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控制、事中跟蹤、事後評價!威海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新模式

2021-01-15 瀟湘晨報

近年來,威海市把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作為推動預算管理科學規範高效,應對財政收支矛盾的重要抓手,以績效結果為導向,切實抓好事前、事中、事後績效管控,積極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財政資金統籌調控能力進一步增強,預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實施效果進一步提升,有力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強化事前源頭控制,為科學編制預算提供可靠依據

一方面,威海市對擬新出臺的重大支出政策和項目,開展事前績效評估。運用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圍繞立項必要性、投入經濟性、績效目標合理性、實施方案可行性和籌資合規性等進行客觀公正的評估,從源頭避免無效、低效的政策和項目。將評估結果作為項目入庫的先決條件,對應開展未開展事前績效評估,未通過財政可承受能力或債務風險評估的政策和項目,一律不準納入項目庫,不得安排年度預算。

另一方面,威海市實施績效目標管理。在編制年度預算的同時,同步編制績效目標;財政部門把績效目標作為審核預算和後期實施績效管理的重要依據,藉助引導部門科學設定目標,帶動部門更加嚴肅審慎地申請預算、安排項目,努力實現既定目標。目前,市本級已將91個部門的498個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納入指標庫。

實行事中績效跟蹤,把好預算執行關

進入預算執行和項目實施階段,威海市組織各單位對部門重大支出項目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及時調整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偏差,並對項目支出進度實行專項考核,針對項目逾期無法實施的情形,建立主動報備制度,督導部門和單位加快項目實施。2020年實現了市本級所有項目支出績效跟蹤全覆蓋。

做好事後績效評價,突出績效導向優化資源配置

預算執行完畢或項目完成後,威海市財政部門每年選取部分預算金額大、社會關注度高、代表性較強的重點支出政策和項目實施重點評價,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績效評價「威海模式」,更加科學、準確地衡量財政支出的實際產出和效益,並提出優化完善政策、調整資金安排、提高使用效益的意見建議。

以成本效益為抓手,提高績效管理的科學性

對公用事業財政補助政策的績效管理,成本把控是關鍵。為更科學精準地實施績效管理,在預算編制階段,威海市財政部門先後組織對公共運輸、民用航空補貼、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財政補助政策相關企業,從政策和行業監管、企業成本控制和成本運營費用計算等方面進行成本分析研究,進一步釐清政策性虧損和經營性虧損的邊界,使財政政策依據更充分、標準更科學。(來源:山東財政)

【來源:威海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事前事中事後全流程覆蓋 實施績效管理改革
    通過事前、事中、事後、結果運用四個維度,將預算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到預算管理全過程,構建「事前有目標,事中有監控,事後有評價,評價結果有運用」的預算績效管理閉環系統。不僅如此,《實施方案》還規定對新增重大政策和項目開展事前績效評估,審核和評估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以結果為導向配置財政資金和公共資源,進一步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發改部門要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的事前績效評估,評估結果作為申請預算的必備要件。此外,本方案實施後,羅湖試點重點新增項目全過程跟蹤評價管理。
  • 以事前評估為抓手,打造統籌成本效益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馬駿/文 如何看待成本效益視角下的預算績效管理?對部門(項目)的成本效益管理不是在局部領域或某個環節進行控制,而是要進行預算決策、執行、評價、監督的全過程管理,抓住成本效益結構的重點去挖掘。事前評估將預算管理的關口進一步前移,將過去靠監控預算執行率指標推動項目實施的管理模式,轉為以績效預期拉動項目的方式,督促部門單位落實預算編制的主體責任,提高支出的計劃性和可執行性,將花錢與辦事統籌謀劃。由於預事在前,後續推進中又可簡化審批程序,節約執行監控成本的同時激發部門和單位公共服務的活力。三是有助於做實項目庫管理。事前績效評估可以作為項目入庫的第一道「關卡」。
  • 績效管理 | 論事前績效評估和預算評審的關係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提出「以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為關鍵點和突破口,解決好績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財政資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事前績效評估拓展深化了對公共服務的績效目標管理,在公共服務的供給前進行科學論證,從源頭上有效避免盲目決策和不合理投資,推進「責任政府」建設。
  • ...丨山東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兩年來取得明顯成效 構建起「1+2+N...
    「全過程」,就是將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嵌入預算管理的全鏈條,在預算編制前,要對準備入庫的新增政策和項目進行充分評估;在預算編制時,要明確績效目標;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要加強績效監控;在預算執行完畢後,要開展績效評價,並將評價結果與來年預算安排掛鈎,績效好的多安排,績效差的少安排甚至不安排,從而形成管理「閉環」,引導各方面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 我省推進預算績效管理規範化制度化
    為進一步加強和規範省級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近日,甘肅省財政廳印發了《甘肅省省級預算績效管理辦法》等6個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辦法和規程,為全省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和重要依據,這也標誌著我省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進入常態化、規範化、制度化發展階段。
  • 事前-事中-事後三管齊下 項目成本控制三部曲
    於項目型企業來說,對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督和管控是整個企業管理領域中最為關鍵的一環,項目管理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項目進度、項目質量、項目成本,作為項目管理關注的三大要點,項目成本往往最容易被忽略。新時期的項目管理,必須更加注重項目成本控制,將項目成本擺在了與項目進度、項目質量同等的地位上。 在項目運行過程中,企業應該採取哪些舉措,才能夠更好地控制好項目成本呢?
  • 構建「事前預控、事中控制、事後評估」的項目造價全過程管理模式
    在新的一年裡,望同志們再接再厲、主動作為、敢於擔當,圍繞構建暢通安全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總體目標,適應新常態,搶抓新機遇,著力完善「事前預控、事中控制、事後評估」的交通建設項目造價管理模式,優化交通建設項目造價形成機制,提高交通建設造價行業服務和監管水平,推進交通建設項目造價管理信息化、規範化、法制化建設,為交通建設事業提供堅強的智力支持和經濟技術保障。
  • 【績效評價】績效指標嵌入招標文件與績效契約管理——A單位政府購買服務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的案例研究
    目前學者對政府購買服務績效管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績效評價環節,實踐中全過程政府購買服務績效管理的制度規範尚不健全,政府購買服務預算管理、採購管理、合同管理、績效管理、財務管理之間的一體化關係尚未理順,政府購買服務全過程績效管理的有效模式還在探索中。構建預算、績效與項目管理一體化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成為重要的理論與實踐議題。
  • 事前計劃 事中控制 事後檢查
    據介紹,該中心是攀鋼設備備件採購、管理的主力軍,在設備備件管理方面取得的良好業績,主要得益於在具體管理工作中實現了「事前有計劃、事中有控制、事後有檢查」的全過程管理。  事前突出計劃剛性  近年來,攀鋼釩公司在各二級廠建立了由主管領導牽頭組織計劃評審的工作制度,從實際需求、費用等方面對計劃申報進行嚴格確認,同時對公司現有庫存和各廠機旁備件庫存進行摸底,對能夠直接調用利庫的或通過修、配、改可使用的,儘量減少計劃申報。
  • 國庫監管系統事後控制新模式探析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銀行經理的國庫業務快速增長,防範國庫資金風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手工監督模式已無法有效捕捉和準確度量國庫資金風險的漏洞,給國庫資金風險控制帶來了巨大挑戰。為此,積極推進國庫事後監督由手工向電子化轉型,不斷完善國庫事後控制監督新模式,是強化國庫資金風險監控,提高人民銀行經理國庫業務水平的重要措施。
  • 夯實預算績效管理的法律基礎
    近日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遵循黨的十九大「建立全面規範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要求,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的重大戰略部署,夯實了預算績效管理的法律基礎。
  • 深圳: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一年來,深圳財政緊緊圍繞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要求,多措並舉、真抓實幹,改革成效顯著,充分彰顯「深圳特色」。到2020年底,市和區兩級已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深圳市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連續兩年獲得財政部通報表揚。
  • 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管
    社會保險基金運行鏈條長,涉及的部門、環節較多,為了使相關部門的監督職責更明晰,《監督辦法》主要在安全預防、監管體系、內控管理、監管手段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做到了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管。
  • 【預算報告解讀】2020年北京財政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情況
    (一)夯實制度基礎,完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制定印發《北京市市級財政支出成本預算績效分析操作流程》、《北京市市級部門預算績效運行監控管理辦法》等,規範績效評價、成本績效分析等工作流程,加強績效目標管理,資金績效監控,夯實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基礎。
  • 成本效益視角下的預算績效管理研討會圓滿結束
    趙司長以科技重點領域項目的實踐案例入手,從整體性評價、結構性評價和層次性評價探討了科技重點領域的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方式;部門預算績效管理問題的認識上,趙司長認為還要從部門的職能類型、部門的行業管理體制、部門預算與轉移支付制度支出、部門所述單位的結構特點、部門行業管理與內部管理的職責關係、部門基本支出與項目支出、部門預算中財政撥款和非財政撥款的關係幾個方面探討建設部門預算績效管理。
  • 成本效益視角下的預算績效管理研討會成功舉辦
    財政部教科文司原司長趙路從重點領域預算和部門預算角度,深入剖析了現階段我國預算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指出了目前在績效評價方法與結構運用中存在的不足,為績效管理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確的思路。他指出,領域績效具有全局性、結構性和層次性,對於財政科技預算支出總體性評價應從國際比較、成本效益、科創能力與水平進行考量。對於部門績效評價要分類設計,區別對待,不要搞「一刀切」。
  • 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後總結
    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後總結 發布時間: 2010-07-17 16:13   來源: 荊楚網   進入電子報         在質量管理中,檢驗人員的檢查過程是在加工過程結束之後的一種事後行為,是一種被動的事後管理
  • 行政事業單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與重點領域績效評價實務」(線上+線下)研修班
    財政部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報告中「績效」一共出現了24次,足顯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各地方各部門應該繼續深化和完善往年已經推進的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建設,2020年底中央部門和省級層面要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既要提高本級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又要加強對下轉移支付的績效管理,防止財政資金損失浪費;到2022年底市縣層面要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大幅提升預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實施效果
  • 關於委託第三方機構參與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
    由於這方面工作起步不久,目前對預算部門或單位作為委託方選擇使用第三方機構以及開展必要的管理監督缺乏統一要求,特別是委託第三方機構評價自身績效的做法亟待規範。為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以及政府採購管理、政府購買服務管理有關規定,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 績效評價 || 全過程績效評價探究
    一是缺乏事前評價,評價程序主要評價購買過程,缺乏項目實施前的立項和決策評價,對結果應用的評價也較少;二是績效目標設置不夠細化,缺乏評價標準,一些項目事中評價沒有明確成文的標準,現場核查力度弱,甚至無相應評價記錄或書面報告,評價結果流於形式;三是對服務滿意度的重視程度不夠,服務滿意度賦權重較小;四是事後評價工作缺乏具體驗收標準,結果應用不強,有些項目在驗收環節也缺乏具體的明文標準,評價結果實際應用範圍與政策要求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