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導航
一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概況
二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辦學特色
三 學術帶頭人、專業負責人介紹
四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專業介紹
五 中德合作雙元制人才項目實施情況介紹
六 2020年大類招生分流方案
七 招生諮詢電話及學院網址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概況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以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打造製造業強國人才需求旺盛為特色,融合CDIO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理念和方法,將工程意識、工程能力、創新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融入人才培養體系,開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三個本科專業,其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江蘇省一流特色專業,機械工程為校企共建特色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我校品牌優勢專業,目前在校生人數2000人。
為滿足中國製造2025、智能製造、數位化製造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新要求,學院依託機械類專業優勢和西門子數位化軟體的行業優勢,成立了數位化製造學院,用先進的數位化設計軟體NX、數位化工廠設計軟體TECNO、產品數據管理軟體TC培養數字工匠,產教融合,雙證引領,與西門子工業軟體合作辦學,成果突出,畢業生獲得企業廣泛讚譽。
我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繼承母體學校「面向電力行業辦學」的傳統,又有別於其培養精英人才的目標定位,將培養目標定位在為電力行業培養運行管理、設計施工、設備製造等方面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行業特色明顯,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與國電南自、省送變電公司、南京供電公司等電力行業知名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訓場所和就業基地。
學院緊密依託東南大學及在寧高校的學科優勢、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立足錯位發展,在課程設置、教學管理等方面不斷摸索,致力於內涵和特色發展。學院逐步建成一支由高水平學術帶頭人領銜、中青年學術骨幹支撐、企業行業教師補充的優質教學團隊和精幹高效的學生管理隊伍。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湯文成教授擔任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東南大學殷國棟教授、王興松教授、黃學良教授、李揚教授、高賜威教授等高水平專家擔任學術帶頭人、專業負責人,引領專業方向,制定專業規劃。
學院努力搭建學生創新實踐平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學科競賽、大學生創新立項、畢業設計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學生除畢業證書外,還能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學生在學科競賽、大學生創新立項、畢業設計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在「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江蘇省機器人大賽」、「江蘇省大學生力學競賽」等全國及省級學科技能大賽中獲獎100餘人次,獲省級、校級創新創業訓練項目30餘項。
我院畢業生綜合素質好,考研錄取比例高,2019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考研錄取比率達到23%,就業質量佳,具備較強的社會競爭力,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7%以上,形成了進口旺,出口暢的良好辦學格局。
多年來,學院在學科建設、產教融合、教學科研等方面碩果纍纍。學院先後與江蘇省機械設計研究院、蘇州奧傑汽車、特變電工等多家企業進行了「3+1」校企合作,畢業生得到企業的一致認可。2017年我校啟動了中德合作太倉雙元制本科項目,與太倉市政府、太倉德企合作辦學,採取「1+3」的培養模式,其中第一年完成基礎課程學習,後三年按照德國「雙元制」培養模式,直接為德企高端裝備製造、汽車核心零部件、節能環保等產業領域「量身定製」高層次技術管理人才,首批畢業生與克恩裡伯斯太倉公司,慕貝爾、巨浪工具機、通快工具機等全球知名企業籤訂了就業協議,工作崗位多為質量工程師、技術工程師,取得了顯著的人才培養效果。
我校參加2019中德「雙元制」教育創新發展太倉論
♡ ♡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辦學特色
1.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江蘇省一流專業,以多元化的培養模式,服務地方經濟與科技發展的需求,面向智能製造領域,突出「三維數位化」設計能力及機器人應用能力,培養畢業生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知識,通曉機械產品設計製造過程的基本原理、專業技能與研究方法,能夠在機械工業及其他工業領域,從事裝備三維數位化設計與製造、產品數據管理、生產過程控制及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
江蘇省第三屆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全景
2.機械工程專業
機械工程專業是集機械、計算機、信息技術為一體的複合型專業。在中國製造2015的背景下,面向智能製造領域,以先進的製造業信息化軟體的應用及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為兩大辦學特色,培養製造業企業急需的熟練掌握數位化設計製造技術的工程應用型本科人才。
3.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專業設置、培養方案的行業特色明顯;注重實踐,校內有完善的專業實驗室及穩定的專業實習基地;產學合作密切,與江蘇協聯熱電集團有限公司、國電南自電氣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省送變電公司等多家電力企業籤有合作協議;畢業生質量高,深受電力行業歡迎和好評。
我校與南京華群電力實業有限公司籤訂校外實習基地協議
學術帶頭人、專業負責人介紹
院長
湯文成
湯文成,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CAD/CAE /CAM(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分析/計算機輔助製造)、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結構件靜動態分析與優化設計
學術帶頭人
李揚
李揚,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需求側管理研究所所長。專業研究方向:電力市場、需求側管理、智能變電站、智能電網
機械類專業負責人
王興松
王興松,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數控制技術與自動控制理論、傳感技術與計算機輔助測試技術、智能機電系統與微機電系統、套索傳動與機器人
機械類專業負責人
殷國棟
殷國棟,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先進電動汽車控制系統、車輛動力學與控制、智能無人汽車、機械結構動力學優化設計、液壓系統設計與開發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專業負責人
黃學良
黃學良,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業研究方向: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分布式發電及其接入電網、智能用電技術、電磁場數值分析及應用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專業負責人
高賜威
高賜威,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研究方向:長期從事電力規劃、電力市場、需求側管理、電力安全、電動汽車接入電網等研究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負責人
陳躍
陳躍,副教授,研究方向:配電網運行管理、電源接入技術、變配電站設計與施工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專業介紹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地方經濟與科技發展的需求,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知識,通曉機械產品設計製造過程的基本原理、專業技能與研究方法,能夠在機械工業、汽車製造工業及其他工業領域,從事裝備三維數位化設計與製造、產品數據管理、生產過程控制及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機械製圖與三維建模、工程力學I、工程力學II、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控制工程基礎、工程材料、熱工原理與熱加工技術、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製造工程學、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數控編程與CAM技術、電氣控制與可編程控制器。
根據不同專業方向,開設微機原理與應用、PDM原理與應用、機器人技術、機器人傳感技術、汽車構造、汽車電器與電子控制技術、汽車設計、先進電動汽車技術、先進位造技術等。
專業方向:本專業分為機電一體化、汽車工程兩個專業方向。尊重學生的專業意願,結合學生個人興趣、職業規劃等因素在二年級第一學期進行分專業學習。
機電一體化專業方向培養系統掌握智能製造領域機械產品設計製造、工業機器人編程與應用、運行控制、智能製造和計算機等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能力的寬口徑的工程應用型本科人才。
汽車工程專業方向培養機械工業及智能製造領域汽車製造及零部件產品設計、汽車電器設備與電子控制、電動汽車驅動及產線工藝設計與製造的工程應用型本科人才。
就業去向:本專業培養的學生知識面寬,思路開闊,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畢業生可到機械、汽車、家電等諸多先進位造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領域從事裝備三維數位化設計與製造、產品數據管理、生產過程控制及經營管理工作,就業範圍十分廣闊。本專業前景廣闊、就業形勢好,連續多屆畢業生就業率均為100%。
機械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具備紮實的機械產品設計製造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掌握數位化、智能化產品設計製造技術的原理與方法,具備產線設計、產品數據管理、生產管理等工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機制製圖與三維建模、工程力學I、工程力學II、工程材料、熱工原理與熱加工技術、電工與電子技術、控制工程基礎、機械原理、機械零件、機械製造工程學、PDM原理與應用、數控編程與CAM技術、機電傳動控制、互換性與測量技術等。
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要求,課程有數據結構、NX二次開發、計算機網絡集成、UML分析與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與開發、有限元分析與應用、特種加工與數控加工工藝、工程測試原理與應用、資料庫原理、機械製造工藝學、機械工藝裝備設計等課程。
專業方向:製造業信息化、數位化產品設計、數位化產品製造,尊重學生的專業意願,結合學生個人興趣、職業規劃等因素在二年級第一學期進行分專業學習。
製造業信息化專業方向培養具備從事產品三維數位化設計、TC實施、NX二次開發、產品數據管理工作能力的複合型本科人才。
數位化產品設計專業方向培養具備在TC環境下,運用NX進行機械產品設計與製造或從事NX軟體服務工作能力的工程應用型本科畢業生。
數位化產品製造專業方向培養具備在TC環境下,運用NX、Tecno進行產品及產線工藝設計與製造或從事Tecno軟體服務工作能力的工程應用型本科畢業生。
就業去向:本專業與西門子聯合培養,依託西門子工業軟體,將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相結合,旨在提升製造企業的經營、管理、產品開發和生產等競爭條件,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企業的創新能力。畢業生可到相關製造企業、設計院所或學校等單位,從事數位化製造領域內的設計製造、數控編程、運行維護、企業策劃、軟體開發及針對行業或產品的軟體二次開發,教學科研等技術和管理工作。本專業目前就業形勢良好,前景廣闊,連續多屆畢業生就業率高。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根據國家電力工業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依託東南大學的學科和教學優勢,以培養理論基礎全面、應用能力突出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專業方向:根據電力行業不同崗位的需求,設置了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輸配電工程等三個專業方向。畢業生可在發電廠、設計院、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電力系統一、二次設備的運行管理、設計施工、設備製造等技術工作;可在各行各業從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方面的技術工作。部分畢業生可繼續深造。
主要課程:電路、電機、電力電子、電力系統分析、發電廠電氣部分、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等10門課程為核心課程,作為本專業三個專業方向的所有學生必修的內容,通過核心課程的一致既保證了三個專業方向的互通性,突出了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也使所有專業方向的學生考研無障礙。該專業前景廣闊、就業形勢好,連續多屆畢業生就業率高。
中德合作雙元制人才項目實施情況介紹
中德合作雙元制本科項目由江蘇省太倉市人民政府、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德國巴登符騰堡雙元制大學(DHBW)、太倉歐商投資協會四方共同舉辦,採取「1+3」的培養模式,其中第一年完成基礎課程學習,後三年按照德國「雙元制」培養模式,直接為德企「量身定製」高層次技術管理人才。該項目列入了江蘇省與德國巴登符騰堡州政府合作項目,在引進海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基礎上,立足國情校情,把「工匠精神」培養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將國際化與本土化相融合,形成了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工學交替為特色的國際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和協同創新模式。項目依託政、行、企、校四方聯動的培養平臺,借鑑德國雙元制教育的經驗,將專業教育和職業教育相結合,以機械行業為支撐,構建與企業「同頻共振」的實踐教學體系,推進了「雙元制」本土化的創新,豐富了「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撐。
1.培養模式
通過與德國巴登符騰堡應用技術大學的教育合作,在引進、消化、吸收德國雙元制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本土化改造,採取「1+3」的培養模式,其中第一年為基礎課程學習階段,後三年按照德國「雙元制」培養模式,三個月在學校進行理論學習,三個月在企業進行實訓,理論學習和企業實訓循環交替進行,將企業文化和管理融入人才培養、將企業項目實踐和融入教學過程,實現了學生職業能力與崗位需求的有效對接。
2. 專業設置
根據太倉地區德資企業的需求,設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專業(工業工程)方向,培養既擁有專業知識又富有實踐經驗的管理人才的需求,為太倉地區德企乃至更多地區的同類型企業培養高層次的技術管理人才。
3.項目實施情況
2014年開始醞釀籌備該項目,經過充分的調研考察,2017年正式招生,目前已招募3批學生,在校生54人,合作企業12家。我校與以克恩裡伯斯、海瑞恩、億邁齒輪為代表的德資企業達成了深度合作關係,為企業量身定製人才,在學生選拔、課程教學、實習環節安排、考核評價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
2016級18名學生均與企業籤訂了就業協議,崗位基本確定,畢業後可直接上崗。
中德合作雙元制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形成了政府、企業、行業、學校深度融合的育人體系,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積極探索,為企業提供了高質量的人才培養,為學生提供了高質量的就業機會,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2020年大類招生分流方案
機械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工程)
學生入學時不分專業,大一第一學期按大類培養方案組織學習。大一第二學期,根據學生志願、學習成績及綜合素質等進行專業分流。大二第一學期開始分專業學習。
招生諮詢電話及學院網址
電話:025-58690776
網址:http://jxys.cxxy.seu.edu.cn
文 稿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圖 片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編 輯 | 史海濤 顏文惠 黃鑫睿
責 編 | 薛淇文 袁鴻翔
內容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東南大學成賢學院招生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