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文章,你會知道自己要不要復讀,適不適合復讀!

2020-09-04 貴陽德芬高考補習學校


高考成績不是很好,我需不需要復讀?



我填報的大學不是很理想,我應該復讀嗎?



這是很多高考之後學生的問題,你到底適不適合復讀?當我們考慮復讀時,要考慮哪些因素?當我們一旦確定了復讀之後,應該怎麼準備?


01.

復讀要考慮的五大因素


不是所有的考生都適合復讀,也就是說復讀是有條件的,家長和考生一定要結合自身情況理性做出判斷。構成高考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個人的情況是不同的,有的是屬於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有的屬於考生非智力因素的原因。無論什麼原因,要復讀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考生自己有強烈的復讀願望


為了追求更高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考生不滿現狀,不滿足現在的層次,不滿意院校、專業,願意通過復讀進一步改變自己的人生,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說考生有強烈復讀願望是說考生的復讀願望是發自考生內心的,特別要強調的是考生復讀不能只是父母的願望。考生不願意復讀,在父母的壓力下勉強復讀,這樣的復讀效果是最差的。


2.對自己的復讀目標清楚


所謂目標清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你要考哪一個層次的哪些院校和專業;二是你的實力距這個目標有多大距離,是否能夠實現。


目標合適經過努力可以實現,如果期望值過高,和自己實力差距比較大,復讀一年的效果不會很好。




3.對自己目標未實現的原因清楚


高考失利、高考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複雜的,每個人與每個人的情況又都是不同的,有的是智力因素的原因,比如基礎知識不紮實、知識網絡不清晰、學科能力薄弱等等。有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原因,毅力、恆心、韌性、克服困難的勇氣等等。


無論是什麼原因,考生都要對自己做認真科學的解剖、分析。自我分析過程、自我解剖過程就是看病、診斷過程,而復讀過程就是治病過程,只有診斷正確,治病才能有效。


4.復讀需要毅力,復讀需要吃苦


什麼是高考?高考一定意義上說是考生向自己極限的一次衝擊。高考是難度的考試,是速度的考試,高考也是一次心理的考試。


高考在考查知識的同時要考查學生的各種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綜合能力,還要考查學生的創新精神。高三一年是學生十二年學習中最艱苦、最勞累的一年。考生有沒有毅力再苦一年?再累一年?考生的心理品質、心理承受力如何?一旦選擇復讀不能後悔、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堅持到底。


5.有潛力、有提升空間


相當一部分復讀生不是落榜生,他們只是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他們需要優秀教師的點撥,他們具備提升空間,他們也有再學習的願望。


對於老師來講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懂的老師。師生朝著一個目標共同努力,學習上的問題完全可以解決。


02.

復讀生心理的兩大方向、三大注意


復讀生心理:兩大方向


1.樹立合適的目標


復讀生要清楚自己的起點,明白不同層次的復讀生高考提升的空間也是不同的,根據這些給自己樹立目標。這個目標一定要適合自己,不要過分苛求自己,否則整個「高四」過程,會一直處於低落與失敗的狀態。


2.學會減壓


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面的壓力,經常壓得復讀生抬不起頭來,這時就要學會自我減壓,具體說,就是要學會宣洩和轉移情緒以及自我安慰。


復讀生心理:三大注意


1.儘快走出陰影


復讀生應該認識到,剛剛結束的高考不管成績如何,都已經過去了,要儘快走出以前的陰影。


幾乎每年都有復讀生,本身素質不錯,學習成績也很好,但由於心理壓力過大,而影響了考試發揮,無緣理想的院校。但也有部分同學因為心理壓力小,平時不很出色,高考卻讓人刮目相看。


2.正確對待平時的考試


復讀過程中,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會接踵而來,每一次考試都有進步是不可能的,復讀生要學會正確看待平時的考試,要通過考試檢查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情況,及時查漏補缺。自從上了高四,很多復讀生就遠離了操場,其實在這時,更要學會轉移情緒,用打球、聽音樂等娛樂形式,來轉移自己的心理焦慮。


3.要適時的進行自我安慰


很多復讀生在復讀過程中,常常懷疑自己的復讀是否有必要,擔心復讀一年,高考分數反而下降,浪費青春和精力。


這時,就要學會自我安慰:任何一種選擇都會有風險,只要自己奮鬥過,就不必計較結果,要表現出一種大氣與灑脫。






03.

復讀的這一年應該怎麼過?


1.正確認識自己


復讀生首先應明白自己的優勢與問題所在,然後再為自己的復讀生活做一個計劃,整個學年,依照計劃有條不紊地學習。


優勢:知識儲備豐富


與普通高三學生比較,復讀生已經學完了整個高中階段的課程,從知識儲備上看,他們知識相對豐富,具備一定的臨考經驗,在狀態上把握較好;不用參加會考,可以全力以赴應對高考;更了解自己的強、弱科目。


劣勢:學習素質不足


低分復讀生在學習方面的缺點表現比較突出,高考失利的主要原因在於本身領悟能力需要再加深、鞏固,這一缺點是不容易彌補的;由於學習不認真,荒廢學業而造成的復讀,雖然成績提升的空間較大,但是由於已經形成了知識的斷層,所以需要下工夫補上。


2.不斷糾正缺點


部分復讀生對以前的學習模式產生了慣性。很多復讀生在學習方面都存在某方面的不足,如基礎知識有漏洞、學習方法不得要領、應試技巧不足等,這些都需要不斷改正。


3.克服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是很多復讀生的通病,老師一講就會,下課就忘。因為老師講的部分內容,復讀生在高中階段都有過接觸,感覺接受起來相對容易,並認為是自己已經掌握的內容,下課後,缺乏對知識的梳理、總結。在做題時,這一問題就表現得非常突出。



4.保持動力


在復讀班開學的前3個月裡,很多學生表現都不錯,學習勁頭很足,但以後,就會有學生漸漸分心。這一點主要集中於部分低分復讀生。


在入學的前3個月裡,高考失敗的壓力還沒有淡去,同學們對待學習也非常認真,漸漸地,個別同學就會放鬆自己,認為復讀也不過如此。


最後想告訴大家:如果你確定了要復讀,那麼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與打算。既然選擇了復讀,就忘掉過去的失敗,為新的一年努力奮鬥拼搏!

相關焦點

  • 復讀?不復讀?看完這篇文章你心裡就有底了
    好在,老師很關注她,甚至主動找到她說,「你復讀不是為了給別人看的,只要能實現目標,管別人怎麼看。」她也漸漸適應了復讀生活,每天早上6點醒,晚上1點睡。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失利考生都適合復讀,都能完成復讀這個挑戰。
  • 高考成績不理想,到底要不要復讀一年?注意:這4種人不適合復讀
    有的學生一舉成功,那自然是魚躍龍門,好大學隨便挑選;也有的學生因為種種原因高考失利,不得已選擇一個三本或是專科,或是乾脆直接復讀一年。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高考復讀越來越普遍。那學生的高考成績不理想,到底要不要復讀一年呢?注意:這4種學生不適合復讀!
  • 藝考生沒考好要不要復讀?你真的適合復讀嗎?
    這大概是部分剛經歷完高考錄取的藝考生的一些心理變化復讀的優劣分析優 勢:通過一年的有針對性複習彌補自己文化課或者專業課上的不足,考上一個心目中的學校。劣 勢:復讀一年後專業成績和文化成績會提高到一個什麼程度,需要靠你自己的努力才能決定了;不僅如此,藝考生復讀還需要承受一年的經濟壓力,畢竟藝考生一年的費用也是一個不少的數目,再者,復讀對藝考生的心理承受壓力也是非常之大,心理脆弱者慎重。你真的適合復讀嗎?
  • 如果你正在考慮復讀,請看這篇文章
    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你會怎麼選擇呢?隨著高考成績的公布,有人歡喜有人憂,考的好的同學仿佛瞬間頭頂多了一道光環,走哪兒都有人稱讚,考的不好的大多都宅在家裡,不願意出門,更怕別人問成績。對於考的好的和考的不好的人來說,路都好走,最難抉擇的是分數線左右的同學,剛達線的走不了好學校,沒達線的不甘心。復讀往往會成為他們所考慮的一個選擇,那到底要不要復讀呢?
  • 哪些落榜考生不適合復讀?
    現在這個時間,部分大一新生都已經在心儀的大學裡了,還有一部分在假期中,另一部分就是還在猶豫要不要復讀的了,那如何判斷自己適不適合復讀,我根據自身和周圍人的經歷以及部分文章總結了一下,給出以下建議:1、分數過低。
  • 你真的適合復讀嗎?快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與此同時,不少同學選擇了復讀或者正在思考要不要復讀。也有同學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高考成績並不理想,沒法填報自己理想的大學,考生對結果心存不甘,選擇了復讀。哪些考生適合復讀?1.高中基礎紮實,成績優異,綜合水平頗受認可。
  • 高考失利,專業被調劑,到底要不要復讀?復讀失敗了怎麼辦?
    導語今年的高考已經到一段落了,同學們都已經知道自己被哪一所大學錄取了。那有同學就問了,專業被調劑怎麼辦?要不要復讀呢?別擔心,學姐告訴你,什麼樣的人適合復讀。高考是每一年所有考生心裡最重要的事情,考上自己喜歡的專業,全家人都很開心。
  • 高考改革在即,學生被勸解不要復讀,為何有人卻說今年適合復讀?
    高考改革在即,學生被勸解不要復讀,為何有人卻說今年適合復讀?,想要來年再戰高考,衝擊自己想上的大學,學生的這個想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和勸解,覺得高考改革在即,明年的高考,又有8個省市加入了高考改革,學生復讀很不利,成功的機率並不高,因此,不建議學生復讀,這時卻有很多人支持學生復讀,並且說今年最適合學生復讀,這是為何呢?
  • 高考失利,究竟該不該復讀?看完這篇你或許會有答案
    你發覺自己智商不夠,的確不是學習的料嗎?你是那種學習比較佛系,不願意下苦功夫的學生嗎?你現在一提起高考,心裡就會縈繞一股清晰的毛骨悚然感嗎?你打心底秉持「讀書無用論」,不懂家人為什麼一定要逼你讀書?前4個問題,如果有任何一道你的答案是肯定,那麼也許你真的不適合復讀。第5道題,對很多高三生來說,你現在所堅持的這一理論的確還是自己想法青澀的表現,如果你沒有打心底改變這種想法,那勸你也不要浪費時間再讀一年了。
  • 專科和復讀怎麼選擇?沒考好要不要復讀?看完這4點你就清楚了
    在高校不斷擴招的大背景下,加之各大高校「規模求大求全」的整體趨勢環境下,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只要你參加高考,成績不是零分,就一定可以上大學」。但是,對於一部分平時成績比較好、本來可以上本科,但是由於高考發揮失常、分數不是太高只能上專科的學生來說,專科和復讀到底應該選擇什麼?怎樣才能不讓自己留下遺憾?
  • 今年中/高考沒考好,要不要復讀?
    剛中考完的表妹,前幾天打電話說考得不是很理想,在糾結要不要復讀一年,又擔心怕自己復讀一年的結果不滿意。相信有不少同學或家長也有同樣的糾結吧。確實,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因不滿意自己的成績而選擇復讀。但是,在考慮該不該復讀之前,請好好想一想你適不適合復讀,並不是所有的考生都適合復讀。
  • 讓鄰居提復讀建議的時候,他們都不願意讓你復讀,這是為什麼?
    每年高考成績公布之後,關於「是否復讀」這個話題,總是熱議不斷。很多確定不了答案的家庭,就會去問鄰居或者親戚朋友,看看他們有沒有什麼建議。但大部分最後得到的答案都是「不建議復讀」。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離不開這3點。
  • 如果四年本科大學畢業,你會復讀重新參加高考嗎?看這篇文章
    設想以下,如果你是主人公,會回去復讀再次參加高考嗎? 所以,決定回家復讀一年,明年參加高考爭取考上心目中的大學。當然,首先佩服此人有如此強大的毅力和耐心,祝願他能進入夢寐以求的學校並且讀上自己喜歡的專業,最後找到滿意的工作。
  • 什麼人適合復讀?
    高考成績揭曉後,無論你接受,還是拒絕,分數都已經確定無疑,不容改變。每年都是這樣,分數有高,也有低,自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那些成績不理想的,或者心有不甘的,自然就把復讀當成彌補遺憾的機會了。但是,自己是否適合復讀,以及復讀的效果會怎樣,估計他們心裡也沒有數。於是,我心中就萌發了一個問題:到底什麼人適合復讀?
  • 高考成績不理想的考生到底要不要復讀?換個角度思考一下
    今年高考成績已經全部公布出來了,相信很多考生都考出了自己理想的成績,但一定有一部分的考生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他們會糾結到底是正常填報志願讀一所自己並不想去的大學,還是復讀一年明年繼續徵戰高考。對於高考不理想的考生來說,他們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復讀,那麼這些考生中哪些人適合再復讀一年,哪些人不適合復讀一年呢?有沒有什麼判斷標準?
  • 藝考高考失利,我要不要復讀?
    隨著高考成績及志願填報後,查查的私信被塞滿了,很多同學都很迷茫和糾結,我今年的高考、藝考成績不理想,到底要不要復讀?如果你藝考失利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付出和努力,那麼查查建議你,如果沒有痛下決心的勇氣和毅力,復讀是很難堅持下來的,所以建議你先了解自己。綜上:復讀是一件很需要毅力的事,如果你沒有辦法做到堅持,建議你另行考慮。如果選擇復讀,一定要重視統考,也一定要在校考時進行評估,做好選校定位。
  • 高考失利,選擇復讀需注意哪些?什麼樣的考生不適合復讀?
    每年高考完出分過後,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昨天后臺有同學說:決定復讀了。有的人復讀一年逆襲上清北,也有人復讀依舊渾渾噩噩,推脫逃避,不願面對。 你適合復讀嗎?先來回答這些問題:1. 你高考出現重大失誤了嗎?(高考成績低於模擬成績50分及以上)2.
  • 失利考生對號入座 能不復讀就別復讀
    不少考生由於錄取不理想或是直接落榜,心有不甘,紛紛動起了復讀的心思。那麼你到底適不適合復讀呢?記者採訪了我市多位一線老師,看看他們的建議是什麼。「能不復讀就別復讀。」這是很多老師發自肺腑的原話。老師們表示,復讀確實有絕地反擊的可能,但是復讀的孩子照比應屆的考生要承受更多更大的壓力,這部分壓力來自於身體、心理,甚至是家庭經濟上的。
  • 高考失利,到底該不該復讀?看完這些你或許會有答案
    每年高考完出分過後,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當然也有人高考後選擇復讀,有的人復讀一年逆襲上清北,也有人復讀依舊渾渾噩噩,推脫逃避,不願面對。你適合復讀嗎先來回答這些問題:你高考出現重大失誤了嗎?你發覺自己智商不夠,的確不是學習的料嗎?你是那種學習比較佛系,不願意下苦功夫的學生嗎?你現在一提起高考,心裡就會縈繞一股清晰的毛骨悚然感嗎?你打心底秉持「讀書無用論」,不懂家人為什麼一定要逼你讀書?前4個問題,如果有任何一道你的答案是肯定,那麼也許你真的不適合復讀。
  • 高考不理想要不要復讀,那些決定復讀的同學,你想好這三件事了嗎
    如果你認為高考就等於人生,高考的成功就等於人生的成功,那麼高考成績不理想你當然要選擇復讀。等你以後回看自己所做的決策時,不會後悔,那麼這個決策就非常好。其實我們所做的決定,無論是復讀還是不復讀,你都一定要為你自己的人生去負責。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不要讓父母決定,也不要讓你的老師決定,而是你作為你自己人生的主人去為你的人生做這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