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難扭虧,信保踩雷拉後腿,華農財險虧損2.16億

2020-12-14 中華網財經

2019年,受保證保險和車險業務拖累,華農財險打破連續6年盈利的記錄,由盈轉虧,淨虧損2.16億元,在業內人士看來,華農財險需更加注重保費質量,進行風險防範,在經營戰略、業務選擇策略上及時調整。

事實上,由於華農財險近年業績不佳,原始股東中水漁業(000798.SZ)不堪承壓,已於2019年年末掛牌擬出清所持股權,及時止損。與此同時,股東出走的華農財險也還有兩件大事未解決,增資未落定、總經理職位空缺一年,承壓的華農財險或面臨不少煩惱。

信保踩雷拉後腿,華農財險虧損2.16億

淨利潤連續4年下滑的華農財險,在2019年,未能保持盈利趨勢,由盈轉虧,淨虧損2.16億元。縱向來看,近幾年華農財險保持盈利,但並不穩定,2015年實現0.25億元淨利潤,此後3年持續下滑,2016年至2018年,淨利潤分別為0.12億元、0.1億元、0.08億元。

虧損之「禍」,源於保證險。華農財險表示,「公司在2017年、2018年承保了部分保證保險業務,2019年出現巨額賠付,因此導致公司出現了較大的經營虧損「。

藍鯨保險梳理發現,2016年至2018年,華農財險大力發展保證保險業務,保費規模從此前的不足千元,快速飆升至378.95萬元、246.14萬元、1009.71萬元。

伴隨消費升級、消費金融發展,為小微企業貸款、個人消費類貸款等信用保證保險(融資類信保業務)快速發展,但風險也逐步暴露,違約事件頻發,不少財險公司在該業務上「踩雷」,賠付較大,承保虧損,華農財險也是其中之一。

「保證保險風險較大,主要源於保險公司風控不力,只考慮到前期保費收入收取,忽視後期賠付風險。此外,保險公司實際上缺乏一定客戶的信用風險評價的支撐數據和相應技術,保險公司進入保證保險領域,我們認為還是應該要審慎一些」,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粟芳對藍鯨保險分析稱,其建議,保險公司當謹慎開展信保業務,在經營過程中,要善於積累數據,並且充分利用第三方機構的信用評級能力。

事實上,監管層也逐步摸底排雷,加強對保險公司開展信保業務的經營管理。目前,各家財險公司對信保業務的態度更為嚴謹。藍鯨保險注意到,華農財險正縮減保證險規模,2019年,保證保險保費收入28.75萬元,同比下降97.15%。

「截至2019年12月,公司保證保險保單均已到期,大額賠款已基本支付完畢,風險已得到了充分釋放,後續不會再產生較大影響「,華農財險稱,保證保險雖然給公司帶來了一定財務虧損,但不會動搖穩健發展、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事實上,除保證險外,車險業務也持續拖累華農財險業績,2015年至2018年,車險分別承保虧損0.8億、0.59億、1.26億、0.88億,2019年,車險業務虧損進一步放大至1.76億元。

業績連連下滑,也導致發起股東心生退意。2019年12月,華農財險創始股東中水漁業公告稱,擬以1.88億元掛牌轉讓華農財險11%股權,除回籠資金聚焦主業、盤活資產外,對於中水漁業而言,業績持續下滑的華農財險,或欠缺投資效益。在2019年年報中,中水漁業直言,「報告期內,參股公司華農財險出現巨虧,給自身效益帶來壓力」。

增資未落定、總經理空缺,華農財險有憂心事

縱觀華農財險面臨的難題,也是多數中小財險的通病,車險承保難以盈利,拓展非車險業務卻「摔跤」。

「根據我們前期研究,在車險一險獨大的行業背景下,保險公司不應單純轉向發展非車險業務,而應選取與車險相關性風險較小的險種,從相關性角度入手,進行產品布局」,粟芳指出,其建議稱,農業保險與車險相關性較弱,「儘管目前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未來前景較好,並且有國家政策扶持」。

事實上,華農財險早期發展定位為「以農險為主,兼顧其他財產險種」,發起股東包括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中水漁業、中牧實業等農漁企業,相對具有股東資源優勢,但後期發展並未以農險為主,或繞了「彎路」。

2019年初,華農財險把「科技賦能」作為新發展戰略,明確未來三年,要充分運用和發揮科技賦能的力量,在網際網路與保險互相融合的新態勢下打造戰略升級的2.0版。

「現代保險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持,無論是什麼險種,都離不開保險科技的運用,如果還是按照傳統的保險思路去走,並不具備太大前景。保險科技是一個創新的領域,對於各家保險公司來說,也存在彎道超車的可能性」,粟芳指出,「各家公司都在摸索之中,藉助股東或是自身有資本實力去投資,是比較現實的路徑」。

「但重在落實而非口號」,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則持有較為謹慎的觀點,在其看來,華農財險希望藉助保險科技實現業務創新和差異化發展,破解經營困局的初衷是好的,但也要考慮持續投入與經濟效益之間、成效與預期之間的差距,深化科技賦能。

2020年一季度業績發布會上,華農保險表示,公司已確定兩大經營目標,一是以效益優先、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取得平穩較好的發展業績;二是以科技賦能和創新驅動為支撐,奠定未來可持續發展基礎。在業務選擇上,放棄風險較大缺乏專業能力支撐的大型風險和部分臨分業務,聚焦風險相對可控符合華農特點的分散型業務,同時確保風險敞口在可承受範圍內。

數據顯示,1季度,華農財險實現淨利潤315.91萬,同比增長102.46%;經營綜合成本率下降1.7個百分點;攬收5.38億元保費,同比增11.96%,初顯向好趨勢。

然而,華農財險也還有兩件大事未解決,增資未落定以及總經理空缺。

2019年7月,華農財險股東一致通過《2019年增資擴股方案》,擬增發18億股,每股面值1元,發行價格為每股1.71元,募集資金30.78億元,溢價部分計入資本公積。增資後,華農財險註冊資本由10億元增至28億元,為擴大經營規模、拓寬業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增強競爭力提供必要保障。

華農財險總經理一職,自張宗韜離職後,已空缺近1年,目前由董事長蘇如春代行職權。多家媒體報導,眾安保險汽車事業群總裁王禹擬接棒,王禹精於車險業務,「挖角」而來是否為主導車險業務轉型發展?對此,藍鯨保險多次聯繫華農財險採訪求證,截至發稿未得到回覆。

相關焦點

  • 前10月財險公司大虧近66億:「臺柱」車險保費下滑,信保業務「拖後腿」
    伴隨著保險業最新經營情況的出爐,財險公司前10月成績單也浮出水面。11月30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業內渠道獲悉,前10月財險公司淨利潤虧損近6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由盈轉虧;其中,信用保證保險(以下簡稱「信保」)以低於-10%的承保利潤率「拖後腿」。除此之外,車險讓利於消費者、保費價格下滑的同時,兩月來,車險保費規模持續走低。
  • 陽光信保貸款綜合費率高達36%
    作者 | 探長 來源 | 探長讀財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和銀保監會辦聯合通報工商銀行、民生銀行違規向小微企業收費問題,通報平安普惠(平安集團旗下)興業銀行合作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強制捆綁銷售保險,收取高額服務費,綜合融資成本達22.16%。
  • ...扭虧預告伴隨兩股東擬近乎"清倉式"減持!曾2年虧損超21億的中文...
    曾2年虧損超21億的中文在線(300364,股吧),主營業務仍難言樂觀。  公告表示扭虧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中文在線「文學+」業務的收入大幅增長,二是遊戲業務虧損金額同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公告顯示,啟迪華創計劃通過協議轉讓、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7272.95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0%;股東建水文睿計劃通過協議轉讓、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636.52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  需要提及的是,啟迪華創和文睿公司分別為中文在線的第二、三大股東,分別持股比例為11.07%、5%。
  • 錯失財險黃金十年 利寶保險入華15年虧損超14億
    近日,利寶保險發布公告稱,其母公司美國利寶互助保險集團(以下簡稱「利寶互助保險」)將向利寶保險增資,增資金額為1.2億元(人民幣,下同),使利寶保險的註冊資本從17.26億元增加至18.46億元。這是利寶保險今年第三次增資,也是年內增資次數最多的保險公司,但三次累計的增資金額只有2.8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利寶保險電話銷售保費無論車險還是非車險保費均為零。
  • 天安財險半年報出爐:淨虧損達到646.7億元 處於嚴重資不抵債狀態
    天安財險暴雷事件給了西水股份一記重擊,這無疑會影響到了其股價走勢,如果西水股份今年再次虧損,根據規定,連續兩年的虧損,其股票將會被ST。   8月27日晚間,西水股份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財報,出現巨額虧損。   西水股份的主營業務主要為保險業務。
  • 2分鐘讀財報|美國餓了麼擬借疫情「紅利」IPO 累計虧損超10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9.16億美元,去年同期為5.87億美元,同比增長226.4%,淨利潤虧損幅度有所收窄,由去年同期的5.34億美元縮窄為今年前三季度的1.49億美元。和國內類似,海外的外賣業務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 財聯社保險周報(8月24日)|財險|壽險|保險公司|人保|人保財險|人壽...
    具體包括,人保財險、中華聯合財險、太保產險、國壽財險、陽光農業、安華農業、國元農業、平安財險、中原農業、中航安盟財險、安信農業、紫金財險、大地財險、北部灣財險、錦泰財險、永安財險、中煤財險、泰山財險、陽光財險、華農財險、安誠財險、太平財險、誠泰財險、國任財險、黃河財險、英大泰和財險、燕趙財險、海峽金橋財險和大家財險。
  • 保險進化論:信保增信助攻
    「組合險」給企業吃定心丸 今年2月初,在疫情衝擊下,經濟車輪突然受阻,小微企業生存舉步維艱。為保障國計民生和前線抗疫物資供應,多家保險公司推出復工復產「組合險」,為緩解小微企業燃眉之急,上線了免費贈險擴責、專屬產品、緩交保費舉措……北京商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2月7日至今,平安產險共為全國50萬家小微企業無償提供員工專項保險保障,單個企業保額最高可達100萬元,幫助減少企業後顧之憂,推動員工儘快返崗復工;同時,還創新推出「平安樂業福(復業保)」產品,提供因新冠肺炎確診導致的停業損失保障
  • 64家財險公司劃歸地方銀保監局實行屬地監管;友邦人壽6名高管任職...
    滙豐銀行關閉深圳龍崗支行資金湧動建信人壽註冊資本獲批增至71.2億元華農保險11%股權二次掛牌轉讓,合計作價1.88億元鑫安汽車一股東因資質不符轉讓2.25%股權燕趙財險擬募資30億元,股權佔比59.7%久隆財險兩股東退出,三一集團持股增至31.9%西水股份連續四天出現跌停
  • 中華財險蹊蹺踩雷有人做局?現任董事長已被監管談話
    財聯社(上海,記者 路英)訊,又一家保險公司踩雷,而且是排名前六位的財險公司,更重要的是,保險公司大面積踩雷驚魂未定的時候,中華財險接下了這一單。而向公安舉報的正是一年前與之濃情蜜意的中華財險,在沒有更多信息的情況下,投資者最關心的是自己的錢能不能得到中華財險兜底,但中華財險對此秘而不宣,並不公開表態。對於投資者關心的理賠問題,中華財險官方回復《財聯社·保險頻道》記者稱,待公安部門核實清楚釐清責任後,我司將依據保險合同依法履行保險責任。
  • 銀保監會通報信保案件風險
    原標題:銀保監會通報信保案件風險   近日,銀保監會在業內下發有關防範融資性信保領域案件和風險的案情通報。
  • 非上市險企淨利潤大排名:24家壽險公司虧近33億元,投資財險公司竟...
    (查閱詳細淨利潤排名表,請直接劃至文末)66家壽險公司以及71家財險公司,在上半年的淨利潤分別為205.09億元、50.74億元,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為4.75%、2.78%,整體依然保持盈利,但在全部財產險公司、人身險公司的淨利潤中,佔比相當有限。
  • 踩雷厚本金融中華財險兜底賠付超5.8億 違規合作接80萬元罰單
    踩雷厚本金融中華財險兜底賠付超5.8億 違規合作接80萬元罰單財聯社(上海,記者 路英 丁豔)訊,自2018年以來,險企因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屢屢被捲入暴雷事件中,不少險企保費全賠了不說,還遭消費者投訴被監管點名,中華聯合財險(以下簡稱「中華財險」)就是其中一家。
  • 7家壽險6家虧損 國泰人壽償付能力逼近紅線
    在財險公司方面,12家公司中只有4家出現虧損:分別是中煤保險虧損0.32億元;眾誠保險虧損0.58億元;誠泰保險虧損0.25億元;鑫安汽車虧損0.02億元。事實上,從已經公布的非上市財險公司年報來看,其2012年的整體情況好於2011年的情況,其中在2012年成功實現扭虧的財險公司包括:中航安盟財產保險公司、中意財險和樂愛金財產保險公司。壽險:7家公司僅1家盈利/2012年對於國內壽險業來說,無疑是難忘的一年。
  • 7家非上市壽險公司6家虧損 國泰人壽償付能力逼近紅線
    隨著4月30日的臨近,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截至4月22日已經有太平財險、永誠保險、中英人壽、國泰人壽等19家保險公司2012年報亮相,其中,財險公司12家,壽險公司7家。  在財險公司方面,12家公司中只有4家出現虧損:分別是中煤保險虧損0.32億元;眾誠保險虧損0.58億元;誠泰保險虧損0.25億元;鑫安汽車虧損0.02億元。
  • WEMONEY日報:證金、五礦信託踩雷康美藥業;銀保監會擬修訂財險公司...
    曾被稱為「白馬股」的康美藥業爆出驚天大雷,預計2019年度淨利潤虧損約46.15億元,中國證金、五礦國際信託等機構投資者未「脫身」。  上市公司追逐「互金」:當初6家高溢價買買買 而今2家剝離3家虧損   公司研究室訊 2019年財報顯示,多家轉型金融科技的上市公司現狀堪憂,或徹底退出金融科技業務,或受拖累連年虧損,總之夢醒時分讓人別樣唏噓。
  • 中華財險踩雷厚本金融後續:銀保監通報三宗罪,罰80萬停新業2年
    文/小白編輯/初九4月16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關於浦發銀行、中華財險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例的通報》(簡稱《通報》)顯示,中華財險上海分公司在承保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即P2P網貸平臺)中華財險官網顯示,近日上海分公司因業務違規被銀保監會處於罰款80萬元並停止接受信用保證保險新業務2年的處罰。銀保監會並未披露中華財險保證險業務合作的P2P平臺。新金融深度此前報導,中華財險曾為厚本金融旗下理財產品承保「借款人履約保證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