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研教協同」推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行穩致遠

2020-12-13 樂居網

新華網廣州5月22日電(記者鄭天虹)日前,GDI智庫發布「2019應用大學排行榜」,在全國800所高校以應用指數、學術指數、聲譽指數、二次評估指數四個一級指標建構的綜合指數排名中,廣東7所院校進入全國前100名;前200位高校中,廣東16所入圍,數量位居全國第1。其中,首批14所廣東省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有4所進入「2019應用大學排行榜」前100名,10所進入前200名,全部進入前300名。

「以生為本」激發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習興趣

近年來,廣東充分利用產業資源豐富優勢,大力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應用型大學發展迅速,尤其是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富有成效,引起廣泛關注。 「研教協同」成為助力應用型大學行穩致遠的堅實後盾。

長期以來,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學科輕專業、重校園輕社會等錯誤傾向。為凝聚發展共識,自2013年起,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通過每年舉辦中國南方教育高峰年會等,組織專家多次「頭腦風暴」,還通過調研交流、國際比較等方式,逐漸凝鍊出「以生為本」「標準引領」「面向產業」「協同育人」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

「面向產業」優化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2015年以來,廣東省教育研究院與多所高校協同完成《廣東省應用型本科學校建設標準》,重點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凝練人才培養定位,從育人導向、師德師風、課程體系、校風學風四個方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樹立應用型觀念、實現產教結合、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推進創新創業、推廣實踐教學等方面設計課程體系,從鼓勵學生競賽、發揮大賽引領等方面提升學生應用技能,從樹立國際化理念、建設機構平臺、打造合作項目等方面提升學生國際化水平。標準形成後,先後在廣東財經大學、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廣東白雲學院等8所院校進行試點校驗。

我國本科院校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起步晚,可依據的制度、政策文件相對缺乏。近年來,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在總結提煉發展理念、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組織、參與和指導等方式,完善指導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制度體系,提升人才培養的穩定性、持續性和科學性,分別在國家、省級和校級層面,深度參與各種指導性文件的研製和制訂人才培養規劃、方案等,並把研究成果加以轉化運用,直接促進廣東財經大學、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廣東白雲學院3所試點院校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標準引領」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科學路徑

在「2019應用大學排行榜」中,上述3校分列全國第21、100和299名。在具體成果上,3校申報的「具有企業家精神和潛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及成效」「校企協同育人「3+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基於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機械類特色專業群建設研究與實踐」等項目獲得廣東省高等教育類教學成果獎。

2015年以來,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先後赴14所首批廣東省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指導、交流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召開研討會、合作項目等形式推動相關院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通過研教協同,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理念更明確、學科專業結構更優化、師資隊伍更優質、制度建設更齊全、教學規程更科學,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

【關注百家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相關焦點

  • 打造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搖籃
    惠州學院供圖學科競賽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近日,在「2015-2019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學科競賽排行榜」中,惠州學院名列全國第五、廣東第一,充分發揮了學科競賽在培養「具有科學精神、人文素養、國際視野、創新思維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培養助力鄉村振興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構建農工特色應用型育人模式  仲愷在1927年開辦時,就以當時社會所需的農業、農村合作等專業為始創專業,培養了大批紮根農村基層、服務「三農」事業的應用型人才。  如今,學校已經有涵蓋農、工、理、經、管、文、藝、法8個學科的58個專業。
  • 江西:厚植人才培養沃土 助推職業教育發展行穩致遠
    預計可同時容納10000名學生同時進行實習實訓,設置八個專業大類虛擬仿真教學區,共計28個專業群虛擬仿真教學實驗中心,多個企業參與共建的創研工坊和創業孵化器進駐……落戶江西的首個國家職業教育虛擬仿真示範實訓基地項目建設工程,正在南昌VR科創城內全面進行。據了解,該實訓基地目前已完成了8個大專業、25個小專業的課程體系規劃。
  • 省市共建彰顯特色 南京曉莊學院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做真人」的優良校風,將陶行知「大愛奉獻」精神發揚光大,培養了一大批基礎教育師資和高素質專門人才,被譽為「中小學教師的搖籃」。學校實行「分類招生與分流培養」的人才模式。依據分類培養原則,設置專業導學課程、專業類平臺課程與專業課程,強化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學校通過以「慕課」「雨課堂」為代表的學習平臺創新、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師生溝通工具創新,建成了遠程互動平臺,能遠程實時觀摩和研究中小學課堂教學。
  • 重慶交通大學楊林:發揮交通特色優勢,著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確立「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建構」三位一體的育人目標,依託「重慶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設高校」項目,大力推進「課程設置柔性制、學生發展個性化、校企協同全方位」的校企協同育人新機制、新模式、新平臺。學校每年開設約250項、9.6萬人時的開放創新實驗項目,設立130多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30多項「春苗計劃」科研訓練項目,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中教全媒體:學校堅持以本科教育為主體,面向地方經濟建設和交通行業發展需要,培養能夠從事專門技術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應該具備哪些特性?
  • 雲南農業大學: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結合雲南省打造「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以及做強茶葉、花卉、蔬菜、水果、中藥材等重點產業的部署,把科技教育扶貧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相耦合,在瀾滄縣竹塘鄉蒿子壩村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在賓川縣、屏邊縣等地建立了科技小院,在姚安縣、會澤縣等地建立了教學科研示範基地,這些平臺和基地在助力當地脫貧攻堅工作的同時,為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 「數」說教育丨王衛平:深化校企合作 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新華網廣州8月12日電(陳雪瑩 朱皓)東莞處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位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離不開教育和人才的支撐。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校長王衛平近日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作為一所民辦性質的地方本科院校,學校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的教育,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努力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添磚加瓦。
  • 惠州學院對接「2+1」現代產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辦學特色 致力於培養面向未來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作為惠州唯一的全日制公辦本科高校,惠州學院的辦學實力如何?師資水平如何?人才培養有何特色?發布會上,惠州學院副校長鄭文詳細介紹了惠州學院整體情況、人才培養、學生服務和招生計劃等方面的相關情況。
  • 立德為先 學用結合 研教一體——黃岡師範學院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
    原標題:立德為先 學用結合 研教一體——黃岡師範學院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特色是地方高校安身立命之本,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直接體現。長期以來,黃岡師範學院深耕大別山革命老區,實施特色發展方略,構建了「立德為先、學用結合、研教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傾力打造具有黃師特色的高等教育,大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新文科建設」中應用型傳媒人才培養的再定位
    一方面,一流應用型傳媒人才培養要充分的尊重傳媒高等教育培養規律,按照培養規律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傳媒人才;另一方面,應用型傳媒人才培養,對傳媒行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智力支撐,需要跨學科專業的知識整合,需要進一步打破學科專業壁壘,不同學科交叉融合。首先,應用型傳媒人才需具備文理工等多學科交叉的理論視野。
  • 著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南海岸邊、觀音山下的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十二五」開局之年捷報傳來:學院申報的2個項目被批准為廣東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分別是「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創新獨立學院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和「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利用港澳臺地區和外國優質教育資源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學院董事長、黨委書記廖立國教授和院長王元良教授對廣東省教育廳的信任與重託,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表示必須以非凡的勇氣、魄力和智慧去奮力開拓。
  • 濱州市技術學院深耕校企合作 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該項目年內將為全市多家重點企業和服務機構培訓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近500名,為濱州構建更優人才生態、建設富強濱州注入強勁動能。走產教融合發展之路,在做實「雙元育人」上實現突破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人才則是推動創新的主力。
  • 一流人才怎麼培養?廣東26所知名大學有「獨門絕技」
    加快建設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示範校,致力培養勇於擔當、善於學習、敢於超越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有力支撐東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智造業高質量發展。紮根金融行業、引領金融發展,形成行業特色鮮明的品牌專業集群,加快推進應用型金融品牌大學建設,為廣東和粵港澳大灣區輸出一批批高素質金融專門人才。
  • 南京曉莊學院:全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南京曉莊學院「分類招生與分流培養」的舉措破解了這一難題,即大一新生不按照傳統的專業分班,而是通過不同的專業類別,編班管理與組織教學。依據「志願+綜合考核」原則,一學期後按專業類培養的學生在本專業類內選擇專業,南京曉莊學院以「卓越計劃」為引領,培養更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 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
    昨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袁古潔帶隊調研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推進情況,強調要把保居民就業放在重要位置,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全力打造「三項工程」特色品牌。袁古潔充分肯定我市推進三項工程所取得的新成效,她強調,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是做好穩就業、保就業的重要抓手,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是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各級各部門要堅決把三項工程作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重要政治任務,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推動三項工程取得更紮實的成效。
  • 助推應用型人才培養!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鯤鵬產業學院成立
    ,通過優勢集成與互補,打造高水平技術研發和實踐教學平臺,共同開展課程資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創業訓練等,培養適應鯤鵬生態體系的高素質信息技術人才。河南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張水潮指出,「鯤鵬產業學院」的成立是學院深入推進校企協同育人的重要成果。希望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珍惜機遇,加強合作,把華為的技術、標準、管理和文化借鑑融入到學院的發展中,充分發揮河南省優質高職院校的示範引領作用。
  • 「數」說教育|梁瑞雄:育人為本 多措並舉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
    梁瑞雄說,學校近年將辦學定位由「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調整為「高水平應用創新型大學」,在持續推進「應用型」的基礎上,著力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打造育人特色。廣東科技學院自建校以來,圍繞重點產業進行學科專業布局,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提升專業建設水平。
  • 文思海輝金融✖️大連理工大學:共同培養金融科技應用型人才
    12月3日,文思海輝金融與大連理工大學軟體學院籤署金融信息化人才培養項目合作協議,雙方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共同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有機銜接,積極培育金融科技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 優化教學模式 創新實訓方式 培養高素質技能技術型人才
    滕宏偉在調研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建設發展情況時強調優化教學模式  創新實訓方式  培養高素質技能技術型人才11月24日,區委書記滕宏偉帶隊深入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暨華為(永川)聯合技術創新中心
  • 江蘇高教學會「產教融合、協同教育新生態」雲上會議圓滿舉辦
    為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於「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的部署,結合「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與江蘇博子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博研院」)主辦的「產教融合、協同教育新生態」的雲上會議於2020年4月22日成功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