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理工學院「三融三創」助力應用型人才培養

2020-12-11 中國文明網

  光明日報記者 丁豔 王勝昔

 

  「建材行業龍頭企業海螺水泥,有一半以上的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來自洛陽理工學院。」洛陽理工學院黨委書記陳巖說,洛陽理工學院始終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並不斷夯實了「三融三創」模式,在「實現融入、探索融通、走向融合」中構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體系。

  洛陽理工學院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與行業產業企業融合貫通,建設「廠中校」「校中廠」,實現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轉變,形成了良性互動的新生態。專業實踐上,實踐課程由行業企業導師參與指導比例超過30%,畢業設計(論文)源自實際應用型課題的比例近94%。平臺建設上,重點建設20個一體化實驗平臺和工程實驗室,239個實習實訓基地。企業服務上,教師帶動學生在企業現場解決技術難題,獲取發明專利1538件。師資建設上,雙師型教師佔比60.3%,具有行業任職資格及工程背景教師佔比54.6%,聘請企業優秀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佔專任教師50.5%。

  「引導學生主動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我們讓學生在家電維修、智能車設計等創新實踐項目中實現『做中學』『學中做』,並把這種理念引用到教學中,在課程教學中實施的項目教學法就很受學生歡迎。」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教師姚惠林說。

  近年來,洛陽理工學院在「三融」協同發展的引領下,從教學體系改革入手,以「創新」為核心,形成了融創結合、課內外一體、全覆蓋的創新型應用型教學體系。「『1+20+X』的經驗做法中,『1』是思政課,『20』是20門課程思政的試點課,『X』是所有的課程,我們要求所有的課程都要融入思政元素。」洛陽理工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賈金玲說,推進落實課程育人是學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建設的重要內容。

  以創新為著眼,專業課程中設置校企合作課程和專創融合課程。校企合作課程有200餘門,課程內容緊貼生產、管理一線需求,教學方式與工作崗位、生產過程緊密對接,課程評價與行業能力、素質要求相互呼應,把產業最新技術納入課程,把真實案例引進課堂。同時,建設《玻璃深加工》等「專創融合」課程14門,其中,《電子工程應用設計》今年入選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本科課程。「通過課程模塊學習,學生基本掌握『微專業』的基礎知識、實驗技能,並能完整地開展一個實操項目,實現『讓外行不再外行』。」洛陽理工學院教務處處長馮超說。

  在深入實施「融入、融通、融合」的「三融」過程中,該校在「資源、平臺、機制」關鍵要素上持續發力,讓創意引領創新、讓創新推動創業,促進創意、創新、創業「三創」融合發展。

  「其實同學們有無限潛能,我們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科創實踐機會和創新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思考,發現突破點。」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石磊說。

  「我大一開始跟隨石磊老師做課題研究,學習到了很多專業前沿知識和科學研究的方法,創業夢想就在心中慢慢生根發芽。」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8級學生劉爽說。

  在石磊的指導下,劉爽團隊的「航彎鈦構」項目獲得了全國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河南賽金獎和全國賽銅獎,得到專利授權4項。他拒絕了數家公司高達百萬元的專利轉讓費,在學校大學科技園的孵化下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2020年的產值預計將達到1000萬元。

  該校通過大學科技園和創業學院,成功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業130餘家,專利授權150餘項,累計收入1.2億元,2020年,學校入選首批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高校。

  學校落實「三層兩級」的「網格式」雙創工作機制,推進「立項資助+獲獎獎勵」的「雙重式」激勵模式,組織學生參加「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等創新創業競賽。近三年來,學生在各級各類課外學術科技競賽活動中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1884項,其中國家級獎勵230項。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暨學科競賽評估結果》中,連續四年位列全國普通高校本科組300強。在2020年發布的全國新建本科院校學科競賽排行榜中位列全國第13名。

  「我們主動對接國家發展重大戰略,面向行業產業當前及未來人才重大需求,持續深化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更優秀的應用型人才。」洛陽理工學院校長劉國際說。

 

相關焦點

  • 廠中有校,校中有廠——洛陽理工學院「三融三創」助力應用型人才...
    光明日報記者 丁豔 王勝昔  「建材行業龍頭企業海螺水泥,有一半以上的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來自洛陽理工學院。」洛陽理工學院黨委書記陳巖說,洛陽理工學院始終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並不斷夯實了「三融三創」模式,在「實現融入、探索融通、走向融合」中構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體系。
  • 洛陽理工學院成立了新的學院
    他表示,洛陽理工學院鯤鵬產業學院是學校貫徹落實河南省政府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戰略合作,推進高校鯤鵬人才培養,與黃河科技集團創新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產業學院。鯤鵬產業學院將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作為重要技術支撐,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黃河科技集團創新有限公司在人才培養、應用技術研發、技術人員培訓等方面開展合作,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協同育人,提升內涵建設,為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為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洛陽理工學院—河南省示範性應用技術本科院校
    洛陽理工學院是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於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十三朝古都、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洛陽。2013年,學校被確立為河南省首批五所轉型發展試點院校之一,2014年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6年,學校被確定為河南省示範性應用技術本科院校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培養助力鄉村振興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構建農工特色應用型育人模式  仲愷在1927年開辦時,就以當時社會所需的農業、農村合作等專業為始創專業,培養了大批紮根農村基層、服務「三農」事業的應用型人才。  如今,學校已經有涵蓋農、工、理、經、管、文、藝、法8個學科的58個專業。
  • 雲南農業大學: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校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把牢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擔當強農興農時代責任,堅持和傳承「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育人理念,依託雲南農業生物多樣性資源稟賦,立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回應邊疆民族群眾現實期盼、服務脫貧攻堅事業,有針對性地培養應用型人才,在助力脫貧攻堅中取得明顯成效。
  • 「數」說教育丨王衛平:深化校企合作 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新華網廣州8月12日電(陳雪瑩 朱皓)東莞處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位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離不開教育和人才的支撐。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校長王衛平近日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作為一所民辦性質的地方本科院校,學校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的教育,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努力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添磚加瓦。
  • 這所本科學校以工學為主,培養工業應用型人才
    學校遵循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律,著力推進教學改革,依據地方產業發展需要,構建了先進位造、現代服務、康復養老、城鄉建設等4個專業集群,搭建了學研產一體化發展平臺;同時,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走國際化道路,為「一帶一路」國家經濟建設服務,招收國際留學生130多人。
  •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思考
    摘 要:應用型人才培養是地方本科院校核心任務,強化學生實踐能力是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 專業建設是高校教學的基礎,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內容。武漢設計工程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結合自身發展現狀和產業發展需求,積極探索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有效保證了人才培養質量。
  • 深化校企合作 助力應用型人才培養——校領導走訪地方企業
    為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深入推進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建設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8月10日-11日,黨委書記胡越平,黨委副書記、院長莊志軍先後走訪吉化集團吉林市星雲化工有限公司、吉化北方化學工業公司、吉林化纖集團有限公司、航空工業吉林航空維修有限責任公司、通化東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業需求,加強校企交流,深化校企合作,助力應用型人才培養。
  • 創新型學術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
    創新型學術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 2014-04-04 來源:高教司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 姚期智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 廣東:「研教協同」推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行穩致遠
    其中,首批14所廣東省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有4所進入「2019應用大學排行榜」前100名,10所進入前200名,全部進入前300名。「以生為本」激發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習興趣近年來,廣東充分利用產業資源豐富優勢,大力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應用型大學發展迅速,尤其是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富有成效,引起廣泛關注。
  • 信創人才培養備受矚目,人才培訓機構大浪淘金
    交付型技能人才及專業化信創中高端管理人員培養已經迫在眉睫,急需一批有擔當、有實力的組織機構來推動。 信創特性難把握,專業人才成關鍵 信創工程要真的用起來,而不是面子工程的一個擺設,能用、可用、好用是招標方共同追求的重點目標。但是因為信創產品、信創生態的不成熟,管理人員及實施人員的水平直接決定了實施效果和項目質量。
  • 如何培養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
    一、會計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必須定位於培養應用型人才  我國傳統高等會計教育的目標定位在培養能夠勝任會計實務、財務管理、會計教學和會計科研等工作的高級會計專門人才。簡而言之,就是立足於培養「社會精英」。
  • 著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南海岸邊、觀音山下的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十二五」開局之年捷報傳來:學院申報的2個項目被批准為廣東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分別是「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創新獨立學院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和「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利用港澳臺地區和外國優質教育資源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學院董事長、黨委書記廖立國教授和院長王元良教授對廣東省教育廳的信任與重託,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表示必須以非凡的勇氣、魄力和智慧去奮力開拓。
  • 「四色文化」賦能新時代應用型人才培養
    近年來,湘潭縣職業技術學校注重文化引領,弘揚紅色文化、傳承古色文化、傳播綠色文化、打造藍色文化,「四色文化」交融交匯、潤物耕心,賦能新時代應用型人才培養,成為推動學校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湘潭縣職業技術學校創建於1984年,坐落於有著「小南京」「湘中明珠」之譽的湘潭縣城,是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專、湖南省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湖南省示範性縣級職教中心的牽頭學校。
  • 曉莊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要以「能力為先」
    該校校長許承明教授說,應用型人才培養必須以能力為中心,要接地氣。「2014年國家提出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以來,曉莊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需求,以畢業生就業為導向,圍繞建設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地方應用型品牌大學的辦學定位和目標,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中心,不斷建設和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 培養「下得去幹得好」的應用型人才
    遼寧醫學院不斷深化體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充分發揮面向基層的辦學特色,積極研究和探索應用型醫療衛生人才培養的模式和途徑,依靠準確的辦學定位、鮮明的辦學特色、科學的專業設置和適應社會需求的培養目標,培養「下得去、幹得好」的應用型醫學人才。日前,記者就此採訪了遼寧醫學院黨委書記張立洲。
  • 招辦面對面 | 院士領銜,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浙江樹人大學2020計劃...
    學校有完善的獎勤助貸險及大額的獎學金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多年來,學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97%以上、創業率位列全省前茅、50%的畢業生在杭州就業,為社會培養了8萬餘名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學校現有杭州拱宸橋校區和紹興楊汛橋校區,佔地1230餘畝,設有鄭樹森院士領銜的樹蘭國際醫學院等12個二級學院,建有李蘭娟院士領銜的樹蘭國際護理學院等11個行業學院。
  • 立德為先 學用結合 研教一體——黃岡師範學院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
    原標題:立德為先 學用結合 研教一體——黃岡師範學院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特色是地方高校安身立命之本,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直接體現。長期以來,黃岡師範學院深耕大別山革命老區,實施特色發展方略,構建了「立德為先、學用結合、研教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傾力打造具有黃師特色的高等教育,大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洛陽聲名遠播的三所高中,洛一高就在其中,還有兩所你猜到了嗎?
    所以近年來各位家長把高考看的重中之重,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洛陽最好的三所高中1,洛陽市第一高級中學洛陽市第一高級中學坐落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是河南省首批示範性高中、河南省重點高中,洛陽一高有教職工298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國家級骨幹教師6人,高級教師84人。以自強厚德,追求卓越為校訓孕育出一批批優秀的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