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的踞織機、最大抹香鯨標本……上海高校博物館有多豐富?

2020-12-15 澎湃新聞
本文圖片均來自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衛分局

世界上首座博物館就起源於大學,高校博物館植根於大學文化的深厚土壤,是大學深厚學術和文化積澱的重要標誌。讓我們來一起探討大學的建設博物館之道。

1.上海交通大學校史博物館

徐匯區華山路1954號

校史博物館展廳總面積約600多平方米,共有三個展廳。第一展廳的時間跨度從南洋公學創辦直至上海解放,分「南洋公學初創」、「建設現代工科大學」、「理工管結合的交通大學」三個時期;第二展廳的時間跨度從上海解放至今。這兩個展廳共展出珍貴文物、文獻、照片資料等近700件,反映了學校一個多世紀來的發展歷程和學研昌盛的豐碩成果。第三展廳為上海交大「兩院」院士業績展。展出了近200位在交大求學或任教過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照片資料、文獻實物等,以院士們的出生年月先後為排列順序,著重介紹他們的生平簡歷與主要成就。第三展室還設有《林同炎教授展室》,展出了交大著名校友、國際知名結構工程學家、教育家、美籍華裔學者林同炎先生的照片、著作、論文、圖片資料等共300餘件。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聯繫電話:62932403,62932326。

路線:公交徐閔線到徐家匯站下車,步行約1.1公裡後到達。

2.上海復旦大學博物館

楊浦區邯鄲路220號

復旦大學博物館地址位於邯鄲路220號復旦大學校內,博物館陳列室總面積約800平方米,分為兩個固定展廳——高山族民俗文物展覽和文物教學標本展覽,以及兩個臨時展廳。博物館有藏品兩千多件,分別為河南省博物館、洛陽文物工作隊、上海博物館等單位的捐贈品,以及復旦大學校圖書館、文博學院、生物系舊藏。

博物館固定展廳

高山族民俗文物展覽:館內展品-高山族展品由復旦大學生物系劉鹹教授於二十年代從臺灣高山族聚居地收集而來;該展覽從其四百多件藏品中精選出一百多件,結合文獻和圖片資料,從多種角度反映高山族人民的傳統習俗文化,並製作了一些復原性情景角,在展覽專用射燈照耀下,整個展覽顯得十分明快優美、生動活潑。

文物教學標本展覽:共展出銅、陶、瓷、石、玉、竹木器等歷代文物近二百件,該展覽主要服務於文博系的專業教學,而因適當採用藝術表現手法,文字說明通俗易懂,也成為非專業觀眾陶冶情操、欣賞古代物質文化的場所。

博物館臨時展廳

兩個臨時展廳舉辦各種館藏或外來美術作品展覽,已舉辦過的展覽有陳述復旦大學九十多年歷史的「校史圖片資料展覽」、介紹世界其他著名大學的「香港大學介紹展」以及「貴州儺雕藝術展」、「美國抽象畫展」、「美國印第安藝術展」、「日本菊川國夫書法展」等。

開放時間:每周二、四、五,14:00~16:00(寒暑假和節假日除外。團體參觀提前預約,不受上述時間限制)。

路線:公交118路復旦大學站下,步行約1公裡後到達。

3.上海同濟大學博物館

四平路1239號

同濟大學博物館坐落於四平路1239號同濟大學一二九大樓,展出面積約2000平方米。同濟大學博物館作為磚木混合結構的歷史建築,其改造設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建築物的內外部形式特徵,兩層通高的室間,新舊元素對比分明,交接清晰。博物館共有三個樓層,館內收藏有周洪濤的小型《文本景觀》3D列印、小型曲木彎曲雕塑以及中國傳統建築構件「雀替」三十六對(七十二件)等展品。

近期館內展覽:「紅土沐霞——2018澳大利亞原住民藝術家與中國藝術家(上海)聯展」。此次展覽主要展出澳大利亞原住民創作的繪畫、雕塑和陶瓷藝術品50件,另外還有曾經訪問過澳洲原住民部落的中國藝術家反映澳大利亞原住民生活的各類作品20件,展覽將持續至7月30日。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六 8:30~16:30(寒暑假及法定節假日除外)。

路線:地鐵10號線到同濟大學站5號口下步行約180米到達。

4.上海財經大學商學博物館

楊浦區國定路777號

上海財經大學商學博物館坐落於國定路777號校區育衡樓,商學博物館以商學館為核心,輔以保險館、稅票館、貨幣館、算具館,全景式多維度地展示中國百年高等商學教育的沿革與發展,現貨幣館及算具館處於裝修期間,暫停對外開放。

參觀商學博物館需提前在校園網上預約,開放時間:每周二、四、六13:30~16:30。

路線:公交406到國定路政立路下步行約280米後到達。

5.上海大學博物館

滬太路2695號

上海大學博物館地址位於本部東區(寶山區南陳路333號),博物館現有藏品六千餘件(套),面積4200平方米,未來的陳列將展現上海(海上)藝術、反映上海大學校史,輔以臨時展覽,服務於上海大學學科建設和師生校友,並向全社會免費開放。上大博物館現任館長為劉紹學副教授,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先生等校內外文物博物館學、海派文化研究領域專家組成顧問委員會。

上海大學博物館屬於中國博物館協會高校博物館專業委員會會員單位、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成員單位,通過臨展活動、志願者工作發揮博物館教育功能。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 8:00~16:00。

路線:地鐵7號線到上大路站3號口下步行約850米到達。

6.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博物館

浦東新區蔡倫路1200號

上海中醫藥博物館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全國3A級旅遊景區、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中醫藥博物館成立於2003年,前身是創建於1938年的中華醫學會醫史博物館。博物館建築面積6314平方米,展覽面積4050平方米,館外有近10000平方米的「百草園」。基本陳列分原始醫療活動、古代醫衛遺存、歷代醫事管理、歷代醫學薈萃、養生文化擷英、近代海上中醫、本草方劑鑑賞、當代岐黃新貌八個專題,反映中華醫學在各個歷史時期取得的主要成就,並預示其未來發展的美好前景。

開放時間:9:00~16:00(周二至周日),周一閉館。

路線:公交1057到蔡倫路華佗路站下步行約120米到達。

7.東華大學紡織服飾博物館

中山西路849號

展館現有建築面積6700多平方米,一期展出面積3000多平方米,共分為科普館、古代館、近代館和少數民族館四個分館。

東華大學紡織服飾博物館展館一樓為科普館,該館以動靜結合的展示形式,輔以高科技展示手段和互動展項,展示紡織服飾領域的產業鏈及其特色環節,普及紡織和服飾科技文化知識。互動展區為科普館重要特色,這裡集中了紡、織、染及服裝設計等多種互動項目,有電腦刺繡、針織和機織、噴墨印花,以及手繪T恤、盤扣結的製作、首飾 DIY、裝扮顧問和服裝款式數位化拼接等,參觀者可以親身體驗這些製作和設計過程,走進紡織和服飾。

二樓為古代館,陳列了我國古代各個時期紡織服飾的圖片和實物,展示了古代織物、紡織器具的發展以及歷代服飾的演變過程。從先秦時期的踞織機、綜版織機、兩漢時期的多綜多躡機、兩宋時期的壯族竹籠機,到明清時期代表手工織造最高水平的漳緞機和環形花本的大提花機;同時展示了色彩豐富、工藝精湛的我國四大名錦,漢唐時期的蜀錦、宋元時期的宋錦、壯錦以及明清時期的雲錦。

三樓為近代館和少數民族館,近代館主要展示了近代中國紡織服飾的實物以及圖像資料,展品以中國傳統服裝為主,亦包括相關飾品,內容分為女裝、男裝和童裝三部分,衣服之面料則基本涵蓋了當時的織物種類,以反映近代紡織服飾由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演變過程;少數民族館則通過實物場景、圖片以及多媒體展示等方式,展現了少數民族的紡織工藝和服飾風貌。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六開放(9:00~16:00),國定假日及寒暑假期間安排另行公告。

路線:地鐵4號線到延安西路站2號口出步行約1.1公裡到達。

8.上海海洋大學中國魚文化博物館

楊浦區軍工路318號

上海海洋大學中國魚文化博物館位於上海市楊浦區軍工路318號,為上海市水生生物科普教育基地,上海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館之一,總建築面積1036平方米,館藏標本4萬號,約3000餘種,展出1000餘種。1952年,著名魚類學家朱元鼎創建了上海水產大學魚類標本室。成立初期,設備、人員、經費都很緊張,朱元鼎帶領同事們克服重重困難,因陋就簡,親自動手收集魚類標本和資料。短短幾年,標本室收藏的標本達到900餘種、25000餘號,形成初等規模,並很快成為我國魚類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此後標本室更名為魚類研究室。到2000年時,魚類研究室已是我國研究魚類分類學的四大基地之一。

2002年,研究室獲得了長達18.4米的國內最大抹香鯨標本。研究室隨之進行了配套升級,演變成上海水產大學鯨魚館。

2005年底,中國魚文化博物館在軍工路334號原上海水產大學揭牌,同時,上海水產大學與上海海洋水族館籤署了合作協議,從此拉開了中國魚文化立館保護的序幕。

如今,上海海洋大學日益向南匯臨港新校區搬遷,中國魚文化博物館也將再次更名,從2008年開始,新校區將建設我國第一座以海洋為主題的博物館,實現從魚文化向海洋文化的轉型。新館建築面積將達7000平方米,將設立魚文化館、漁業歷史館,漁具與漁法館等12個陳列館,成為集教學、科研、科普、文化傳承四位一體的專業博物館。

開放時間:全天24小時。

路線:地鐵12號線到愛國路站2號口出步行約1.3公裡到達。

9.上海理工大學印刷博物館

水豐路100號

上海理工大學印刷博物館始建於1998年,位於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圖書館四樓,展館面積約1000平方米,博物館由史料館和器材館組成。該展館由「印刷術的起源及發展與外傳」、「近代印刷術的傳入與發展」、「民族印刷工業的初創與振興」、「上海印刷業的現代化進程「及」現代上海印刷精品展示"五部分組成,展出代表性的文物、資料包括印紋陶、木活字等印刷設備,調頻網印刷品、純金泊印刷品、數碼印刷品和有關的音像資料,展覽形式包括資料、實物陳列、視頻資料播放等。

開放時間:每周二、五09:00~11:30;14:00~16:00。

路線:地鐵12號線到隆昌路站4號口下步行約1.2公裡到達。

10.華東師範大學生物博物館

東川路500號實驗B樓2樓

華東師範大學生物博物館始建於1952年,依託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建設而成。博物館歷史悠久,館藏豐富,包括鳥類、昆蟲類、哺乳類、兩棲類、魚類、無脊椎動物等動物標本,以及種子、蕨類、苔蘚、藻類等多種植物標本,標本樣品總數達數萬件。其中,還包括大熊貓、揚子鱷、朱䴉、太陽鳥等在內的多種珍稀動物的標本。生物博物館還備有豐富多樣的生物多媒體錄像,以期幫助參觀者更加直觀、深入地了解動植物標本「背後的故事」。

開放時間:每周二、四、六對外開放(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路線:公交958到東川路蓮花南路站下步行約530米到達。

11-1.上海師範大學博物館

桂林路81號文苑樓4樓

上海師範大學博物館位於上海市徐匯區桂林路100號上海師範大學文苑樓內,館內珍藏形成於上世紀50年代,正式建館在2001年,建築面積740餘平方米,屬藝術性博物館,內容涉及陶瓷器、青銅器、書畫、玉器、碑帖、少數民族及宗教,計2000餘件,年代跨度自新石器至當代,最具特色是藏族唐卡、寺廟畫像。

特色:收藏品包括玉器、青銅器、陶瓷、碑帖、書法、繪畫、唐卡、服飾、刺繡等,其中不乏珍品。新石器時代的玉璧器形規整,打磨光潔,反映了較高的工藝水平;毛公鼎,散氏盤拓片,屬於最初的精拓品;隋僧寫經、玄奘譯經長卷,為罕見文物;羊腦紙金汁書藏文無量壽佛經,藏佛姆幻化網續密經,為稀世之寶;唐卡多作於清代,頗具民族特色;繪畫作品中王原祁、吳歷的山水畫亦不失為佳作;清宮宗廟人物畫也是上海地區少見的展品;來自宮廷的官窯瓷器,更是精緻、華美,顯示出皇家獨有的氣度。上海高校瓷器博物館依託上海師範大學博物館瓷器收藏而建。所收藏的陶瓷器從史前文化期的馬家窯文化彩陶開始,歷經漢代、兩晉、南北朝、隋代各類實用及陪葬陶瓷器,唐代釉色瓷、三彩瓷,宋代名窯單色釉、刻花、堆塑瓷器,西夏剔花陶瓷,元代、明代貼花、青花、顏色釉瓷,清代五彩、粉彩、鬥彩、青花釉裡紅等,時間跨度大,品種豐富;收藏品涵蓋汝窯、鈞窯、哥窯、龍泉窯、吉州窯、德化窯、景德鎮窯等各個歷史名窯,基本上反映了中國陶瓷的發展簡史。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8:00~11:00,13:30~16:30。

雙休日、國定假日、寒暑假需先預約。

路線:公交徐閔線到滬閔路桂林路站下步行約1.6公裡到達。

11-2.上海師範大學「慰安婦」歷史博物館

桂林路100號

2016年10月22日,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在上海師範大學舉行開館典禮,位於上海師範大學文苑樓內,館內收藏了一批「慰安婦」制度倖存者捐獻的各類紀念文物,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個以保存「慰安婦」悲慘境遇證據為主題的博物館。

特點:國內唯一一個以保存「慰安婦」悲慘境遇證據為主題的博物館。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6:00(節假日與寒暑假閉館)。

路線:公交徐閔線到滬閔路桂林路站下步行約1.3公裡到達。

12.上海音樂學院東方樂器博物館

徐匯區高安路18弄20號

上海東方樂器博物館是我國藝術院校中第一座樂器博物館。自1985年夏開始籌建,前身為「中國民族樂器陳列室」和「東方樂器陳列館」。在江澤民同志「辦一流音樂教育,創國際先進水平」題詞的鼓舞下,2001年擴建為「東方樂器博物館」,由老院長賀綠汀題寫館名。現展館總面積約1200M2。分為:中國古代樂器、中國現代樂器、少數民族樂器和外國民族樂器四個展區及一個多媒體展示廳。上海音樂學院東方樂器博物館所藏各類樂器達400多種。分中國古代樂器、中國現代樂器、中國少數民族樂器和外國少數民族樂器四個部分。中國古代樂器主要有:賈湖骨笛、48件一套的大型編鐘、32件一套的編磬、漢代的銅鼓、明代的七弦琴等。中國現代樂器分吹管樂器、拉弦樂器、彈撥樂器、打擊樂器等門類展出。中國少數民族樂器有巴烏、悶笛、侗笛、盞笛、勒絨、蘆笙、葫蘆笙等雲南滇西少數民族吹奏樂器;馬骨胡、艾捷克、胡西它兒等拉弦樂器;東不拉、考姆茲、熱瓦普、扎木聶等彈撥樂器;達卜、薩巴依、象角鼓等打擊樂器。外國少數民族樂器包括了韓國、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亞 、泰國、俄羅斯、澳大利亞、西非等國家和地區的各具特色的樂器品種。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9:00~16:00。

路線:公交徐閔線到肇嘉浜路高安路站下步行約760米到達。

13.上海建橋學院雷鋒館

浦東新區滬城環路1111號

建橋雷鋒館是上海高校中首家雷鋒主題紀念館,分為「雷鋒故事」「雷鋒精神」「雷鋒在建橋」三大版塊,以多元化方式展示生動鮮活的雷鋒形象,凝鍊建橋弘揚雷鋒精神德育實踐成果,激勵廣大師生進一步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知雷鋒,愛雷鋒,學雷鋒,輻射臨港、浦東、上海地區。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每天9:00~17:00。

路線:龍港快線到橄欖路水華路站下步行約1.4公裡到達。

14.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中國會計博物館

松江區文翔路2800號

中國會計博物館是全球第一家融學術與實務為一體的會計專業博物館。博物館位於美麗的松江大學城,與「上海之根」松江的歷史文化一脈相承。博物館包括中國展廳、國際展廳、會計名人堂、臨時展廳、藏品庫、文獻資料庫、研究室、視聽室等功能場所,總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展陳面積2500平方米,總體上呈現「人、物、史」一體化的功能形態,全面展示中外會計歷史及對二十世紀中國會計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會計名人。

中國會計博物館已收藏國內外會計歷史文物及相關藏品資料近7000件,以中外帳簿、會計用品用具、會計報告、各類契據、公司檔案為主要特色。中國會計博物館服務會計教育和學術研究與交流,與美國、義大利、法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韓國、南非、香港、臺灣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會計史學者及相關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學術聯繫。博物館由上海立信會計學院、立信會計事務所、立信會計出版社共同建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中國會計博物館分四塊:序廳、中國展廳、國際展廳、會計名人堂。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五9:00~16:00(周日至周一館,學校寒暑假期間閉館,團體參觀另約)。

路線:公交松江17到龍源路文翔路站下步行約340米到達。

15.工商外國語學院傅雷生平陳列館

浦東新區觀海路505號

疾風迅雷雨樓——傅雷生平陳列館位於浦東新區惠南鎮觀海路505號上海工商外國語職業學院圖書館內。陳列館將成為該院法語口語技能實訓拓展基地。傅雷生平陳列館保存有傅雷的生平圖片、視頻、實物等資料,反映了傅雷遠洋求學、嚴謹治學、以譯為主、多藝兼通的歷程和成就,介紹了他的近5000萬字翻譯作品和十幾個版本的《傅雷家書》,資料豐富翔實,並設有影像播放室。上海工商外國語職業學院建設傅雷生平陳列館,並將之建成法語口語技能實訓基地,能發揮地緣優勢讓學生學習、弘揚傅雷治學精神,傳承文化傳統。

開放時間:該館日常不對外開放,需預約,電話021-68020687。

路線:惠蘆專線到觀海路人民東路站下步行約30米到達。

16.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印刷博物館

楊浦區水豐路100號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印刷博物館地址位於水豐路100號內,其於1998年落成。是首批上海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館之一,上海工業旅遊博物館之一,也是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展館面積近1000平方米,分為《印刷術的起源、發展與外傳》、《近代印刷術的傳入與發展》、《上海印刷工業》、《印刷體驗》與《印刷精品展示》5個部分。通過大量文物、文獻資料、實物模型及模擬操作、數字影像等方式,生動展示博大精深的印刷文化,傳承古老燦爛的印刷文明,體驗現代印刷技術發展。

開放時間:每周二、五09:00~11:30;14:00~16:00(其餘工作日預約開放)

路線:地鐵12號線到隆昌路站4號口下步行約1.2公裡到達。

17-1.上海體育學院展覽館

長海路399號綠瓦大樓4樓

上海體育學院展覽館位於長海路399號,其落成於2002年五十周年校慶之際,位於綠瓦大樓四樓,面積840平方米。展覽館以「大事、大師、大樓」為主線,以厚重質樸、典雅平實為風格,分為「大廳」、「歷史展區」、「大樓展區」、「大師展區」、「吳蘊瑞專題展區」、「競技體育展區」、「近年來發展成就展區」和多媒體互動展區等展覽區域,通過大量的圖片資料、珍貴檔案和捐贈實物,全面展示和反映了上海體育學院60年來歷史變遷的風雨弦歌、自強不息的發展軌跡和近年來學院科學發展的輝煌成就。

上海體育學院展覽館面向全校和社會免費開放。且現因綠瓦大樓整體修繕,展覽館現已全部拆除。根據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安排,學校將在綠瓦大樓四樓建設「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文化展覽館暨上海體育學院校史館」,預計於2019年底完工。

開放時間:預約開放;聯繫電話:021-51253043。

路線:公交537/842到長海醫院站下步行約80米到達。

17-2.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博物館

長海路399號

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博物館位於長海路399號(近中原路或恆仁路)學院新綜合館內,其於2007年11月10日在上海體育學院落成,總面積2000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家全方位展示武術歷史與文化的博物館。武術博物館的建成對於弘揚傳統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武術博物館現有藏品2000餘件,其中包括清代兵槍、唐代武士俑、武術書籍、先秦時期的青銅兵器,以及不同時期與武術有關的石雕木刻匾額證章等。

武術博物館分為拳械廳、歷史廳、臨展廳、立體影院和數位化多媒體互動區域。展廳內有從館藏文物中精選出500餘件藏品,結合文獻、圖片資料及多媒體展示手段,多角度展示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六9:00~16:00,門票免費。

路線:公交537/842到長海醫院站下步行約50米到達。

【來自文保警察蜀黍的溫馨提示】

參觀過程中,要隨時保持警惕性,注意力不要只放在展品上,要隨時注意自己隨身攜帶的物品狀態。最好是結伴出行,親友之間要互相照應,互相提醒,特別要注意長時間跟隨你且貼近你的人。務必保管好個人財物,貴重物品及身份證件隨身攜帶、貼身放置。

(原題《上海高校博物館大合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國內最大抹香鯨標本在南通如東展出
    今天(3月18日)上午,國內最大的抹香鯨標本在江蘇南通如東洋口港「香鯨館」正式展出,開館首日吸引了約五千人參觀。   這頭抹香鯨標本是去年2月份在洋口港海域擱淺的兩隻抹香鯨中的一隻,被當地人取名為「沙沙」。
  • 海洋大學鯨魚館,中國內地最龐大的抹香鯨標本
    整個大廳基本上被一條巨大的鯨魚標本和整套鯨魚骨架所佔據,初看去容易讓人覺得是模型,真的就絕對是真的,在博物館勤工儉學的學生,對於我們外行的議論表示抗議,更說明才知道就是2001年在瓊州海峽附近,不幸被漁網纏住的一條抹香鯨,被路過的漁船花了一整天拖回碼頭,當時已經死亡,決定由上海水產大學將巨鯨製成標本,供科研教學用。
  • 深圳受困抹香鯨骨骼昨晚抵廈 標本由廈大專家「主刀」
    廈大生物博物館館長、廈門市水陸生物研究所所長童慎漢說,表皮將於今日運達。據悉,從抹香鯨腹中取出的鯨寶寶將留在惠州,也被製成標本。  數十塊標著記號的抹香鯨骨骼被卸下,其中體積最大的上顎骨在2.5米長的工作檯上還擺不下,可見,這頭長10.08米、重14.18噸的抹香鯨是個大塊頭。「還不是最大的,不過,它是最新鮮最完整的標本。」童慎漢說。
  • 擱淺如東的40噸抹香鯨四年後「重生」
    4月8日,對於參與世界上第一隻抹香鯨塑化保存的全體人員是很有紀念意義的一天,大家一起與即將完成的標本合影留念。這是一個創造了兩個世界紀錄的標本:它是世界上第一隻被塑化保存的抹香鯨,我們第一次能夠看到抹香鯨的內部結構。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塑化標本。
  • 大學裡的寶藏博物館,涵養校園育人文化
    高校博物館要放眼社會,始終站在堅定文化自信的高度,著眼於中華文明和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充分利用好館藏資源,將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作為重要任務。高校博物館是大學發展的文化象徵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高校博物館,如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博物館、哈佛大學皮博迪考古學與人類學博物館、柏林洪堡大學自然博物館等。
  • 上海有這麼多好玩的博物館可以打卡
    原標題:拍照遛娃漲姿勢,魔都這麼多好玩的博物館可以打卡 據樂遊上海,城市中有這些好地方 既有空調又有腔調還能逛很久 集自拍、漲姿勢於一身 那就是——博物館! 松江廣富林博物館群 民間素有「先有松江府,後有上海灘」、「先有廣富林,後有松江史」之說。廣富林文化遺址一期開包括:上海之根博物館、知也禪寺、陳子龍墓、三元宮、堯舜禹紀念館、城隍廟、關帝廟、富林塔等十餘個展館。
  • 抹香鯨體內發現兩米長鯨魚寶寶
    深圳晚報訊 (記者 顏鵬) 儘管在營救時就有專家設想過受困抹香鯨有可能已經懷孕,但在鯨魚體內發現一個巨大的胎盤時,還是給全部參加解剖的工作人員帶來很大的震撼。 3月16日,前一天死亡的抹香鯨在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接受解剖,一頭已經成型的小抹香鯨被發現。
  • 上海自然博物館迎百歲老人自製標本回館修復
    8月5日一早,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的標本師們就忙碌起來了,他們準備著去迎接上海市首批特級教師林有禹先生親手製作的教學標本們。上個月,他們已經專程赴上海市實驗小學查看了這些標本的現狀,此次超長梅雨季過後,他們又再次上門將這些高齡標本運送到自博館,進行專業的修復和養護。
  • 福州竟然有這麼大的動物標本動物博物館
    作為全國標本行業的龍頭企業,恆達擁有1000多平方米的展館和2000多平方米的標本車間和倉庫。該館,提供獸類、鳥類、兩棲類、昆蟲標本等近千件,同時配備了講解員和標本師傳授相關知識和技藝,為提高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和普及生態科學知識提供良好的活動環境。
  • 上海自然博物館——標本世界的奇妙之旅
    雖說踏青看花才是不辜負春光的最好辦法,但是乍暖還寒的時節在外行走也多有不便,不如趁著好春光徹底來臨之前,盡情躲在室內,享受最後的慵懶吧!在室內能夠暢玩整日,同時寓教於樂的最好辦法就是逛博物館了。好在每個城市總有那麼幾個數得上來的博物館,館藏豐富,即便數月裡去上幾次,也總有逛不到的角落和看不夠的藏品。
  • 臺灣博物館展出全臺最大鯊魚標本(圖)
    水族生態展示館舉辦「與鯊共舞」沙魚生態保育特展,大門口真皮標本豆腐鯊,是全臺最大的鯊標本。圖片來源:聯合報中新網1月6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附設水族生態展示館即日起舉辦「與鯊共舞」沙魚生態保育特展,館區大門的7米長巨大真皮標本豆腐鯊,是向臺灣博物館借展的全臺最大鯊標本,已有20多年歷史,深具代表性。
  • 上海昆蟲博物館,曾有亞洲大英博物館之稱,收藏百萬珍稀昆蟲標本
    上海昆蟲博物館,現收藏全國各地昆蟲標本100多萬號,保藏著一大批瀕危珍稀昆蟲標本及國際和國內的危險性檢疫害蟲標本,是我國大型的專業昆蟲館。收費為7元/小時體驗遊記上海昆蟲博物館,其前身是法國神父韓伯祿(P.Heude)1868年籌建的上海震旦博物館(MuseeHeude)昆虫部,1883年在徐家匯建成,後因標本眾多,無法儲藏,於1930年在呂班路(今重慶南路)興建新的震旦博物院。
  • 上海外灘美術館:上海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與上海圖書館的前身
    上海外灘美術館上海外灘美術館所在的亞洲文會大樓,從19世紀中期以來即是上海的公共文化中心和學術交流中心。亞洲文會大樓(RAS)曾是上海博物院的所在地。上海博物院是現在的上海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與上海圖書館共同的前身,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博物館之一,也曾經是遠東地區中國標本和文物收藏最富、影響最大、功能最全的社會教育和文化交流機構。然而,正如在1928年4月《華北日報》所詳細記載的那樣,這座建築遭到了白蟻的嚴重破壞。最終,這棟建築在1932年重建,由英國建築師喬治·威爾遜負責設計,並於1933年對外開放。
  • 揭秘水族館鯨魚標本:埋地下腐爛2年 挖骨拼裝
    如今這枚「龍牙」被放在青島水族館即青島海產博物館一個胡桃木展櫃裡,這裡還有1978年在唐島灣擱淺的抹香鯨標本和來自北極的神秘客人獨角鯨標本等,這些寶貝是這座亞洲最早的海產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記者來到這座有兩萬多件藏品的博物館中,探尋那些展品背後的故事。
  • 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在都江堰 昆蟲標本達20000件
    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在都江堰 昆蟲標本達20000件 位於都江堰青城山遊客接待中心的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絕對是一個神奇世界。你可以看到數以萬計的蝴蝶、蜻蜓、甲蟲、螳螂、蟬、蜘蛛等昆蟲標本,蝴蝶中不僅有像枯葉的、像貓頭鷹的,還有像人臉的。世界最長、最重、最大、最漂亮的蟲子們也都在這裡「聚會」。這個位於都江堰的博物館,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昆蟲博物館。
  •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本月開館:亞洲單體建築最大博物館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本月開館:亞洲單體建築最大博物館 2018-12-14 1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的三個博物館,各有特點,上海市立博物館有特色二
    上海的三個博物館,各有特點,上海市立博物館有特色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上海的博物館。上海之有博物館,始於一八六八年(同治六年杪)天主教神父韓德創立的徐家匯博物院,但實際只是在教堂內空屋中貯藏曆年搜集所得的動物植物標本,並不公開展覽。
  • 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在都江堰 昆蟲標本達20000件(圖)
    你可以看到數以萬計的蝴蝶、蜻蜓、甲蟲、螳螂、蟬、蜘蛛等昆蟲標本,蝴蝶中不僅有像枯葉的、像貓頭鷹的,還有像人臉的。世界最長、最重、最大、最漂亮的蟲子們也都在這裡「聚會」。這個位於都江堰的博物館,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昆蟲博物館。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展廳有4000平方米,展出近20000件昆蟲標本,涉及昆蟲種類6000多種,來自40多個國家。
  • 滬上6個"海洋相關主題"博物館 趁著假日去走走
    圖片說明:製圖/蔡嵩麟  東方網4月3日消息: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在上海本地,與「海洋」主題相關的博物館至少有6個之多。  長知識的時刻到了!記者這就帶你去實地體驗這6個洋溢著海洋味道的滬上博物館,這裡面可能有你沒去過、甚至連聽都沒聽過的場館哦。更棒的是,有好幾家是免費開放的,而且適合親子遊哦。
  • 上海昆蟲博物館
    該基地以原上海昆蟲研究所昆蟲標本館為依託,設有固定昆蟲學科普教育展示場所,有所級領導主管,有昆蟲專業工作人員從事「昆蟲學科普基地」的日常工作。  中國科學院上海博物館的前身為法國神父韓伯祿(P.M.Heude)創辦的原震旦博物館(Museum Heude)昆虫部。解放後被中國科學院接管,近50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國大型的專業昆蟲收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