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資管獲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 多家券商仍在排隊申請

2021-01-13 中國金融網

目前,拓寬公募基金業務鏈條已成為券商資管業務轉型的重要發力點之一。

新年伊始,又一家券商獲公募基金「入場券」。至此,持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系隊伍已增至14家。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券商擁有公募基金牌照後,可以更好地擴大發展其資產管理業務,為財富管理條線提供更多的特色化產品,為券商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業務增長點。

當前,居民儲蓄向資本市場大轉移的趨勢已經形成,2020年,A股市場雖然沒有出現大牛市,但公募基金的發行規模節節攀升,前11個月已突破3萬億元,大量居民儲蓄正在通過購買基金而進入股市。券商擁有公募基金管理牌照後,無疑將受益於居民儲蓄的轉移。

國泰君安資管

獲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

2021年1月3日晚間,證監會核准國泰君安全資子公司國泰君安資管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

此前,不少頭部券商受制於「一參一控」政策的限制,無法申請公募基金牌照。直到2020年7月31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允許同一主體同時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機構。隨後,擁有5721.58億元資管規模的國泰君安資管向證監會遞交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的申請。

《證券日報》記者翻閱證監會網站後發現,在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審批表中,國泰君安資管申請材料的接收日為2020年8月14日。這意味著,從遞交資料到獲批,國泰君安資管用時不到5個月時間,就成功獲批公募基金牌照。而此次獲批,距離上次中泰證券獲批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已過去3年之久。

從券商資管業務結構來看,資管新規的發布與實施,大大壓縮了券商的通道業務,強化主動管理能力已成為券商發展資管業務的關鍵環節。截至目前,已有不少券商資管的主動管理能力已初顯轉型成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發布的2020年三季度證券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數據顯示,國泰君安的資管規模排名第三,為5721.58億元,僅次於中信證券和招商資管。其中,國泰君安資管的主動管理資產規模為3586.39億元,僅次於中信證券排名第二,佔國泰君安資管總規模的比例達62.68%。

同時,國泰君安在券商資管產品公募化改造方面也進展較快。2020年半年報顯示,國泰君安資管繼首批獲得大集合公募改造試點資格後,截至去年6月底,已累計完成4隻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從經營業績來看,2020年上半年,國泰君安資管實現營業收入10.05億元,實現淨利潤3.74億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國泰君安資管總資產為69.09億元,淨資產為54.87億元。

在獲得公募基金牌照後,國泰君安方面表示,將按照法律法規以及批覆要求,儘快完成籌備工作,並在換領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後,開展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

五礦證券等多家券商

仍在排隊申請

在國泰君安資管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獲批後,目前持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系隊伍已增至14家,包括華融證券、山西證券、國都證券、東興證券、北京高華、中銀證券等6家券商,以及東證資管、浙商資管、渤海匯金、財通資管、長江資管、華泰資管、中泰資管、國泰君安資管等8家券商資管子公司。

一家上市券商負責資管投資業務的總經理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資管新規延期,結合『一參一控』限制的放寬,為券商資管申請公募基金牌照提供了更多便利。券商申請公募基金牌照,有利於資管業務的長遠發展。首先,大部分券商資管業務目前仍局限於固收類產品,在打破剛兌的環境下,監管層鼓勵券商資管業務向權益產品傾斜,但受募集方式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券商資管在權益投資方面表現平平。公募基金牌照的發放,有望逐漸改善這一格局。其次,獲得公募基金牌照後,將有更多銀行、社保、保險領域資金進入券商資管,為券商資管規模的提升打開了大門。第三,有助於監管的合規透明。」

多家券商內部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已開始籌備或有意願申請公募基金牌照。其中,五礦證券、華金證券先後於2019年11月和2020年8月提交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牌照申請,目前仍在排隊中。

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趙亞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參一控』鬆綁後,券商申請公募基金牌照自然會加速,對小券商的收購也會全面展開。券商獲得公募基金牌照後,將對基金業形成一定衝擊。因此,基金公司也會設法拓寬募資渠道。此外,銀行、信託、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以及一些大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也可能會積極申請基金銷售資格。」

上述接受記者採訪的券商資管投資總經理透露稱:「擁有公募基金牌照,應該是各家券商資管的共同心聲。我們也有此計劃,但需要各項指標達到監管要求後方能申請。從長期來看,券商或許能夠藉助線下營業部的優勢,瓜分部分基金公司的客戶」。

相關焦點

  • 國泰君安資管入場 已有13家證券公司及券商資管獲得公募牌照
    2021年開年,又一家券商資管獲得開展公募業務的資格。1月4日,國泰君安證券發布公告稱,證監會於近日核准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國泰君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君安資管」)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此前已有13家證券公司及券商資管獲得公募牌照。
  • 僅用4個月,國泰君安資管拿下公募資格,權益投資行業第二已成亮點...
    財聯社(記者 劉超鳳,覃澤俊)訊,2021年1月3日,國泰君安資管「開年」獲批公募資格,歷時僅4個月,成為行業內第14家獲此資格的券商或券商資管子公司。國泰君安資管也是自「一參一控」放寬以後,首家申請公募牌照的券商資管子公司,也是三年來首家獲批公募資格的券商系資管公司。目前,仍有3家券商背景的公司待批公募資格。
  • 券商資管排位賽:東證資管收入連續三年第一,國君躍升4位排名第二...
    數據顯示,在2019年證券公司年度資產管理業務收入排名方面,東方證券位列第一,去年實現資管收入17.10億元;國泰君安排名第二,實現資管收入15.64億元;華泰證券位列第三,實現資管收入15.52億元。
  • 2券商重奪公募託管資格 託管費「秒殺」銀行
    時隔10年,券商重新拿回託管資格。截至5月9日,已有2家證券公司首次現身於公募基金產品託管人。
  • 國泰君安積極推動基金投顧業務落地
    2020-06-12 來源:中證報券商的基金投顧業務正起錨揚帆,作為首批獲得試點資格的券商之一,國泰君安積極推動相關業務落地。準備初期成立16人籌備小組2020年2月底,銀河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申萬宏源、華泰證券、國聯證券7家券商公告獲批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這也是首批獲得該試點資格的券商。拿到試點資格只是第一步,著手開展業務則需要多方面籌備。
  • 券商公募基金託管資格審批被按下「加速鍵」,年內8家券商拿下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3年券商託管業務開閘至今,具有基金託管資格的券商已增至25家。年內8家券商拿下基金託管資格今年以來,券商在公募基金託管上連下數城。2013年《非銀行金融機構開展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暫行規定》出臺,之前由商業銀行一統基金託管業務的局面被打破,券商重獲「入場券」。2014年初,海通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成首批獲證監會批准,得以開展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的券商,券商的託管版圖開始從私募基金、券商集合資管向公募基金、基金專戶擴張。此後的7年間,具有基金託管資格的券商已增至25家。
  • 近兩年權益基金絕對收益行業第一 財通資管領跑券商資管公募轉型
    近兩年權益基金絕對收益行業第一 財通資管領跑券商資管公募轉型 2020-10-14 1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13家券商獲得公募託管資格
    (行情000166,診股)證券和東方證券(行情600958,診股)的基金託管資格申請  此外,處在公募基金託管資格申請人「排隊」狀態的還有兩家券商——安信證券和長江證券(行情000783,診股),不過這兩家的申請時間均較早,其中安信證券申請最早,為2015
  • 12家券商資管子公司4月數據出爐 華泰資管營收居首
    華泰資管、東證資管、財通資管、廣發資管等頭部券商資管子公司4月營收保持10%以上增速,優勢地位鞏固。國泰君安資管、海通資管、銀河匯金等6家券商資管子公司,4月營業收入環比出現下滑。長江資管4月淨利潤環比大幅增長184.90%,是唯一環比增幅超100%券商資管子公司。華泰資管、國泰君安資管4月淨利潤規模居前,其環比增幅也超過50%。海通資管、招商資管、東證資管等4月淨利潤環比降幅超過20%,銀河匯金降幅最大,4月淨利潤僅有536.52萬元,不僅排名墊底,其環比下滑幅度也達到68%。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93隻產品完成改造 規模近1500億!
    在規模收縮的同時,券商資管的公募化轉型正在逐步加速,無論是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還是成立獨立的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財富管理大潮來臨之時,券商資管正努力應戰。 Wind數據顯示,截至近日,累計有93隻券商集合產品完成了公募化改造,資產淨值總計約1500億元。
  • 11月券商資管業績排名出爐 華泰資管領銜三大指標
    從11月份的情況來看,華泰資管在營收、淨利潤和淨資產三項關鍵指標上領先同行;東證融匯和招證資管以61%左右的淨利潤率並駕齊驅,領先第三名超過10%,行業格局呈現一定分化。華泰資管領銜三大指標從11月券商資管營收來看,華泰資管仍以絕對優勢領先,單月營收突破2億元。單月營收前三分別是華泰資管、東證資管和財通資管。
  • 公募基金、專戶、養老金、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等規模20強來了
    公募基金、專戶、養老金、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等規模20強來了 摘要 【公募基金、專戶、養老金、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等規模20強來了】就公募基金而言,易方達、華夏、廣發今年二季度的非貨幣基金月均規模佔據前三,建信、創金合信、博時今年二季度的私募資管佔據前三,月均規模分別為5034.89億元、
  • ...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先行 銀保監會對國開行、工行等多家金融...
    原標題:思維金融機構線報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先行;銀保監會對國開行、工行等多家金融機構行政處罰近2億元
  • 國泰君安前董事長楊德紅去向終於揭曉!「奔私」創立道禾投資,高管...
    目前以FOF(基金中基金)形式運作,投資於其他公募、私募基金或資管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道禾投資的高管團隊均出自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國際集團」),而上海國際集團是國泰君安證券的股東方,持股比例7.66%。
  • 保證金產品公募化改造正式「發車」,440億「龍頭」產品先行一步
    規模最大的華泰紫金天天發,率先啟動了券商保證金產品的公募化改造。證監會網站顯示,12月17日,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華泰證券資管」)關於旗下產品「華泰紫金天天發貨幣市場基金」變更註冊的申請材料已被接收。儘管如今距離首隻大集合產品成功轉公募已過去一年多時間,但還是首次有券商保證金產品公募化改造的申請材料被接收,標誌著保證金產品公募化正式開啟。
  • 博時基金參股 國泰君安國際背後:劍指RQFII
    交易完成後,社保基金將持有國泰君安約4.88%股權,博時則持股0.05%。  對此擴股的折價,同是中資券商的海通國際對國泰君安國際調低評級至「持有」級別。但顯然,市場更願意將其理解為利好。  同時,相對利好的還有博時基金,距離折價買入的2.2港元,博時基金已經賺到了36.36%。
  • 接連2家券商資管獲準開業,今天第19家來了!德邦資管:已布局公募...
    另外,就在上周,天風證券也對外表示,天風資管已正式領取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獲中國證監會批准開業。行業接連2家資管子公司獲準開業12月21日,德邦證券旗下資管子公司德邦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德邦資管)領取了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正式獲準開業,德邦資管將承接德邦證券的資管業務。
  • 國泰君安、中信建投、銀河證券等券商已可開通科創板
    3月7日晚間上交所宣布符合科創板股票適當性條件的投資者可以申請開通相關權限後,各家券商動作迅速。截至3月9日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發稿時,已有國泰君安、中信建投、銀河證券、民生證券、中投證券、招商證券等多家券商表示,投資者無需預約,可以直接申請開通科創板權限,開通渠道包括線下和線上,線上渠道有APP、小程序等多種方式。國金證券預計,最晚3月11日上線科創板權限直接開通功能。
  • 上市券商子公司「賺錢」榜:華泰資管淨利超13億元
    2018年全年淨利潤排名前十的券商資管子公司為:華泰資管、東證資管、廣發資管、招商證券資管、國泰君安資管、海通資管、光證資管、銀河金匯、興證資管和長江資管。第4名至第10名的淨利潤分別為6.68億元、6.02億元、4.72億元、4.68億元、1.2億元、1.07億元和1.06億元,前十家業績均在1億元以上。
  • 國泰君安對年底公募基金進行走勢分析 年底即將抱團「出貨」
    來源:國泰君安證券訂閱號時至年底,公募基金經理業績考核的關鍵時刻也隨之而來。不少之前抱團取暖的機構,目前也開始抱團「散夥」。11月22日起,因機構聯合「砸盤」,上證綜指午後跳水,截至收盤跌0.63%。國泰君安通過對公募基金走勢進行分析,結合當下實際情況,做了如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