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個案概念化在心理諮詢中的作用

2021-02-19 中國心理學家大會

在國外,個案概念化(case conceptualization)通常作為一個專題納入諮詢心理學專業研究生的課程體系,是諮詢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專業技能。在我國,無論學歷教育還是繼續教育,對個案概念化問題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本文將從什麼是個案概念化、個案概念化在心理諮詢中的作用、對個案概念化的步驟三個方面作一介紹。

什麼是個案概念化?

所謂個案概念化,指諮詢師依據某種心理諮詢理論對來訪者的問題進行理論假設。具體來講,針對來訪者的問題要獲哪些信息,如何獲得信息並加以有意義地綜合,如何利用信息進行臨床預測和假設,從而由這種判斷或假設進一步形成諮詢計劃的雛形。諮詢師的這些內心活動成為概念化過程。

讓我們看一個案例。

來訪者是一位大學二年級男生,因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學習效率下降前來諮詢。主訴從高二下學期開始,經常想一些「本來不是問題的問題」,例如某化學分子式為什麼這樣構成?從籃球場經過會想剛才的進球究竟是誰投進的?奇怪的是他寧願自己冥思苦想找尋答案,也不喜歡看書或問別人。在他的腦海裡不斷出現一些問題想來想去,以致影響學習,非常焦慮。來訪者出生在南方某縣城,獨子,從小學到初中一直學習優秀。臨近中考時父親查出身患癌症,由於經濟原因放棄治療。填報高中志願時,父親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兒子能夠自立,堅持讓他報考中專。在他私自改報高中後,父親只問了一句話:「你能不能和以往一樣跟得上學習」。高一時父親去世。來訪者後來順利升入大學,為人處事謹慎、好強,學習成績在班裡中等偏上。

綜合來訪者的各種信息,依據精神分析理論對個案進行理論假設。來訪者從小學習優秀,經常被肯定、被讚賞。對他而言,問題的關鍵不是父親決定讓他放棄高中,而是父親懷疑他的能力,內心非常憤怒但超我又不允許,只能壓抑到潛意識裡。於是出現私自改報志願的行為,但這樣違抗優勢他十分內疚,內心深處一直有強烈的心理衝突。其實,他不斷思索一些問題是想向父親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都是自己想出的答案,表明自己是比別人聰明的。因為父親已經去世無法看到,所以來訪者的問題一直存在著。另一方面,只有通過這樣的證明,才能使來訪者的自我概念統一起來,建立自我認同感。正是因為它需要用學習成績證明自己,所以在學習效率降低時才會如此焦慮。

對這個個案還可以根據其他諮詢理論進行概念化。例如從認知療法來看,來訪者的核心信念既有無能類的核心信念,「我無能,我不夠好(根據成就)」,也有不可愛類的核心信念,「我沒有價值,我不夠好(被他人所愛)」。來訪者的中間信念是「如果我連這些問題都解決不了,說明我沒有價值,是個失敗者」。因此來訪者從小就非常努力,在各方面極為優秀。但這種觀點因為父親曾經的懷疑有所波動,於是需要不斷的證明自己。每當處於類似的情景境,自動化思維「如果我不比別人強,就說明自己不夠優秀」就會出現。在中學時,由於學習成績在班裡名列前茅,還是積極信念佔優勢,但進入大學後,因為身邊的同學大多同樣優秀,自己不再能夠始終保持優勢,消極的信念突現出來,儘管來訪者更加努力學習,但越來越感到焦慮,學習效率反而下降。

再如,從完形療法來看,來訪者與父親的關係是一個「未完成事件」。當父親問來訪者能否跟得上學習時,來訪者對父親懷疑自己的能力感到憤怒、怨恨、痛苦等,但這些情感沒有表達出來,來訪者希望用行動向父親證明,當成功考上大學是父親卻已經去世無法看到,內心充滿遺憾與委屈,又無人訴說。這些情感雖未表達,在意識領域沒有被充分體驗,卻在潛意識裡徘徊,與鮮明的記憶聯繫在一起,並影響現實生活。於是只要在競爭性的活動中,特別是對那些與自己有競爭力的同學,難免會加重情緒反應,影響日常表現。

表面看來,這位來訪者諮詢的是學習問題,通過個案概念化有助於發現來訪者的核心問題。可見,對個案進行的概念化從本質上說是諮詢師對來訪者問題結構的思考方式。

個案概念化的作用

個案概念化是有效能的諮詢師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之一。是心理諮詢發生效果的重要環節。對來訪者的問題進行概念化是評估與幹預之間承上啟下的重要步驟,既是對評估獲得信息的整合,又是進一步幹預的基礎。諮詢師對個案形成的概念化對評估內容具有指導作用,正是根據工作假設選擇適當的幹預策略。

對於這個個案的諮詢,事實上經歷了半年時間的中斷。開始時由於諮詢師對個案沒有形成正確的概念化,只是診斷為輕度的強迫傾向,認為與其內向、敏感的性格特點有關,採用森田療法的理念展開諮詢,鼓勵他避免過度關注,順其自然。來訪者在兩次諮詢以後,表示已有改善,願意自己在今後的生活中繼續嘗試,主動提出終止諮詢。半年後,來訪者再次來預約諮詢。諮詢師在與來訪者會談收集資料的同時,內心裡同時在精神分析理論指導下對來訪者的問題形成假設。經過概念化的過程,發現來訪者的問題其實與父親有關,於是在諮詢過程中首先處理來訪者與父親的關係,經過一段時間的諮詢以後,取得滿意的效果。

可見,諮詢師如果不具備個案概念化的能力,很可能固著在來訪者困擾的一些事情上,不能對各種信息進行整合,無法抓住核心問題,確立正確的諮詢目標。

個案概念化在諮詢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有助於做到準確共情。共情就是要求諮詢師能夠進入來訪者的精神境界,就如同那是自己的精神境界一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來訪者。

其次,有助於選擇正確的切入點。通常來訪者的主訴很多,實際上是內心衝突的不同表現形式,如果看不到它們之間的聯繫常常使諮詢師找不到諮詢方向。正確的概念化是諮詢師把握來訪者核心衝突的關鍵,形成概念框架有助於諮詢師選擇適當的切入點,並評估幹預策略的效果。

第三,有助於確定適當的幹預方向。對來訪者的問題形成概念化利於諮詢師把握核心問題,據此選擇適宜的幹預策略和幹預技巧,不僅可以使諮詢工作更為有的放矢,技術得到更好的應用,而且可以提高干預效果。

第四,有助於把握適當的進程。在諮詢中難免遭遇阻力,有時是來自與來訪者的防禦和阻抗,有時來自諮詢師的幹擾。在對來訪者的問題有了概念化的認識以後,諮詢師與大阻力時才不會慌張,而是試圖理解阻力背後的原因。

對個案進行概念化在諮詢過程中非常重要。如果對個案的問題沒有正確的概念化,諮詢師對獲得的大量資料不能有效整合,那麼這些資料幾乎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很可能導致諮詢過程浮於表面而無法深入,造成頭痛醫頭、腳疼醫腳的情況,或者使諮詢進展方向發生偏離。

那已獲得滿意的諮詢效果,甚至來訪者可能在諮詢過程中脫落終止諮詢。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諮詢師的諮詢技巧再純熟也是無用的。

個案概念化的步驟

個案概念化的水平是評估諮詢師發展的重要指標,經驗豐富的諮詢師除具備精熟的諮詢技巧外,應該有能力依據自己的理論傾向形成對來訪者問題的診斷以及處理策略。對諮詢師來講,對來訪者的問題進行正確的概念化是非常必要的,有利於決定諮詢策略,包括確定諮詢目標,選擇諮詢策略以及如何改善諮詢關係等。可以嘗試一下步驟:

第一步:廣泛收集來訪者及其主訴問題的資料,確認來訪者最突出的問題。

主要問題包括:來訪者目前的問題是什麼,持續多長時間了,是什麼原因使來訪者的問題維持到現在,第一次出現類似問題是在什麼時候,當時有沒有特別的生活事件發生,來訪者為什麼此時來訪等。

第二步: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歸類,劃分為有意義的組群,思考這些主題是如何影響來訪者的生活、健康以及主觀體驗的。

主要包括:來訪者訴說的問題可以分為幾個方面,這些不同方面的問題有什麼樣的聯繫,對其學習、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哪些影響,是如何影響的,來訪者目前的問題與過去的生活經驗有怎樣的關係等。

第三步:嘗試以某種心理諮詢理論統合和解釋來訪者的問題,以此為基礎確定諮詢目標,選擇適當的方法和技術。

主要包括:根據來訪者的問題和諮詢師接受的訓練採用哪一種諮詢理論可以更好地解釋來訪者的問題,除此之外還可以用什麼理論對來訪者的問題形成假設,諮詢目標是什麼,如何實現諮詢目標等。

在《受督導者諮詢評估表》(Supervise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strument,SPAI)中,對個案概念化技能提出儘可能多的評價標準,有助於我們理解如何做到個案概念化。這些標準是:識別來訪者重要的主題和模式;幫助來訪者從不同的視角理解情境;幫助來訪者形成新的觀點;根據來訪者的信息提出工作假設或預測;理解來訪者的行為;確認和利用來訪者的矛盾之處;覺察來訪者最根本的議題;在評估、診斷以及治療中考慮來訪者的文化背景;鼓勵來訪者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假設;幫助來訪者提出重要的焦點和方向;評估幹預的效果;了解來訪者所處的系統及其影響;弄清來訪者的現實;選擇理論和技術解釋來訪者的現實;領會每一位來訪者問題的複雜性;重新評價來訪者形成的概念。

以剛才那個個案為例,儘管來訪者是帶著急於改善的問題來諮詢的,但來訪者提出的問題未必是諮詢目標,或許多情況下來訪者自己並沒有真正認識到其核心問題。這是需要諮詢師在諮詢理論的指導下,統合來訪者的各種信息,考慮來訪者所處情境、系統及其成長經歷等因素,構建基本假設,並不斷收集信息加以驗證,這正是諮詢工作創造性的表現。

在諮詢過程中,對個案形成的概念化是可以變動的,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諮詢師從第一次與來訪者接觸時即開始對個案形成概念化,並在以後的諮詢過程中不斷確認、修正。最初依據來訪者資料形成的假設,不僅需要通過不斷獲得的新資料加以檢驗,還可能隨著諮詢的進程,來訪者逐漸暴露出來新的主題,以前的假設可能被否定需要重新修訂,直到會談最後結束。這種系統的、漸進的概念化形成過程有助於諮詢師計劃出高效率的治療方案,特別是複雜的個案,可能在諮詢過程中逐步探索,不斷補充收集資料,並通過幹預的效果檢驗概念化的正確性。

來自網絡

【學習資源】


如弗洛伊德所言,精神分析是「一門有關心靈的學問,一種探索心靈的途徑,一種治療心理疾病的方法。」許多心理諮詢師也抱有觀點:心理治療的基礎便是精神分析。

課程分享3點內容:

1、精神分析視角下談個案概念化

2、對來訪者個案概念化的意義

3、談談人格結構與防禦機制

聽課請點擊閱讀原文噢~

相關焦點

  • 個案概念化在心理諮詢中的作用
    在國外,個案概念化(case conceptualization)通常作為一個專題納入諮詢心理學專業研究生的課程體系,使諮詢員必須掌握的一項專業技能。在我國,無論學歷教育還是繼續教育,對個案概念化問題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將從什麼是個案概念化、個案概念化在心理諮詢中的作用、對個案概念化的步驟以及報告形式四個方面作一介紹。
  • 個案概念化在心理諮詢中的意義
    在我國,無論學歷教育還是繼續教育,對個案概念化問題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1.什麼是個案概念化?所謂個案概念化,指諮詢師依據某種心理諮詢理論對來訪者的問題進行理論假設。具體來講,針對來訪者的問題要獲哪些信息,如何獲得信息並加以有意義地綜合,如何利用信息進行臨床預測和假設,從而由這種判斷或假設進一步形成諮詢計劃的雛形。諮詢師的這些內心活動成為概念化過程。
  • 個案概念化過程
    在諮詢過程中,與求助者進行訪談並使他們參與評估只是整個評估過程的一部分,同樣重要的是諮詢師自己的心理或內隱的活動。一般來說在諮詢的這個階段,諮詢師可以從求助者那裡獲得大量的資料信息。但除非諮詢師對這些資料信息進行整合和綜合,否則它們幾乎就沒有什麼價值和作用。
  • 逐字稿|聽李輝老師講整合式心理治療個案概念化
    >·以下是 整合式心理治療·個案概念化 逐字稿·整合式心理諮詢 個案概念化不拘泥於某一流派的理論和觀點,整合使用多流派、多技術的諮詢方法,保持諮詢的針對性和靈活性,以解決問題為中心,以高效的解決問題為導向。
  • 個案概念化之初探
    一、信息概念化1.個案主訴這個部分主要是從個案主訴中客觀收集與整理相關訊息,其包含下列項目:1)個案求助的主要問題:個案來談常會伴隨多重問題前來,或是表面與深藏的問題是有所不同的。例如,生涯、家庭等。二、推論概念化1.個案問題判斷這個部分主要是諮詢師對個案問題的假設、診斷,以及所作為判斷依據的理論取向。
  • 心理諮詢師表示沒有做個案概念化報告,專業嗎?還能繼續諮詢嗎?
    心理諮詢師表示沒有做個案概念化報告,專業嗎?還能繼續諮詢嗎?評斷一個心理諮詢師是不是真正的專業,關鍵是看他怎麼解釋心理問題的形成機制,如果不懂心理疾病的形成機制,只是應用那些比較刻板的諮詢計劃,諮詢程序,個案概念化,也不會有好的諮詢效果,沒有好的諮詢效果,來訪者就達不到目的,達不到目的,諮詢師做的那些花架子動作,對來訪者沒有任何意義。
  • 個案概念化:理解來訪者及其症狀的有效方法
    除了個案概念化,在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實踐中,還有多個名詞涉及對個案的問題獲得專業化的理解,比如診斷和評估。大致而言,診斷是依據某個既定分類體系和相應的標準,根據當事人問題的臨床表現,將當事人進行歸類的活動。
  • 精品課程推薦:吳豔茹 個案概念化的核心技能 OPD操作化心理動力學診斷網絡課程
    今日精品課程推薦:吳豔茹 個案概念化的核心技能 OPD操作化心理動力學診斷網絡課程  網盤分享,需要聯繫微信!
  • 心理諮詢師用認知行為治療技術,建立來訪者的案例概念化
    如何建立案例的概念化,建立概念化是心理諮詢師的一個基本功能,也是區別專業心理諮詢師和業餘心理諮詢師幫助來訪者的差別。幫助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提供幫助,比如安慰、傾聽等。但是專業心理諮詢師會用專業的治療理論形成一個對來訪者問題的理解,從而形成案例的概念化。
  • 心理諮詢|身心療愈|個案諮詢預約資費
    當您期望獲得智慧與力量去面對時,可以試著聯繫專業心理個案師一起探索看看。這10幾年來一直在工作中生活中探索並實踐於身心靈領域。王婷導師創建了」愛在舞動生活空間」,這些年運用自己多年的成長經驗做了2千多個成功個案,帶領超過400多場的舞動·靜心沙龍,同時為了更好的傳播愛的流動,帶領了100多場全免的公益舞動沙龍。王婷導師在兩性關係與金錢財務方面有獨特的天賦和經驗。有著敏銳的覺察力和細膩的感知力。能快速有效的支持到每一個生命。
  • 學習型心理成長團體:繪畫藝術治療技術在個案諮詢中的運用
    11月18日晚6:30_9:00,韋志中心理學網校2019級本會團體模式:學習型心理成長團體(淄博站)第7期活動在臨淄齊園一方書屋如期舉行,活動由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分校(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心理健康工作委員會社會心理服務能力[本會團體心理諮詢專項技能]第63號教學點)組織舉辦,85號渡老師王平帶領網校學員、一葦渡心學員、和學員帶領的新朋友共14人進行了主題為《繪畫藝術治療技術在個案諮詢中的運用
  • 再談認知行為治療個案問題概念化步驟之治療取向架構
    個案問題概念化治療架構:早期經驗→核心信念→中介信念→自動化想法諮詢師試著幫個案找出其核心信念。如果直至上小學時孩子都沒有依附關係的連接,會有失落和被遺棄的感受,這個經驗就可能變成個案的核心信念。因此,我們會問到,&34;。像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忙很晚回家,他就要自己做飯,照顧自己,甚至還負責爸爸媽媽下班回來的晚飯,這就形成了個案的核心信念。這個核心信念包含了對自己、對他人的信念,從經驗中產生了&34;,&34;,&34;等等。
  • 心理諮詢、個案諮詢(一對一)預約指南
    」定期專業督近8年,有許添盛老師親筆籤名的「賽斯身心靈學派諮商師」證書 每周定期接受案例督導(註冊系統督導師)每周定期接受個人體驗(註冊系統督導師)個案諮詢諮詢時間一千小時以上近年來在北京地面以及網上帶領賽斯身心靈觀念讀書會超過400場,近1000小時!
  • 心理諮詢師的「問心」:是否對得起諮詢者的「託付」
    本文中,我將用「心理諮詢工作者」,代替「心理諮詢師」。「師」字在我們文化中的含義太重,通常德藝雙馨者,才配得上「師」的稱呼。我覺得國內心理諮詢工作者的整體素養,承載不了心理諮詢「師」的稱呼。心理諮詢工作中,每當收到諮詢者的感謝,我都感到這份感謝的珍重讓我無以承受。
  • 最後10個名額丨心理諮詢的出路,是做一個複合型人才 ——【楊發輝博士·研修生】
    (一)以CBT為核心的整合心理諮詢技能學習作為中國大陸第一位獲得ACT認證的認知行為治療師、督導師,楊發輝老師教的就只是認知行為治療嗎?當然不是,他把多年的經驗出來的整合心理諮詢思路及模型,最快速有效的方法總結提煉出來,融匯在我們的課程中。
  • 專注個案諮詢,心之愛要打造「小而美」的心理諮詢機構
    在院內,心理類疾病多採用藥物治療,無論是隱私性還是封閉性,都使得患者的諮詢體驗很差。除此之外,診費較低,心理諮詢醫生的缺口大,也使得心理科在綜合醫院中處於尷尬的地位。而在院外,心理諮詢機構、心理諮詢師則面臨更加艱難的狀況。整個行業被邊緣化,諮詢師的專業性無從考量,為了生存,往往在多家機構兼職,內心帶來的不穩定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心理諮詢工作。
  • 中國科技大學心理中心主任沈克祥應邀開展心理諮詢個案督導
    4月3日下午,中國科技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主任沈克祥應邀為我校專兼職心理諮詢師及學生工作幹部開展心理諮詢個案督導。 個案督導現場    沈克祥首先闡釋了開展心理諮詢個案督導的重要意義,重點強調了案例督導過程中大家務必要遵守保密原則和非評判性原則。
  • 嘉興市屬學校心理諮詢個案督導研修活動在禾馨諮詢中心進行
    為了進一步提升嘉興市屬學校心理輔導工作者的心理輔導水平,幫助大家破解心理輔導過程中的難題,近日,嘉興市屬心理諮詢個案督導研修活動在禾馨諮詢中心舉行。來自市屬各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和禾馨團隊的老師們參加了此次活動。本次活動邀請了美國中阿肯色大學健康與行為學院心理與諮詢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謝東參加。
  • 【奮進的腳步⑤】婦女個案工作怎麼做?它跟心理諮詢是一個意思嗎...
    【奮進的腳步⑤】婦女個案工作怎麼做?它跟心理諮詢是一個意思嗎?第二講第一課,一起了解!什麼是婦女個案工作?它的服務方式、服務內容有哪些?它與心理諮詢有哪些區別?
  • 專家採訪|多元文化心理諮詢你知多少?
    在臺灣地區華人環境下成長、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完成大學與碩士學位的郭博士,由於自身的跨文化經驗,對於文化與社區議題深為關懷,除了曾實際參與加拿大與美國的亞裔與其他文化族群移民與難民的助人工作外,亦積極投入於跨文化領域的相關研究,目前至少有30篇研究關於不同背景移民者(青少年、國際學生、成人、老人)之文化調適、壓力因應、求助行為等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