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教育價值觀是一所學校的生命和靈魂。」「建立正確向好的英語教育價值觀是英語教師的使命,也是校長的使命。」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該建立導向正確的學科教育價值觀並不斷完善它。學科教育價值觀會對教學動機有導向作用,只有那些經過價值判斷被認為是可取的學科教育價值觀,才能轉換為行為的動機,並以此為目標引導英語教師的教學行為。
我理解的英語學科教育價值觀:體驗英語的魅力,擁有開放包容的胸懷
解讀:浸潤在英語體驗中,不斷寬廣人的胸懷,使你更開放,更加包容!
教育價值觀作為人們關於教育實踐和教育價值關係的根本看法,是指導、支配和評價教育行為和功效的核心觀念,對於整個教育活動起著深刻的導向作用,直接影響著教育的目的、內容、形式和方法。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應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 展跨文化交流能力,為他們學習其他學科知識、汲取世界文化精華、傳播中華文化創造良好的條件,也為他們未來繼續學習英語或選擇就業提供更多機會;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同時還應幫助學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和多元文化意識,形成開放包容的態度,發展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鑑賞能力,加深對祖國文化的理解,增強愛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未來參與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更好地適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奠定基礎。3
同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指出英語學科性質的雙重性,即 「人文性」和「工具性」,並且更加關注「提高人文素養」「豐富文化內涵」,其意義是將英語紮根於多元文化的土壤裡,創設一個自主、和諧、人文、進取的文化氛圍,從而釋放人的心靈,發掘人的價值,讓學生在實踐中和薰陶中學習、 感悟、領會、體驗、表達……使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共同感受英語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快樂!也讓英語特色文化在實踐中得到鍛鍊,經受考驗,讓它更豐滿、更具有生命力。
英語學習除了讓學生學習語言及其各種表現形態(口頭語、書面語等)、學習利用語言進行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語言,繼承民族精神和人類遺產,提高文化修養,培養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靈魂。英語教學應當高揚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傳播先進文化,為學生的發展打下「精神的底子」。這裡的先進文化不能單純地理解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以及富有時代氣息的現代文化,那麼學習英語就體現了對不同的文化的理解和接納的博大胸懷。
英語課標的基本理念包括「高中英語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學生優化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內容標準中的「保持學習英語的願望和興趣,主動參與有助於提高英語能力的活動」,「在英語交流中能夠理解並尊重他人的情感,能了解並尊重異國文化,體現國際合作精神」,「了解交際中的文化內涵和背景,對異國文化能採取尊重和包容的態度」。4
語言是美麗的,同時是有魅力的。英語作為世界語言,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英語屬於詞彙量豐富的語種之一。據 Islam.kz 報導,相關專家的分析統計顯示,全球 6000 多種語言當中,英語以 70 萬個詞彙總量,在語言詞彙排行榜上佔據了第二位。據英國《太陽報》報導,一家名為「全球語言監測站」的網站利用數學公式測算詞彙產生的頻率,其結果表明,早在 2016 年,英語就已產生了第 100 萬個單詞。究其原因,英語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極其善於吸收其他語言,很容易形成自己的詞彙。比如在英語中「jiaozi」就是吸收了漢語中的餃子而來的。我們的英語教學就是讓學生通過對有關西方及世界各國的風土人情、不同習俗、趣味知識等體驗,增加全體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開闊眼界,包容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從而開闊胸懷,進而培養學生開放思維和開放心態,海納百川,包容天下,樂於快速接受新事物。另外,英語語言學習不同於母語學習,學習英語可以接觸多元文化,更有利於培養開闊的眼界、多維的視角,有利於養成深刻的理性與辯證的思維。我們的社會需要這樣的新思維、新視角、新理性。這也是我們英語人不懈追求的終極目標,並在我們的高效課堂中不斷地踐行著。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始終遵循「體驗」原則,就是遵循語言學習規律,讓 學生在聽說讀看寫的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圖片、信息對話、小品劇等各種方式,體驗中西方及世界各國的風土人情、不同習俗、趣味知識,增強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英語學習就體現了對不同的文化的理解和接納的博大胸懷。如通過 Book 6 Unit 1 Art 的學習,學生對西方繪畫史中重要的四個時期的藝術作品及其成因都有了透徹的理解,對西方繪畫有了一定的藝術鑑賞能力。在「我是畫廊解說員」「我是大畫家」等一系列的衍生活動中,學生對中西方的繪畫特點進行對比,並把繪畫藝術與孩子們的生活相聯繫,體驗到英語語言的魅力,提高了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學會了借鑑中外、面向世界、擁抱未來。
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要力爭做到「五觀」:注重英語教育的多元觀,倡導英語教育的主體觀,發揮英語教育的民主觀,挖掘英語教育的人文觀,堅持英語教育的個性發展觀。
1.注重英語教育的多元觀
1) 開展小組合作的多元化活動。
在英語課堂上,小組合作,相互評價、相互傾聽、相互激勵等,既鍛鍊了學生英語表達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動腦,自己動口,互相啟發,互相鼓勵,互相探索,互相創造,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如我們平時的 Group work、小組合作編英語對話、小組合作演英語話劇等,讓英語學習趣味盎然。
2) 開展師生合作的多元化活動。
①硬語言環境的多元創設。如在我們校園裡的瘋狂英語標牌、值日班長的每日贈言等用英語來表達表述。再如在班級裡建立的英語圖書角等。
②軟語言環境的多元創設。我們設立的「No Chinese Day」, 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每周一歌、英語課堂老師全英語授課等,讓學生天天感受英語,天 天開口說英語,極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英文歌曲是讓學生體驗英語魅力的絕佳載體。我們當時(2015 年)的高二年級英語備課組就堅持每兩周讓學生學一首英文歌曲,幾乎每節課前我都會給學生放一首英文歌曲,提前準備好歌詞,在教給學生欣賞音樂韻律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歌曲背後的文化知識,去體驗英語的魅力。
③構建多元化英語評價量規。
2.倡導英語教育的主體觀
教育的一切活動都要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主體」這一核心價值觀。
1)設置情景,自主參與。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才能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這樣他們才能在不知不覺的環境中習得英語。
2)聯繫生活,自主運用。現在,大部分高中的英語教學已經將課堂還給 學生,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這就更有利於我們英語老師更好地落實「體驗 +習得」的語言學習理念。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善於把教材內容化為實際生活,把語言教學活動化為語言交際,使學生能夠運用英語來解決現實生活問題,即「學會做事」。學生能將學校活動、國家大事,甚至世界新聞連結到課堂,運用所學內容,進行話題表達與交流,就讓英語學習接了地氣,更加實用、有趣,從而做到了「在情境中體驗,在體驗中習得」。
3.發揚英語教育的民主觀
我們的英語教學一直提倡並踐行著家庭式的親情關係,在這種民主的和諧氛圍中,形成了教師與學生的「學習共同體」,師生、生生之間能夠平等對話,因此英語課堂建構成了一個真正的「生活體驗世界」。
4.挖掘英語教育的人文觀
語言教學和文化學習是同步交融的,英語教育以跨文化交際為目的。通 過學習豐富生動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引導在跨文化的對比與構建中,提高人文素養。
5.堅持英語教育的個性發展觀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生命個體,教育是把不同的人教育得更加不同,而不是把不同的人教育得幾近相同。教育必須要堅持「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原則,走進每個孩子的內心,幫助每個孩子找到心靈的歸宿,讓他找到打開自己命門之鎖的唯一的那把金鑰匙。因此我們學校的英語教育要堅持「個性發展觀」,提倡差異化教育、個性化教育,我們現在的英語課堂要為學生搭建完美的平臺,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盡情地發揮自己的特長,讓自己更加與眾不同。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