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案例的概念化,建立概念化是心理諮詢師的一個基本功能,也是區別專業心理諮詢師和業餘心理諮詢師幫助來訪者的差別。幫助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提供幫助,比如安慰、傾聽等。但是專業心理諮詢師會用專業的治療理論形成一個對來訪者問題的理解,從而形成案例的概念化。
建立案例概念化需要專業的理論知識和長期的諮詢經驗。認知行為治療並不是在意識層面工作的,大多是在潛意識層面工作的。潛意識並不是表面所呈現的內容,很多來訪者也並不了解自己的意識概念,比如有些來訪者很少會去覺察自己是如何和他人進行交往的。
一般很多人只要提問題,緊張了,就不會再問了。這時候可以轉變他的認知概念化,可以鼓勵來訪者去提問題,那麼提出問題之後會發生什麼?發生之後會形成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反應,這樣就會觸動來訪者去思考如何解決提問題就緊張的這個問題。
認知行為治療的優勢:比較關注當下,關注來訪者認知歪曲以及行為應對對當下所產生的反應。認知行為治療是行動取向的,它是有力量的,力量也是充足的。比如布置家庭作業,每天都有,那麼也就是每天都在接受心理治療。但認知行為治療應對社會性問題功能不足,比如迴避問題。
認知行為概念化:是用治療理論搜集來訪者的核心信息,從而形成對來訪者的問題的一種假設,從而理解來訪者的問題是如何發生發展的。某種程度上,概念化比喻成一場戰役,那麼概念化就是戰役的計劃書。案例概念化是對個案有一個完整的把握,案例概念化的建立是要搜集那些重要信息,很多來訪者不知道如何做來訪者,不知道如何做患者。那麼諮詢師需要一套諮詢流程去幫助來訪者應該做些什麼。
有些來訪者在初始訪談開始,就會思路很清晰,在諮詢的一個小時就把自己的問題都說了。案例概念化有三個水平。第一個是案例水平,第二個是問題或者綜合症水平,第三個是情景水平。
案例水平概念化是對案例做一個整體的把握,幫助解決來訪者各個問題的聯繫。比如說來訪者說情緒低落,但是來訪者又說她和婆婆之間的關係也不好,然後又說和孩子也有衝突,和同事關係不好,也很擔心自己的身體。那麼諮詢師需要判斷出是潛在問題的表現還是幾個問題的表述。理解這些問題有助於建立我們的目標,通常整個案例的水平需要三到四個小時的訪談。
綜合症水平,比如臨床上抑鬱症、疑病症、癔症等。他們有特徵的心理問題模式,各種精神障礙的模式是不一樣的,在臨床上都有相應的解釋。
情景水平,是指某一個情景,它是微變化的,嘗試去理解在特定情況下有什麼認知反應、行為反應和軀體反應。比如說這個人考試沒考好,那麼關注她這次是怎麼沒考好。然後解釋有什麼情緒反應或者軀體反應,隨後用五因素模式去觀察了解。
三者水平是聯繫在一起的,一些情景水平可以匯聚起來就形成問題綜合證水平的概念化,隨後綜合證水平根據來訪者早期經歷和生活背景,形成整體的案例水平。
任何一種心理治療的計劃要在完成治療前進行的。在案例概念化中形成治療計劃,所有的案例概念化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一個持續的過程。有時候來訪者信任你了,可能對你做一個重大的自我暴露。因為剛開始沒有暴露,那麼就要重新修改新的概念化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