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認知行為治療個案問題概念化步驟之治療取向架構

2020-09-05 索布德


個案問題概念化治療架構:早期經驗→核心信念→中介信念→自動化想法

諮詢師試著幫個案找出其核心信念。

在和個案第一次會談時,找出他出生時的情形、父母的態度。比如,父母教養的態度是開放、嚴肅還是冷漠。

有的父母行為態度不一致,打完孩子後,又給予大量補償,使孩子是還弄不清楚爸爸媽媽是愛他還是生氣的。

找出個案有無創傷,像早期虐待。有的父母刻意忽略孩子,比如孩子做錯事道歉,想要和父母抱一抱、親一親,尋求安慰,而被父母推開,這樣的經驗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創傷。


因為對於孩子來講,他很需要這種依附的經驗,這個依附關係變成一個很重要的關係連接。如果直至上小學時孩子都沒有依附關係的連接,會有失落和被遺棄的感受,這個經驗就可能變成個案的核心信念。

因此,我們會問到,&34;。像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忙很晚回家,他就要自己做飯,照顧自己,甚至還負責爸爸媽媽下班回來的晚飯,這就形成了個案的核心信念。

這個核心信念包含了對自己、對他人的信念,從經驗中產生了&34;,&34;,&34;等等。

帶著這個經驗長大以後,個案很多時候後傾向討好別人,做很多事情讓別人覺得舒服,我們可以感受到孩子長大是辛苦的。


在我們了解了個案的核心信念後,就去認識他的中介信念。

所謂中介信念就是價值觀和假設。

當你遇到困難時,是獨立解決還是找人幫忙,這就是價值觀的部分;當事情發生時,你認為是怎麼產生的,這是假設部分。

再比如,今天突然有一個人不理你了,你會假設為&34;或者&34;,以上這些就是中介信念,我們可以從生活事件上做中介信念的推論。

關於個案自動化想法的收集可以在生活實踐中或與諮詢師相處時來做,把上面這些資料收集加以整合起來,猶如福爾摩斯判案一樣,案情到底是怎樣發生的。所以,我們常常在這樣的過程中去練習、去推論。

當諮詢師收集到這些資料後,最後就要形成一個假設,這些資料怎樣會成為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可以讓你足以解釋個案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問題,並且這個故事要言之有理。

相關焦點

  • 簡述認知行為治療問題概念化
    認知行為治療問題概念化是指以簡短的講故事或圖表來說明引發和維持個案問題的可能機制,包括機制起源,觸發此機制產生困擾之觸發因子。如果能以故事的方式講清楚,那麼概念化就表達的很清楚了,這些故事的元素用認知的模式來解釋。因此,無論是認知行為治療還是精神分析,我們都會用講故事或圖表的方法告訴個案所遇到的問題是什麼。比如在生活事件上,&34;,&34;,別人就會告訴你&34;,這就是概念化。當你有了問題時,朋友告訴你因果的關係,這就是概念化。
  • 心理短片丨什麼是認知行為治療(CBT)?
    (9)認知行為治療對大腦的正向影響(10)認知治療實證資料2、認知行為治療之初次治療結構(1)初次會談的目標簡述(會談之前、會談重點、會談架構、注意事項)(2)初次會談架構之會談流程設定(3)初次會談架構之檢核情緒(4)初次會談架構之回顧與確認(5)初次會談架構之目標設定(6)初次會談架構之介紹認知模式(7)初次會談架構之澄清期待(8)初次會談架構之疾病心理衛生教育
  • 心理諮詢師用認知行為治療技術,建立來訪者的案例概念化
    建立案例概念化需要專業的理論知識和長期的諮詢經驗。認知行為治療並不是在意識層面工作的,大多是在潛意識層面工作的。潛意識並不是表面所呈現的內容,很多來訪者也並不了解自己的意識概念,比如有些來訪者很少會去覺察自己是如何和他人進行交往的。一般很多人只要提問題,緊張了,就不會再問了。
  • 個案概念化:理解來訪者及其症狀的有效方法
    除了個案概念化,在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實踐中,還有多個名詞涉及對個案的問題獲得專業化的理解,比如診斷和評估。大致而言,診斷是依據某個既定分類體系和相應的標準,根據當事人問題的臨床表現,將當事人進行歸類的活動。
  • 個案概念化之初探
    一、信息概念化1.個案主訴這個部分主要是從個案主訴中客觀收集與整理相關訊息,其包含下列項目:1)個案求助的主要問題:個案來談常會伴隨多重問題前來,或是表面與深藏的問題是有所不同的。例如,生涯、家庭等。4)認知因素:了解個案有無認知扭曲的部分。5)情感因素:例如,個案有無可能透過工具性情緒來獲得其想要的結果,就像是個案透過戲劇化的哭鬧,免於父母對其生涯的過度關照。
  • 談個案概念化在心理諮詢中的作用
    在我國,無論學歷教育還是繼續教育,對個案概念化問題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將從什麼是個案概念化、個案概念化在心理諮詢中的作用、對個案概念化的步驟三個方面作一介紹。什麼是個案概念化?所謂個案概念化,指諮詢師依據某種心理諮詢理論對來訪者的問題進行理論假設。
  • 個案概念化過程
    通過學習個案概念化,諮詢師應做到在記錄和使用案例的描述過程中確定如下幾方面內容:1.求助者的問題行為2.求助者的問題行為是外顯的還是內隱的3.求助者自身與環境中的各種力量4.觸發問題行為的先前條件5.問題行為的結果和二級獲益6.每一結果影響問題行為的方式7.有關的社會政治環境
  • 帶你走進認知行為治療
    沙龍在中醫科主任醫師郭曉娟幽默的主持中開場,心理科副主任醫師蘇豔麗就認知行為治療(CBT)個案概念化問題,為全院名青年醫師開展了題為「認知地圖:個案概念化」的講座。蘇豔麗副主任指出:「CBT個案概念化是一個框架,目的是讓認知行為治療能靈活地滿足現有患者的獨特需求,指導治療師的決策,並且它是循證的。」
  • 個案概念化在心理諮詢中的作用
    在國外,個案概念化(case conceptualization)通常作為一個專題納入諮詢心理學專業研究生的課程體系,使諮詢員必須掌握的一項專業技能。在我國,無論學歷教育還是繼續教育,對個案概念化問題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將從什麼是個案概念化、個案概念化在心理諮詢中的作用、對個案概念化的步驟以及報告形式四個方面作一介紹。
  • 逐字稿|聽李輝老師講整合式心理治療個案概念化
    >·以下是 整合式心理治療·個案概念化 逐字稿·整合式心理諮詢 個案概念化不拘泥於某一流派的理論和觀點,整合使用多流派、多技術的諮詢方法,保持諮詢的針對性和靈活性,以解決問題為中心,以高效的解決問題為導向。
  • 楊發輝丨如何成為靠譜的認知行為治療師
    學習認知行為療法,成為認知行為取向的心理諮詢師。據對北京心理諮詢市場的調研顯示,北京62.6%的諮詢師為認知行為取向,認知行為療法以它的短程、高效深受諮詢師和來訪者的認可。但是認知行為療法易學難精。督導!!!督導!!!還是督導!!!
  • 認知行為治療第三次之後的會談結構丨心理筆記
    認知行為治療的第三次會談與第二次模式相同。依照問題和目標持續相同的模式內容。治療會談中的轉換。在往後的會談,治療師會逐漸增加個案的責任。不斷提醒個案治療中的角色分配,若個案不願負責任,要討論不願意負責任這個自動化想法是什麼。從自動化思考轉移到自動化思考與潛在信念並重。
  • 4月開課|你值得成為牛轟轟的認知行為治療師 (認知行為治療系統培訓第二季)
    心理諮詢目前有許多的流派,其中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簡稱CBT)是最普遍被使用的。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認知行為療法提供給你助人的具體技術方法,幫助來訪者快速的解決問題。
  • 個案概念化在心理諮詢中的意義
    2.個案概念化的作用個案概念化是有效能的諮詢師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之一。是心理諮詢發生效果的重要環節。對來訪者的問題進行概念化是評估與幹預之間承上啟下的重要步驟,既是對評估獲得信息的整合,又是進一步幹預的基礎。
  • 一整年系統認知行為CBT培訓:120課時+理論+案例演練​丨六位頂尖專家親授
    gt;中介信念->自動化思維(8)認知行為療法的應用與發展(9)認知行為治療對大腦的正向影響(10)認知治療實證資料2、認知行為治療之初次治療結構(1)初次會談的目標簡述(會談之前、會談重點、會談架構、注意事項)(2)初次會談架構之會談流程設定(3)初次會談架構之檢核情緒(4)
  • 認知治療培訓班招生
    你一接觸認知行為治療的基本理論,就會產生共鳴。無論是常見的生活問題,或者是平時容易產生的焦慮情緒、抑鬱情緒,認知行為治療對你都很有幫助。3. 這是一個非常接地氣,非常實用,能幫助你快速解決問題的技術。二、培訓內容:1. 認知行為治療的基本原理             2.
  • 認知行為治療師系統培訓項目 招生簡章
    認知行為療法又叫CBT,由A.T.Beck在60年代發展出的一種有結構、短程、認知取向的心理治療方法,它的主要著眼點,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認知問題上,通過改變患者對己、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心理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學CBT?
  • 認知治療,試圖矯正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礙性思維
    第二章 認知的概念化認知模式信念態度、規則和假設行為與自動思維的關係個案舉例總結第三章 第一次會談的結構第一次會談的目標和結構日程設置心境檢查目前問題的複習、問題的確定和目標設定教育患者了解認知模式對治療的期望
  • 認知行為療法精品督導課程
    學習認知行為療法,成為認知行為取向的心理諮詢師。據對北京心理諮詢市場的調研顯示,北京62.6%的諮詢師為認知行為取向,認知行為療法以它的短程、高效深受諮詢師和來訪者的認可。但是認知行為療法易學難精。督導!!!督導!!!督導!!!
  • 小班網課|許育光:人際取向心理治療實務
    人際取向心理治療主要整合了家庭與人際心理動力(如客體關係論、依附理論、系統理論)、存在人文與認知行為,等三個重要的思考典範,聚焦於創造涵容的治療關係和當下的重要人際互動,從重新的連結和關係建立,來理解案主生命中所承載的依附關係(attachment)本質,以及帶入於生活中的核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