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目標:
一.了解什麼是認知行為療法;初步認識認知行為療法背後的理論;
二.初步了解認識行為療法治療過程及其基本要點;
三.初步了解並掌握認知概念化;
四.掌握認知評估會談技術;
五.掌握認知行為療法的首次會談的結構;
六.掌握認知行為療法的第二次及之後會談的結構和形式;
七.掌握識別自動思維技術;
八.掌握評價自動思維和應對自動思維的技術;
九.初步了解並掌握識別並矯正中間信念;
十.初步掌握家庭作業的布置技術和結束治療和預防復發技術;
十一. 初步了解並掌握識別並矯正核心信念技術。
課程內容
一.認知行為療法概述
在這個部分,我將闡述以下問題:
1.什麼是認知行為療法?
2.認知行為療法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3.關於認知行為療法的效果,研究告訴了我們什麼?
4.認知行為療法最基本的原則是什麼?
5.怎樣成為一名有效的認知行為治療師?
認知
二.認知行為治療概述
在這個部分,簡要描述認知行為療法的治療過程,並介紹一些基本要點:
1.發展治療關係
2.制定治療計劃與會談結構
3.識別功能不良認知並對其做出反應
4.強調積極的方面
5.在會談(家庭作業)之間促進認知和行為的改變
三.認知概念化
認知概念化為諮詢師理解患者提供了基本構架。諮詢師要從第一次與患者接觸時即開始構建認知概念化,並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都不斷的修正你的概念化。這種系統、漸進的構建過程有助於諮詢師計劃高效及有效的治療。
四.評估會談
有效的認知行為治療,要求諮詢師全面的評估患者,因為只有這樣諮詢師才可以精確地理解個案,針對患者個體進行概念化以及制定治療方案。
評估會談包括:評估會談的目標,評估會談的結構,開始評估會談,評估階段,評估的最後部分,家人參與。
五.首次諮詢會談的結構
認知行為諮詢流程:
(一)分析現狀
(二)心理教育
(三)目標清單
(四)核心流程:
1.識別自動思維
2.評價自動思維
3.應對自動思維
(五)家庭作業
(六)總結
(七)反饋
六.第二次及之後的諮詢會談:結構和形式
認知行為第二次及之後諮詢流程:
(一)分析現狀
(二)目標清單
(三)核心流程:
1.識別自動思維
2.評價自動思維
3.應對自動思維
(四)家庭作業
(五)總結
(六)反饋
七.識別自動思維
認知模式表明:個體對情境的解釋(而不是情境本身),會影響個體隨後的情緒、行為和生理反應,這些解釋常常以自動思維的形式表現出來。當然有些事情總是令人困擾的,比如被人身攻擊或被拒絕,然而,有心理障礙的人常常會誤解一些中性甚至是積極的情景,因而它們的自動思維是偏差的,批判性的檢查他們的思維並糾正認知錯誤,常常會讓他們感覺好一些。
識別自動思維包括:自動思維的特徵;給來訪者講解自動思維;引出自動思維;引出自動思維的困難;區分自動思維和解釋。
八.確認情緒
在認知行為療法中,情緒是首要的。畢竟,治療的主要目標是來訪者所患障礙的症狀緩解(尤其是來訪者痛苦程度的降低)和減輕。
確認情緒包括:區分不同情緒;命名情緒;評定情緒強度,用情緒強度指導諮詢。
九.評價自動思維
來訪者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的想法,有的想法功能不良,而有些這不是。在一個諮詢會談中諮詢師只用對一些想法進行評價即可。
評價自動思維包括:
1.如何選擇核心的自動思維
2.如何使用蘇格拉底提問來評估自動思維
3.如何對評估的結果進行檢驗
4.當評估無效時如何做個案概念化
5.如果使用其他方法對自動思維提問並作出反應
6.如果自動思維是真實的,如何做出反應
7.如何教來訪者評估他們的自動思維
十.應對自動思維
應對自動思維包括:對兩次會談間新的自動思維進行評估和應對;思維記錄表;「思維自檢」工作表
十一.識別並矯正中間信念
中間信念包括,規則、態度和假設。中間信念雖然沒有自動思維容易矯正,但還是比核心信念更有可塑性。
十二.識別並矯正核心信念
核心信念是個體關於自我最核心的觀念。從本質上講,將負性的核心信念分為三類,與無助(無能)相關的那些信念;與不可愛相關的那些信念,與無價值感相關的信念。
無能類核心信念
「我不能勝任」 「我陷入困境」
「我做事毫無效率」 「任何事情我都做不好」
「我很無助」 「我是個失敗者」
「我沒有力量」 「我比不上別人」
「我是個受害者」 「我是輸家」
不可愛類核心信念
「我不可愛」 「我與人不同」
「我不討人喜歡」 「我真壞」
「我不受歡迎」 「我不夠好」
「我沒有吸引力」 「我必定被拒絕」
「我是多餘的」 「我必定被拋棄」
「我被人忽視」 「我必定孤獨」
無價值類的核心信念
「我毫無價值」 「我不道德」
「我不被接受」 「我很危險」
「我是廢物」 「我有罪」
「我不被活著」
十三.家庭作業
家庭作業是認知行為諮詢中一個必須而不是可選的部分。大量的研究已經證實,在認知行為諮詢中,做家庭作業的來訪者比不做家庭作業的來訪者在諮詢中進展得更好。通過做家庭作業,諮詢師將來訪者認知和行為改變的機會擴展至兩次諮詢會談間的這一周的每一天,而不僅僅是諮詢面談時。
十四.結束治療和預防復發
認知行為治療的目標是幫助減輕來訪者的障礙,並教會他們一些能在一生中使用的技能。治療的目標不諮詢師替來訪者解決所有的問題。實際上,如果你認為自己有責任幫助來訪者解決他們的每一個問題,你可能會導致或者強化來訪者的依賴性,而且你剝奪了來訪者檢驗和加強他們技能的機會。
為治療期間的病情反覆做好準備
一旦來訪者開始感到好一些,諮詢師就要讓他們想像,如果他們開始感到更糟糕時,他們將會怎麼想。通過這樣的想像,讓來訪者為有可能出現的病情反覆做好準備。病情反覆時,來訪者常見的回答包括:「我的感覺不應該是這樣的」;「這意味著我的病情沒有好轉」;「我沒有希望了」;「我永遠也不會康復」;「我的治療師會失望的」;或者是「我的治療師沒有盡他的本分」;「認知行為療法對我來說不起作用」;「我註定是要一直抑鬱的」;「剛開始的時候我感到好一些純屬偶然」。
治療即將結束時的活動
包括:對逐漸減少會談的擔憂反應;回應對結束治療的擔憂;回顧治療中所學的;自我治療會談;為結束治療之後的病情反覆做好準備;強化治療。
參考文獻:
1. 【美】Judith S. Beck著 張怡 孫凌 王辰怡 等譯,《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
2. 【美】Judith S. Beck著 陶璇 唐譚 李毅飛 唐蘇勤 等譯,《認知療法進階與挑戰》,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
3. 【美】戴維.伯恩斯 著 李亞萍 譯,《伯恩斯新情緒療法》,科技文獻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