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銀行經理的國庫業務快速增長,防範國庫資金風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手工監督模式已無法有效捕捉和準確度量國庫資金風險的漏洞,給國庫資金風險控制帶來了巨大挑戰。為此,積極推進國庫事後監督由手工向電子化轉型,不斷完善國庫事後控制監督新模式,是強化國庫資金風險監控,提高人民銀行經理國庫業務水平的重要措施。
國庫資金風險基本形式
國庫資金風險按表現形式劃分為五種類型,操作風險、管理風險、技術風險、道德風險和外部風險。操作風險、管理風險和技術風險直接影響和威脅國庫會計核算和國庫業務系統運行安全;外部風險由外部轉嫁而來,道德風險存在於各類風險中,最終都反映和體現為操作風險、管理風險和技術風險。各類風險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任何一種風險出現並擴大,都有可能造成國庫資金損失。
國庫資金運行過程複雜,資金風險的性質、風險表象和風險程度各不相同,需要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對其風險狀況進行分析。
(一)定性分析。依據風險產生的原因、風險表象的不同情況,國庫資金風險可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操作風險。國庫人員在辦理國庫業務過程中,由於操作規程不明確或操作規程執行不嚴格、不熟練等原因導致誤操作或違規操作而形成風險。二是管理風險。由於國庫資金管理疏漏、管理手段不到位、監督力度不夠而形成風險。三是技術風險。由於國庫信息系統設計不周密、管理不完善而產生風險。
(二)定量分析。依據風險水平、風險級別以及資金可能遭受危害和損失的不同程度,國庫資金風險可劃分為高、中、低三個風險等級。高風險是指因嚴重違反內控制度並可能導致業務糾紛或資金損失的環節和行為。中風險是指影響國庫各項職責履行,致使國庫資金不安全因素增多的環節和行為。低風險是指影響國庫內部管理目標實現,導致工作質量、效率下降的環節和行為。
國庫資金風險控制路徑設計
國庫資金風險控制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動態過程,我們需要對上述影響國庫資金安全的風險點和風險環節設定定性、定量指標,進行動態循環分析,並根據不同時期國庫資金風險管理的側重點和管理要求適時調整風險管理內容和方向。從上述分析情況看,國庫資金風險分布在業務處理的各個環節,存在於業務處理的全過程,並最終在事後監督環節得到全面體現,因此,建立國庫監管系統事後監督平臺(以下簡稱事後監督平臺)是提高國庫資金風險控制水平的最佳路徑。通過系統平臺實現對事前、事中監督行為的檢驗,對各種風險進行分類評價,進行實時預警提示,從而促進國庫資金安全運轉。
(一)事後監督平臺預期目標。通過建立事後監督平臺,實現對國庫會計核算關聯業務自動篩選、辨別,根據平臺中預設的風險評價管理體系指標,對國庫會計異常信息數據進行分析、預警,及時發現國庫資金風險分布特徵和變化趨勢,找出風險多發環節和驅動因素,為國庫風險監控事前預測提供分析數據,為國庫風險監控事中緊急處理提供操作依據,促進國庫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控制、早處置,最大限度地規避國庫資金風險。
(二)事後監督平臺運行模式。事後監督平臺以數據分析為基礎,以風險發現、識別和控制為導向,按照「系統重點監督+人工輔助監督」的原則,通過量化採集國庫會計核算業務系統前臺帳務數據信息,實現系統自動校驗比對數據,發現和記錄風險事項;依據設置的風險評價管理指標,完成各類定性與定量風險事項的分析、評估;運用監督結果,進行風險預警,完善內控管理,實現監督結果與風險管理有機結合。事後監督平臺通過與前臺核算系統直接對接和關聯,按照統一的操作標準,細化的監督內容,設置涵蓋會計核算業務處理全過程的監督流程和風險分析、預警指標體系,按照業務環節以及國庫資金風險控制的重要性確定監督範圍,對納入該範圍的帳務數據進行跟蹤監督,對國庫資金出入和重大會計事項等風險環節進行重點監督,從而實現對業務操作過程和系統運行過程同步監督。
(三)事後監督平臺主要管理流程。1.數據信息採集。一是系統自動採集。事後監督平臺直聯TIPS和TCBS,自動採集上一工作日TIPS聯網電子信息(含收入、支出、退庫、更正和集中支付信息),TCBS流水帳、帳表數據、業務量、系統參數、系統日誌等業務核算電子信息;二是人工錄入採集。如:運用票據影像縮微功能,以及OCR(光學字符識別)圖像識別技術,將紙質憑證信息轉化為電子數據信息導入事後監督平臺。由人工錄入紙質原始憑證部分重要要素,將數據信息載入事後監督平臺。
2.數據信息處理。根據資金風險水平的高低,劃分重點監督環節和項目,依據設定的監督規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比對。首先,進行正向比對。事後監督平臺依據採集的原始信息(含電子信息和人工錄入信息),模擬核算過程計算出結果,與TCBS相關數據信息進行自動篩選比對。其次,進行反向推算。事後監督平臺提取TCBS帳表數據對核算過程進行反向推算,監督TCBS參數設置和數據錄入是否正確。如利用各級次預算收入日報表發生額與相對應的最終目的帳戶收入金額核對,校驗轉帳和流水參數設置正確性;根據各級收入日報共享分成科目、稅收返還科目和體制上解科目發生額計算相對應科目共享收入分成比例、稅收返還比例和體制上解比例,與事後監督平臺相應參數比較,校驗TCBS參數設置和預算收入錄入是否正確。
3.風險統計分析。事後監督平臺依據預設的風險指標函數,對發現的風險事項自動進行量化分析,計算出各項風險指標,並進行模型匹配,形成業務運行風險評估結果,判斷風險狀況。系統根據監督業務時間和監督分析結果自動生成監督情況統計分析報告表、風險情況統計分析報告表、會計核算質量情況比較分析情況表、會計核算質量趨勢分析報告表、重要空白憑證保管使用銷毀情況統計報告表和有價單證變化情況分析報表等日、月、季、年報表,向前臺核算部門提供全方位追蹤、分析和管理風險數據信息。其中,重要空白憑證保管使用銷毀情況統計報告表和有價單證變化情況分析報表應列示事後監督與前臺實際發生數據的比對結果,記錄重要空白憑證跳號使用的有關情況。
4.風險預警。事後監督平臺依據設定的預警條件,篩選監督登記簿的異常信息數據,通過批量處理和預警指標參數的設置進行數據動態跟蹤、監控,將符合預警設置條件的風險信息以數據量化形式或圖形模式集中展示,一旦觸及設定的風險預警值,系統自動發出預警信號,提示風險。此外,事後監督平臺提供風險預警歷史數據查詢,以便前臺核算、事後監督、內審等掌握國庫資金一定時期風險變化情況,揭示風險變化趨勢,輔助各相關部門做出風險控制決策。
5.風險處置。事後監督平臺每天將事後監督差錯以及風險情況反饋到業務前臺,國庫部門負責人、會計主管和經辦人員根據差錯和風險情況,從制度執行、業務處理流程等方面查找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風險處置方案,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並在事後監督平臺中記錄處理情況。
國庫資金風險控制路徑建設的配套措施
實現事後監督平颱風險管理目標,不僅需要切實可行的操作流程,還需要建立和完善系統相應的配套功能,從而提高監督效率。
(一)建立影像存儲與運用功能。將OCR技術引入事後監督平臺,運用該技術實現國庫原始憑證信息智能識別,憑證檔案縮微管理和精確索引,憑證影像信息與業務流水信息關聯勾對和核查,有效發揮其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同時,要建立TCBS系統參數自動監督功能。通過事後監督平臺自動監控TCBS參數變動或採集TCBS參數變動數據,並做出業務系統參數變動提示,監督人員根據提示審核、監督發生變動的業務參數設置是否合規、正確,從而實現事後監督平臺對TCBS系統參數實時監督和管理,規避參數設置錯誤引發的風險。
(二)完善預算支出管理功能。一是完善集中支付零餘額帳戶監督管理。將集中支付代理銀行報備的零餘額帳戶名稱、帳號及對應的預算單位、單位編碼等信息導入或錄入事後監督平臺,形成零餘額帳戶信息庫(以下簡稱信息庫)。系統通過自動檢索信息庫的單位編碼,比對信息庫與前臺TCBS核算業務單位編碼信息,監督零餘額帳戶開設是否符合管理要求,報備信息是否完整。二是完善非預算單位撥款監督。可由財政部門提供「預算撥款收款單位性質(預算或非預算單位)」,將其作為TCBS支出業務必錄項目,監督人員通過事後監督平臺檢索功能,篩選出撥往非預算單位的撥款信息進行重點監督。三是完善專項資金分次撥付監控。將上級下達的專項資金額度及撥款依據(如文件號)導入或錄入事後監督平臺,系統按照文號自動檢索和累加專項資金分次撥款金額,若達到規定額度系統自動提示,防止專項資金超額支付。
(三)拓展資金清算業務管理功能。通過事後監督平臺採集TCBS資金來帳帳戶信息,按照商業銀行、預算收入科目、付款人帳戶帳號、金額生成監管統計資料,為國庫部門開展對商業銀行、信用社代理國庫業務非現場監管提供基礎資料。
(四)建立系統信息共享管理功能。上級國庫、事後監督等部門根據各自權限登錄下級國庫事後監督平臺查閱國庫會計信息影像資料、相關風險分析監督報告表,對下級國庫監督工作實施遠程監控;檢查人員依據上傳影像資料直接對被查國庫業務進行檢查,減少現場檢查工作時長;人民銀行紀檢、審計等部門按照監督審計項目,登錄事後監督平臺辦理資料查閱開放審批手續,依據批覆權限查閱、監督審計國庫會計業務。通過信息共享,實現國庫業務非現場實時監督,提高國庫業務監控時效。 (作者為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