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治療的第三次會談與第二次模式相同。
依照問題和目標持續相同的模式內容。
治療會談中的轉換。
在往後的會談,治療師會逐漸增加個案的責任。
不斷提醒個案治療中的角色分配,若個案不願負責任,要討論不願意負責任這個自動化想法是什麼。
從自動化思考轉移到自動化思考與潛在信念並重。
一邊搜集個案的自動化想法,一邊搜集他的中介信念和核心信念,幫助我們做更多概念化的供應。
有些抑鬱個案無法進行認知作業,可以先從激發他的行為開始,直到抑鬱症狀充分解讀,再轉換到認知的處理。
抑鬱症患者沒有太多的活力和動機完成事情,我們先來從行為上嘗試。
比如,讓個案動一動,維持作息上的規律。
抑鬱症患者往往因情緒上的困擾,是無法想其它事情的。往往影響正常作息,需要搭配藥物,當症狀慢慢緩解下來時,再逐漸注意他的想法。
所以,治療師要注意患者的抑鬱程度,若高的話,先從行為開始。
做好結案的心理準備與預防復發。
如果治療療程為十二次,通常在第八次提醒個案,治療剩下四次,不知道你有什麼擔心的地方。
讓個案知道治療進行到了第幾次,可以做一些準備。在剩下的幾次,還有沒有想要解決的問題,可以在下一次會談中提出來。
當治療結束時,個案有情緒困擾時,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
如準備應用卡,當個案有情緒困擾時,可以把卡拿出來,根據卡上的內容和方法聯繫聯絡人或做練習。
若應用卡上的方法幫不到他,可借用它機構提供支持,這是結案前很重要的準備。
有些性格疾患的個案不容易進行結案處理,更要提早做好準備。
治療師必須將個案的問題與治療目標做結合。
當治療進行到一半時,發現討論的問題與目標偏離時,要設定主題,與個案討論是否目標一致。
當個案覺得「同事」問題不重要了,「情緒控制」可以繼續談下去時,治療師就要調整治療目標來貼近個案的狀態。
治療師也要持續記錄治療筆記,以修正對於個案的概念化。
治療筆記包含的內容很重要,不斷地畫出概念化的圖。
在畫圖過程中,可以發現哪些信息沒有搜集到,哪些問題沒有展示出。
之後怎樣再詢問個案,如同拼圖,在直角裡拼,並沒有把個案整個面貌拼出來。
透過這個畫面可以知道,自己少了哪一塊兒,再回到個人身上去探索了解。
第三次會談結束時,工作量很大。
因此,認知行為治療第三次會談包含了情緒的檢核、主題的設定、問題的討論和摘要和回顧。
第三次之後都會要求個案填寫想法記錄表。在第三次到第八次的會談中,找出個案的自動化想法和想法背後的核心信念,幫助我們和個案怎麼樣去修正自動化想法和中介看核心信念的方法。
通過這個方式,治療師也可以檢核自己對於認知或者是在做認知治療時的自動化想法是什麼,藉此提高對個案的幫助的效能。
如何設定認知行為治療第二次會談後的家庭作業丨心理筆記
如何識別自動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