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最大的大學合併案!三所著名大學正式商討合併事宜

2021-02-09 雙一流高校

  根據「中時電子報」報導稱,7月18日上午,臺灣科技大學(臺科大)、屏東科技大學(屏科大)和雲林科技大學(雲科大)的三位校長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舉行會議,宣布三所科技大學正式商討合併事宜。

  這是臺灣最大的大學合併案,因此引發熱議。如果合併成功,它將是臺灣首個橫跨臺灣北部、中部和南部的大學合併案,學生人數超越知名的臺灣大學,從而成為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

  在合併會議上,臺科大校長廖慶榮稱,此前和屏科大談論合併時,已預留伏筆,若有其他學校合適也能加入合併。

  前不久,雲科大校長楊能舒也參與討論,為此三方決定一起打造臺灣「旗艦」級的科技大學。

  楊能舒稱,三所科技大學各有特色,各有相同與相異科系,並校後能互補,碰撞出新火花。由於學校規模很大,極具競爭力,更能建立臺灣高校合併契機,建立新的典範。

  屏科大校長戴昌賢也稱,合併後能放大社會效應。

  臺灣《聯合報》報導稱,如果未來三所科技大學合併成功,學生數將有32000多人,成為全臺第一;而教師人數將有1200多位,僅次於臺灣大學,超過新竹清華大學及交通大學,和臺灣成功大學差不多。

  對於上述的合併案例,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對媒體聲稱已知情,並樂觀其成。

  近年來,由於臺灣經濟低迷和「少子化」現象,因此造成臺灣高校生源和生存均面臨困境,不少私立大學紛紛倒閉與合併。

  根據臺灣電視媒體「東森新聞」於2016年的報導稱,由於「少子化」嚴重衝擊,不少私立大學正處於生死存亡之際。「臺灣大學排名網」參考政府招生數據,列出的50所大學,將面臨「退場」的危機。

  根據臺灣《聯合報》也於2018年6月報導稱,繼高鳳數位內容學院、永達技術學院之後,位於高雄市美濃區的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已於當年8月正式停辦退場。而位於臺灣苗慄頭份市的亞太創意技術學院,也因財務問題,被臺灣教育部門不予核給招生名額,即停止招生1年。

  該報導稱,根據臺灣教育主管機構統計,2016年臺灣大一新生減少約1.5萬人,2017學年又少了1.4萬人,預計未來每年將會持續大幅度減少。

來源:澎湃新聞

雙一流高校(ID:gaoxiaoxuebao)編輯

相關焦點

  • 臺灣三所科技大學商討合併,合併後學生人數將破3.2萬人
    臺灣三所科技大學商討合併,合併後學生人數將破3.2萬人 澎湃新聞記者 韓雨亭 2019-07-18 21:28 來源:
  • 臺灣三所科技大學商討合併,稱將打造全臺「旗艦型」大學
    【觀察者網 訊】 近年來,由於臺灣經濟低迷和「少子化」現象,臺灣高校生源和生存均面臨困境,不少私立大學紛紛倒閉與合併。 根據「中時電子報」報導稱,7月18日上午,臺灣科技大學(臺科大)、屏東科技大學(屏科大)和雲林科技大學(雲科大)的三位校長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舉行會議,宣布三所科技大學正式商討合併事宜。
  • 臺灣3所科技大學商討合併,學生數將超臺大成第一
    根據「中時電子報」報導稱,7月18日上午,臺灣科技大學(臺科大)、屏東科技大學(屏科大)和雲林科技大學(雲科大)的三位校長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舉行會議,宣布三所科技大學正式商討合併事宜。這是臺灣最大的大學合併案,因此引發熱議。
  • 臺灣島內高校抱團取暖:政治大學與科技大學將討論合併事宜
    > 來源:澎湃新聞 事實上,將合併事宜提上議事日程的並不只有臺灣政治大學和臺灣科技大學兩家。
  • 臺灣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正式合併 2017學年招生
    中國臺灣網10月15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的合併案獲臺當局「行政院」及「教育部」審核同意,兩校將於2016年11月1日正式合併為「清華大學」,並於2017學年起合併招生。
  • 臺灣高校抱團取暖:政治大學與科技大學討論合併—新聞—科學網
    事實上,將合併事宜提上議事日程的並不只有臺灣政治大學和臺灣科技大學兩家。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臺灣政治大學官網獲悉,臺灣政治大學與臺灣科技大學於2月17日發表聯合聲明,指出未來將展開校內外溝通,盼同心合作,循序規劃打造人文社會學術與創新科技研發融合新典範,兩校將討論合校事宜。
  • 臺灣多所頂尖大學將合併 超1/3高校將被裁撤
    只是很多人未曾料到的是,在臺灣的這股猛烈的高校裁撤合併潮中,頂尖高校亦不能倖免。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政治大學於昨日上午發表聲明,臺灣科技大學、政治大學將同步展開校際與校內的充分溝通,希望逐步打造臺灣首屈一指、國際一流人文社會學術與創新科技研發融合新典範,宣告了臺灣科技大學與臺灣政治大學這兩所臺灣名校的合併也正式搬上了日程。
  • 臺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合併 明年招生
    臺灣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與新竹教育大學副校長林紀慧共同宣布合併成功,強調藉由科技與人文結合,對學生與臺灣未來發展,會更多元及富競爭力。(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據臺媒報導,臺灣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的合併案獲審核同意,兩校將於2016年11月1日正式合併為「清華大學」,並於2017學年起合併招生。清大校長賀陳弘指出,合校案是清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組織發展,也將是清華師生面對未來挑戰的躍進契機,有信心在未來幾年內,蛻變成為更優質、培育更多優秀人才的國際一流大學。
  • 臺灣大學合併潮遇阻
    臺灣兩所頗具實力的高校———臺灣政治大學和臺灣科技大學分別發表聲明,期待該兩所大學實現重組、合併,將該大學辦成一所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臺灣一流大學。據臺灣「教育部」相關負責人透露,臺灣政治大學長久以來在推動特色領域取得了很好成績;而臺科大具創新科技新興優勢。
  • 首例3所「國立」大學合併 臺灣或掀起一輪大學合併潮!
    臺灣首例3所「國立」大學合併 寶島或掀起一輪大學合併潮——臺灣高等教育正面臨社會變遷和少子女化的衝擊
  • 臺當局同意臺北兩高校合併成立"臺灣陽明交通大學"
    據臺灣聯合報8月19日報導,臺當局7月30日已同意臺灣陽明大學與臺灣交通大學合併案,而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已在8月12日函復兩校於明年2月1日起合併為「臺灣陽明交通大學」。
  • 臺灣(交通大學和陽明大學)兩所知名大學合併,網友:新名字太拗口了!
    「臺灣陽明交通大學」正式掛牌成立。2019年度,陽明大學位列2020QS世界大學排名第287位,臺灣地區排名第六。2021年2月1日。新竹交通大學和陽明大學正式合併,並更名為「陽明交通大學」。二者一個強於工科,一個強於醫學生物學科,屬於標準的強強聯合。
  • 臺灣教育部門函復:陽明交通大學2021年2月正式合併!
    據臺灣聯合報8月19日報導,臺當局7月30日已同意臺灣陽明大學與臺灣交通大學合併案,而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已在8月12日函復兩校於明年2月1日起合併為「陽明交通大學」。臺灣陽明大學(英語:National Yang Ming University),前身為「陽明醫學院」,是臺灣地區第一所,也是現時唯一一所,以醫學教育為主之公立大學,位於臺北市北投區,
  • 這兩所高校,合併!
    日報導,臺當局7月30日已同意臺灣陽明大學與臺灣交通大學合併案,而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已在8月12日函復兩校於明年2月1日起合併為「臺灣陽明交通大學」。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原各自發展的醫療與電子資訊兩大強項,將因為「臺灣陽明交通大學」的成立,成為臺灣高教強強聯手的新典範,以及產業更上層樓的絕佳機會。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對兩校合併公開表達「樂見」,認為合併案有利於臺灣培育智慧醫療產業新世代人才。
  • 受「少子化」影響 臺灣政大科大兩大學謀求合併
    受「少子化」影響 臺灣政大科大兩大學謀求合併 2016-02-18 09:12:22參與互動  臺灣政大科大兩大學謀求合併
  • 臺灣銘傳大學與合肥師範學院商討共建劉銘傳學院
    臺灣銘傳大學與合肥師範學院商討共建劉銘傳學院、國際教育處處長劉國偉一行到合肥師範學院訪問,商談合作建設劉銘傳學院事宜。
  • 臺「教育部」:未來7年至少推動8所公立大學合併
    華夏經緯網1月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教育部」說,盼交大、陽明和師生充分溝通,能往前看,尋求合併的可能。臺「教育部」未來7年內還要推動8至12所公立大學合併。「教育部高教司長」李彥儀說,「教育部」積極鼓勵「公公並」,承諾並校後經費、教師員額及招生量不減,並額外補助。
  • 臺灣陽明大學和臺灣交通大學合併而成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正式掛牌成立
    >正式掛牌成立。預計2020年8月1日,合併後的陽明交通大學將正式掛牌成立。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在接受島內媒體採訪時強調,陽明與交大合校不同於其他大學合校,兩校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獨領風騷,因此合校是在對等的情況下進行,「這是強強結合,兩所學校都沒有消滅,是歷史性的對等合校案」。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2月1日合校,由兩校前任校長郭旭崧(左)與陳信宏(右)進行歷史性首次對談。
  • 今天,新竹交大正式「易幟」!| 名校合併背後臺灣高校供給側改革
    2019年度,陽明大學位列2020QS世界大學排名第287位,臺灣地區排名第六。2021年2月1日。新竹交通大學和陽明大學正式合併,並更名為「陽明交通大學」。二者一個強於工科,一個強於醫學生物學科,屬於標準的強強聯合。
  • 臺灣高校裁撤合併,頂尖高校亦不能倖免:十年後大陸高校又會怎樣?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政治大學於17日上午發表聲明,臺灣科技大學、政治大學將同步展開校際與校內的充分溝通,希望逐步打造臺灣首屈一指、國際一流人文社會學術與創新科技研發融合新典範,宣告了臺灣科技大學與臺灣政治大學這兩所臺灣名校的合併也正式搬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