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19:5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鄭夢瑩 通訊員 俞靜漪
在學校裡建座博物館?別人家的學校你羨慕嗎?12月8日下午,中國溼地博物館螃蟹館開館,就建在杭州市之江第二小學。它還有個很酷炫的名字——「鎧甲衛士」。
「鎧甲衛士」的主題是螃蟹。這是中國溼地博物館自2018年起開展的第三個校園博物館項目——通過標本展示、教具輔助和課程開發等多種科普方式向學生們普及甲殼動物知識。
說到螃蟹,大家首先都會想到吃。其實,關於「吃」,孩子們想知道的在「鎧甲衛士」也都有:比如螃蟹加熱時,體表為什麼會出現美麗的紅色?人人愛吃的大閘蟹、梭子蟹和青蟹要怎樣挑選?帝王蟹竟然不是螃蟹?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科普知識才顯得更生動趣味。
展館分四個板塊:地球上的生物、甲殼動物知多少、螃蟹大家族、我們身邊的螃蟹,展示面積約280平米。共展出各類甲殼動物標本211件,其中甲殼綱十足目42科125屬208種,等足目2科2屬3種。
螃蟹館的布展設置了諸多趣味互動板塊。進入展廳,孩子們能先從一部紀錄片了解甲殼動物的神秘世界。走到最後,設有一塊留言板,可以在這裡寫下自己的問題或是回答別人的問題。
展櫃的選擇也非常有意思。和一般的大通櫃不同,這裡的展櫃設置更像是個專業博物館的陳設,不光有適合小學生身高的桌子型展櫃,孩子們趴在上面觀察,畫畫或是記錄,都很方便;還有一整面可旋轉的柜子,大家可以從各個角度觀察螃蟹,全無死角。
據悉,中國溼地博物館自2018年起開展校園博物館項目,通過打造溼地生物多樣性主題的「校園博物館」,形成獨特的「1+X」展館模式,促進博物館事業和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第一座校園博物館「有『貝』而來——貝殼專題展」於2018年9月在文新小學開館,共展出珍奇貝類標本近1400餘件。配套的貝殼與生物多樣性科普課程包括「初識貝殼」「貝殼精彩」「貝殼生存」「貝殼與人類」「貝殼賞玩」五大板塊。
在2019年9月在行知二小開館的第二座校園博物館,以「會飛的花朵——蝴蝶專題展」為主題,共展出中外蝴蝶標本近1000件。這裡開發了蝴蝶主題科普劇並拍攝視頻,推出配套科普活動「古詩詞裡的蝴蝶」,嘗試將生態主題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目前,中國溼地博物館已經探索出一套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校園博物館」建設流程及運營管理規範,形成串珠成鏈的校園博物館模式。
一直以來,教育都是西湖區的一張金名片。隨著中國溼地博物館「校園博物館」建設網絡的不斷擴大,更多西湖中小學的不斷加入,立體化、多元化教育模式的不斷成熟,一張館校聯動的生態文明建設大網已經初步形成。
160742820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