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島內高校抱團取暖:政治大學與科技大學將討論合併事宜

2020-12-13 澎湃新聞

臺灣島內高校抱團取暖:政治大學與科技大學將討論合併事宜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綜合報導

2016-02-18 20:26 來源:澎湃新聞

事實上,將合併事宜提上議事日程的並不只有臺灣政治大學和臺灣科技大學兩家。

隨著臺灣島內近年來生育率下降,少子化現象的影響漸顯,造成島內高校生源缺乏。島內一些高校選擇採用合併的方式「抱團取暖」,其中不乏島內的頂級院校。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臺灣政治大學官網獲悉,臺灣政治大學與臺灣科技大學於2月17日發表聯合聲明,指出未來將展開校內外溝通,盼同心合作,循序規劃打造人文社會學術與創新科技研發融合新典範,兩校將討論合校事宜。

兩校在聯合聲明中指出,面對臺灣地區高等教育亟需重建優質環境以整體提升教育質量的轉折點,並因應國際發展新趨勢,臺灣科技大學與政治大學將同步展開校際與校內的充分溝通,以兩校師生同仁權益保障為前提,同心合作,循序規劃,希望逐步打造國內首屈一指、國際一流人文社會學術與創新科技研發融合新典範。

事實上,將合併事宜提上議事日程的並不只有臺灣政治大學和臺灣科技大學兩家。

據《人民政協報》今年1月報導,臺灣交通大學與陽明大學兩校的合併案,早在2001年兩校就曾共同籤署「合併意願書」,一起推動合校為「臺灣陽明交通大學」。直到2015年12月,臺灣交大校務會議才通過合校備忘錄,臺灣陽明大學是2016年1月6日才提報校務會議討論。即使兩校目前推動順利,校務會議也都通過,但最快還要5年才能有曙光。

為了並校一事,臺灣交大學生聯合會召開座談會,由交大副校長陳信宏主持,有上百名學生參加,關心未來合併事宜,學生主要是擔心經費撥款會不會造成不公平、資源分配會不會受影響、一些院系是否會因合併而裁撤,也擔心合併後會影響交大在國際間的大學排名等。

對學生來說,兩校籤完意願書後,未來如何操作?臺灣交大原有的名氣會不會因為改名後受影響?畢業生日後找工作,會不會因為學校換了名字,造成僱主的疑慮?憂心改名「陽明交大」後知名度下降,反而讓他們就業受影響,更怕會有一段時間可能不穩定,造成學術研究質量下滑。

此外,據島內媒體中時電子報報導,目前有合併意向的島內媒體還包括臺灣清華大學和「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屏東教育大學及屏東商業技術學院、成大與臺南藝術大學、臺東大學和臺東專科學校。

除了上述幾家已經明確提出合併意向的高校,島內尚有數量眾多的高等院校面臨合併。

據《海峽導報》報導,臺「教育部長」吳思華2014年9月29日在臺「立法院」答詢表示,計劃五年內將現有的162所大學減少到100所以內,最快後年開始輔導大學轉型或退場。

《海峽導報》報導提到,時任臺「行政院長」江宜樺表示,適度減少大學數量是未來趨勢。江宜樺說,大學退場的配套重點,是輔導那些退場學校的教職員工轉型,培養他們做文創教育等培育工作。

不過,雖然「抱團取暖」逐漸成為臺灣島內教育界的共識,但合併之路卻並非一帆風順。

上述《人民政協報》的報導提到,臺灣教育部門一直鼓勵公立大學合併,以整合資源,但成功的合併公立大學不多,還有學校為了合併後的名稱吵得不可開交,互不相讓。有學校直指,並校不是雙方有意願就能辦成,未來合併後的院系規劃、人事調整、資源分配等都是問題,而且還會衍生後遺症,造成即使合併,兩校仍有心結,影響發展等。

臺灣有學者質疑,公立大學合併反而成為「巨獸」,未能達到資源整合縮減的成效,認為臺灣教育部門應該好好協助合併學校有效地執行合併案,審慎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設校地點要不要考慮城鄉平衡、資源如何重新分配等,否則合併不是解決學校少子化招生不足的良藥,反而可能是另一個噩夢的開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高校合併

相關推薦

評論(47)

相關焦點

  • 臺灣高校抱團取暖:政治大學與科技大學討論合併—新聞—科學網
    臺灣島內高校抱團取暖:政治大學與科技大學將討論合併事宜
  • 臺北兩高校或將合併成立「臺灣陽明交通大學」
    臺北兩高校或將合併成立「臺灣陽明交通大學」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18-09-26 07:35 來源:澎湃新聞
  • 臺灣大學合併潮遇阻
    由於少子化、大學設置太多等緣故,臺灣高校生源出現逐年減少的現象。臺灣當局從去年開始出臺新政,鼓勵臺灣高校走向合併重組,打造一批高質量、高競爭力的高校。臺灣兩所頗具實力的高校———臺灣政治大學和臺灣科技大學分別發表聲明,期待該兩所大學實現重組、合併,將該大學辦成一所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臺灣一流大學。據臺灣「教育部」相關負責人透露,臺灣政治大學長久以來在推動特色領域取得了很好成績;而臺科大具創新科技新興優勢。
  • 臺灣最大的大學合併案!三所著名大學正式商討合併事宜
    ,宣布三所科技大學正式商討合併事宜。  這是臺灣最大的大學合併案,因此引發熱議。如果合併成功,它將是臺灣首個橫跨臺灣北部、中部和南部的大學合併案,學生人數超越知名的臺灣大學,從而成為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  在合併會議上,臺科大校長廖慶榮稱,此前和屏科大談論合併時,已預留伏筆,若有其他學校合適也能加入合併。
  • 臺灣陽明大學與臺灣交通大學宣布通過合併計劃書
    臺灣陽明大學與臺灣交通大學宣布通過合併計劃書   臺灣陽明大學與臺灣交通大學18日分別召開校務會議,表決通過了兩校合併的計劃書。對此,島內媒體稱,由於臺灣少子化、大學設置太多等緣故,島內高校生源出現逐年減少的現象,很多臺灣高等院校迎來寒冬,不得不面臨關閉或者被合併。
  • 臺灣多所頂尖大學將合併 超1/3高校將被裁撤
    這幾年來臺灣高校多,生存不易,主要是缺生源,生育率下降、少子化連帶影響學校招不到足夠學生。很多臺灣高校由於經費不足,已經陷入苦撐中。去年6月份臺灣教育部門稱計劃未來5年將臺灣162所高校裁撤到100所以內,高校撤併的規模超過1/3,引起了很多媒體極大的關注。
  • 臺灣三所科技大學商討合併,稱將打造全臺「旗艦型」大學
    【觀察者網 訊】 近年來,由於臺灣經濟低迷和「少子化」現象,臺灣高校生源和生存均面臨困境,不少私立大學紛紛倒閉與合併。 根據「中時電子報」報導稱,7月18日上午,臺灣科技大學(臺科大)、屏東科技大學(屏科大)和雲林科技大學(雲科大)的三位校長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舉行會議,宣布三所科技大學正式商討合併事宜。
  • 臺灣三所科技大學商討合併,合併後學生人數將破3.2萬人
    澎湃新聞 根據「中時電子報」報導稱,7月18日上午,臺灣科技大學(臺科大)、屏東科技大學(屏科大)和雲林科技大學(雲科大)的三位校長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舉行會議,宣布三所科技大學正式商討合併事宜
  • 臺灣3所科技大學商討合併,學生數將超臺大成第一
    根據「中時電子報」報導稱,7月18日上午,臺灣科技大學(臺科大)、屏東科技大學(屏科大)和雲林科技大學(雲科大)的三位校長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舉行會議,宣布三所科技大學正式商討合併事宜。這是臺灣最大的大學合併案,因此引發熱議。
  • 臺灣師範大學擬與臺灣科技大學合併
    中新網香港6月6日消息:臺北訊,臺灣師範大學校長簡茂發昨天表示,為協助臺師大轉型為綜合大學,臺師大和互補的臺灣科技大學正積極洽談合併的可能,雙方意願很高,初期可能先進行學術合作,若一切順利,不排除整並為一所大學。
  • 臺當局同意臺北兩高校合併成立"臺灣陽明交通大學"
    據臺灣聯合報8月19日報導,臺當局7月30日已同意臺灣陽明大學與臺灣交通大學合併案,而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已在8月12日函復兩校於明年2月1日起合併為「臺灣陽明交通大學」。
  • 臺灣高校趣談 以「中國」命名的大學不少
    而位於花蓮的東華大學建於1994年,是臺灣東部第一所公立綜合性大學;兩岸的南華大學更是「風馬牛不相及」,大陸「南華」是在湖南,創立於2000年,由原中南工學院和原衡陽醫學院合併組建。臺灣「南華」則位於嘉義市,創辦人是佛光山的星雲大師,是一所有宗教背景的高等學府。
  • 華西和同濟醫科大學,這兩所高校的合併是錯誤的?
    世紀之初,我國迎來了高校合併潮。此輪合併,大批高校實力得到提高,新時代的高校格局也就此形成,影響深遠。北京大學選擇兼併北京醫科大學、復旦大學也「吞」下了上海醫科大學,浙大、中南、山大等都將本省最為優質的醫學資源收進囊中,就連以「小而精」著稱的中科大也並了安徽省立醫院。湖大和南大沒有選擇合併醫學高校,現在看來相當遺憾。這點學科評估就可以證明。
  • 臺灣陽明大學啟動合併學校程序 未決定合併對象
    中新網9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陽明大學26日下午召開校務會議,經表決通過,啟動合併學校程序,但沒有決定合併的對象。熱門對象包括臺灣交通大學、臺灣清華大學。此前有媒體報導稱,臺灣陽明大學將與臺灣交通大學合併,校名改為臺灣陽明交通大學,但第一時間遭到臺灣陽明大學校方澄清。此次召開校務會議後,才正式確定啟動第一步合校程序。根據臺灣陽明大學規劃,合校討論分為5個階段,包括是否要啟動合校、選定學校、兩校組成工作小組商議、兩校校務會議通過,最後,送交臺灣教育部門審查。
  • 臺灣教育部門函復:陽明交通大學2021年2月正式合併!
    據臺灣聯合報8月19日報導,臺當局7月30日已同意臺灣陽明大學與臺灣交通大學合併案,而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已在8月12日函復兩校於明年2月1日起合併為「陽明交通大學」。因其在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領域的出色科研及教學成果而極負盛名,位居臺灣「臺清交成政」(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政治大學和臺灣科技大學)六大頂尖名校之一,也是在臺復校高校中成功的典範。
  • 臺灣高校裁撤合併,頂尖高校亦不能倖免:十年後大陸高校又會怎樣?
    很多臺灣高校由於經費不足,已經陷入苦撐中。去年6月份臺灣教育部門稱計劃未來5年將臺灣162所高校裁撤到100所以內,高校撤併的規模超過1/3,引起了很多媒體極大的關注。只是很多人未曾料到的是,在臺灣的這股猛烈的高校裁撤合併潮中,頂尖高校亦不能倖免。
  • 又一座蔣介石銅像搬家:臺灣政治大學已將銅像挪至華興育幼院
    又一座蔣介石銅像搬家:臺灣政治大學已將銅像挪至華興育幼院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18-08-11 14:28 來源
  • 臺灣澎湖科技大學拜訪廣東省臺聯
    中國臺灣網8月5日廣州訊 7月28日,臺灣澎湖科技大學由校長王瑩瑋帶隊一行6人拜訪我會,省臺聯會長顏珂會見澎湖科技大學一行。 據悉,澎湖科技大學創立於1991年,為離島地區第一所綜合科技大學,現已開設水產養殖、航運管理等近20個學系,提供從專科到研究生的教學工作。
  • 盤點臺灣高校,以「中國」、「中華」命名的大學真不少
    而位於花蓮的東華大學建於1994年,是臺灣東部第一所公立綜合性大學;兩岸的南華大學更是「風馬牛不相及」,大陸「南華」是在湖南,創立於2000年,由原中南工學院和原衡陽醫學院合併組建。臺灣「南華」則位於嘉義市,創辦人是佛光山的星雲大師,是一所有宗教背景的高等學府。科技大學的實力未必就很弱翻開臺灣高校名錄,會發現這裡「科技大學」扎堆。
  • 臺灣世新大學研修承諾書事件:綠營欲加之罪 島內輿論反彈
    臺灣世新大學給了赴臺研修的11名大陸學生一份承諾書,表示陸生赴臺僅進行學術交流及研修學習活動,課程內容不涉及任何政治敏感活動,不從事任何有關「一中一臺」「兩個中國」和「臺灣獨立」等方面活動。消息經由深綠媒體放出,島內綠營如獲至寶,立即上綱上線,乘機大做文章。臺灣教育主管機構負責人也聲稱要對世新大學究責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