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訪者的移情與心理諮詢師的移情,心理諮詢師難以承受的愛恨交織

2020-08-27 李謝之心理

1


7月6日,據紅星新聞報導,近日,山東青島一名18歲的女高中生在網上發文稱,自己被32歲心理醫生性騷擾。截圖顯示,該心理醫生對女生表示,&34;,女生認為,醫生的行為對自己構成性騷擾,但該醫生解釋&34;

目前,青島市市立醫院成立專案組對該醫生進行停職調查,心理科相關負責人表示網友舉報為實際情況。

7月2日,18歲的小雨(化名)發文稱,&34;,並放上來了幾張對話露骨的微信截圖。

截圖顯示,該心理醫生多次把話題往性上聊,&34;

據小雨介紹,自己因患抑鬱症,2020年5月22日,開始在山東青島市市立醫院就診。&34;

小雨表示,自己對臨床心理門診科張醫生印象很好,&34;

小雨稱,第一次諮詢的放鬆效果比較好,於是張醫生就開了藥,但是回家後,藥物治療沒有效果,於是又反覆去看過幾次門診。

&34;,小雨稱,&34;

張醫生的指導,讓小雨對他越來越信任。

&34;

事情偏離正常軌道是發生在六月底,小雨回憶,&34;。

小雨表示,從此之後張醫生就會把話題往性方面引,出於對醫生的信任,小雨還會回答一些可能關於自己的心理問題,後來話題越來越&34;,她稱向醫生明確表示過不希望說這類話題。

隨後,張醫生越發猖狂,甚至向小雨發消息稱,&34;

小雨回復到,&34;

但該醫生並沒有收斂,反而說,&34;&34;

當事醫生:&34;

小雨表示,事情發酵以後,張醫生曾試圖聯繫她,撥打了多個電話,但被小雨拒接,張醫生表示,&34; &34;。

張醫生對自己的行為解釋稱,&34;


作為心理諮詢師同行我感覺我有必要就此事發言。

1、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諮詢師和來訪者會建立起親密的諮詢關係。來訪者經常會表現出一些看似莫名的情感,比如毫無必要的取悅、迎合,沒有根據的猜疑、防禦,或者難以控制的敵對情緒。這個精神分析心理學叫做移情反應。

這些情緒並非由諮詢師的言行所致,而是來訪者將童年家庭關係中被壓抑的感受投射在了諮詢師身上。移情同樣也會發生在伴侶關係中。

2、心理諮詢師也會因為來訪者出現的移情反應而出現而出現反移情。

反移情包括:被控制所引起的壓抑。被討好所引起的忽視,被無聲性慾所引起的性慾。等等。



幾乎每一次的諮詢都是一場肉搏戰。每一次諮詢中的移情與反移情的糾纏,諮詢師承受的痛苦,壓力,還有來訪者軀體化疾病的反移情,一句保持性的關注,說得簡單,要做到談何容易被帶起來的反移情,包括:「性、攻擊、身體的疼痛,被吞噬等等」。

所以我們要理解心理諮詢師也是個人,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心理諮詢師是一個很痛苦的行業。所以,一個心理諮詢師他必須去做個人體驗,因為心理諮詢師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有不被恰當的對待的早年,他也有一些認知偏差,他也有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應對。他也有自己的性心理髮育的固拙,他也有認同的偏差,他也有不恰當的防禦,他也有癥結與情結,他也有自己的創傷性體驗,他的情感也會在某種刺激下忍受不了。一個在專業的精神分析師或是心理諮詢師,他在下班的時候都會去想,如何把自己喜歡的姑娘騙上床,他如何提高收入,如何提高社會地位。



像某些心理諮詢師它與來訪者有非常親密的行為,甚至發生性關係,甚至結婚生子;隨意給被分析者做分析和催眠;提供上門服務;24小時隨叫隨到。甚至是結婚生子,你要知道他們不是故意的,他們是沒有能力的可以遵守這些設置與倫理的,再精神分析或是心理諮詢的情景中,如果心理諮詢師沒有好好的做個人體驗與自我覺察,那麼在相同的情感中,心理諮詢師也會退行,也會要求對方恰當的對待他,滿足他。

所以:

  • 他必須要體驗過移情,你才會懂得什麼是移情;
  • 他必須被理解過,你才可能深深地去理解他人;
  • 他只有被善待過,你才懂得如何善待別人;
  • 他只有感受過愛和信任,你才願意去付出愛和信任……
  • 因為所有人都給不了別人,自己沒有的東西。

而接受個人體驗最大的好處就是你可以逐漸知道:

你能幹什麼;你幹不了什麼;風險在哪裡…,很多時候,知道你幹不了什麼比知道你能幹什麼重要的多。

沒有接受過個人體驗的諮詢師常常因為無法覺察到自身的問題,而讓自身的症狀和諮客的症狀交織在一起,變成一場合謀。最後倆人相愛相殺,發生性行為,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那還是心理諮詢嗎?



捫心自問我在個案經歷中確實有過,對來訪者動情,覺得她們好可憐, 是這樣的無助,這樣的無力,但是在動情時我會進行自我覺察(倫理培訓是沒錯,但時刻能在工作中提醒自己,能在交往中提醒自己是首要前提)

1、當下的我在刷自己的存在感嗎?我是在以來訪者為主體嗎?

2、為來訪者服務,使來訪者獲益,我當下這樣做的,是在是誰受益? 從價值互動角度來說,諮詢師的利益是要被拋棄的,只做基礎個人保護即可,全程是要為來訪者服務,我只是一個service

3、為了提醒自己這樣實施的重要性,個案結構化CBT的結構是非常重要的,我會把整個的個案資訊以時間軸講話,分出短期,中期和長期和來訪者充分溝通談好,每一個階段完成之後有一個空置期和冷靜期, 保持必要的諮訪關係距離是對諮詢師的保護,更是對來訪者的保護。

4、建立必要的有償服務金錢關係:說到這個點,可能會被多數人誤解,但是明確有償服務的金錢關係,即是邊界之一,反覆提醒當下的自己是基於什麼樣的動機去做什麼事情(既能提升助人的自我滿足感,又能獲取一定的經濟收益: 心理諮詢師不神話 ,說直白了就是拿人錢財 替人開解 提醒當下的自己在做什麼,如何做是非常重要的)

4、確實遇見過來訪者主動表露情愛的,會反思是自我的釋放言語有誤導(理解此時的來訪者像是一個正在溺水的人,急需救生圈,會抓住任何一個眼前給予救助的人),還是我的神態表情,展現了曖昧,心理諮詢師很有必要在自己的桌上放上一面鏡子,時刻關注自己的言行舉止,提醒自己在做什麼!

5、在我不能應對,我會找我的督導師進行討論。

相關焦點

  • 在心理諮詢中,來訪者可以給諮詢師送禮物嗎?
    根據大家的投票結果,可以看出選擇YES的票數多於選擇NO的票數,看來多數人認為來訪者是可以給諮詢師送禮物的。本周我們請來資深心理諮詢師,就這問題給大家做一個分享。我說這個問題換一種說法就是:「在心理諮詢中,諮詢師可以接受來訪者的禮物嗎?」在心理諮詢中,來訪者的言行是內在世界的呈現,送禮物便是形式之一。
  • 和心理諮詢師做朋友有什麼優缺點?
    如果和心理諮詢師做朋友,畢竟情緒是有傳染性的,你的痛苦會一直感染著諮詢師,心理諮詢師會失去自己的生活,在你的痛苦黑夜裡和你一起失去方向和道路,使雙方的精神疲憊,對你的問題也會失去耐心,會感覺承受不了精神的負荷,最終失去一個心理諮詢師的作用。
  • 別和心理諮詢師做朋友
    如果和心理諮詢師做朋友,畢竟情緒是有傳染性的,你的痛苦會一直感染著諮詢師,心理諮詢師會失去自己的生活,會在你的痛苦黑夜裡和你一起失去方向和道路,會使雙方弄的精神疲憊,對你的問題他會失去耐心,會感覺承受不了精神的負荷,最終失去一個心理諮詢師的作用。
  • 心理諮詢室裡的「聊天」,諮詢師都做了什麼?
    像上面的例子,共情不是鸚鵡學舌,有話接話,而是需要把來訪者很隱晦的情緒,用心理諮詢師的話幫TA表達出來。當來訪者的焦慮無力逃避被心理諮詢師看到後,來訪者才會感受到:我的傷痛被看到了,我不至於那麼孤獨惶恐了,我可以有點力量繼續面對了。
  • 為什麼不建議你和你的心理諮詢師做朋友?
    如果和心理諮詢師做朋友,畢竟情緒是有傳染性的,你的痛苦會一直感染著諮詢師,心理諮詢師會失去自己的生活,在你的痛苦黑夜裡和你一起失去方向和道路,使雙方的精神疲憊,對你的問題也會失去耐心,會感覺承受不了精神的負荷,最終失去一個心理諮詢師的作用。
  • 為什麼心理諮詢師需要做個人體驗?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與一位重度抑鬱的來訪者結束諮詢後,原本自己情緒還好好的,諮詢後卻也變得情緒非常低落?這兩個例子都能很好的解釋了心理諮詢師由於職業上自我照顧的需求,從而需要接受心理諮詢,但這個原因卻很少被談論到。
  • 心理諮詢師如果愛上來訪者,能走到最後嗎?
    在心理學上,來訪者對諮詢師產生的這種深度的捲入性的情感叫做移情。舉例說明一下,如果你的媽媽以前對你很嚴苛,在諮詢時遲到但沒有為你延長時間時,那你會覺得諮詢師苛刻不近人情,這種感覺很可能就是當年對苛刻媽媽的情感反應在諮詢師身上的轉移再現。同樣,對諮詢師產生喜歡、崇拜以及依賴等情感,也可能父母照顧的良好感覺,轉移到了諮詢師身上。
  • 超級想念自己的心理諮詢師,但真的不敢跟他提怎麼辦?
    回想起諮詢師的臉龐、身材、髮型、衣著、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你感覺他是那麼親切可愛。你發覺自己對諮詢師的興趣和感情好像越來越濃厚、強烈,似乎越來越離不開他了。 專業上把這種現象叫作移情,具體到題主的這種情況來說是叫正向移情,也就是來訪者對諮詢師產生了好感、喜歡、愛慕、依戀甚至愛戀的情感,這在心理諮詢過程中是可能出現的正常現象。
  • 中立,心理諮詢師賴以生存的位置 | 諮詢理念001
    ​你們三年的時間學的就是找到諮詢師的位置。——《東鬱工作室長程培訓》沈東鬱中立原則是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立足的根本,也是區分新手諮詢師靠譜與否的重要參考依據。老師督導學員實踐中遇到的困難時,往往也是在用一系列提問暗中引導學員回到中立的位置上。
  • 心理諮詢師能看穿人心,來訪者在他面前是「透明」的嗎?
    我說,心理諮詢的那些事兒!聽說:上周我們發起了一次投票,關於「心理諮詢師能看穿人心,來訪者在他面前是「透明」的嗎?」這個問題,大家踴躍參與投票,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這裡感謝大家的支持!我說:有些時候,來訪者會感覺在諮詢師面前是「透明」的,原因是來訪者會將很多無法對別人講的人生故事和感受在諮詢中向諮詢師講述。對來訪者來說,諮詢師可能是那個「最理解」TA的人,也是「最了解」TA內心最真實感受和想法的人。
  • 心理諮詢師也看顏值,好看的諮詢師,反而會對過程產生負面效果!
    我聽到過另一種觀點,無論男女,高顏值的諮詢師往往都會更受來訪者青睞,就算對諮詢過程不太滿意,也會因為好看的外表「原諒」對方,甚至會在諮詢時對自身的問題產生偏移,每次諮詢前會幻想與諮詢師見面的情景,對諮詢師的感覺很看重,既糾結又無法擺脫這種情緒,這就是移情。這麼來看,顏值高的心理諮詢師在某種程度上很受歡迎,但對於諮詢的效果卻有「負面」影響。
  • 心理諮詢師,是一個職業還是一種修行方式?
    而在心理諮詢師這個角色上,靈魂的形而上和金錢的形而下,在這裡交互混合,相互揪扯而又構成一體。在當下的中國,有非常多的商業機會是通向財富的,但心理諮詢師這個角色,真的不是。心理諮詢師是一個和人的內心的創傷痛苦打交道的工種,每時每刻都在觸摸著自己和他人的內心。
  • 心理諮詢工作隨筆:來訪者與諮詢師的關係
    我愛我心理工作室諮詢師:原法卓我從事心理諮詢工作二十多年,期間接待的來訪者數不勝數,還有部分來訪者幾年以來一直在我這裡做精神分析,他們中有的情況時好時壞,有的諮詢時斷時續,在心理痛苦幾經反覆糾纏中,最終理解並遵守諮詢設置。
  • 美女被心理諮詢師強姦警示——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
    根據京華時報訊,北京某心理診所的心理諮詢師韓某,對來訪者23歲的小靜(化名)以治療心理疾病為由,多次暗示小靜有性壓抑的心理問題,需要「急性療法」,在小靜不知防備、無法抗拒的情況下,對小靜實施強姦。如果您的朋友都不在接受心理諮詢,或者他們告訴您他們不喜歡他們的諮詢師,僅僅是因為不想傷害治療師的感受而繼續諮詢。那麼最好在其他地方去尋找諮詢師。你想要的不是方便性,而是一個好的專業的諮詢師,畢竟「好」和「方便」並不是經常能夠融洽地共存。我可以有一個諮詢師是離我家只有5分鐘,但我相信有些心理諮詢師值得數個小時的車程。而且,我發現開車回家是處理自己感受的重要時刻。
  • 心理諮詢師不靠譜的50個表現,如何選擇合適的諮詢師?
    心理諮詢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心理諮詢中,來訪者和諮詢師的互動也是和特別的,與日常互動很有差別,因此來訪者很難判斷諮詢師的做法是否靠譜。有人說要相信自己的感覺,這樣的說法其實也不嚴謹,因為來訪者會把自己的認知和情結投射在諮詢中,來訪者的感覺未必是準確的,比如一個人際關係中時刻感到敵意的來訪者,也會容易感知到諮詢師是有敵意的,這個時候如果相信諮詢師真的有敵意,然後就認為諮詢師不靠譜,也是不恰當的,顯然也無益於修復自己的問題。
  • 諮詢師與來訪者對話中的心理動力
    來訪者有意或者無意的謊言,諮詢師有意或者無意的謊言,相互交織。VS兩個諮詢師 來訪者在治療過程中,也有可能尋找另外一位諮詢師,並且與這兩個諮詢師同時進行工作。,其實呈現的是諮詢師與來訪者的平行關係。她有過自殘的行為,後來還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住院治療了兩個星期,出院後繼續接受心理治療。她似乎恢復得很好,當諮詢師跟她提出想要結束諮詢時,她才向諮詢師坦誠,這一切都是謊言。她其實並沒有病,只是為了不上學不得已而為之。
  • 餘春:為什麼心理諮詢師不能擁抱來訪者
    背景:拒絕來訪者的擁抱後,來訪者說:「歐文亞隆在書裡寫到:他會打破一些諮詢設置去擁抱來訪者、接受饋贈,或者給予更多諮詢設置以外的東西。為什麼你就不能?」1.答來訪者首先,歐文亞隆是當今世界頂級的心理治療大師。
  • 來訪者如何簡單快速識別心理諮詢師是否合格?
    △心理諮詢行業特點之一就是並非拿著心理諮詢師證書的人就一定能做心理諮詢工作,事實上一個真正的心理諮詢師沒有近十年的學習、督導和自我成長是做不了心理諮詢工作的,這一點讓有心理諮詢需求的人很難辨別禁止心理諮詢師對這類疾病做心理諮詢,也是從另一層意義上對諮詢師的保護,避免因諮詢無效與患者發生糾紛,也防止因諮詢無效讓諮詢師產生職業挫折感而受到心理傷害。
  • 移情與反移情:一個基本而重要的概念
    於是,投射和投射性認同,或者它們在個別諮詢中所呈現出來的移情和反移情的更豐富樣貌,其實是基於兩個有著不同內部客體關係模式的主體,在彼此互動的場域中共同建構起來的。而在這個其間,過去與當下,虛幻與現實,重複與修復,交織並行、此起彼伏著!
  • 心理諮詢師是否可以到來訪家裡做諮詢呢?
    根據大家的投票結果,可以看出選擇「NO」的票數多於選擇「YES」的票數,看來大家大多認為心理諮詢師是不可以到來訪家裡做諮詢的。本周我們請來資深心理諮詢師,就這問題給大家做一個分享。我說從維護諮訪雙方的共同利益出發,我們一般不建議心理諮詢師到來訪者家中進行諮詢的工作。首先,心理諮詢需要一個私密、靜謐和舒適的空間,以保證諮詢能在不被打擾的情況下順利進行。而來訪者的家庭住所由於是家居生活所在,各種噪音或家人談話及走動等都有可能影響諮詢的進行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