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考》第七十二集,學生的價值觀
在上周五的班會課中,我提到了價值觀問題,學生的價值觀在學習中非常重要,它可以說是學習的第一驅動力,凡是被價值觀排在最優先級的事物,是一定可以做好的。
比如在課堂上,正確的價值觀是將學習排在一切事物的最優先級別,然而一次突發事件中,便能看出班級內所有學生的價值取向。一個水杯不小心被碰掉在地上,發出較大聲響。此時全班所有師生的注意力肯定會被吸引住,然而1秒鐘之後,每個人不同的價值取向開始發揮作用。老師作為整個課堂的引導者,率先從這件突發事件中回歸,並試圖引導全班所有學生的注意力回歸課堂,學霸們幾乎與老師同步,緊跟著回歸,注意力重新集中於課堂,實現了注意力的斷點續傳,中等生的時間可能會耗費較長一點,但在老師提醒之後留餘時間內,也大體能回歸,整個耗時大概在5秒左右,而後進生們,則繼續在保持對意外事件的關注,誰的水杯掉了?摔在哪了?摔壞了沒有?剛才誰離得最近,看清了沒有?等等。
在剛才這個案例中,不同層次的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完全是自身價值觀驅動的結果,沒有一個學生的價值觀是完全相同的,但在課堂聽講方面,學霸們的價值判斷卻驚人一致,迅速放棄對此事的繼續追蹤,轉而聽老師講課,其實作為老師,只是一句簡單提醒,再無精力也無時間在這件小事上繼續耗費寶貴的課堂時間。
這是在課堂上,在有老師提醒糾正不正確價值取向行為的時刻,那麼在課堂外,價值觀對學習的影響更大。
再比如,曾經有學生痴迷電腦遊戲,該生英語成績奇差,總分從來未超過30分,可是一款全英文界面的遊戲,卻對所有設置,玩法如數家珍,我要查詞典才能看懂的任務簡介,他幾乎可以倒背出來,甚至用手繪方式,給出每關任務地圖和說明。
在這個案例中,可以明顯看出,被排在價值優先最高級別的事物,學生能做到什麼程度,沒有任何人可以指導,也沒有任何人支持,更沒有相應的英文功底,三無主義之下,依然爆發出強大的激情和學習能力。
不由得感嘆,這種信念用於學習,還能有什麼學科學不好啊!
價值觀如何形成?這又是一個問題。
很抱歉地告訴大家,價值觀形成,老師其實能做的非常有限。首先這是一項長期工作,只有持之以恆地施加影響,才能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而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具備長期施加影響的,只有家長,因為哪怕任期最長的小學老師,也只有六年陪伴,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間,幼兒園、小學、初中總共十二年內,老師可能換了一波又一波,而家長卻始終不變,老師之間的價值觀本身就有不同,傳遞給學生的又不一樣,甚至也存在互相矛盾的現象,而家長則不然,價值觀始終如一,畢竟是成年人,這個東西沒那麼容易改變。在這段時間內,學生在學校受到的價值觀影響,是所有老師的合力,而在家,則是家長的獨力,同時,家長先天佔據時間優勢,掌控經濟大權、體罰大權,影響力無與倫比。
為什麼我在所有教育類文章中,不止一次提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為影響學生學習最重要的因素,價值觀,就形成於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