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虛懷若谷的人

2020-12-14 騰訊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大多有這樣的體會。比如說我們與一個風度良好的人進行交談的時候,往往會覺得無比愉悅。

而當我們與一個狂妄自大的人打交道的時候,就會感覺非常不舒服。

後者也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時間長了,大家都會對他敬而遠之。

同理,一個虛懷若谷的人,若是能將其當做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資本,必將受到周圍人的喜愛。

謙虛的人,往往持一種平和的姿態,他們用恰如其分的語言和溫文爾雅的態度去對待別人。

這樣的人,會讓對方放鬆,在雙方發生矛盾的時候,還可以有效消除對方的敵對情緒。

虛懷若谷體現的其實是一種友善的情懷,它可以我們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處於有利的地位。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中,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為人處事的技巧和能力,也體現了一個人的人格和品質,比如說這個人的知識、氣質和內涵等等。

而虛懷若谷,則是一個人美好品質的展現。一個沒有良好人格的人,不會做人的人,是很難受到眾人歡迎的,要想憑藉這個取得一番成就,那更是不可能的。

正直的品格,高尚的美德,這些都是受別人歡迎的良好品質。

一個懂得謙虛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看到這樣一種人。他們確實很聰明,也比別人的能力更強。

但是他們不懂得謙虛,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上,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要提高警惕了,因為這種行為對自己毫無益處。

那些不懂得謙虛的人,往往自視甚高。這樣一來,他們就會賴得再向別人學習。要知道,這樣就會培養出自己的惰性。

一開始在學習的時候,我心裡有個疑惑:一切皆因傲嗎?我沒覺得啊,我覺得生活中很多人很謙虛,甚至過度謙虛。

他們會說,我做的不夠好,我學歷不高,我還不行。這怎麼是傲呢?

後來我心中有了答案,最大的傲是以為自己不行,還真不是以為自己行。

知道自己行的人更知道自己有不行的地方,這樣的人有一份自知之明,生發的是一種自信。

不知道自己行說自己不行,以為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是真的傲,是自傲。

這個不知道,就是最大的傲。

認為自己做不到才是最大的傲。不只是認為自己行就是傲,認為自己不行也是傲。

傲就是變成了瞎子!聾子和瘋子!唯有睜開眼睛,張開嘴巴,打開我們的心,從言思行保持當下的清零才是真正的謙!

做自己不能做的事叫成長,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叫改變,做自己不敢做的事叫突破,唯有突破恐懼,從內向外突破,才是真正的學習。

只做自己願意做的事,那不叫成長,無論你做什麼。

容易做的不叫做事,只有不容易做才是做事。有利可圖,不是有為。無利可圖仍然為大眾而為,那才是有為。

「謙」是什麼?

謙是虛懷若谷,謙是無我,放下自我,而只有放下我,才能成就這個我。

遍觀古今,聖賢無不是放下我,放下傲,自然謙卑,而成就大我。所有的成聖成賢之路,無不是此。

一位在電視臺工作多年的記者曾經這樣說,自己採訪過許多的人,有的人很謙虛,每次與這樣的人在一起交談的時候,心裡會認為這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而有些人則很傲慢,讓你見了之後,不想再見他們第二面。

其實,真正能稱得上偉大而傑出,甚至公眾眼中優秀的人,往往是非常謙虛的人,他們無論和誰打交道,都會很親切。

他們懂得如何讓自己處於與對方平等的地位。 這些人待人如朋友或同事一樣親切,而且可以迅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而那些沒有獲得成功的人,或者說難以稱得上是「成功人士」的人,實際上對別人的態度是相當傲慢的。

他試想一下們經常無視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無論與誰共事,都會是一種糟糕的感覺。

久而久之,還有誰會願意再與你打交道呢?

張明剛上班的時候,由於他是職場新人,因此工作上不免會存在一些瑕疵。

於是,他的同事或者上司就會指出來。張明都一一接受。

漸漸的,他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完美,已經達到了很難再找到瑕疵的程度。這樣一來,他的職位提升得非常快。

而另位同事李倩進入公司的時候,心高氣傲。在她看來,自己在公司裡佔有最大的優勢。

因為她年輕,所以富於朝氣和活力,由於她初來乍到,就像是在白紙上可以描畫最美的圖畫,所以可以適合任何一個崗位。

她為自己的這些優勢沾沾自喜,心裡特別看不起那些老員工,總覺得他們思想僵化,沒有進取心。

事實上,她的這種態度早就惹惱了身邊的人。當她在工作上遇到困難的時候,誰也不願意出手相幫。

因為大家都知道,若是幫了她,結果就是:「我其實也懂得這樣做,只不過當時一時著急,沒有想到罷了。」

聽了這樣的話,沒有人願意再去幫助他。

因此,我們不妨像張明的行為學習,而儘量避免李倩的做法。

大家知道,無論做什麼事情,最好的結果就是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如果某些事情值得我們做,那麼付出代價是有意義的。而謙虛就是這樣的一種代價,實質上,它也是一種投資。

謙虛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它是一種「投資小,收益大」的資產。如果謙虛的態度讓你感到舒服,那麼別人就會對你付出更多,甚至徹底敞開胸懷接納你,把你當成自己最最要好的朋友。這樣一來,我們收穫的豈不是更多?

當然,要想做到虛懷若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個人在工作上若是取得了成就,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會想著儘快讓別人知道。這也是一種很正常的想法。而且也是人之常情,屬於個人價值急欲得到體現的一種表現。

但是,如果過於熱衷此道,就會適得其反。

因為一個人若總想把自己的成就向別人炫耀的時候,就會讓自己活得很累。

最後,反而落個得不償失。

印度大師曾有這樣的一句名言: 「當你謙虛的時候,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會成為你的師父,你可以向所有的事物學習。如果佛在你身邊,你們之間卻沒能建立親密的關係,那麼這只是你還沒有學會謙虛。」

古語有云:「水低成海,人低為王。」還有另一句相近的古語叫「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說的就是胸懷寬廣,而胸懷又決定我們的發展格局。

所以,我們還是嘗試著讓自己保持謙虛的態度,用虛懷若谷的心態來當做人際交往的資本吧。

相關焦點

  • 學一個成語改變人的一生,「虛懷若谷」成語的由來
    ,這就是「虛懷若谷」成語的出處,讀了本文我們可能基本理解「虛懷若谷」這個成語的意思了。如果我們能進一步學習,對你的幫助會更大。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對善為士者(就是有道的人或者是管理者)作了深刻的論述,他說古之善為士者在修道方面是有很深造詣的人:豫兮若冬涉川:就好象冬天打著赤腳過河,意為謹慎小心。猶兮若畏四鄰:猶,是慎懼的意思。
  • 談談「虛懷若谷」
    「虛懷若谷」是一個成語。第一次知道這個成語,是在我讀初中二年級的一次考試上,解釋「虛懷若谷」是什麼意思。
  • 《朝聞天下》主持人文靜:做一個虛懷若谷的人,才能提高自己
    「一個人最大的智慧是勇於承認自己的無知。」——奧古斯丁 謙虛使人的智慧更具魅力,而驕傲則使人的智慧令人厭惡。做人要始終牢記「謙受益、滿招損」的古訓,孜孜不倦,虛心以求,決不能因為有了成績而自滿、自傲、自大。
  • 胸懷決定格局,虛懷若谷的人定能幹大事
    比如說我們與一個風度良好的人進行交談的時候,往往會覺得無比愉悅。而當我們與一個狂妄自大的人打交道的時候,就會感覺非常不舒服。後者也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時間長了,大家都會對他敬而遠之。同理,一個虛懷若谷的人,若是能將其當做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資本,必將受到周圍人的喜愛。謙虛的人,往往持一種平和的姿態,他們用恰如其分的語言和溫文爾雅的態度去對待別人。
  • 與人相處要虛懷若谷
    終日抱著「老子天下第一」想法的人,既可笑又可悲。只有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虛懷若谷,才能不斷吸納知識,才能不斷取得新的進步。然而,世間總有一些無知的趾高氣揚者,他們自以為「天下無敵」,到頭來卻也不過是一捅即破的「紙老虎」而已。一個博士被分到一家研究所,在那裡,他學歷最高。
  • 曾國藩:做人要虛懷若谷,做學問要虛心謹慎
    01做人要虛懷若谷我們做人要虛心,不驕不躁。「嘗見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動謂人不如已,見鄉墨則罵鄉墨不通,見會墨則罵會墨不通,既罵房官,又罵主考,未入學者,則罵學院。平心而論,己之所為詩文,實亦無勝人之處;不特無勝人之處,而且有不堪對人之處。」
  • 每日典故 虛懷若谷
    為了和大家常常見面,只需要三步就可以經常看到我們啦: 【成語】 虛懷若谷 【拼音】
  • 成語故事:虛懷若谷
    如需成語故事全部匯總請拉至文末獲取領取方式【成語】  虛懷若谷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楚國人,字伯陽。他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後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 虛懷若谷,方能容納天地
    2.22/2019 武漢長春觀 同樣的觀點,一些人很難接受,而另一些人很「容易」理解,難易的區別,就在於接受對象是否有「容」。「容」,容納,收藏,保護。「容」,寶蓋頭下面一個「谷」,在道德經中,特別強調「天下谷」。
  • 《易經》:保持虛懷若谷,人生才有所成就
    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智慧,就是君子處世處處以謙恭的態度向人請教學習,就會讓自己的德行更加高尚,能力更加高強,這樣也會得到世人的讚賞和支持,事業自然暢達無阻。一個人能夠用自己的才能為自己創造能成績,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如果能用一種虛懷若谷的姿態來對待問題和對待人生,這才是一種真正的智慧,別人才可能真正的尊重你,接納你,這樣的人才能走得更遠。曾經有一個家具製造廠,裡面有兩個年輕的工人用手工來製造椅子,他們每天製造的椅子的數量,比別人都要多一些,而且質量也非常好。
  • 箴言丨虛懷若谷,學無止境
    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的,面對知識的海洋,我們應是謙虛的,而有的人卻偏偏恃才傲物,不把他人放在眼裡,最終卻鬧了個笑話。南宋人周密撰寫了一系列筆記,其中有一本《齊東野語》,講了不少有意思的故事,如「配鹽幽菽」的故事。南宋時,江西有一個讀書人,自認為學識淵博。他聽說有個叫楊萬裡的詩人,也是江西人,頗負盛名、很有才華。
  • 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作文,像鮑叔一樣知人善任,虛懷若谷
    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作文,像鮑叔一樣知人善任,虛懷若谷一、作文題目:二、範文學習:像鮑叔一樣知人善任,虛懷若谷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我們要像鮑叔一樣從愛惜人才的高度出發,真正關心愛護人才的健康成長,「扶人上馬、再送一程」;要有「甘當人梯、做他人嫁衣裳」的奉獻精神,為人才成長鋪路子、搭梯子;要去掉頭腦之中的私心雜念,不唯臺階、不唯資歷、真正做到「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想幹事的給機會、能幹事的給舞臺、有潛力的給空間、幹成事的給待遇,鼓舞德才兼備的人才脫穎而出。
  • 虛懷若谷,不矜不伐的3星座,實力強,卻很低調,讓人不容小覷!
    在我們的十二星座中,每一個星座都有自個兒的特點,有些人非常善於社交,可以和他人輕而易舉的就成了好友,人群之中也非常的引人注目,但是有些人卻默默努力,做好自個兒該幹的事情,甚至是收斂自個兒的鋒芒,顯得非常低調,不過卻不容小覷,他們一旦爆發,必定會非常的耀眼且驚豔!
  • 虛懷若谷,謙虛做人——文泉傑
    君子待人要謙,對待長輩更要恭謙有禮,但也不可謙虛過度,過謙則使人感覺到虛偽狡詐。只有虛懷若谷的態度,才能給人尊敬的印象,敬人者人恆敬之,人們也會對謙虛者抱以尊敬。謙虛是高尚者的情操,修養深厚的表現,聖人君子的操守。 《菜根譚》中有語云:建功立業者,多虛圓之士。古來建立功業成就功勳的全都是謙虛圓融的人士,那些執拗固執、驕傲自滿的人往往與成功無緣。
  • 曹操這首詩,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做胸懷,海納百川,虛懷若谷
    譬如曹操這首詩,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做胸懷,海納百川,虛懷若谷。世人皆知,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要擁有超越常人的胸懷,去容納各種各樣的人和事。但是這一點,雖然說起來十分容易,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卻又是寥寥無幾。但毫無疑問,曹操可以算作其中之一。不論其他,只憑這一首《短歌行》,便足以證明。
  • 《菜根譚》:時常虛懷若谷,修身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古話中有一句非常經典,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表達的就是一個人無論有多麼強大,總有比他更優秀的人存在。然而這句話表達的智慧就是說,無論以什麼樣的狀態生存,都要謙虛低調,虛懷若谷,否則便是違背了一種規律。國學文化《菜根譚》之中,就有這樣一句話:鶴立雞群,可謂超然無侶矣。
  • 謙謙君子,虛懷若谷——成功人士是如何煉成的
    擁有淵博的學識和眾多世界名校的博士學位,許多人都認為他會在自己的領域內有所作為。結果讓上人大跌眼鏡。他選譯獨自一人在瓦爾登湖畔勞,思索社會人 生。面對各國企業、高校向他伸出的橄欖枝,他都不為所動。他人香車寶馬與我何幹,我自有我的清風明月和數不盡的無限豔陽天。上善苦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梭羅就如同瓦爾登湖中的水一般)潤物細無聲。
  • 谷泊:虛懷若谷丨淡泊明志
    喝酒的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喝谷泊酒的,一種是沒喝過谷泊酒的。谷泊gǔ bó虛懷若谷,淡泊明志——是「谷泊」品牌所承載的態度;谷者,亦作糧食原材;泊者,亦為停泊靠岸;谷泊者:謙遜博大,名利不爭,用純粹的谷香擺脫世事紛擾,從看見世界到看見自己
  • 晨荷「最美先生」系列報導 | 易忠大:溫潤如玉,虛懷若谷
    冷靜、篤定、淳樸,是他的氣質;鏡片下深邃的目光,親和溫潤的笑容,是一種不同常人的內心風景,如同山水畫的清新,又有油墨的厚重,兼具鉛筆素描的安靜純粹,虛懷若谷。「最美先生」簡介    用行走的步伐拉近家校的距離人美在心靈,鳥美在羽毛,易校長特別關注留守兒童,他深知要做好此項工作,就要有真正誨人不倦的信心、恆心、耐心和誠心。
  • 李重光:虛懷若谷 功高不居
    在被問及人生信條時,他說:「談不上什麼信條,也從不預設什麼框框,我只想讓很多的人走進音樂、喜歡音樂、了解音樂。」 文/李曉蓓 攝影/劉沐粟、裴珊 「驚喜」先生 「明天十點,大家一同從社裡出發,去拜訪一位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