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仁愛學院:學思結合強化實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2020-12-14 天津頻道

基本概況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成立於2006年,是由天津大學和天津市仁愛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創辦的本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校。建校十一年來,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和政策,樹立「育人為本、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辦學思想和「實事求是、果毅力行」的校訓,培養高素質、強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學校佔地面積1000畝,在校生規模從建校初的800餘人發展到目前的10000餘人,建有9個系28個專業,其中工科類17個、經管類5個、語言類2個、法學類1個、藝術類3個,形成了以工為主、經管、文法、藝術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

學校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人才強校」的發展戰略,把建設一支愛崗敬業、素質優良、嚴謹治學、教書育人的教師隊伍作為首要任務。現有專任教師634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佔47%,教師隊伍100%具有研究生學歷或者中級以上職稱。學校重視對青年學術骨幹教師的培養,實施「1336」人才工程,積極引進和培養學科帶頭人10名、學科專業帶頭人的後備隊30名、學科專業骨幹教師30名,主幹課程教師和雙師型骨幹教師60名。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開放式辦學、多樣化培養,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寬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現已為國家輸送畢業生14000餘名,其中約有8%考取了研究生,部分學生考取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985、211院校。畢業生就業率平均達到95%,均高於天津市普通高校平均就業率。學校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建校以來通過參加國家、省、地區級各類專業學科競賽,累計獲國際、國內三等獎以上600餘項,文體競賽獲全國及市級三等獎以上160餘項,成績斐然。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主要學科競賽獲獎情況

隨著學校的健康發展,辦學實力不斷增強,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社會聲譽和知名度不斷提高,201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獨立學院,2013年作為首批第一所順利通過教育部獨立學院規範驗收,受到專家組一致好評,2016年獲得「全國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示範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獎」等,得到學生和家長的充分認可。

建校以來,學校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主動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要求,進一步轉變觀念,積極探索實踐教學中「教」與「學」的規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要求設置教學環節,形成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以需求為導向,產教融合,具有專業鮮明特色的教學體系,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一、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學校總結和分析人才培養周期的成績和經驗,進一步明確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按照「學思結合、強化實踐、突出能力、面向應用」的思路,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以社會需求和學生個性化發展為導向,全面修訂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培養的轉變,由單純面向有創新創業意願的學生向全體學生施教的轉變。培養方案理清了理論課知識與特定能力的聯繫和承接關係,建立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其中包括凸顯應用性課程為特色的理論教學體系、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主的實踐教學體系和課內外教育一體化的素質教育體系。

二、創新課程體系

學校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基礎課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取捨,制定按類、分專業的教學大綱,按照「適用、夠用、會用」的原則,夯實基礎、難度適中,體現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落實到人才培養全過程,推動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創業就業需求的緊密對接。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考慮獨立學院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在創新課程體系中堅持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性、適應性、先進性、層次性和整體性。同時貫徹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的原則,科學設置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過程。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目前,各專業實踐教學學分約佔總學分的30%,實踐教學內容儘可能貼近工程實踐和生產實際,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融入教學全過程。

三、創新教學管理

根據國家和天津市創新創業教育的有關要求,學校自2015年起對自主創業的學生保留學籍(或入學資格),在最長學習年限(6-7年)的基礎上再延長1-3年,為學生創業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障。在專業培養方案中增加的素質拓展教育6學分中規定一定比例的創新創業限選學分,保證每一名學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創新創業教育。各繫結合專業特點將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和創業實踐的成果(或成績)替代相應專業學分,一般可替代(轉換)控制在4-5學分。設立創新創業獎,每年專門撥款50萬鼓勵教師投身創新創業教育,對在「雙創」教育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和學生進行表彰和獎勵。

四、創新教學方法

學校堅持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力爭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上獲得全面提升。鼓勵教師通過教改立項、課程改革和優秀課程建設等方式轉變傳統觀念,積極探索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深入進行學情分析,對考核方法和評價方式進行重新認識和評判,突出對學生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十二五」期間學校共批准各類教改立項和課程改革110項,甄選確立11門優秀課程建設重點立項,還有14門專業課程率先進行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實踐。將課程重點、難點製作成微課,利用多種網絡媒體(校園APP、微信、微博等)開展慕課教學,建立泛在學習模式。提倡教師以項目帶動式、問題引導式教學法進行教學。這些措施大大激發了教師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和探索的積極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取得良好效果。

1.計算機系「3+1」模式

計算機系實行了以實踐教學基地為依託,以培養應用型、技術性人才為目標的實踐教學改革,適應計算機學科發展迅速的特點,實行「3+1」人才培養模式。用三年的時間完成基礎和專業課程學習,集中一年時間進行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學生通過校內外實踐基地進行為期一年的實踐,應用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就業率連續三年在95%以上;

2.藝術系「工作室」模式

藝術系動畫專業採用二段式培養方案,提出了「時間」與「空間」開放的理念與方法,解決校企長期合作壁壘問題,突破了僅在校內獲得學分的習慣做法。工作室的教學內容與教案設計,以項目或案例帶動教學,系統地使學生融會貫通,保證學生學以致用,提高了應用與設計製作能力。

3.建工系「課上課下一體化」模式

建工系實踐教學體系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建工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規律,以綜合職業崗位勝任力為培養目標,通過課上理論課、實驗課、實習課的學習,再配合課下的專業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儘快達到或接近社會用人單位對工程應用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

4.化工系「雙十條」模式

化工系在鼓勵學生科技創新和加強校企合作方面推出「雙十條」政策措施:在科技創新層面規定10類創新活動,完成要求的學生可以獲得相應學分,替代部分專業選修課。這些措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大膽實踐,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校企合作層面實行開門辦學,鼓勵企業參與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補短板、增加實踐應用環節,調動了教師和學生到企業實踐的積極性。

5.管理系「案例教學」模式

管理類專業突出案例教學,如「工程項目管理」、「運輸管理理論與實務」、「運籌學」等十餘門課程設有多項教學案例,形成案例教學庫,供師生選用。結合行業實際需求,選擇有代表性的企業參觀、實習,開設系列講座,開闊了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實踐認知。

五、創新實踐教學

學校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現有各類實驗室(實驗實訓中心)共計167個,建築面積63000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價值7500餘萬元。建立了一批高起點、高標準、設備精良、技術先進、管理規範、貼近工程、貼近企業、貼近社會實際需求的實驗室和實驗實習基地。同時,還建立創新實驗室和探索實驗室,採取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實踐活動,學校也因此獲批天津市重點教改立項《獨立院校實踐教學體系與實踐基地的建設》。實踐教學課程開出率達到100%,所有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全部面向學生開放,保證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目前,學校有三個市級重點建設的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和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學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在培養高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信息工程系「先習後學、邊教邊練、學做結合、項目帶動、發揚個性、職業培訓」實踐教學模式

信息工程系形成了以培養應用型工程技術人員為目標、以強化工程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學生為中心,提出了「先習後學、邊教邊練、學做結合、項目帶動、發揚個性、職業培訓」的教、學、做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儘早接觸專業,增強學習理論知識前的感性認知,提高學生學習的目的性。理論課與實踐課合理安排、銜接緊密,讓學生在習得理論之後,馬上就能在實驗室裡動手操作。教師布置任務,學生自主選題,充分提高了學生團隊協作完成實際項目的能力。該項教學改革成果已獲2013年天津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並在兄弟院校得到推廣和應用。

2.機械工程系「應用先行、項目驅動、鼓勵創新、拓展提高」實踐教學模式

機械工程系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行了「應用先行、項目驅動、鼓勵創新、拓展提高」的實踐教學模式,把科研項目的成果轉化為實踐教學案例,形成了50多個實踐教學案例庫,在實踐教學中加以應用。產品設計專業秉承面向現代工業生產領域,分設了導師工作室、FABLAB開放創造實驗室、IDCC創新設計中心。學生通過設計競賽、與企業合作開發項目、學術研究等各種實踐活動提高能力。產品設計專業師生團隊為天津微課科技公司設計的3D印表機、VST品牌形象、GRAM品牌形象以及天津地鐵吉祥物等十餘項作品,有效地鍛鍊了學生的協作能力、進取精神以及創新意識。

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四段遞進式」實踐教學模式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提出了「打好基礎、拓寬口徑、強化實踐、重在能力、校企合作、面向應用、分類指導、突出個性」的實踐教學改革思路。針對計算機類專業特點設計了「四段遞進式」實踐教學模式:觀看演示、模仿練習,按照要求、自行設計,融合專業、提升能力,結合實際、綜合實訓。該系先後與中軟國際公司創建物聯網研發中心,與甲骨文(oracle)公司共建實驗實訓中心,引進先進的軟體系統和計算機領域的前沿技術,形成了學校自建和企業合作共建相結合的實驗室建設模式,建立了計算機專業教學與非計算機專業教學密切結合、計算機基礎理論與實踐教學密切結合的計算機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責編:胡昱喆、魏炳鋒)

相關焦點

  •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創新辦學機制 培養高素質人才
    位於天津市靜海縣團泊新城的天津大學仁愛學院,在辦學實踐中,主動對接社會發展需求,全面創新辦學機制,積極培養素質高、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人才,成為眾多學子心儀的理想學府。
  • 天津大學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的改革與實踐②
    在項目的持續支持下,各專業領域湧現出一批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  精儀學院儀器儀表工程領域探索專業學位碩士人才培養的創新體系,通過與30多家企業合作建立創新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和創新創業中心,形成了校企實踐教學聯盟,構建雙贏、可持續、長效的產學研全方位深度合作機制,企業每年投入到創新實驗室的固定經費達100多萬元。
  • 盤點我國各省市各類大學天津市之天津大學仁愛學院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是一所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學和天津仁愛集團合作創辦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招生和獨立財務的本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這所學校的創辦是為了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結構性轉型的內在需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充分發揮天津大學百年老校的聚集和輻射作用,充分利用天津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
  • 校企合作|天津大學仁愛學院籤約授牌儀式圓滿成功
    4月28日,春回大地、惠風和暢,百科榮創(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成功舉辦了校企合作籤約儀式,百科榮創總經理張明白、銷售總監袁林遜、天津大學仁愛學院常務副院長杭建民、信息工程系主任滕建輔等領導共同出席了本次會議。
  •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簡介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是由天津大學和天津仁愛集團2006年聯合創辦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的校園校舍大學本科層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辦學性質屬於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充分發揮百年老校天津大學(北洋大學)的聚集和輻射作用,依託天津大學(北洋大學)的學科、師資等方面的整體優勢,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結構轉型的內在需要,培養社會急需的各類應用型、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學生學習期滿且修滿學分,由天津大學仁愛學院頒發畢業證書,符合天津大學本部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頒發天津大學學士學位證書。
  • 天津大學積極構建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天津大學積極構建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2020-02-17 來源:教育部 教育部簡報〔2019〕第33期  天津大學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提升研究生的學術創新能力
  • 天津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 培養高端翻譯人才
    天津外國語大學校長修剛致辭  天津北方網訊:7月17日,天津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掛牌成立。高級翻譯學院涉及11個外語語種,目前設立翻譯和同聲傳譯兩個專業,主動為天津經濟社會發展培養碩士以上高端翻譯人才。  天津外國語大學翻譯學科實力突出,早在1979年就開始了翻譯碩士的培養。早期學科帶頭人金隄教授的《論翻譯》等學術專著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
  •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怎麼樣 哪個專業具有優勢?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財務管理(ACCA方向)國際實驗班,由仁愛學院管理系和東亞國際教育共同打造。旨在培養一批具備國際視野、實務經驗豐富、專業能力突出、英語應用嫻熟的國際化高端財會人才。該班學生不但能享受到東亞國際教育提供的高質量的教學和服務,還可以參與由東亞國際教育為學生量身打造的國際交流和深造項目。
  • 「大數據篇」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技術大講堂圓滿結束
    2017年12月26日,訊方·智匯雲校企業校園行來到天津大學仁愛學院開展校園企業+系列講座之大數據篇講座,本次講座是由智匯雲校與仁愛學院信息系青年領導計劃項目配合的系列講座,計劃總共分為八次,每月進行一次。
  •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管理系 優勢專業如何選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財務管理(ACCA方向)國際實驗班,由仁愛學院管理系和東亞國際教育共同打造。旨在培養一批具備國際視野、實務經驗豐富、專業能力突出、英語應用嫻熟的國際化高端財會人才。該班學生不但能享受到東亞國際教育提供的高質量的教學和服務,還可以參與由東亞國際教育為學生量身打造的國際交流和深造項目。
  •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財務管理專業歷年開班儀式回顧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財務管理(ACCA方向)國際實驗班,由仁愛學院管理系和東亞國際教育共同打造。旨在培養一批具備國際視野、實務經驗豐富、專業能力突出、英語應用嫻熟的國際化高端財會人才。該班學生不但能享受到東亞國際教育提供的高質量的教學和服務,還可以參與由東亞國際教育為學生量身打造的國際交流和深造項目。
  • 交大城市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作為一所高校,能否培養出適應時代要求的高質量人才,決定了其存在的社會價值,也決定了其是否擁有生存發展的動力源泉。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在充分了解國內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通過社會調研和企業人才需求調查,提出了基於職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 2019天津專升本升本院校介紹:天津大學仁愛學院
    校園簡介: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學和天津市仁愛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創辦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辦學條件、獨立招生、獨立頒發文憑、獨立校園和獨立財務核算的本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仁愛學院以天津大學優勢學科為基礎,依據現代高新科技發展和市場需求,學院開設了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英語、商務英語、法學、動畫等26個專業。
  • 45所高校榮譽學院齊聚天津大學,聚焦拔尖人才選拔與培養
    150餘位代表齊聚天津 大學,共同召開全國高校榮譽學院教育峰會暨天津大學求是學部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教育部高教司代表也列席了本次會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國際工程教育中心康金城教授受邀作了主題報告:《科技進步呼喚工程教育複合型人才培養跨越式發展》。
  • 天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傳媒藝術系 用新媒體培養人才 為新媒體培養...
    和於靜靜一樣,依託2017年9月投入使用的「天津工業大學融媒體創新創業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天津工業大學傳媒類專業的學生都有機會完成這樣的虛擬仿真體驗式「現場採訪」和在線移動視頻報導。它也是天津工業大學新媒體人才培養模式的典型之一,充分體現其「用新媒體培養人才,為新媒體培養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與教育教學理念。
  • 華中農業大學建立三種實踐教學模式 強化實踐育人
    華中農業大學建立三種實踐教學模式 強化實踐育人 2008-12-11   在深化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華中農業大學堅持「以人為本,分類指導」理念,按照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結合學科專業特點,
  • 創新圖強 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聚焦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研究...
    博士生論壇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始終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代發展同步伐共命運,牢牢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學院以課程體系創新為支點,重教學、強科研,探索了一條高效的、高質量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之路,取得令人驚喜的改革成果,為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
  • 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武漢工業學院遵循科學的高等教育發展觀,構建"以通識教育為基礎,以實踐教育與創新教育為重點,以專業特長培養為特色的寬口徑專業教育"模式,走出了一條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多元化教育的新路。  自2002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15%,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以來,高等教育結構進行了大規模調整,從一元的精英教育走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多元化教育。
  • 仁愛學院能併入天津大學嗎?附2020天津獨立學院轉設情況
    近幾年來,全國的獨立學院正在積極轉設,天津市的獨立學院一共有10所,對於這些獨立學院將會如何轉設大家也十分關注。本期,圓夢志願小編將為大家詳細介紹天津獨立學院轉設情況,並附上「天津大學仁愛學院能併入天大嗎」的解答。
  • 鄭州大學法學院(智慧財產權學院)創新人才培養,開創學校律所互聯新模式
    因為疫情原因,本科生無法集中進行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是法治卓越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為了圓滿完成本科教學大綱安排的專業實習/社會實踐教學任務,鄭州大學法學院(智慧財產權學院)創新暑假專業實習方式,經與實習單位多次研究,決定將線下實習改為線上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