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①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產教融合、聯合培養、共同發展

2020-08-27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選擇了城市,選擇了大學,那接下來是不是很想知道如何選擇學院呢?各個學院的實力如何?特色和亮點是什麼?開設了哪些專業?……

別急,「院長來了」!官微將推出學院介紹系列,為你詳細介紹各個二級學院的辦學亮點與特色,請持續關注哦!


院長寄語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學院。我們學院的本科教育具有實基礎、強能力的特點,產教融合、聯合培養是我們培養學生的特色模式。

經過實踐檢驗,這一模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一是人才培養得到了學生、家長認可,學生一專多能有成就感,家長滿意;二是聯合培養,為企業培養了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深受企業歡迎。三是專業建設與企業經營同步發展,師生在與企業合作中的良好表現,進一步堅定了行業企業與學校深度合作的信心。

我們將繼續深化產教融合、聯合培養,為裝備製造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如果你有志於在裝備製造行業長足發展,那就加入我們吧!


傅明星,泉州信息工程學院校長助理、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後。師從蔣大宗教授,主要從事熱電製冷攝像機恆溫技術部分研究。


實驗實訓對接了產業實際

教學改革聚焦了產業發展

培養方案融入了產業期望

教學條件汲取了多方優勢

文化建設融入了工匠精神


共同走進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

產教融合 聯合培養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簡介


泉州市智能製造公共實訓基地

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福建應用中心


Mechanical · Electrical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現開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器人工程三個本科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福建省首批一流本科專業、福建省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福建省高等學校服務產業特色專業,機械工程學科是福建省應用型學科。

學院校內建設工業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數控裝備福建省高等學校應用技術工程中心、3D列印裝備與製造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虛擬製造技術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增材製造福建省協同創新中心,3個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1個福建省示範性校企共建實訓基地,3個生產性實訓基地,17個實驗室等。

學院擁有「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數控車銑加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兩個1+X證書制度試點項目。


競賽獲獎


第八屆福建省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上斬獲兩個特等獎。


第十四屆「挑戰杯」福建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2件作品榮獲二等獎,6件作品獲優秀獎。


「網龍杯」第五屆福建省「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得1銀2銅,1個「人氣獎」的好成績。


「龍淨杯」第十三屆福建省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兩項作品榮獲二等獎。


學術會議、講座


智能製造技術學術研討會


泉州智能製造職教集團年會


機械職業教育集團年會


專注於增材製造的福建省院士專家工作站——泉州信息工程學院盧秉恆院士工作站


「一院一亮點」

產教融合 聯合培養 共同發展


院長講解數控機器人


Mechanical · Electrical

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實踐教學資源校內校外共享。

校內擁有工業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數控裝備福建省高等學校應用技術工程中心、3D列印裝備與製造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虛擬製造技術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增材製造福建省協同創新中心,3個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1個福建省示範性校企共建實訓基地,3個生產性實訓基地,17個實驗室;校外擁有21個聯合培養基地、豐富的實踐教學資源。

實驗室設置獨具一格,貼近實際。按功能布局:金工、機械結構、原理、機械加工、機電控制等;按生產車間工藝流程布局,設計、仿真、加工、檢測等;按加工設備的自動化水平布局:半自動、自動、智能加工等。在科學的基礎上,完全對接現代機械加工企業、裝備製造企業的真實生產車間布局,學生在校就能掌握企業的生產狀態。校內外資源互補,結構、原理、拆裝與類型、生產、高效互補,充分滿足專業實踐教學和學生能力培養的需要。

雙師型師資專兼結合優勢互補。

校內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中國高校金屬切削與先進位造技術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製造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省級教學名師、福建省閩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泉州市桐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泉州市高層次人才等為核心的教學團隊。校外有來自合作企業的高級工程師、資深工程技術人員定期來校講座、報告,有教學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專業課程教學;師生常態化到企業調研和參加實踐教學活動,校內教師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共同指導畢業設計的「雙導師」制;以及教師在企業掛職鍛鍊等制度和形式,為學院教師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提供了充分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一方面促進了工程技術人員教學水平、指導畢業設計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至少對接一個企業、一個工種,逐步深入地了解到企業的設備運行情況、生產經營和售後服務狀況,熟悉了一個工種的目標、任務、程序,或者是一個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逐漸掌握一種技能等,潛移默化地提升教師隊伍整體工程實踐能力和水平,收到了不僅課堂上教學內容講得好,還能在實踐教學中示範做得好的效果。


德國工業4.0實驗中心

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互融互通


產業需求融入培養方案

機械裝備製造是泉州市的支柱產業之一,對人才的需求數量巨大、規格多樣,既需要機械設計、製造、自動控制的專業人才,還需要生產組織、經營管理人才,更需要具有外語能力的對外銷售和服務工程師。目前國內高校還沒有一個專業能完全滿足上述用人需求,這也是近幾年學生就業和企業用工矛盾的主要原因。而我們的學院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充分考慮了泉州、乃至周邊區域裝備製造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融入了企業的期望,從而制定出符合實際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

行業要求融入實踐教學。

教學與生產實際、工程技術問題、產業升級換代的需求相結合;突出學生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裝備運行、設計、製造流程等環節的能力與考核。產教融合的形式和內容,幫助我們發現雙方在聯合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由此構建了由實驗、實習、學科競賽、雙創訓練、社會實踐組成的互補、互通、互動的實踐教學體系。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可以享受從生產部、質檢部、設計部等部門之間的輪崗安排,學習進程定期升級提高。學生在正式工作前即具備了過硬的充分適應企業行業需求的應用能力和職業素養。

企業精神融入專業文化。

文化認同是所有深度交流與融合的重要基礎,通過產教融合,專業文化也融入了企業精神。以「大國重器」「大國工匠」「超級工程」等系列專題片、師生的先進事跡、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典型案例介紹等方式,營造既有家國情懷、又有個人奮鬥的文化氛圍,不斷強化教師愛國、愛崗、敬業的使命感,激發學生熱愛專業、發奮成才的熱情。


老師指導學生改進設計圖紙


學生在組裝自行設計的切割機


專業介紹

泉州市智能製造公共實訓基地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福建省一流專業,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專業介紹: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指研究各種工業機械裝備及機電產品從設計、製造、運行控制到生產過程管理的綜合技術學科。我校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瞄準產業轉型升級中高端裝備製造業產業集群,對接國際工程教育認證,以機械設計與製造為主線,強調其與電、液、測控、數位化技術的結合,研究先進的設計製造理論及方法,解決產品智能化的設計與製造中的複雜技術問題。該專業所屬學科是福建省高校應用型學科。

培養目標:旨在培養具備機械設計、製造和自動化技術基本理論,掌握機械技術與計算機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基本應用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在機械工程領域從事設計、製造、應用研究、運行管理、營銷服務等崗位實際工作的「實基礎、強能力、能創新、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機械專門人才。

開設課程:機械製圖、理論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機械CAD/CAM、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液壓與氣動傳動、電氣控制與PLC、機械製造裝備設計及課程設計等課程。

實踐教學:主要有金工實習、專業課程實驗、電工電子技術綜合實踐、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創新創業實物專題製作、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機械製造裝備設計課程設計、數控加工與編程綜合實踐、科技創新與社會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具有分析和解決機械工程領域問題的能力,可從事機械設計、製造、設備安裝與調試、控制設計、企業管理等工作,有望發展成為機械工程領域的技術骨幹,成為技術管理崗位的主要力量。對於想要繼續深造讀研的畢業生,可從事機械工程學科及交叉學科的科學研究與工程問題研究,成為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大型國企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研發及應用研究的技術骨幹。


工業機器人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專業介紹: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以電能、電氣設備和電氣技術為手段來創造、維持與改善限定空間和環境的一門科學,涵蓋電能的轉換、利用和研究三方面。工學中的電類專業可分為強電和弱電兩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以強電為主,弱電為輔。本專業現有佔地面積約2500平米的工業機器人實習實訓基地,包括柔性製造生產線4套、機器人拆裝實訓平臺6套和機器人操調平臺10套,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協調保證各專業人才培養的硬體需求。

培養目標: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強弱電並舉、軟硬體結合」「以電為主,機電結合」的專業知識和工程實踐能力,具備較強工程意識、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從事工程設計及創新、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通過本專業的學習,可以了解電氣工程相關的技術基礎專業知識;掌握電氣工程、機電一體化、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基本應用領域及常用設備及系統的安裝調試、運行操作、日常管理和設計研發的技能;初步具有電氣自動化系統設計、生產自動化設備升級改造的能力;初步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組織管理的實際工作能力。

開設課程:電路基礎、模擬電子電路、數字邏輯電路、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電氣控制與PLC技術、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傳感與檢測技術、電力傳動與自動控制系統、電力工程技術、機器人技術等。課程設計類實踐性教學環節:電子技術課程設計、電力電子應用實踐與設計、供配電系統課程設計、工業生產自動化綜合課程設計、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設計等。

實踐教學:金工實習、專業課程實驗、機械工程實踐、工業機器人綜合實踐、電力傳動設計與實踐、電力電子應用實踐與設計、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科技創新與社會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最大特點就是容易就業,就業面廣,可在電力、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交通、儀表、軌道交通電氣化等與電氣工程相關領域,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工業過程控制、供變電技術、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傳動技術、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電器設備的維護與檢修、試驗分析、研製開發、技術管理等工作。在各單位從事電氣工程技術工作達到規定年限後,可考取電氣工程師。畢業生具有廣闊的市場競爭力和就業前景,近幾年就業率達到97%以上,在工學類共170個本科專業中排名第10。畢業生可在有關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電力系統自動化、自動控制、計算機應用、電子信息、工程檢測與自動裝置、通信工程、機電一體化等研究方向報考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3D列印作品

機器人工程

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專業介紹:機器人工程專業是典型的新工科專業,具有很強的新穎性、綜合性和實踐性,是順應國家建設需求和國際發展趨勢而設立的一個新興專業。機器人工程是一門在真實世界環境下將感知、決策計算和執行驅動組合在一起的應用交叉學科和技術。機器人工程專業是以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和認知科學等學科中涉及的機器人科學技術問題為研究對象,綜合應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研究機器人的智能感知、優化控制與系統設計、人機互動模式等學術問題的一個多領域交叉的前沿學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以機器人專業為主體,兼具機器人系統與自動化工程應用能力、控制理論與機電系統知識、計算機軟硬體設計能力的系統開發、設計和應用人才。

開設課程:主要開設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工程製圖、電機學、控制電機、單片機原理與應用、電氣控制與PLC、自動控制原理、液壓與氣壓傳動、機器人學、機器人結構學、機器人運行學與動力學、數字圖像處理與機器視覺、機器人性能仿真與控制原理、智能信息處理、現場總線技術等必修課程。

實踐教學:主要有金工實習、認知實習、畢業實習、創新創業設計製作、畢業設計(論文);設置了專業課程實驗實踐,安排了三門具有針對性的實踐課程和一門課程設計,確保學生能夠通過動手貫通所學知識。

就業方向:機器人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可以進入應用機器人的企業,承擔機器人在生產線上的維護、管理、運行等工作,也可以進入創新型機器人生產製造企業。畢業生能夠在工業企業、科研院所等機構的機器人系統設計與應用領域內,從事與機器人相關的技術開發、產品與系統設計及應用、設備與技術管理及相關工作。隨著國家智能製造業的發展,將會出現大量需要「機器人」的局面,對機器人的需求是順應社會進步發展的,屆時將出現大量與機器人相關的生產製造企業,因此,機器人系統的設計、開發、製造、運行及維護能力的高素質複合型應用人才也將是社會急切的需求。


聯繫我們

聯繫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博東路249號

學校網址:http://www.qziedu.cn

諮詢電話:0595-22789708、22789808、22789648(傳真)

諮詢QQ:951312693、1459463958

諮詢微信:qzxxgcxyzsb

相關焦點

  • 湖北文理學院機械學院與湖北航宇精工籤產教融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8月28日,湖北文理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與湖北航宇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籤訂產教融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湖北航宇精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建明、研發部部長韓峰、綜合管理部部長何宇紅,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劉克非參加籤約儀式。雙方籤訂合作協議韓峰肯定了前期的合作成效,詳細介紹了公司的發展歷程
  • 招生季 | 學院介紹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數字工匠,產教融合,雙證引領,與西門子工業軟體合作辦學,成果突出,畢業生獲得企業廣泛讚譽。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湯文成教授擔任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東南大學殷國棟教授、王興松教授、黃學良教授、李揚教授、高賜威教授等高水平專家擔任學術帶頭人、專業負責人,引領專業方向,制定專業規劃。學院努力搭建學生創新實踐平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學科競賽、大學生創新立項、畢業設計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學生除畢業證書外,還能獲得職業資格證書。
  • 院長② | 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多維合作、深度融合,項目化教學
    院長來了①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產教融合、聯合培養、共同發展應用導向、產教融合、校企協同多維合作、深度融合的<產業學院建設>「工場化」培養場景、組合化教學活動光伏發電實驗室學院擁有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
  • 慶祝第36個教師節丨伊海濤:深化產教融合讓學生實現理想就業
    9月7日,在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巴音學院)數控車床教學區,一名青年教師正指導學生操作數控車床,學生聽得很認真,看得也很仔細。這名青年教師叫伊海濤,是巴音學院機械電氣工程學院院長,曾在西安石油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就讀,2007年畢業。
  • 湖北文理學院物電學院與追日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籤訂產教融合協議
    近日,湖北文理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與湖北追日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籤訂產教融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追日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潘非、執行總裁何華、人力資源總監胡冰凝,湖北文理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院長屈少華、副院長王正強參加籤約儀式。
  • 重慶工程學院產教深度融合"訂單式"培養受捧
    共促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格局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己任,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慶工程學院始終堅持應用型本科高校辦學定位,秉承「理論基礎好、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人才培養定位,一直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深化「通專行·1+3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產教融合推進人才培養高質量創新發展
    近年來,該校堅持走產教融合、產學相長的辦學之路,從「對接產業、服務產業」向「提升產業、引領產業」轉型。將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放在首位,注重實踐教學,堅持特色發展,不斷推進人才培養創新發展。    一、對接產業需求,服務區域經濟    黃河水院密切關注中原經濟區的產業結構調整,以區域內的產業結構發展帶動學院的專業結構調整,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
  • 寧波工程學院:「產教科創」四維融合培養港口物流應用型人才
    邵萬清說,在該校港口物流學科專業,「產教科創」四維融合,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成功路徑。寧波舟山港及其港口物流產業是浙江打造大通道、大灣區的重要支撐,因此,培養與產業發展相對應的港口物流人才就變得十分緊迫。
  • 新大陸教育助力四川省物聯網產教融合發展論壇圓滿成功
    首屆四川省物聯網產教融合發展論壇暨2019年物聯網產教融合專委會年會,在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學術報告廳隆重召開。、院校教師、學生代表共計300餘人歡聚一堂,共同探討物聯網產教融合之路。隨後,羅選剛院長代表新大陸教育與現場專家們圍繞物聯網產教融合及人才培養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交流,進一步明確了產教融合需求,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未來,新大陸教育將立足於合作新平臺,不斷推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服務區域經濟,促進產業發展。
  • 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在吉林東元產業園成立
    8月28日,吉林省東元產業園與大華教育集團共同搭建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在東元產業園成立,標誌著我省產教融合創新發展又向前邁了一大步。上午9時許,東元產業園董事長王東與大華教育集團總校校長於義川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揭牌並籤約。
  • 新疆工程學院產教融合打造數字媒體管理中心
    呂尚澤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5月18日電 (記者 陶拴科)5月18日,「信息工程學院數字媒體管理中心」與「新疆工程學院數字文化藝術產業園」的揭牌儀式在新疆工程學院天津路校區舉行。為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聯合辦學,新疆工程學院與新疆天山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了信息工程學院數字媒體管理中心,建立產學研校企合作辦學實習實訓基地。
  • 清華大學:深化產教融合 創新研究生培養
    「強化產教融合育人機制,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鼓勵行業產業、培養單位探索建立產教融合育人聯盟」「將產教融合培養研究生成效納入評估指標體系」……  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召開之後發布的相關文件對「產教融合」的意義和途徑做了一系列闡述和說明。如何使學校和企業在前期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 「師生聯合黨支部」!長春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黨」與「教...
    &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長春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模式,組織建設 「師生聯合黨支部」,充分發揮了教師黨員在學生入黨教育中的作用,點燃了思政育人新引擎。
  • 聯合培養,四川蒲江職校持續深化產教融合
    為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交流,尋找產教融合新思路,提高教學質量,9月14日,四川省蒲江縣職業中專(技工)學校與四川鴻昶海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召開了校企合作洽談會,學校副校長陳維躍,教務處主任陳杰梅、副主任劉迪,招生就業辦主任張豔萍,工程科科長王巡,四川鴻昶海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經理李龍春一行2人出席會議
  • 機器人產教融合技能提升培訓開始了
    為全面落實《中國製造2025》、《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家發展戰略,促進工業機器人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天雲聚合智能製造共享創新中心,聯合南陽市一通防爆電氣有限公司、南陽石油二機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產教融合合作,以電工電氣,工業物聯網,工業機器,智能產線等為知識系統,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深度融合
  • 煙臺大學:產教融合 推動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煙臺大學聚焦省市重大發展戰略,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推動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內容,突出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快跟小編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
  • 上海交通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
    12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合作籤約儀式在閔行校區舉行。常務副校長丁奎嶺、副教務長吳靜怡、學生創新中心主任陳江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鄭葉來、華為上海研究所所長董慶陽、華為雲與計算BG高校科研與人才發展部部長曾偉勝等出席儀式。
  • 這裡是機械工程學院
    校內有建材裝備、故障診斷、過程裝備控制等實驗室,並與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建立建材機械裝備實驗室。對外與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蘇州中材建築有限公司、西南水泥集團、洛陽建材建築設計院、洛陽大華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有著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係,共同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
  • 中國海洋大學與華為籤約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
    中國海洋大學與華為籤約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 http://www.huaue.com  2021年1月8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陸建峰:深化產教融合 培養特色化軟體人才
    中國電子報特策劃推出「建設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探索軟體人才培養新模式」專欄,邀請高等院校、地方工信部門、骨幹企業相關專家和負責同志圍繞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產教融合培養路徑、創新軟體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對建設指南進行深入解讀,分析我國軟體人才現狀和存在問題,並提出推動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的舉措建議。敬請關注。本期為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人工智慧學院副院長陸建峰的署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