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工程學院:「產教科創」四維融合培養港口物流應用型人才

2020-09-03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一畢業就上崗,而且工資待遇很好。」眼下,寧波工程學院16級物流專業學生方毅已順利入職寧波某知名物流企業,由於在校期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入職後很快就適應了崗位工作。

回想起上學期延遲返校期間,方毅也對找工作擔心過。面對全球疫情肆虐,外貿出口衝擊較大,很多企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用工需求明顯減弱。但沒想到的是,方毅還沒開始四處投簡歷,就有好幾家知名物流企業早早進校「搶人」。在學校的一次校園招聘活動上,方毅同時被寧波順運道國際物流公司等多家公司錄用。

和方毅一樣,寧波工程學院港口物流專業70多位本科應屆畢業生,就業和升學情況都很樂觀。幾十家企業陸續向他們拋出橄欖枝,一個學生平均有三四家企業及崗位可選擇。

據寧波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教師邵萬清介紹,早在去年10月,就有企業進校開專場招聘會,邀請2020年即將畢業的大四生參觀見習。疫情後,面對紛繁複雜的進出口大環境,船公司、貨運企業等二三十家企業仍面向學校陸續推出相應崗位。

邵萬清說,在該校港口物流學科專業,「產教科創」四維融合,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成功路徑。

寧波舟山港及其港口物流產業是浙江打造大通道、大灣區的重要支撐,因此,培養與產業發展相對應的港口物流人才就變得十分緊迫。從2007年開始,寧波工程學院牽頭聯合寧波大學、浙江萬裡學院等高校,在寧波市政府的支持下,共建寧波港口物流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著力培養適應寧波及長三角區域港口物流產業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同時,依託浙江省新世紀教學改革課題「寧波市港口物流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等13項課題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形成了較具影響力的優秀教學成果,獲寧波市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

該成果基於產業動態和發展需求來確立應用型人才定位,實施校企緊密合作(產教融合)。教師深入產業發展一線對實際問題展開研究,並將應用型研究內容或案例引進到專業課程中,或作為科研項目直接植入課堂教學,實施科教融合。同時,以教師科研項目或企業發展問題作為方向指導學生課外競賽等創新創業活動,開展科創融合,探索「產業、教學、科研、雙創」四維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寧波工程學院港口物流學科專業80%以上的老師具有博士學歷,其中一半在物流行業工作過,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從大一起,學生就能跟著老師參與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科研項目中。此外,學校還安排學生分批次到合作企業鍛鍊,主動匹配適合自己的崗位,提早做好職業規劃。

對「產教科創」四維融合,學生受益頗深。寧波海暢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鄔華安是該校2003級物流專業學生,畢業多年回想起大學的專業學習,鄔華安有諸多感慨。他說,物流專業需要掌握很多專業知識,如倉儲、配送、包裝等,知識相對籠統,但有機會進企業參觀、崗位實踐,產教充分融合,對專業就會有更深的了解,這也為他日後創業奠定了基礎。

「適應能力強、做事熱忱。」由於畢業生表現出色,很多企業主動上門與寧波工程學院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加強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張曉雁)

作者:史望穎 張曉雁

相關焦點

  • 應用型人才缺2000萬!重慶工程學院產教深度融合"訂單式"培養受捧
    近年來,重慶工程學院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搭建校企合作平臺,以企業需求為出發點,積極構建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為企業「量身定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得到社會關注,受到學生家長熱捧。共促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格局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己任,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慶工程學院始終堅持應用型本科高校辦學定位,秉承「理論基礎好、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人才培養定位,一直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深化「通專行·1+3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 南京工程學院:深化產教融合 補齊應用型人才短板
    在近日召開的江蘇省科學技術大會上,南京康尼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與南京工程學院合作的軌道門技術,獲江蘇省科技成果一等獎。喜訊傳來,該校師生歡欣鼓舞,一位參與該項目研發的「康尼班」學生激動地說:「是校企合作幫我打開了夢想的大門。」  在南京工程學院院長史金飛看來,實現校企協同創新是學校探索一流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的一個側影。
  • 推動產教融合 促進創新發展:應用型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對於佔全國普通高校總數的比例超過95%的地方院校來說,如何向應用型院校轉型、如何培養與區域產業需求對接的人才成為關鍵問題。為加速推動地方高校產教融合發展,以產教融合為導向,引導地方高校更主動對接產業需求,加快推動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院校轉型,真正做到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聯動,同時將一些「點」上的經驗模式化並做好推廣,高教國培特舉辦「應用型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暨產教融合協同發展」線上工作坊。
  • 新疆工程學院產教融合打造數字媒體管理中心
    呂尚澤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5月18日電 (記者 陶拴科)5月18日,「信息工程學院數字媒體管理中心」與「新疆工程學院數字文化藝術產業園」的揭牌儀式在新疆工程學院天津路校區舉行。為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聯合辦學,新疆工程學院與新疆天山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了信息工程學院數字媒體管理中心,建立產學研校企合作辦學實習實訓基地。
  • 產教學研深度融合 打通應用型人才成長捷徑
    近年來,濰坊科技學院通過校地、校校、校企合作等方式,強化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專業性和實用性,深受社會和用人單位的歡迎;通過專業辦產業、產教融合發展反哺教育教學,有效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深受師生歡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走出了一條具有「濰科特色」的新路子。
  • 院長①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產教融合、聯合培養、共同發展
    院長寄語「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學院。我們學院的本科教育具有實基礎、強能力的特點,產教融合、聯合培養是我們培養學生的特色模式。我們將繼續深化產教融合、聯合培養,為裝備製造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如果你有志於在裝備製造行業長足發展,那就加入我們吧!
  • 產教融合新動態:五個流程,培養優質人才(益達教育產教合作)
    2017年12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明確了發揮政府統籌規劃、企業主體、人才培養改革、社會組織等方面供需對接的「四位一體」體制機制,推動了五個流程,貫穿產教融合全階段產教融合是產業(行業、公司)與職業教育互為支持、互為滲透形成的有機整體,產教融合做得好與壞,對深度相互合作與融合式的發展具備重要意義。
  • 洛陽理工學院「三融三創」助力應用型人才培養
    洛陽理工學院黨委書記陳巖說,洛陽理工學院始終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並不斷夯實了「三融三創」模式,在「實現融入、探索融通、走向融合」中構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體系。
  • 寧波財經學院財富管理學院加快提升應用型財會類專業人才培養能力
    本次會議是在深入學習全國、全省、全市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貫徹新時代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要求、學習落實寧波財經學院第二屆教學工作會議《關於加強高水平應用型本科教育建設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實施意見》之際,在學校奮力推進特色鮮明財經類應用型大學建設、努力開展「十三五」攻堅、創建省應用型示範高校的關鍵時期,在學院努力完成市重點學科、省優勢專業、市品牌專業建設任務
  • 構建「產教融合」新生態——湖南文理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助力...
    構建「產教融合」新生態——湖南文理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小記「室溫快幹型可厚塗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合成技術與應用開發」技術在太子塗料有限公司得到應用,預計全年給企業新增產值6000萬元;
  • 產教融合 培養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七維度」產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徵的軟體學院為服務河北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2004年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與河北新龍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展開校企合作,共建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徵的軟體學院,開始產教融合軟體人才培養,至今歷時16年。
  • 陽光學院:以產教融合推進應用型轉型
    作為福建省應用型轉型試點高校,陽光學院在產教融合方面邁出新步伐。3月23日下午,福州陽光學院舉行儀式,聘請陽光城集團總裁朱榮斌為土木工程學院名譽院長、特聘教授,聘請集團執行副總裁吳建斌為商學院名譽院長、特聘教授,聘請集團執行副總裁闞乃桂為特聘教授。
  • 全國首個華為5G+數位化人才產教融合基地落戶深職院
    來源:讀特9月8日,全國首個華為5G+數位化人才產教融合基地——「深職院-華為5G基地」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揭牌成立。深職院與華為的合作是全國產教融合的典範,成效顯著。希望深職院借深圳5G獨立組網全覆蓋的東風,依託深職院-華為5G基地,發揚職業教育的優勢,為深圳5G網絡建設、5G技術應用,培養更多的ICT技術技能人才。華為GTS培訓服務部技術培訓部部長周進軍表示,人才是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新引擎。面向未來培養引領經濟社會創新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產教融合發展正當其時。
  • 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陸建峰:深化產教融合 培養特色化軟體人才
    中國電子報特策劃推出「建設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探索軟體人才培養新模式」專欄,邀請高等院校、地方工信部門、骨幹企業相關專家和負責同志圍繞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產教融合培養路徑、創新軟體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對建設指南進行深入解讀,分析我國軟體人才現狀和存在問題,並提出推動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的舉措建議。敬請關注。本期為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人工智慧學院副院長陸建峰的署名文章。
  • 四維育人:新建本科高校要創新應用人才培養
    找準「學生中心」點,「四新四融」構建新技術應用人才培養體系新建本科高校應秉持「用明天的技術、培養今天的學生、為未來服務」的人才培養新理念;致力於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專業、促進新興專業壯大發展,實現專業並跑產業、專業領跑產業;打造「新技術應用通識課程+新技術應用基礎理論課程+新技術應用專業課程」三個層次的新課程
  •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產教融合推進人才培養高質量創新發展
    近年來,該校堅持走產教融合、產學相長的辦學之路,從「對接產業、服務產業」向「提升產業、引領產業」轉型。將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放在首位,注重實踐教學,堅持特色發展,不斷推進人才培養創新發展。    一、對接產業需求,服務區域經濟    黃河水院密切關注中原經濟區的產業結構調整,以區域內的產業結構發展帶動學院的專業結構調整,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
  • 寧波工程學院2020招生政策
    在三十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明確應用型定位與爭試點創示範目標,積極探索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發展之路,實施「雙輪驅動」戰略(產教融合+國際化)。2010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實施高校,2014年成為首屆長三角地區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理事會主席單位,2015年成為浙江省應用型建設試點示範高校,2016年入選首批百所國家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建設高校,2018年承擔國家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學校綜合辦學條件良好,基礎設施齊備,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超4億元。
  • 重慶交通大學楊林:發揮交通特色優勢,著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同時,交通科技人才高精尖缺的需求導向凸顯,智慧公路、智能鐵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民航、智慧樞紐、智能車輛、無人船舶發展,客運品質化、多樣化、個性化,貨運組織化、高效化、集約化發展,交通方式融合、交通與關聯產業融合,交通建設企業「轉產轉商轉場」的加速轉型,對高校交通類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提出了結構轉型、內涵升級、領域複合、內容更新、模式創新、質量提升的新要求新挑戰。
  • 教育部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培養中心,海爾是它的畢業生就業基地
    學校始終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明確了「服務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職業教育先行者、服務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職業教育領頭羊、服務淮海經濟區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排頭兵」的發展定位,確立了創建「產教融合特色校」「創新創業示範校」「服務貢獻卓越校」「國際影響典型校」的發展目標,努力培養「有德、有能、有技、有為」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打造國內一流、海內外有影響的高等職業學校
  • 全國首個華為5G+數位化人才產教融合基地落戶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據悉,深職院-華為5G基地依託深職院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運行,以「政企行校」四位一體共育人才為建設內涵,以數位化、場景化、實戰化為特色,緊密圍繞經濟發展趨勢、產業發展趨勢、技術發展趨勢,引入5G+產業崗位能力標準、技能模型,促進學校人才培養體系升級,為社會培養5G相關領域的人才,推動5G相關領域技術的發展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