,中信證券公募化大集合產品「中信證券卓越成長」迎來了二次發售,僅一個小時募集金額就超過了50億元。

中信證券公開表示,截至2020年7月10日,公司共有大集合產品18隻(含1隻以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設立的大集合),已完成5隻公募化改造,6隻大集合產品已取得深圳證監局檢查驗收的確認函,其餘7隻產品的改造正在進行中。

同為去年首批獲得改造批文的國泰君安證券,也在今年5月推出了其第4隻公募化改造產品國泰君安君得誠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據不完全統計,廣發資管、興證資管、海通資管等多家券商目前均推出了公募化改造產品。

粵開證券分析師李興表示,券商大集合產品納入公募監管體系,利好資管行業長期健康發展。但同時也要面臨100餘家公募基金的激烈競爭。從成熟市場經驗來看,券商資管應滿足客戶的多樣化服務需求,抓住當前證券市場 改革創新的契機,推出多種適合市場需求的創新產品,滿足客戶的多樣化投資需求。此外,還應加強渠道建設,包括內部和外部渠道。

李興還認為,券商未來還應該提升投研能力,回歸主動管理。在資產管理機構回歸主動管理本源的背景下,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成了券商資管的當務之急。券商資管可以從內外兩方面著手,內部可以加強投研人才培養或者以優秀激勵機制吸引卓越投研人才加盟;外部則是發揮券商研究所的特長,打通跨部門合作通道,建立資管部門和研究所的聯合研究機制,在產品創新策略研究上多下功夫,這一點也是券商相對於銀行信託的優勢,應當充分利用。

相關焦點

  • 券商資管首季成績單:華泰資管、東方紅資產管理和國君資管營收超5...
    在券商自營、投資等業務受疫情影響之下,資管業務展現出一定的韌性,13家券商資管一季度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同比均實現了超10%的增長。今年一季度,13家公司中超半數公司一季度淨利潤超過1億元,顯示出較好的成本管控能力。一季度,華泰資管淨賺3.65億元,排名第一,國君資管和東方紅資產管理緊隨其後,分別實現淨利潤2.53億元和1.79億元。
  • 券商資管淨利潤排名出爐,華泰資管大賺13.13億
    2018年,5家券商資管實現營收超過10億元,分別是東證資管、華泰資管、國君資管、廣發資管和招商資管,分別實現營收24.66億元、23.55億元、18.4億元、16.57億元和12.26億元。其中,國君資管排名較上一年上升一位。業績同比出現上升和下降的券商資管在數量上幾乎兩分天下。
  • 11月券商資管業績排名出爐 華泰資管領銜三大指標
    營收排名末尾的是興證資管、浙商資管和長江資管。增速上看,月增速前三依次是東證融匯(+49.39%)、華泰資管(+26.56%)和財通資管(+14.50%),增速末尾分別是興證資管(-52.85%)、海通資管(-27.01%)和浙商資管(-16%)。淨利潤方面,華泰資管以9845.75萬元一騎絕塵,超過排名第二的招證資管和排名第三的廣發資管的利潤總和。
  • 12家券商資管子公司4月數據出爐 華泰資管營收居首
    華泰資管營業收入排名第一,也是唯一營收超2億元的券商資管子公司,為2.35億元;東證資管以1.84億元緊隨其後;財通資管以1.35億元排名第三;第四名廣發資管營業收入1.34億元。從單家情況看,華泰資管以1.25億元位居第一,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是廣發資管、海通資管,4月淨利潤分別為7311.52萬元、6735.38萬元。數據:Wind環比來看,12家券商資管子公司,有半數淨利潤環比增長,半數環比下滑。興證資管4月淨利潤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1253.56萬元,3月淨利潤虧損251.89萬元。
  • 上市券商子公司「賺錢」榜:華泰資管淨利超13億元
    從公司角度來看,東證資管和長江承銷保薦業績十分搶眼。東證資管在券商資管子公司中躍升三位至第2名;長江承銷保薦在投行子公司業績普遍下滑背景下反增134%,備受市場關注。東證資管淨利潤搶眼 躍升三位至第二名 具體來看,2018年,13家券商資管子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40.25億元,淨利潤實現56.88億元。
  • 2020券商資管「發展」真的有那麼好嗎?
    自營業務仍為第一大業務,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收入1,013.63億元;經紀業務屈居次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交易單元席位租賃)收入900.08億元;投行業務合計收入514.18億元,其中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淨收入431.58億元,財務顧問業務淨收入50.62億元,投資諮詢業務淨收入31.98億元;以利息淨收入計,信用業務收入445.60億元;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為
  • 第18家券商資管獲準開業,天風資管將承接天風證券全部資管業務,與...
    從2018年12月,天風證券董事會表示發起設立資管子公司至獲批計算,歷時1年4個月時間。 天風證券將為天風資管提供的13.18億元淨資本擔保承諾。券商母公司為資管子公司提供擔保是行業的普遍做法。5月18日,國投資本就為安信資管新增最高額度為3億元的淨資本擔保承諾,當前安信證券對安信資管提供的累計淨資本擔保總額為18億元。
  • 「財富周報」券商資管一季度成績單來襲,中晟基金因四大違規行為被...
    券商資管一季度成績單來襲,華泰國君東方紅前三根據已經披露的券商資管3月業績,資管業務展現出一定的韌性,13家券商資管一季度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同比均實現了超10%的增長。今年一季度,13家上市券商資管子公司合計實現營收38.65億元,同比上漲18.74%。具體來看,9家公司今年一季度累計營收超過1億元,其中,華泰資管、東方紅資產管理和國君資管3家一季度營收超過5億元,分別為7.09億元、5.56億元和5.558億元。海通資管、財通資管、廣發資管和光證資管一季度營收也均逾3億元。
  • 券商資管、基金專戶、基金子公司等20強榜單來了
    具體來看,去年四季度,月均規模在5000億元的共6家,較三季度減少一家,分別為中信證券、國君資管、華泰資管、招商資管、申萬宏源和中信建投證券。其中,中信證券月均規模為1.1萬億元,仍是唯一一家月均規模破1萬億的券商,國君資管則以7076.67億元的規模緊隨其後,且較第三名明顯拉開差距。
  • 資管老將王錦海正式掌舵華泰資管,20多年資管從業經歷,高管變動...
    財聯社(北京,記者 高雲)訊,從業20餘年的資管老兵加盟華泰資管!5月6日,華泰證券發布公告表示,日前,華泰證券全資子公司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第二屆董事會召開會議,聘任王錦海為總經理。業內人士指出,券商資管高管變動的背後是行業加速洗牌,資管新規後,資管規模的「蛋糕」不斷縮小。截至今年1月底,券商資管規模僅剩9.35萬億元,不到三年時間已遭腰斬。業內預計,王錦海或將為華泰資管在資源開拓上提供助力。
  • 公募基金、專戶、養老金、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等規模20強來了
    就券商資管而言,從數據來看,2020年二季度,前20名券商私募資管月均規模合計65956.91億元,較一季度減少64.5億元。國君資管和華泰資管三家二季度月均規模緊隨其後,也均超過5000億元。  4家二季度排名上升1位,分別為招商資管、國信證券、中泰資管和中銀
  • 券商資管最新排名出爐:華泰證券資管規模銳減2000億
    18家規模出現下滑,華泰資管月均規模直降超2000億元據基金君統計,前20家券商資管月均總規模達8.9萬億元,佔證券公司資管業務管理資產總規模的62.8%。券商資管頭部效應繼續顯現。從券商資產管理月均規模來看,有7家規模在5000億元以上,其中,中信證券、國君資管、申萬宏源、華泰資管和招商資管排在前五名,中信證券以15115.87億元的規模持續位居第一,也是唯一一個資管規模超過1萬億元的券商。值得注意的是,國開證券掉出前20名,第一創業成功上榜,以2031.25億元的月均規模排在第17名。
  • 國泰君安資管入場 已有13家證券公司及券商資管獲得公募牌照
    2021年開年,又一家券商資管獲得開展公募業務的資格。1月4日,國泰君安證券發布公告稱,證監會於近日核准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國泰君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君安資管」)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此前已有13家證券公司及券商資管獲得公募牌照。
  • 131家券商上半年業績排名出爐 淨利前十券商看過來
    今年上半年投行業務收入超過5億元的券商有9家,其中該項收入超10億元的券商僅兩家,為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4.今年上半年券商資管業務淨收入超過10億元的只有東證資管一家,上半年淨收入為15.06億元。該項收入超過5億元的券商有7家,除了東證資管,還有中信證券、華泰資管、國泰君安資管、廣發資管、申萬宏源以及招商資管。
  • 近兩年權益基金絕對收益行業第一 財通資管領跑券商資管公募轉型
    近兩年權益基金絕對收益行業第一 財通資管領跑券商資管公募轉型 2020-10-14 1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93隻產品完成改造 規模近1500億!
    隨著部分券商資管業務向主動管理轉型,2020上半年行業資管收入達到142.9億元,同比增長12.2%。 在轉型的過程中券商資管公募化的「長徵路」上,其實包含著兩條主線: 第一,是機構主線。券商主體或資管子公司取得公募牌照,參照公募基金公司來開展公募業務。
  • 國泰君安資管獲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 多家券商仍在排隊申請
    從券商資管業務結構來看,資管新規的發布與實施,大大壓縮了券商的通道業務,強化主動管理能力已成為券商發展資管業務的關鍵環節。截至目前,已有不少券商資管的主動管理能力已初顯轉型成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發布的2020年三季度證券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數據顯示,國泰君安的資管規模排名第三,為5721.58億元,僅次於中信證券和招商資管。
  • 一季度券商資管20強來了,12家主動管理規模佔比過半...
    券商資管持續去通道,多家券商主動管理能力持續增加,或許意味著行業轉型拐點已現。22日晚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披露了今年一季度資產管理業務各項排名。至一季度末,中信資管以4871.46億元的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10808.52億元的月均資產管理規模均位居行業第一。
  • 最新規模排名出爐!基金專戶、養老金、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哪家強...
    基金子公司仍處於規模縮水的大趨勢之中,一季度末前20強的總規模位3.05萬億,平均規模為1525.75億元。而去年底前20強這兩個數據分別為3.23萬億、1613.63億元。其中建信資本以4858.41億元的規模排名第一,雖然相較去年四季度規模縮水較大,但整體規模且遙遙領先,與第二名招商財富資管有超過1500億元的差距,農銀匯理資管、上海浦銀安盛資管排名第三、第四,月均規模為2875.67億元、2501.19億元、前四名和去年底保持一致。
  • 東證資管明星經理做不完一個封閉期
    繼陳光明之後,東方紅資管另一基金明星林鵬也將離職。至此,2017年因一系列東方紅產品而名聲大噪的東證資管,老一批明星投資經理已多數離職,如今東方紅資管的『扛把子』只剩張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