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是一味常用的中藥材,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列為上品。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麥冬的作用以及常用的麥冬的一些煲湯方法。
麥冬的來源
麥冬來源於百合科植物麥冬的乾燥塊根。古代的養生家對麥冬情有獨鍾,據李時珍解釋說道「此草根似麥而有須,其葉如韭,凌冬不凋,有諸韭,忍冬諸名,俗稱門冬,便於字也。可以服食斷谷,故又有餘糧、不死之稱。」
麥冬的功效
中醫認為,麥冬藥性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
具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為滋補佳品。
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肺燥乾咳,陰虛勞嗽,喉痺咽痛,胃陰不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腸燥便秘等症,也可用於心陰虛及溫病熱擾心營,心煩失眠等症。一般用量為6~12克。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食少便溏,以及外感風寒、痰溼咳嗽者忌服本品。
麥冬與天冬的配伍
麥冬常與天冬配伍,二者均為甘寒濡潤之品,天冬通腎氣,滋腎清熱之力較強,麥冬定肺氣,有潤肺化痰之功。二者配伍不僅在
養陰清熱方面有協同作用,且潤肺滋腎,清金益水,兼理肺腎二髒。二冬相合,用之補肺可防傷腎,用之滋腎又可助肺,有安此定彼之用。
麥冬的養生食療
麥冬同樣也是食療養生桌上常客,常用來煲湯或者煲粥,現在我們來介紹幾款麥冬藥膳以及做法:
豬肺二冬湯
準備豬肺500克,麥冬30克,天冬20克,白蘿蔔100克,適量調料。
豬肺洗淨切片,白蘿蔔去皮切塊,麥冬及天冬放鍋內加適量清水用武火煮沸。開鍋後加入豬肺和白蘿蔔,改文火煮至蘿蔔軟爛,再加入適量調料即可。
此湯可滋陰補肺,適用於低熱、盜汗之肺結核病患者。
參麥雪梨瘦肉湯
太子參30克,麥冬15克,杏仁30克,雪梨4個,瘦肉500克,生薑3片。
將太子參、麥冬、杏仁洗淨,梨洗淨切好,去核。瘦肉切好,與生薑一起放入鍋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煮一小時,再加入適量調料即可。
此湯可清燥潤肺、益氣生津。適用於氣陰兩虛,體弱多病者,對於老年人咳嗽也有較好的療效。
麥冬燉老鴨
準備雄老鴨1隻,麥冬30克,蟲草15克,蔥白5根,胡椒粉、鹽、味精、料酒、姜適量。將老鴨殺好洗淨,麥冬、蟲草浸發後洗淨備用。將蟲草、麥冬一起放入鴨腹中縫好,再將處理好的鴨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開後,加入所需輔料,文火燉至鴨肉熟爛再加入適量調料即可。
適用於乾咳、氣喘、盜汗、消瘦、食慾不佳的肺結核患者食用。
以上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