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威海市把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作為推動預算管理科學規範高效,應對財政收支矛盾的重要抓手,以績效結果為導向,切實抓好事前、事中、事後績效管控,積極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財政資金統籌調控能力進一步增強,預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實施效果進一步提升,有力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強化事前源頭控制,為科學編制預算提供可靠依據
一方面,威海市對擬新出臺的重大支出政策和項目,開展事前績效評估。運用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圍繞立項必要性、投入經濟性、績效目標合理性、實施方案可行性和籌資合規性等進行客觀公正的評估,從源頭避免無效、低效的政策和項目。將評估結果作為項目入庫的先決條件,對應開展未開展事前績效評估,未通過財政可承受能力或債務風險評估的政策和項目,一律不準納入項目庫,不得安排年度預算。
另一方面,威海市實施績效目標管理。在編制年度預算的同時,同步編制績效目標;財政部門把績效目標作為審核預算和後期實施績效管理的重要依據,藉助引導部門科學設定目標,帶動部門更加嚴肅審慎地申請預算、安排項目,努力實現既定目標。目前,市本級已將91個部門的498個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納入指標庫。
實行事中績效跟蹤,把好預算執行關
進入預算執行和項目實施階段,威海市組織各單位對部門重大支出項目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及時調整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偏差,並對項目支出進度實行專項考核,針對項目逾期無法實施的情形,建立主動報備制度,督導部門和單位加快項目實施。2020年實現了市本級所有項目支出績效跟蹤全覆蓋。
做好事後績效評價,突出績效導向優化資源配置
預算執行完畢或項目完成後,威海市財政部門每年選取部分預算金額大、社會關注度高、代表性較強的重點支出政策和項目實施重點評價,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績效評價「威海模式」,更加科學、準確地衡量財政支出的實際產出和效益,並提出優化完善政策、調整資金安排、提高使用效益的意見建議。
以成本效益為抓手,提高績效管理的科學性
對公用事業財政補助政策的績效管理,成本把控是關鍵。為更科學精準地實施績效管理,在預算編制階段,威海市財政部門先後組織對公共運輸、民用航空補貼、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財政補助政策相關企業,從政策和行業監管、企業成本控制和成本運營費用計算等方面進行成本分析研究,進一步釐清政策性虧損和經營性虧損的邊界,使財政政策依據更充分、標準更科學。(來源:山東財政)
【來源:威海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