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療法》教學大綱

2020-12-13 王鎮江心理教育諮詢

課程目標:

一.了解什麼是認知行為療法;初步認識認知行為療法背後的理論;

二.初步了解認識行為療法治療過程及其基本要點;

三.初步了解並掌握認知概念化;

四.掌握認知評估會談技術;

五.掌握認知行為療法的首次會談的結構;

六.掌握認知行為療法的第二次及之後會談的結構和形式;

七.掌握識別自動思維技術;

八.掌握評價自動思維和應對自動思維的技術;

九.初步了解並掌握識別並矯正中間信念;

十.初步掌握家庭作業的布置技術和結束治療和預防復發技術;

十一. 初步了解並掌握識別並矯正核心信念技術。

課程內容

一.認知行為療法概述

在這個部分,我將闡述以下問題:

1.什麼是認知行為療法?

2.認知行為療法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3.關於認知行為療法的效果,研究告訴了我們什麼?

4.認知行為療法最基本的原則是什麼?

5.怎樣成為一名有效的認知行為治療師?

認知

認知行為3元素

二.認知行為治療概述

在這個部分,簡要描述認知行為療法的治療過程,並介紹一些基本要點:

1.發展治療關係

2.制定治療計劃與會談結構

3.識別功能不良認知並對其做出反應

4.強調積極的方面

5.在會談(家庭作業)之間促進認知和行為的改變

人的情緒怎麼產生的?從何而來呢?

三.認知概念化

認知概念化為諮詢師理解患者提供了基本構架。諮詢師要從第一次與患者接觸時即開始構建認知概念化,並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都不斷的修正你的概念化。這種系統、漸進的構建過程有助於諮詢師計劃高效及有效的治療。

四.評估會談

有效的認知行為治療,要求諮詢師全面的評估患者,因為只有這樣諮詢師才可以精確地理解個案,針對患者個體進行概念化以及制定治療方案。

評估會談包括:評估會談的目標,評估會談的結構,開始評估會談,評估階段,評估的最後部分,家人參與。

五.首次諮詢會談的結構

認知行為諮詢流程:

(一)分析現狀

(二)心理教育

(三)目標清單

(四)核心流程:

1.識別自動思維

2.評價自動思維

3.應對自動思維

(五)家庭作業

(六)總結

(七)反饋

六.第二次及之後的諮詢會談:結構和形式

認知行為第二次及之後諮詢流程:

(一)分析現狀

(二)目標清單

(三)核心流程:

1.識別自動思維

2.評價自動思維

3.應對自動思維

(四)家庭作業

(五)總結

(六)反饋

七.識別自動思維

認知模式表明:個體對情境的解釋(而不是情境本身),會影響個體隨後的情緒、行為和生理反應,這些解釋常常以自動思維的形式表現出來。當然有些事情總是令人困擾的,比如被人身攻擊或被拒絕,然而,有心理障礙的人常常會誤解一些中性甚至是積極的情景,因而它們的自動思維是偏差的,批判性的檢查他們的思維並糾正認知錯誤,常常會讓他們感覺好一些。

識別自動思維包括:自動思維的特徵;給來訪者講解自動思維;引出自動思維;引出自動思維的困難;區分自動思維和解釋。

八.確認情緒

在認知行為療法中,情緒是首要的。畢竟,治療的主要目標是來訪者所患障礙的症狀緩解(尤其是來訪者痛苦程度的降低)和減輕。

確認情緒包括:區分不同情緒;命名情緒;評定情緒強度,用情緒強度指導諮詢。

九.評價自動思維

來訪者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的想法,有的想法功能不良,而有些這不是。在一個諮詢會談中諮詢師只用對一些想法進行評價即可。

評價自動思維包括:

1.如何選擇核心的自動思維

2.如何使用蘇格拉底提問來評估自動思維

3.如何對評估的結果進行檢驗

4.當評估無效時如何做個案概念化

5.如果使用其他方法對自動思維提問並作出反應

6.如果自動思維是真實的,如何做出反應

7.如何教來訪者評估他們的自動思維

十.應對自動思維

應對自動思維包括:對兩次會談間新的自動思維進行評估和應對;思維記錄表;「思維自檢」工作表

十一.識別並矯正中間信念

中間信念包括,規則、態度和假設。中間信念雖然沒有自動思維容易矯正,但還是比核心信念更有可塑性。

十二.識別並矯正核心信念

核心信念是個體關於自我最核心的觀念。從本質上講,將負性的核心信念分為三類,與無助(無能)相關的那些信念;與不可愛相關的那些信念,與無價值感相關的信念。

無能類核心信念

「我不能勝任」 「我陷入困境」

「我做事毫無效率」 「任何事情我都做不好」

「我很無助」 「我是個失敗者」

「我沒有力量」 「我比不上別人」

「我是個受害者」 「我是輸家」

不可愛類核心信念

「我不可愛」 「我與人不同」

「我不討人喜歡」 「我真壞」

「我不受歡迎」 「我不夠好」

「我沒有吸引力」 「我必定被拒絕」

「我是多餘的」 「我必定被拋棄」

「我被人忽視」 「我必定孤獨」

無價值類的核心信念

「我毫無價值」 「我不道德」

「我不被接受」 「我很危險」

「我是廢物」 「我有罪」

「我不被活著」

十三.家庭作業

家庭作業是認知行為諮詢中一個必須而不是可選的部分。大量的研究已經證實,在認知行為諮詢中,做家庭作業的來訪者比不做家庭作業的來訪者在諮詢中進展得更好。通過做家庭作業,諮詢師將來訪者認知和行為改變的機會擴展至兩次諮詢會談間的這一周的每一天,而不僅僅是諮詢面談時。

十四.結束治療和預防復發

認知行為治療的目標是幫助減輕來訪者的障礙,並教會他們一些能在一生中使用的技能。治療的目標不諮詢師替來訪者解決所有的問題。實際上,如果你認為自己有責任幫助來訪者解決他們的每一個問題,你可能會導致或者強化來訪者的依賴性,而且你剝奪了來訪者檢驗和加強他們技能的機會。

為治療期間的病情反覆做好準備

一旦來訪者開始感到好一些,諮詢師就要讓他們想像,如果他們開始感到更糟糕時,他們將會怎麼想。通過這樣的想像,讓來訪者為有可能出現的病情反覆做好準備。病情反覆時,來訪者常見的回答包括:「我的感覺不應該是這樣的」;「這意味著我的病情沒有好轉」;「我沒有希望了」;「我永遠也不會康復」;「我的治療師會失望的」;或者是「我的治療師沒有盡他的本分」;「認知行為療法對我來說不起作用」;「我註定是要一直抑鬱的」;「剛開始的時候我感到好一些純屬偶然」。

治療即將結束時的活動

包括:對逐漸減少會談的擔憂反應;回應對結束治療的擔憂;回顧治療中所學的;自我治療會談;為結束治療之後的病情反覆做好準備;強化治療。

參考文獻:

1. 【美】Judith S. Beck著 張怡 孫凌 王辰怡 等譯,《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

2. 【美】Judith S. Beck著 陶璇 唐譚 李毅飛 唐蘇勤 等譯,《認知療法進階與挑戰》,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

3. 【美】戴維.伯恩斯 著 李亞萍 譯,《伯恩斯新情緒療法》,科技文獻出版社,2015.

相關焦點

  • 認知行為療法精品督導課程
    學習認知行為療法,成為認知行為取向的心理諮詢師。據對北京心理諮詢市場的調研顯示,北京62.6%的諮詢師為認知行為取向,認知行為療法以它的短程、高效深受諮詢師和來訪者的認可。但是認知行為療法易學難精。督導!!!督導!!!督導!!!
  • 神秘的認知行為療法,你學會了嗎?
    12月5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臨床心理學碩士導師,心理治療專家朱志先教授來到聯合同濟教室,為學員們講解認知行為療法的源流和方法。朱志先教授風趣詼諧的授課,教室裡歡聲笑語不斷,令學員們受益良多!
  • 認知行為療法:常見的錯誤想法
    從今天開始,我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些心理學知識,叫做<思維改變生活,積極而使用的認知行為療法>,也希望大家都能受益和喜歡。並不是說,我們永遠不應該判斷別人的行動,正如我們檢查自己的行為一樣,認為別人的某種做法自私,不公平,或者不道德,或者認為他做的那件事太蠢了,也是完全合理的,然而,重要的是屈服你一個人的某些行為,並不是這個人的全部。
  • 讀心醫話 | 什麼是認知行為療法(CBT)?
    同樣一件事,不同的看法導致兩人產生不一樣的情緒,而不一樣的情緒影響產生不一樣的行為和結果。諮詢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像張三一樣的來訪者,他們會有一種無法察覺的負性「自動思維」,時時刻刻影響他們的情緒與行為。在心理諮詢中,通常會建議使用認知行為療法(以下簡稱CBT)去諮詢治療。
  • 認知行為療法的思考工具ABCD,整合了認知與元認知!
    認知行為療法CBT((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的思考工具【ABCD]。ABCD究竟是什麼呢?B(beliefs)代表觀念、信條,我們利用觀念、信條詮釋事件,這是認知。C(consequences)代表結果,觀念、信條詮釋事件,引發自身的感受和行為。D(depute)對觀念、信條進行辯駁,這是元認知層次。
  • 認知行為治療師系統培訓項目 招生簡章
    認知行為療法又叫CBT,由A.T.Beck在60年代發展出的一種有結構、短程、認知取向的心理治療方法,它的主要著眼點,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認知問題上,通過改變患者對己、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心理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學CBT?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七﹞認知行為療法
    如果病人只具有強迫思維,通常治療的重點在於認知治療;如果病人具有功能獨立﹝非強迫思維推動)的強迫行為,通常治療的重點在於行為治療;如果病人合併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則要聯合認知和行為療法即認知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兩種典型的治療策略是:㈠延長暴露㈡ 反應阻止,前者常應用於可引發痛苦的強迫觀念,後者常用來阻止儀式行為。反應阻止系統地應用於減少焦慮的情景(行為和心理的儀式行為),以及中和或消除強迫觀念的情景。對功能獨立的強迫行為,包含塑造、逐漸接近、積極促進的程序已經被證實是有效。
  • 限時團購 | 120課時,理論+案例演練和講評,認知行為治療CBT系統課程
    ✪臺灣臨床心理師,認知行為治療實務經驗超過40年。認知行為治療相關課程、演講及工作坊超過200場次。是位有著認知行為訓練、實務工作、教學、研究的實務工作者及學者。✪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諮商組。好日子心理治療所執行長,臺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常務理事,新北市桃園縣教育局輔諮中心外聘督導。
  • 認知行為療法概述——了解認知模式,正確引導孩子
    認知行為療法起源於美國貝克博士,認知行為療法的理論基礎以認知模式為理論基礎。該模式假設,人的情感,行為及生理反應被他們對事件的知覺所影響。> 人的情緒和行為與對事物的理解和想法相關,認知行為治療師最重要的是關注思維層面。
  • 心理短片丨什麼是認知行為治療(CBT)?
    >4、焦慮症的行為及認知技巧總覽(1)正念技巧(2)放鬆技巧(3)暴露療法技巧(4)問題解決技巧(5)人際衝突調解訓練(6)認知療法(7)單元複習小測驗5、害怕及特定恐怖症的認知行為治療(1)害怕及特定恐怖症認知行為治療的簡介(2)害怕及特定恐怖症的認知行為模式(3)害怕及特定恐怖症的行為及認知技巧的應用(4)單元複習小測驗6、擔憂及廣泛性焦慮障礙的認知及行為治療
  • 認知療法的基本原理
    關鍵不在「高跟鞋」客觀上是什麼,而是被不同的人認知或看成是什麼不同的認知就會滋生不同的情緒,從而影響人的行為反應。因此,「認知療法」強調,一個人的非適應性或非功能性心理與行為,常常是受不正確的認知而不是適應不良的行為。認知療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貝克(A·T·Beck)說:「適應不良的行為與情緒,都源於適應不良的認知,因此,行為矯正療法不如認知療法。」
  • 那就試試這種「認知行為療法」
    據近幾年的臨床統計數據來看,行為療法在治療各種恐懼症的時候,其治癒率大都在90%以上。但是在使用認知行為療法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自身產生恐懼的病因,尤其是發病時的情景,詳細分析自身的個性特點和精神刺激因素是首要的。下一步才是使用適當的治療方法,如系統脫敏療法。此外,抗焦慮藥物與抗抑鬱藥物能消除患者的焦慮和抑鬱情緒,也有利於行為矯正。接下來以社交恐懼症為例,看一下醫生是怎樣通過行為認知療法來治癒恐懼症患者的。
  • Human Reproduction:認知行為療法與藝術治療結合治療不孕
    在此背景下,不同的心理幹預措施,如認知行為療法(CBT)、深呼吸(DB)和進行性肌肉放鬆(PMR)的有效性在多個臨床試驗中進行了評估,以評估夫妻的心理健康和妊娠結局。近日,Human Reproduction上新發表了一篇綜述,旨在整理在CBT、DB和PMR實踐中發生的神經生物學過程和生理機制的新見解。
  • 失眠認知行為療法CBT-I之認知療法和睡眠保健
    之前文章談了一下CBT-I的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放鬆療法,這篇文章把認知糾正部分和睡眠保健知識補上吧,希望有使用CBT-I的朋友,能有些參照。後來跟她溝通,發現她潛在的問題,是對失眠的認知部分產生了誤區。也就是對失眠產生了持久的,難以消融的恐懼心理。小張剛開始只是由於工作壓力大,對早起產生了牴觸的心理,後來卻因為擔心睡眠不夠,對失眠產生了恐懼。臨睡前反覆在心裡暗示自己,不要失眠。可這麼做,恰恰是失眠的心理陰影的表現。
  • 心理解壓指南||認知療法
    人生一輩子存在很多壓力,若不及時排解壓力則容易出現負面情緒,而導致心理不健康,因此心理減壓非常重要,下面介紹一種常見心理減壓方法試試改變你的思維認知療法:是一種通過改變思維和行為方法來改變不良的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短程的心理治療方法 代表療法主要是指埃利斯的合理情緒行為療法
  • 4月開課|你值得成為牛轟轟的認知行為治療師 (認知行為治療系統培訓第二季)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心理諮詢師,一定要掌握的技術就是認知行為療法。心理諮詢目前有許多的流派,其中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簡稱CBT)是最普遍被使用的。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認知行為療法提供給你助人的具體技術方法,幫助來訪者快速的解決問題。
  • 推拿學教學大綱
    《推拿學,Massage therapy》教學大綱
  • 一份適合普通人的認知行為療法操作指南;讀懂它,釋放你的焦慮
    忽然想起前兩天剛讀完的一本小書《重新訓練你的大腦:7周認知行為療法》,書的字數不多,但通篇沒有艱深的學術術語或過於冗長的心理學理論,反而都是實操性的方法論,而且,書中把認知療法的核心基礎,關於想法、行為、感受三者之間的關係講得特別透徹,讓人深受啟發。於是,我把這本書推薦給了同學,鑑於我在他心中「文化人」的形象,他也是欣然接受。
  • JAMA:網癮少年不用被電,認知行為療法也能治療!|精神醫學新鮮事
    本周提要 認知行為療法可以作為治療網絡成癮的一種有效治療手段 強迫症的核心症狀是對強迫症思維的負面評價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代謝症候群值得關注 5個國家隊列中遺傳和環境因素與自閉症的關係
  • 正念與認知行為療法有何不同?論正念在抗抑鬱和抗焦慮方面的作用
    認知行為療法是目前公認的、較為有效的治療抑鬱症的方法。傳統的認知行為療法傾向於教導患者去面對、回應自己心中消極的想法,並且改變自己原有的錯誤思維模式。這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認知行為療法對於抑鬱症的治療確實是非常有效的,是一種系統性很強的治療方法,並且現有的數據表明,其對抑鬱症的治癒率甚至堪比抗抑鬱藥物。但不可否認的是,認知行為療法的治療過程是相當漫長且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