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茶花開教育英語組的老師們參與了第十屆全國自然拼讀與分級閱讀教學研討會雲端培訓。本屆研討會邀請到國內外專家級英語教學領軍人物,傳遞最新教育理念及教學方法,帶領各位與會老師把握英語教學發展趨勢及方向,並立足實際,幫助與會老師解決實際教學困難。
點擊圖片可看專家介紹☝
本次研討會從英語分級閱讀教學,自然拼讀教學,英語教育戲劇等幾個與英語學科教學相關的版塊展開,通過對分級閱讀教學的意義和途徑,主教材和繪本的融合教學方案,有效開展自然拼讀教學的途徑,自然拼讀過渡到分級閱讀的有效方法,教育戲劇在英語課堂中的實踐等主題的探討,給我們的一線老師以理念上的指導以及課堂實踐中的參考,老師們收穫滿滿。
分級閱讀就是按照少年兒童不同年齡段的智力和心理髮育程度為少年兒童提供科學的閱讀計劃,為不同孩子提供有科學性和針對性的不同讀物。
英文分級閱讀綜合考慮讀者的英文水平、心智、興趣愛好等要素,為不同的讀者提供不同的英文讀物,以期讓讀者的英文閱讀能力有效提高。
開展分級閱讀兩個主要原因:政策引領和現實需求。
●政策引領:2011國務院《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要求「推廣兒童圖書的分級制,兒童適齡圖書」;2012年教育部文件指出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現實需求:外語閱讀是對母語閱讀的重要補充,對青少年的語言和全人發展具有積極作用,能夠對青少年學習外語詞彙、語法、聽說讀寫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也能夠促進青少年認知發展,減少寫作時的焦慮,增添愉悅感。
以上為北京四中校長石國鵬建議的每個家庭每天閱讀量及高一學生英語原版閱讀量☝
●從讀課本出發,培養速度(略讀、找讀)和細讀(主旨、推理、邏輯、篇章)的閱讀策略;
●再豐富閱讀體驗,通過多種方式如泛讀、精讀課程,採用多種閱讀教學途徑如任務型閱讀、閱讀圈、拼圖閱讀等培養學生的自動閱讀(Autonomous reading)、自主閱讀(Self-initiated reading)及獨立閱讀(Independent reading)習慣及能力;
●發展學生的閱讀素養,使他們成為暢讀者(Fluent readers)及悅讀者(Free readers)。
閱讀教學形式主要有兩種:泛讀和精讀。
●泛讀注重閱讀的廣度,有助於發展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展知識,形成語言結構,鼓勵對閱讀的愛好。泛讀中教師充當示範閱讀者,提供符合學生語言水平的閱讀素材建議,提倡讓學生成為閱讀內容的選擇者,讓學生沉浸在多樣的閱讀材料中,以大量閱讀和興趣培養為目的,發展閱讀技能。
●精讀注重閱讀的深度,需要理解文本中的字詞句,了解文本的各個部分,理解不同文體的文本結構,檢查理解的正確性並儲存所獲信息,要能夠在閱讀之後超越文本,聯繫世界。精讀教學的形式多樣,比如圖片環遊、拼圖閱讀、閱讀圈、讀者劇場等途徑。
英語分級閱讀材料可以分成虛構類文本(Fiction)與非虛構類文本(Non-fiction)。
●虛構類文本也被稱為敘述類文本,強調閱讀的欣賞性和鑑賞性,追求意境修辭、情感表達、審美體驗等。虛構類文本包括故事、神話故事、民間故事、科幻小說、歷史小說等。《麗聲北極星英語分級繪本》等屬於此類分級讀物。
●非虛構類文本也被稱為科普類文本,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內容,包含了廣泛的話題、題材和文本類型,如手冊、地圖、指南、歷史、社會研究、傳記或一手資料等。非虛構類文本所展現的是有關各種題材的準確信息,重點關注真實事件,是事實性文章或短文類作品。《麗聲英語百科分級讀物》等屬於此類分級讀物。
同時,也有一部分系列讀物兼備了虛構類文本和非虛構類文本,《多維閱讀》每個級別每個主題均有一個虛構故事也相應地有一個非虛構文本補充相關知識,而《麗聲三葉草分級讀物》除故事外,也會提供一定的非虛構文本幫助讀者更好地聯結現實世界。
虛構類文本和非虛構類文本共同幫助學生在展開想像世界的同時也加深對客觀世界的認知。
自然拼讀(Phonics), 它不僅是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孩子學習英語讀音與拼字,增進閱讀能力與理解力的教學法,更是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英語初學者學習發音規則與拼讀技巧的教學方法。自然拼讀能夠培養學生的音素意識,能夠讓孩子建立字母形與字母音之間的聯繫,以此幫助學習者建立音與形的關係,更好地學習詞彙拼讀,以及閱讀和寫作。據研究表明,百分之八十左右的英語單詞是可解碼的,通過自然拼讀的學習,孩子們可以學會如何解碼單詞,並進行單詞的認讀,從而提升閱讀的準確度和流利度,最後提升對閱讀的理解。
●普通音標教學法和單詞拼寫法無法建立起字母和發音的關係,不能把「音」 「形」自然地結合起來認讀單詞,學生易混、易忘,影響英語學習興趣;
●沒有「音」「形」對應的知識,學生把單字拆成一個一個字母,然後記憶字母的排列順序,機械地生吞活剝式地記單詞,單詞記憶效率不高;
●自然拼讀法的最大特點是會把複雜的發音歸納成有規律的、簡單的發音,把英文的字母與發音聯繫起來,幫助解決學生學英語認讀難、發不準音和拼寫單詞困難的問題。
自然拼讀幫助學生建立字母和發音的「音」「形」關係,而關於「音」「形」關係的構建需要建立在對於五個自然拼讀的基本概念理解之上。
●字母代表著發音,學生需要理解的是A-Z這二十六個字母在字母歌中唱出來的僅僅是它們的字母名,每個字母以及字母與字母的組合都有不同的發音,稱謂為字母(組合)音,自然拼讀的學習就是幫助學生建立起字母及字母組合和它們的發音之間的關係;
●一個發音可以是由一個字母,也可以是由幾個字母組成的字母組合表示的;
●單詞是字母和字母組合的集合,而不是簡單的字母按順序堆砌,一個單詞中的一個字母或是幾個字母單獨發音或是組合發音構成這個單詞的發音,相應的字母和組合構成這個單詞的拼寫;
●同一個發音可以對應一種或幾種字母拼寫,就比如juice中的ui,和Sue中的ue,zoo中的oo,drew中的ew都是一個發音/u:/;
●同一個字母或者字母組合可以對應幾種不同的發音,就比如th既可以是thing裡面的清輔音/θ/,也可以是that裡面的濁輔音/ð/,oo既可以是moon裡面的長元音/u:/,也可以是book裡面的短元音/ʊ/ 。
自然拼讀作為一種意在通過聯繫「音」「形」促進閱讀的教學方法,閱讀既是自然拼讀學習的最終目的,也是在自然拼讀學習過程中的練習工具,自然拼讀學習過程中的閱讀區別於一般的閱讀課程,需要注意其相應的教學方式。
●自然拼讀學習中的閱讀教學原則
在閱讀中練習自然拼讀的主要目的是要練習解碼有中心發音的單詞,學生應該要能夠以高水準的流暢度和準確度閱讀文本,且閱讀文本的流暢度和準確度應該先於對文本的理解和處理。
●自然拼讀學習中的閱讀教學步驟
Uncle Craig將自然拼讀學習中的閱讀教學總結為四個步驟:解碼(Decode)、聽音頻(Listen)、閱讀(Read)以及解釋(Interpret)。
解碼(Decode):是學生在首次閱讀文本時,在對文本中的文字內容尚不熟悉的情況下,學生逐詞使用學習的發音規則對文中單詞進行解碼認讀,在此階段學生要能夠對文本中的詞彙做認讀,但是不花費更多的注意力在理解文本含義上。
聽音頻(Listen):老師為學生從頭至尾播放此段短文的音頻,讓學生聽並對文本做認讀。
閱讀(Read):在學生自己解碼,和參考音頻閱讀之後,學生進行第三遍閱讀,在此階段學生對文本的熟悉程度增加,在閱讀上會有更高的流暢性,在此階段,老師也可以藉助音頻,讓學生做跟讀,目的是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也注意到語言的語調、連讀等語音現象。
解釋(Interpret):在此部分,老師選取文本中的重點詞彙跟學生溝通對於詞彙的理解,然後將詞彙代入整句,檢查學生對於整句的理解,逐漸進入檢查學生對於短文的理解。
「戲」和「劇」二字,中文解釋為鬥爭和衝突;英文「Drama」來自希臘文「drainein」,原意指行動。中英文結合在一起,就能描述戲劇的意思,充滿爭鬥和衝突的連串行動。教育戲劇(Drama in Education)是基於法國思想家盧梭提出的「通過實作學習」與「通過戲劇實作學習」理念並經過後代教育家們不斷完善,逐漸形成體系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運用戲劇與劇場的技巧,在課堂內強化學習效果。教師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在設計好的架構下,發揮想像,表達思想。教育戲劇是在實作過程中,以建構式的教學模式進行學習,常運用於語文課、英語課、心理課、歷史課等學科。而英語教育戲劇則是教育戲劇運用在英語學科教學中的一種任務式英語教學方法。
教育戲劇是一個很好的展開語言教學、練習並獲得學生反饋的「綜合」載體。在開展教育戲劇的課堂中,學生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語言和形體表現力,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幽默感、自信心和同理心,提高合作溝通能力及審美能力,並樹立正面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育戲劇一般分為四種模式:初階活動、創造性戲劇、議題式過程戲劇以及故事性過程戲劇。
●初階活動和創造性戲劇在開展方式和目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是使用一定的遊戲,通過想像構建場景,通過角色表演理解人物,達到幫助學生身心放鬆,懂得使用肢體表達,提高專注度,鍛鍊語言表達,加強團隊合作等目的。
●議題性過程戲劇的展開有一定的過程,首先就問題確定主題,比如班級中最近出現了很多遲到現象,老師將「解決遲到現象」作為主題;然後學生通過演繹的方式還原、界定現象;接下來老師引導學生探究原因,「為什麼會遲到」;最後群策群力思考解決方案,改善現下的狀況。在議題性過程戲劇中,學生是問題的演繹者和界定者,也是思考者和解決者,由於對語言使用要求比較高,多使用在心理課或者班會等母語場景中,或者英語語言水平更高的學生的課堂中。
●故事性過程戲劇更適用於英語課堂,首先老師需要選擇一個適宜表演的文本,以角色性格鮮明、主題意義清晰和戲劇衝突明顯的文本為宜;通過戲劇遊戲建構情境,在故事場景上讓學生達成共識;根據文本中的線索,指引學生理解情節發展;基於對故事的理解之上,引導學生對故事做主題探究與解讀;最後作為總結學生可以以文本為基礎進行下一步編創和反思。故事性過程戲劇旨在讓學生在過程中不斷使用英語語言進行表達,並在自己的表演和思考中獲得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
範式也叫習式。在教育戲劇活動中,它指的是組織戲劇活動常用的模式,它可以幫助老師構建戲劇活動,有效組織課程內容,讓學生創造戲劇表演,探索文本及其內涵,激發他們的情感和思考。範式來自對課堂的整理總結,也有人們藝術創造的部分。發展到今天,被人們所熟知的範式大概有七八十種,常用的範式大概有二三十種。根據各種範式使用的課堂環節,大致可分為三類熱身導入類活動,主題探究類活動和回顧總結類活動。
●熱身導入類活動組織在課堂開始的階段,目標在引導學生身心進入到課堂,常用的範式有空間行走(Space Walk)、好人抱抱(Hug)、定格畫面(Still Image)、建構空間(Defining the Space)等;
●主題探究類活動組織在幫助學生理解主題內涵、思考主題意義,或在理解和思考之後聯結自身,表達個人感受等,常用的範式有教師入戲(Teacher in Role)、牆上角色(Role on the Wall)、良心巷(Conscience Ally)、坐針氈(Hot Seating)、思路追蹤(Thought Tracking)、讀者劇場(Reader's Theatre)、角色寫作(Writing in Role)等;
●回顧總結類活動組織在課堂結束之前,目的在讓學生回顧所學內容,反思總結,常用的範式有內心獨白(Inner Voice)、我記得(I Remember...)、萬眾一心(All in One)、同心圓(We Are Together)等。
隨著時代的發展,英語學科已經跳脫出講解詞彙、操練句型等語言本位的傳統教學方式。在語言學習的基礎上,學生要能夠使用語言認識世界,發展認知,學會思考,學會學習。英語閱讀立足英語語言,在練習語言的同時,為學生打開一扇接觸世界文化的窗戶,幫助學生發現不同語言之美,也通過閱讀的知識解決生活的切實問題。而自然拼讀和教育戲劇則為英語學習和英語閱讀提供了切實有用的工具和深化感受、理解與思考的方法。
每次學習都不是結束
而是新的吸收和反饋的開始
We are always on the way of pursuing more.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