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教學模式 創新實訓方式 培養高素質技能技術型人才

2020-12-11 永川網

滕宏偉在調研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建設發展情況時強調

優化教學模式  創新實訓方式  培養高素質技能技術型人才





11月24日,區委書記滕宏偉帶隊深入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暨華為(永川)聯合技術創新中心,就該校建設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他強調,要加快完善基礎設施配套,進一步優化教學模式、創新實訓方式,不斷提升辦學能力水平,全力建設具有人工智慧特色的高水平民辦大學,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技術型人才。

作為華為5G新型智慧校園示範項目,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規劃用地500畝、校舍面積30萬平方米,依託華為技術優勢立足打造「大學校園+科研機構+產業園區」融合發展共同體,將華為(永川)聯合技術創新中心作為華為新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推廣的科研平臺,華為參與學院辦學的多功能平臺,學生的創新創業和實習實踐基地、教師的培訓基地、學院的科研成果轉化基地,並以此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助力地方經濟建設。此外,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還是華為ICT人才培養基地、華為ICT師資培訓基地、華為ICT技能大賽賽場、華為「1+X」證書培訓認證中心、華為人工智慧聯合技術創新中心。

目前,該學校一期工程10餘萬平方米主體基本完工,借鑑了華為深圳總部建築風格,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園林與書院交融,格調高雅,景觀優美。首批開設人工智慧技術服務、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移動互聯應用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等專業。首屆招生1300多人,預計明年在校學生人數將突破4000人。

走進華為(永川)聯合技術創新中心,滕宏偉先後參觀了人工智慧科技館、移動通信5G實訓室和物聯網實訓室,了解當前智能科技的創新文化、創新產品、創新趨勢,聽取了基礎設施建設、軟體、課程設計和教學安排進展情況。他希望學校充分藉助和發揮華為在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的能力,始終致力於融技術產品推廣、科學普及、專業教學、創新教育,重點圍繞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開展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推廣,將中心打造為產學研一體化示範基地和國內人工智慧化人才培養基地。

來到智慧醫療實訓室,滕宏偉詢問了該系籌建情況。得知智慧健康系依託「華為智慧醫療」「華為全聯接醫療服務大健康」,初步設置了醫學檢驗技術、醫學營養、衛生信息管理等專業,並與10餘家醫院、醫療機構企業籤訂了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合作培養人才的協議,滕宏偉給予肯定。他希望學校專注於「網際網路+醫藥衛生」教學研,充分融合虛擬實境技術,積極探索遠程診療模式,為全民健康、智慧醫療等大健康產業培養所需的高素質技能技術型人才。

滕宏偉在調研中指出,區委、區政府始終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堅持一手抓產業、一手抓職教,全面落實「職教發展24條」,深入推進產教融合,不斷深化校企合作,有力推動了智能產業蓬勃發展。當前,永川對高質量職業教育的需要更加迫切,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渴求更加強烈。希望學院、華為充分發揮各方資源優勢,大力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積極開展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把職業學院和創新中心打造成為培育優秀技能人才的「搖籃」、孕育前沿科技的「藍海」。各相關單位要秉承「做的比說的好,幹的比籤的好」的理念,為職業學院和創新中心的發展提供最優的服務、打造最佳的環境、營造最好的氛圍,推動建成具有人工智慧特色的高水平民辦大學。

區領導宋文、任伯平一同調研。


相關焦點

  • 朝陽市工校:全力培養更多 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今年,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關於「六穩」「六保」的部署要求,市工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根本」原則,積極優化人才培養各環節,從新生入學教育到思政課改革、專業優化調整、公共基礎課學習、專業實操實訓以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改革等方面,不斷改革創新,確保學生「即學即會,即學即用」,所學技能與工作崗位「零距離」。
  •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藝術設計學院簡介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以下簡稱藝術設計學院)在「法自然,尊傳統,博學識」的文化理念引領下,立足武漢設計之都,面向全國文化創意經濟,以職業生涯發展為引導,以良好的職業與公民素養為本位,培養具有終身自主學習能力、傳承與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 著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南海岸邊、觀音山下的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十二五」開局之年捷報傳來:學院申報的2個項目被批准為廣東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分別是「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創新獨立學院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和「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利用港澳臺地區和外國優質教育資源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學院董事長、黨委書記廖立國教授和院長王元良教授對廣東省教育廳的信任與重託,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表示必須以非凡的勇氣、魄力和智慧去奮力開拓。
  • 杭州職達電商學校:「高技能+就業」模式,打造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杭州職達電商學校是一家致力於全日制職業教育與專業技能培訓的學校,走學歷加技能的培養模式,它歸屬杭州職達雲澤學院。為了響應號召,做好職業技能教育,學校採取「高技能+就業」的創新辦學模式,打造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杭州職達電商學校師資力量雄厚,開設了多個就業熱門專業,為社會輸送大批優秀高技能人才!
  • 雲南農業大學: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構建了「2/4理論原理+1/4實戰實訓+1/4推廣應用」的教學模式,探索了教師團隊、教學平臺、教學過程、教學課堂前置第一線的教學路徑,組建了由院士專家、教授博士組成的扶貧教師團隊,有效形成「教師團隊下鄉、教學平臺下沉、教學課堂下地」的特色教學體系。
  • 廣東:「研教協同」推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行穩致遠
    長期以來,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學科輕專業、重校園輕社會等錯誤傾向。為凝聚發展共識,自2013年起,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通過每年舉辦中國南方教育高峰年會等,組織專家多次「頭腦風暴」,還通過調研交流、國際比較等方式,逐漸凝鍊出「以生為本」「標準引領」「面向產業」「協同育人」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
  • 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英語人才
    培養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具有紮實的英語基本功、寬闊的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較系統地掌握英語教育或傳媒英語方面的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並能熟練運用英語和現代信息及網絡技術,從事英語教學與管理、英語傳媒等工作的應用型、複合型、外向型英語專門人才。
  • 職業教育每年培養千萬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記者從8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職業學校開設1200餘個專業和10餘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各領域,每年培養1000萬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東西職業院校協作全覆蓋、東西中職招生協作兜底、職業院校全面參與東西勞務協作」三大行動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設備超過18億元,共建專業點683個、實訓基地338個、分校(教學點)63個,共同組建職教集團(聯盟)99個,就業技能培訓14萬餘人,崗位技能提升培訓16萬餘人,創業培訓2.3萬餘人。
  • 「數」說教育丨王衛平:深化校企合作 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新華網廣州8月12日電(陳雪瑩 朱皓)東莞處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位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離不開教育和人才的支撐。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校長王衛平近日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作為一所民辦性質的地方本科院校,學校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的教育,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努力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添磚加瓦。
  • 永州市堅持「三突出」 創新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模式
    永州市把網絡安全人才培養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積極探索融合發展的新模式,突出科學規劃打造「創新高地」、突出關鍵環節打造「教育陣地」、突出優化環境打造「佳境勝地」,為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定調子、搭臺子、鋪路子,取得了明顯效果,為推動網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網絡安全人才支撐。
  • 英語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論壇
    在中國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國家和社會對英語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英語人才培養過程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服務國家戰略,切實推進以跨文化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高素質英語人才培養方式,增強專業吸引力,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以便更好地在國際舞臺上傳播中國聲音、中國故事、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已成為目前英語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關鍵問題。
  • 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形成體系開放、選擇多樣的人才培養體制  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類型大致可劃分為學術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學術型人才主要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為主,追求高深學問,以認識世界為主要任務。技能型人才主要以職業技能培養為目標,主體是高職高專的學生。
  •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學思結合強化實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重視對青年學術骨幹教師的培養,實施「1336」人才工程,積極引進和培養學科帶頭人10名、學科專業帶頭人的後備隊30名、學科專業骨幹教師30名,主幹課程教師和雙師型骨幹教師60名。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開放式辦學、多樣化培養,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寬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 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
    設立機構先行研究「1+X」證書制度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突出職業技能水平、體現職業教育類型屬性的重大創新,對於高職院校推進「三教」(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優化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職業技能水平,培養大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並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中國方案,具有重要意義。
  • 電子科技大學積極開展校企合作 培養電子信息類創新型人才
    電子科技大學積極開展校企合作 培養電子信息類創新型人才 2009-10-28   為培養出更多全面發展、特色鮮明、彰顯個性、有激情、有思想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電子科技大學積極與國內外公司開展合作,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全面了解社會企業對電子信息人才需求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先進的教學實驗平臺,提供研究型學習所需的高水平的學科平臺和開放的科研環境。
  • 全日制正式學籍在校生全部免除學費 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
    始建於1965年的山東省城市服務技師學院是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全日制公辦省屬技師學院,以培養預備技師、高級技工等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為主。所有全日制正式學籍在校生全部免除學費,技能扶貧以及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可申請國家助學金資助,每生每年資助2000元(共兩年)。
  • 校企共建產業學院,創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本文以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為例,闡述了學院與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產業學院,創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做法。,因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必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此外,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快速發展,正在顛覆傳統商業模式,商業模式的變革必將推動企業管理模式的轉型升級,行業產業的快速變革對會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提質升級的新需求。在這一時代背景下,2018年我院與新道科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了「農經—新道商學院」,校企雙方圍繞著專業共建、師資培育、基地共建共享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創新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產教融合的新路徑。
  • 太原理工大學:打造高水平實驗教學平臺 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進入新時代,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實踐被進一步提上高校辦學治校的重要議事日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到要「推動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強調要「強化實踐育人環節,提升實驗教學水平……提高實驗、實習、實訓、實踐質量」。
  •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思考
    摘 要:應用型人才培養是地方本科院校核心任務,強化學生實踐能力是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 專業建設是高校教學的基礎,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內容。武漢設計工程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結合自身發展現狀和產業發展需求,積極探索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有效保證了人才培養質量。
  • 濱州市技術學院深耕校企合作 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該項目年內將為全市多家重點企業和服務機構培訓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近500名,為濱州構建更優人才生態、建設富強濱州注入強勁動能。走產教融合發展之路,在做實「雙元育人」上實現突破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人才則是推動創新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