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懷若谷,方能容納天地

2020-12-14 騰訊網

2.22/2019

武漢長春觀

同樣的觀點,一些人很難接受,而另一些人很「容易」理解,難易的區別,就在於接受對象是否有「容」。「容」,容納,收藏,保護。「容」,寶蓋頭下面一個「谷」,在道德經中,特別強調「天下谷」。「天下谷」,更是道家修煉的入門方法。

大道如水,水往低處流。世上最低的,是大海,因此,大海能容納最多的海水。道家修行,第一步,就是讓自己處於低位。把自己放得越低,越能容納。高的,叫「峰」,低的,叫「谷」,天下最低的地方,叫「天下谷」。因為低位,所以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所以能以萬事萬物為師,所以謙虛,虛懷若谷。普通人,覺得向比自己低位或者學識低下的人請教,是一種羞恥的行為,而儒家提出了「不恥下問」的思想,道家更進一步,直接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只有處於低位,才能更接近道,才能更容易體會道,才能做到「常無」,常無,以觀其繳。

修天下谷,其實,就是修「德」。修道之前,先修德。德,道之容器,用德載道,所以有容乃大,所以厚德載物。德行不夠,修道難成。

世界上絕大多數愛,都是為了佔有,甚至獨佔,父母的愛,卻是為了放手,為了讓孩子有獨自遠行的能力。再嚴密的容器,一個小孔就能慢慢把你的水漏光,當這個小孔用來排水的時候,卻往往又會造成擁堵。修天下谷,不是為了佔有,不要給自己設置限制,不是攫取,而是守候。

很多人,受到流行氣功的影響,瘋狂的積累真氣,各種採氣法,採植物氣,採山川大地的氣等,完全是磨磚作鏡,積雪為糧。最大的容器,是整個宇宙,修天下谷,就是修煉到讓自己的心,能裝下整個宇宙,讓自己融入虛空,天人合一,即使不採集,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花草樹木,都可以讓天地融與心間,與天地產生共鳴。很多人修煉到一定程度,都會不由自主的叩頭,叩拜祖先,叩拜天地,這就是天下谷的效果。

天下谷,對應的穴位叫「氣海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下丹田。氣海,真氣的海洋,能容納無數的真氣,所以不會存在玄幻小說中,描述的真氣太多,把人撐爆的情況。普通氣功,認為丹田天生就有,直接意守下丹田,積累真氣。道家認為,丹田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通過練己,慢慢形成,就像農民得到一塊土地,不斷清理雜草,才能形成田。什麼是丹田?麥田,用來種植生長小麥的,稻田,用來種植生長水稻的。丹田,用來產藥煉丹的。通過練己,慢慢形成丹田,丹田會生長丹藥。普通藥物,能治病,叫小藥;丹田長的藥,能長生,叫大藥。丹田形成過程,古人叫「安爐置鼎」。

《道德經》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zhǎng)。故大制不割。

虛懷若谷,才能容納天地。能有一顆能容納天地的心,還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好的呢。

—END—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武漢長春觀

微信公眾號:whchangchunguan

道教全真龍門

相關焦點

  • 談談「虛懷若谷」
    「虛懷若谷」是一個成語。第一次知道這個成語,是在我讀初中二年級的一次考試上,解釋「虛懷若谷」是什麼意思。
  • 每日典故 虛懷若谷
    為了和大家常常見面,只需要三步就可以經常看到我們啦: 【成語】 虛懷若谷 【拼音】
  • 成語故事:虛懷若谷
    如需成語故事全部匯總請拉至文末獲取領取方式【成語】  虛懷若谷形容十分謙虛,能容納別人的意見。【出處】《老子》:「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 學一個成語改變人的一生,「虛懷若谷」成語的由來
    ,這就是「虛懷若谷」成語的出處,讀了本文我們可能基本理解「虛懷若谷」這個成語的意思了。如果我們能進一步學習,對你的幫助會更大。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對善為士者(就是有道的人或者是管理者)作了深刻的論述,他說古之善為士者在修道方面是有很深造詣的人:豫兮若冬涉川:就好象冬天打著赤腳過河,意為謹慎小心。猶兮若畏四鄰:猶,是慎懼的意思。
  • 胸懷乾坤的人,能夠容得下天地,懂得虛懷若谷,天生的領導命
    曹操說:「英雄胸懷大志,能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但凡胸懷乾坤的人,必定眼界寬廣,視野遼闊,富有領導風範。性格決定命運,有的人能夠海納百川,心胸裝得下天地,容納世間萬物;而有的人齜牙必報,困惑於人情世故。
  • 做一個虛懷若谷的人
    同理,一個虛懷若谷的人,若是能將其當做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資本,必將受到周圍人的喜愛。謙虛的人,往往持一種平和的姿態,他們用恰如其分的語言和溫文爾雅的態度去對待別人。這樣的人,會讓對方放鬆,在雙方發生矛盾的時候,還可以有效消除對方的敵對情緒。虛懷若谷體現的其實是一種友善的情懷,它可以我們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處於有利的地位。
  • 曹操這首詩,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做胸懷,海納百川,虛懷若谷
    譬如曹操這首詩,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做胸懷,海納百川,虛懷若谷。世人皆知,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要擁有超越常人的胸懷,去容納各種各樣的人和事。但是這一點,雖然說起來十分容易,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卻又是寥寥無幾。但毫無疑問,曹操可以算作其中之一。不論其他,只憑這一首《短歌行》,便足以證明。
  • 胸懷決定格局,虛懷若谷的人定能幹大事
    同理,一個虛懷若谷的人,若是能將其當做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資本,必將受到周圍人的喜愛。謙虛的人,往往持一種平和的姿態,他們用恰如其分的語言和溫文爾雅的態度去對待別人。虛懷若谷體現的其實是一種友善的情懷,它可以我們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處於有利的地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中,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為人處事的技巧和能力,也體現了一個人的人格和品質。比如說這個人的知識、氣質和內涵等等。而虛懷若谷,則是一個人美好品質的展現。一個沒有良好人格的人,不會做人的人,是很難受到眾人歡迎的,要想憑藉這個取得一番成就,那更是不可能的。
  • 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作文,像鮑叔一樣知人善任,虛懷若谷
    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作文,像鮑叔一樣知人善任,虛懷若谷一、作文題目:二、範文學習:像鮑叔一樣知人善任,虛懷若谷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鮑叔可以做到虛懷若谷。虛懷若谷,不僅需要度量,也需要智慧。作為一種人格魅力的表現,憑藉寬容的性格與本質,能夠使人們更願意凝聚在你的周圍。一代霸業,不僅體現在鮑叔有著獨到的用人眼光,有知人之明。同時也正是因為齊桓公具備廣闊的胸懷,才能採納鮑叔的提議,重用管仲。
  • 與人相處要虛懷若谷
    只有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虛懷若谷,才能不斷吸納知識,才能不斷取得新的進步。然而,世間總有一些無知的趾高氣揚者,他們自以為「天下無敵」,到頭來卻也不過是一捅即破的「紙老虎」而已。一個博士被分到一家研究所,在那裡,他學歷最高。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面的小池塘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兩旁,也在釣魚。
  • 《易經》:保持虛懷若谷,人生才有所成就
    一個人能夠用自己的才能為自己創造能成績,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如果能用一種虛懷若谷的姿態來對待問題和對待人生,這才是一種真正的智慧,別人才可能真正的尊重你,接納你,這樣的人才能走得更遠。曾經有一個家具製造廠,裡面有兩個年輕的工人用手工來製造椅子,他們每天製造的椅子的數量,比別人都要多一些,而且質量也非常好。
  • 箴言丨虛懷若谷,學無止境
    正因此,我們絕無理由高傲自大、目空一切,所抱有的人生態度應是虛懷若谷、謙恭謹慎,生命不息、學習不止。◎本文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曾國藩:做人要虛懷若谷,做學問要虛心謹慎
    01做人要虛懷若谷我們做人要虛心,不驕不躁。「嘗見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動謂人不如已,見鄉墨則罵鄉墨不通,見會墨則罵會墨不通,既罵房官,又罵主考,未入學者,則罵學院。平心而論,己之所為詩文,實亦無勝人之處;不特無勝人之處,而且有不堪對人之處。」
  • 人生信仰:「至誠無息」,則功德配天地,人與天地參
    人與天地參,「至誠無息」,是儒家典籍《中庸》提出的一個人生信仰和信念。這一信仰和信念,非是宣揚唯心主義之人無所不能的神性,而是確立人在宇宙的地位和價值,旨在「為天地立心」,盡人之職責和擔當。人與天地參的人生信仰和信念,本於「至誠無息」的參贊天地之化育,而功德「悠久無疆」。
  • 靜到深處,方能俯瞰人間煙火.
    惟有大漠中如此一灣,風沙中如此一靜,荒涼中如此一景,高坡後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韻律,造化之機巧、讓人神醉情馳。從寂靜中,方能發現生活深處的歡喜;於自在處,方能頓悟靈魂真正的豐盈。靜到深處,方能俯瞰人間煙火。
  • 謙謙君子,虛懷若谷——成功人士是如何煉成的
    謙謙男子,虛懷若谷。
  • 《菜根譚》:時常虛懷若谷,修身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然而這句話表達的智慧就是說,無論以什麼樣的狀態生存,都要謙虛低調,虛懷若谷,否則便是違背了一種規律。國學文化《菜根譚》之中,就有這樣一句話:鶴立雞群,可謂超然無侶矣。然進而觀之大海之鵬,則渺然自小,又進而求之九霄之鳳,則巍乎莫及。所以至人常若無若虛,而盛德多不矜不伐也。
  • 郭麗文:三重境界方能明心見性
    郭麗文:三重境界方能明心見性) 對於現代人來說,社交平臺似乎已成為一種神奇的「存在」,總能「刷」到樂見事物。
  • 「天地能量,自有規則」:學會這三招,你也能溝通天地能量
    很多修行的人,特別是修道的人,都想要溝通天地能量。一旦溝通來天地能量,便會「身懷絕技」,超越這種平凡,一躍成為不平凡中的一員。可以說,每個人在他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修行夢」。其中最大的渴望,就是要讓自己變得不平凡。要想溝通天地能量,也絕非易事,古往今來,修道之人何其之多,真正能超越平凡,成為「人中騏驥」者,屈指可數。《道德經》有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 谷泊:虛懷若谷丨淡泊明志
    谷泊gǔ bó虛懷若谷,淡泊明志——是「谷泊」品牌所承載的態度;谷者,亦作糧食原材;泊者,亦為停泊靠岸;谷泊者:謙遜博大,名利不爭,用純粹的谷香擺脫世事紛擾,從看見世界到看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