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用4個月,國泰君安資管拿下公募資格,權益投資行業第二已成亮點...

2021-01-09 和訊股票

財聯社(記者 劉超鳳,覃澤俊)訊,2021年1月3日,國泰君安資管「開年」獲批公募資格,歷時僅4個月,成為行業內第14家獲此資格的券商或券商資管子公司。

國泰君安資管也是自「一參一控」放寬以後,首家申請公募牌照的券商資管子公司,也是三年來首家獲批公募資格的券商系資管公司。目前,仍有3家券商背景的公司待批公募資格。雖然已獲批公募資格,但國泰君安資管在換領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後,才會開展公募業務。

自從大集合「參公化」改造以來,國泰君安資管已經完成5隻公募化產品。其中,君得明的首日募集規模達122億元,認購之火爆引發業內的極大關注。作為「頭部」券商資管,截至2020年三季度,國君資管月均規模為5722億元,位居行業第三位;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為3586億元,僅次於中信證券(600030,股吧),位居行業第二位。

國君資管公募資格獲批

2021年1月3日晚,國泰君安發布公告稱,證監會核准國泰君安資管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國泰君安成為第14家獲得公募資格的券商或券商資管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國泰君安資管從發起申請,至公募資格正式獲批,僅用時4個月。相較之下,今年獲批的東興基金和民生基金批准時間為3年、4年。

國泰君安資管表示,公司將儘快完成籌備工作,並在換領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後,開展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

2020年8月14日,國泰君安遞交了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申請。這是自7月31日監管部門提出放寬「一參一控」後,首家申請公募牌照的券商資管子公司。自遞交申請到火速獲批,國泰君安資管僅歷時四個月。

此前,國泰君安將國聯安基金的51%股權以10.45億元轉讓給太平洋(601099,股吧)資產,也被業內人士解讀為旗下資管子公司掃除「一參一控」障礙,直接申請公募牌照「鋪路」。

「頭部」券商資管

國泰君安證券自1993年起開展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是國內最早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證券公司。早在2003年起展開低風險套利的投資實踐,是國內最早從事ETF、權證等金融衍生品領域套利投資的證券公司之一。

2010年10月18日,國泰君安證券資管正式成立,註冊資本金8億元,是國泰君安證券的全資子公司。同年,國泰君安資管取得證監會關於開展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的資格。2012年,獲得保險資金委託投資管理資格。2017年7月,國泰君安資管的註冊資本金由8億增加至20億元。

從規模來看,國泰君安資管是頭部券商資管子公司。2017年,國泰君安資管的資產規模突破9000億,主動管理規模達3200億。2019年,主動管理規模達到4199億元,佔比超過60%。

根據中基協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三季度,國君資管月均規模為5722億元,位居行業第三位;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為3586億元,僅次於中信證券,位居行業第二位。根據國泰君安證券今年披露的半年報,國君資管的主動管理規模佔比已升至62.8%。

已完成5個大集合改造

伴隨著資管新規的出爐,券商資管子公司紛紛將旗下大集合資管產品對標公募基金進行改造。

所謂大集合產品,是指證券公司設立管理的投資者人數不受200人限制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2018年11月,為適應「資管新規」的要求,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操作指引》,明確要求存量大集合資管產品應當對標公募基金,於2020年底之前,完成對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為順應資管新規的延期,券商大集合產品的過渡期同步延長至2021年底。

自2019年8月,證監會向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和東方證券下發同意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合同變更函後,券商的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就已拉開帷幕。

2019年9月,國泰君安證券旗下君得明混合型資管計劃完成公募化改造。數據顯示,該基金首日募集規模達122億元。最近的一隻參公化改造的產品是君得益。2020年10月份,國泰君安君得益三個月持有期混合型 (FOF)經證監會核准設立,自2020年11月16日起生效。

截至目前,國泰君安資管已經完成了5個公募化改造產品,包括君得誠混合、君得鑫2年期混合、君得明混合、君得盛債券、君得益(FOF)。

根據已經披露的三季報,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君得鑫2年期混合的資產規模約為91.19億元,君得明混合的資產規模為54.55億元,君得誠混合、君得盛債券的資產規模則分別為13.95億元、5.87億元。

其中,君得鑫的投資經理為張駿、周晨,張駿也是基金投資部總經理。根據2020年三季報,以君得鑫為例,前十大重倉股包括酒鬼酒(000799,股吧)、捷佳偉創(300724,股吧)、瀘州老酒,這三隻股票2020年年內漲跌幅分別為335%、266%、168%。

券商發力公募尚需時間培育

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在研究中指出,今年7月31日新政重心之一是致力打造國際一流的財富管理機構,支持優質公司集團化運營,完善子公司監管安排,提高綜合財富管理服務能力。

大型券商設立公募基金有哪些可複製的優勢?「由於初創團隊大概率來自券商,所以券商的優勢容易在基金公司生根。」平安證券基金研究團隊執行總經理賈志認為,券商系基金公司是公募基金中很重要的參與者,券商系的公募基金在權益投資方面存在一定優勢,整體發展與其他類型的公募基金公司趨同,公募基金公司的發展沒有捷徑可言。

據財聯社記者統計,現有券商系公募基金共有67家已設立,除去13家擁有公募牌照的券商或券商資管,由證券公司參股或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為54家。

按照「一參一控」規則,目前券商中持有公募牌照的僅13家,包括6家證券公司及7家券商資管子公司。分別是高華證券、東興證券、國都證券、華融證券、山西證券(002500,股吧)、中銀國際證券、渤海匯金資管、財通資管、華泰資管、東方資管、長江資管、浙商資管、中泰資管。

目前,證監會披露的公募基金資格審批表中還有3家券商背景的公司待批,分別是2019年11月提交申請的五礦證券,2020年8月提交申請的華金證券,以及今年11月提交申請的華西證券。

(責任編輯:冉笑宇 )

相關焦點

  • 國泰君安資管獲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 多家券商仍在排隊申請
    國泰君安資管獲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2021年1月3日晚間,證監會核准國泰君安全資子公司國泰君安資管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此前,不少頭部券商受制於「一參一控」政策的限制,無法申請公募基金牌照。直到2020年7月31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允許同一主體同時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機構。隨後,擁有5721.58億元資管規模的國泰君安資管向證監會遞交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的申請。《證券日報》記者翻閱證監會網站後發現,在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審批表中,國泰君安資管申請材料的接收日為2020年8月14日。
  • 國泰君安資管入場 已有13家證券公司及券商資管獲得公募牌照
    2021年開年,又一家券商資管獲得開展公募業務的資格。1月4日,國泰君安證券發布公告稱,證監會於近日核准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國泰君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君安資管」)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此前已有13家證券公司及券商資管獲得公募牌照。
  • 券商資管排位賽:東證資管收入連續三年第一,國君躍升4位排名第二...
    數據顯示,在2019年證券公司年度資產管理業務收入排名方面,東方證券位列第一,去年實現資管收入17.10億元;國泰君安排名第二,實現資管收入15.64億元;華泰證券位列第三,實現資管收入15.52億元。
  • 近兩年權益基金絕對收益行業第一 財通資管領跑券商資管公募轉型
    得益於始終堅持的「主動管理+風險防控」核心發展戰略,財通資管優秀的整體投資能力再次得到印證。海通證券《基金公司權益及固定收益類資產業績排行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財通資管權益類產品業績斐然,近兩年絕對收益率達到152.31%,行業排名1/121,近一年排名8/134;固收類產品穩紮穩打,近3年絕對收益率為16.14%,排名行業前1/5。
  • 12家券商資管子公司4月數據出爐 華泰資管營收居首
    華泰資管、東證資管、財通資管、廣發資管等頭部券商資管子公司4月營收保持10%以上增速,優勢地位鞏固。國泰君安資管、海通資管、銀河匯金等6家券商資管子公司,4月營業收入環比出現下滑。長江資管4月淨利潤環比大幅增長184.90%,是唯一環比增幅超100%券商資管子公司。華泰資管、國泰君安資管4月淨利潤規模居前,其環比增幅也超過50%。海通資管、招商資管、東證資管等4月淨利潤環比降幅超過20%,銀河匯金降幅最大,4月淨利潤僅有536.52萬元,不僅排名墊底,其環比下滑幅度也達到68%。
  • 國泰君安前董事長楊德紅去向終於揭曉!「奔私」創立道禾投資,高管...
    目前以FOF(基金中基金)形式運作,投資於其他公募、私募基金或資管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道禾投資的高管團隊均出自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國際集團」),而上海國際集團是國泰君安證券的股東方,持股比例7.66%。
  • 11月券商資管業績排名出爐 華泰資管領銜三大指標
    來源:財聯社財聯社(上海,記者覃澤俊)訊,12月6日晚間,上市券商11月業績已全部發布,同時交出的還有券商資管的成績單。營收排名末尾的是興證資管、浙商資管和長江資管。增速上看,月增速前三依次是東證融匯(+49.39%)、華泰資管(+26.56%)和財通資管(+14.50%),增速末尾分別是興證資管(-52.85%)、海通資管(-27.01%)和浙商資管(-16%)。淨利潤方面,華泰資管以9845.75萬元一騎絕塵,超過排名第二的招證資管和排名第三的廣發資管的利潤總和。
  • 國泰基金周向勇:資管行業專心專注的初心不變|2020寄語
    來源:投資時報國泰基金總經理周向勇2019年,穿越過漫長的市場周期,在資管行業奮楫的第21年,國泰基金正在以蓬勃活躍的生命力,站在一個全新的起點上。新的變化與新的機遇層出不窮,金融行業正在邁入波瀾壯闊的資管大時代。相對應地,基金公司的產品布局和投資策略也正在追尋潮水的方向,不斷進化,打造獨特的競爭力。經過一年的拼搏,國泰基金旗下多條產品線取得豐碩的成果。
  • 國泰君安證券:指數投資的下一個十年
    未來國內的指數投資將去向何方?近期,國泰君安金工團隊發布報告《指數化投資的未來10年》,就以上關鍵問題進行了分析和解答。2008年-2018年,美國ETF資管規模的年化複合增長率達到20%,而傳統的共同基金則只有6%。
  • ...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先行 銀保監會對國開行、工行等多家金融...
    龍頭公募頻繁依託明星基金攬規模:1月百隻新基金排隊發行   據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1月7日,新年以來的4個工作日,共有29隻基金髮行。據渠道估算,僅其中8隻爆款基金湧入的資金已高達1300億元。據統計,1月份發行的新基金將達到100隻,而目前已獲批待發基金高達315隻,其中不泛實力基金公司和明星基金經理的產品。
  • 券商公募基金託管資格審批被按下「加速鍵」,年內8家券商拿下基金...
    來源:中國基金報在基金行業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之下,今年以來,券商公募基金託管資格審批被按下「加速鍵」。截止到11月6日,年內已經有8家券商獲批基金託管資格,獲批數量創近幾年之最。值得注意的是,從2013年券商託管業務開閘至今,具有基金託管資格的券商已增至25家。年內8家券商拿下基金託管資格今年以來,券商在公募基金託管上連下數城。
  • 2券商重奪公募託管資格 託管費「秒殺」銀行
    時隔10年,券商重新拿回託管資格。截至5月9日,已有2家證券公司首次現身於公募基金產品託管人。
  • 新設10家營業部 國泰君安打的什麼牌?
    2019年4月,東方財富證券獲批新設12家營業部,官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東方財富證券共設有148家營業部和12家分公司;華泰近幾年發力金融科技,線下網點數基本沒有新增。「中國50」裡的「50」指的是一個含公募、私募的產品池,定位在高端客戶的定製化配置標的池。50個產品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每年會替換掉其中的10%。華泰證券自去年起就在大力培育投資顧問,對投資顧問定位高端,嚴格關注服務的標準化工作。不久前,華泰投顧工作雲平臺「AORTA·聊TA」全新上線,也是其以「人+平臺」」為兩大觸點的財富管理理念的關鍵落地。
  • 美股5月「開門黑」 A股節後怎麼走?(附股)|a股|國泰君安|重倉股|...
    不過,網紅「投資大佬」的認證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時間的澆灌,進而展現出強大的號召力。最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券商資管的權益投資能力進行了一番了解,從投資能力、產品銷售能力以及券商人士認可度等多個維度出發,發現券商資管權益投資人士中也同樣存在三大「網紅」。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93隻產品完成改造 規模近1500億!
    在轉型的過程中券商資管公募化的「長徵路」上,其實包含著兩條主線: 第一,是機構主線。券商主體或資管子公司取得公募牌照,參照公募基金公司來開展公募業務。第二,是產品主線,沒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資管,可以參照《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資管新規」操作指引》,把存量大集合產品對照公募基金的標準,進行「公募化」的規範化改造。
  • 前三季度財通資管、睿遠、農銀等4家基金權益產品收益超50%
    財通資管、睿遠、農銀匯理、朱雀等4家公募管理人旗下權益基金前三季度收益率超過50%。從更長投資周期來看,華泰保興、交銀施洛德、景順長城三家基金公司領跑近三年收益榜;諾德、景順長城、交銀施洛德等三家公司則在五年業績榜上處於領先位置。總體來看,基金行業「馬太效應」日益顯著,大中型基金公司投研實力雄厚,產品業績穩健,小型公司彎道超車的難度越來越大。
  • 興證資管匡偉的「價值投資」四層階梯
    大集合,是券商資管的理財計劃之一,原來的認購起點5至10萬,處於公募和私募的中間態。  券商資管,大多走的是機構和高淨值路線,對大眾而言,養在深閨人未識。過往,券商資管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東方紅資管與陳光明。  2019年下半年始,國泰君安、中信證券(600030,股吧)、東方紅資管等頭部券商資管中,多隻產品完成了公募化改造,在當年甚至成為「小爆款」。
  • 國泰君安對年底公募基金進行走勢分析 年底即將抱團「出貨」
    來源:國泰君安證券訂閱號時至年底,公募基金經理業績考核的關鍵時刻也隨之而來。不少之前抱團取暖的機構,目前也開始抱團「散夥」。11月22日起,因機構聯合「砸盤」,上證綜指午後跳水,截至收盤跌0.63%。國泰君安通過對公募基金走勢進行分析,結合當下實際情況,做了如下分析。
  • 中國工商銀行資產託管部總經理李勇:資管新規下大資管行業發展方向
    這個應該講公募基金行業也是一直採用最嚴格、最規範、最標準的強託管模式,當下監管機構關心的剛性對付、監管套利、投資資產等資產穿透等問題在公募基金行業也早已出現,過去這幾年大資管行業也在發展,託管在資產行業的發展覆蓋率也在逐步的提升。
  • 零售、機構業務齊發力 華泰證券資管權益投資全線提升
    中證網訊(記者 林倩)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泰證券資管)權益投資部負責人魏昊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權益投資價值提升背景下,華泰證券資管權益業務借勢發力2016年7月,華泰證券資管獲得公募牌照。  相比一般的公私募機構,券商資管發展權益業務相對優勢較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