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圓周率是無限不循環小數,科學家還要不停的計算,這是為何?

2020-12-25 歷史依秋

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就對圓周率有過深刻的了解,不過其中最神奇的一個事情就是圓周率π的存在,有了圓周率之後,我們算數學題也簡單了很多,不過圓周率是怎麼來的呢,其實也可以說是圓的周長除以直徑,得出來的數值也就是圓周率。

然而π最神奇的事情就是他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我們應該也學過,不過我們最熟的就是3.1415926,能夠繼續背下去的人少之又少,近年來雖然也有人背會了圓周率後面很長的數值,但是這對圓周率來說,也只是九牛一毛。

其實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對圓周率進行研究,早在公元263年,劉徽就已經算出圓周率的數值大概是在3.1416左右,後來又有了祖衝之,更加精確了這個數值,隨著我們科技的發展,超級計算機驚人的計算能力,關於圓周率的計算似乎也方便了許多。

可是即使是有了這些超級計算機的計算,我們現在依然無法得出圓周率的具體數值,我一直都有個疑問,這些數字無非也就是0-9,為何還能是無限不循環的呢?用每個數字不停的排列,難道永遠都不會重複嗎?

然而不管我們如何計算,還是無法得出一個有效的結論,通過人工計算,當初最多只能算到小數點後的八百多位,而通過超級計算機的計算,現在圓周率已經計算到了10萬億位,即使是這樣,還是遠遠沒有任何結果。

時至今日,超級計算機還在不斷的進行運算,就像我們對各種未知的探索,是我們的好奇心在不斷促使我們進步,探索未知,只有我們能夠保持這個求知的欲望,我們將會不斷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學者會加入其中。

而圓周率雖然在我們現在看來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可是如果當計算到有一天的時候,發現,這些數字開始循環呢?又或者是這些數字是有限的呢?這對我們來說都是未知的,當我們真正發現了這些數字的奧秘的時候,或許又會對我們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促使科技的發展,科技的進步。

當這個困擾我們數千年的問題,解開之後,也許我們將會了解到更多的知識,為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科學家們都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將畢生的心血都用在了這些科學研究之中。

相關焦點

  • 圓周率是無限不循環小數,如果哪天被算盡了,到底會有多可怕?
    導語:圓周率是無限不循環小數,如果哪天被算盡了,到底會有多可怕?說到圓周率,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圓周率用希臘字母π表示,是一個常數(約等於3.141592654),是代表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而且我們也知道,圓周率是一個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即使是工程師或物理學家要進行較精密的計算,這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如果哪天被算窮盡的話,到底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呢?大家都知道,其實人們在為研究圓周率也是花費了很多的時間,比如說公元前1900年至1600年的一塊古巴比倫石匾上,清楚記載了圓周率 = 25/8 = 3.125。
  • 圓周率在二進位下會是無限循環小數嗎?
    圓周率π在十進位下是一個無理數,那麼,在二進位下,圓周率會是一個有理數嗎?或者說是一個無限循環小數嗎?在十進位下,圓周率的大小約為3.141592653589793……。數學家早已經在數學上嚴格地證明出圓周率是一個無理數,這意味著它是無限不循環小數。不管在二進位,還是八進位,或者十六進位,圓周率始終都不可能是有理數,它是無理數這個性質不會隨著進位的轉換而發生變化。因為進位只是數的表示方式,並不會影響到數本身的性質。那麼,圓周率用二進位表示為多少呢?所謂的十進位是指逢十進一,而二進位則是指逢二進一。
  • 圓周率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我們把它算到10萬億位有什麼意義
    圓周率π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目前已經計算到了小數點後面數十萬億位,但計算它並不是無用功,而是有著多種作用。圓周率是無限不循環小數數學之美在於數字和圖形的結合,圓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矩形等等,都是數學界的重要成員,很多證明過程也需要依據圖形的性質來證明。
  • 派為何是一個無限不循環的無理數,全世界科學家對它計算了幾百年
    中國南北朝時期的著名數學家祖衝之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密率與約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5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以「精確到小數點後17位」打破了這一紀錄。
  • 圓周率已被證到10萬億位,科學家還在不停計算,它究竟有什麼用
    圓周率已被證到10萬億位,科學家還在不停計算,它究竟有什麼用圓周率π是指周長和直徑之比,在科學領域佔據著重要的地位,許多基礎學科如數學、物理都離不了它,在如今的很多生產行業中圓周率也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般使用圓周率時只要取到3.14即可,即使是在一些高精尖行業中,圓周率取到小數點後十幾位也就綽綽有餘了,完全能夠滿足產品對於精度的需求。那麼為什麼超級電腦還要不停的計算圓周率呢,或許這背後藏著什麼奧秘?實際上超級計算機計算圓周率這個事情根本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複雜神秘,主要是為了測試計算機的CPU性能。
  • 圓周率已被計算到31.4萬億位,是什麼原因,讓科學家如此執著
    圓周率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π表示,為無限不循環小數,是物理學和數學中普遍出現的常數。對於中小學生來說π=3.14基本可以完成計算,就算是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在精密計算時,也只需要小數點後幾百個位,那為什麼科學家會如此執著地繼續計算圓周率呢?
  • 目前圓周率已經達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為何還要算?有什麼用處?
    圓周率這玩意想必大家小時候都有背過,至少能背個十多位;但實際使用時我們會發現,一般只會取其中的前兩位小數,也就是3.14,因為平常生活中不需要精細到這種程度。既然生活用不到,為何圓周率的計算還在一直進行?
  • 轉:既然圓周率都算出萬億位,為何超級計算機還不斷計算圓周率?
    雖然圓周率的小數位已經可以精確到很多位之後,但我們通常使用的也就兩位,此時計算圓周長的誤差大約為0.05%,這已經滿足一般精度。如果取五位,誤差將會降到0.000084%。NASA科學家表示,即便在精度要求極高的航天領域,他們也只會用到圓周率小數點後的15至16個位。在理論物理學中,與圓周率有關的基本常數計算也只會用到前32位。
  • 圓周率是怎樣計算的?從古至今數學家一直在算,為何它如此重要?
    3月14號,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平凡的一天,在數學界可是熱鬧非凡。人們為了紀念「圓周率日」歡聚一堂。加拿大的一位音樂家Michael Blake更是將其譜成了的樂曲,讓人們可以欣賞到「π」的聲音。這也不禁讓我們好奇,圓周率的魅力為何如此之大?數學家們又是如何計算出圓周率的呢?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 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 答案很意外
    有的朋友可能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接觸過π了,那時候大家都以能背π後面的小數位為驕傲,誰背得出更多的小數位就說明誰的記憶力更強。等到長大之後我們逐漸明白,π的小數位是永遠背不完的,因為它是無限不循環小數,人類目前還沒有算盡這個數。
  • 圓周率,小數點後面共有多少位,以計算到十萬億位
    相信很多人對圓周率都有印象,畢竟圓周率在數學中經常出現,而且圓周率是很多人接觸的第1個無限不循環小數,甚至很多人在上學的時候還背過圓周率,在古代缺少數學技巧的情況下,我國偉大的數學家祖衝之利用複雜的割圓術,將圓周率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也就是大家常記得3.1415926。
  • 明知圓周率算不盡,科學家為何依舊堅持?31萬億位真的有意義嗎?
    明知圓周率算不盡,科學家為何依舊堅持?31萬億位真的有意義嗎?現在科學的很多研究都是基於數學的,很多學科的發展也需要依賴於數學。每一次科學理論出現之前,都需要經過多次的數學計算之後才可以得出。從上幼兒園就開始接觸數學,從簡單的計算到一些幾何圖形的運用。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算是出門買菜,我們也會利用到數學。可見數學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但是,有一大困惑卻一直難以解開,那就是圓周率的計算,我們明明知道圓周率是不會被算完的,為何科學家們還在一直堅持呢?
  • 知道圓周率算不盡,為何超級計算機還在不停地計算?有什麼用?
    相信大家對圓周率都比較熟悉了,由於它是個無限不循環的數字,所以我們在使用的時候,只能用「π」來代替,或者近似為3.14。但是別看我們已經認為這是個事實了,但是有很多關於圓周率的挑戰還在繼續,別說什麼小孩可以背到圓周率之後的多少位,就連超級計算機到現在都在晝夜不停地計算中,這到底有什麼用呢?對於圓周率的計算,我國歷史上也在不斷進步,從最早劉微的3.1416,到後來祖衝之的小數點後七位,到這裡這個數值基本上被確定為最準確的,所以也成為了中國數學領先西方的一個證明。
  • 圓周率π已被計算到了31.4萬億位,繼續計算下去有何意義?
    說到圓周率π,相信大多數人想到的就是可以用來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是數學及物理學中存在的數學常數。通俗意義上來理解圓周率,它就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或者圓面積與半徑平方的比值。圓周率π作為一個無理數(無線不循環小數),在日常實際生活中,通常只用到近似值3.14進行計算,只有科學家們為了精確計算才會用到十位小數,甚至幾百位小數進行精確精算。在中國的古代,人們從實踐中就知道圓的周長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意思是說圓直徑的三倍多等於圓的周長,三倍多要多多少,成了一個非常難的研究課題。
  • 超級計算機已經將圓周率算到31.4萬億位,為什麼還要繼續下去?
    圓周率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因為從小學五年級開始,老師就會讓我們認識這個數字,並且告訴我們: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它是沒有辦法被算盡的。圓周率的計算公式非常簡單,可就是如此簡單的一個數字,卻困擾了人類二千多年的時間。自從2000年前,圓周率出現之後,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數學家花費一生的時間來計算它的位數。
  • 人類已將圓周率計算到31.4萬億位,為何還要繼續計算,有意義嗎?
    文/仗劍走天涯人類已將圓周率計算到31.4萬億位,為何還要繼續計算,有意義嗎?圓周率是用數學符號π來表示的。目前人類已經能夠將圓周率計算到它的31.4萬億位了。不過很多人都對圓周率持續計算下去的這一問題,抱有很大的看法。以現有的圓周率已經可以來計算圓的周長、圓的面積、體積等等關鍵的數值了。那麼持續將它計算下去,到底有什麼樣的意義呢?難道不是過於的吹毛求疵了嗎?將圓周率計算下去,人類又能得到什麼樣的利處呢?
  • 圓的面積是有限的,可是圓周率為什麼可以是無限的呢?
    我們都知道π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數字,它無限不循環,也就是說,你永遠算不完圓周率,即使用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永遠也算不到最後一位。這是圓周率無限的由來,但是同時圓周率又是有界的。祖衝之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圓的面積明明是確定的,計算圓面積的π卻可以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難道這裡不衝突嗎?
  • 圓周率的小數位已經被計算到31萬億位,再算下去還有意義嗎?
    在我們上學的時候,相信大家都接觸過一個特殊的數學單位,它就是著名的圓周率,當我們在計算圓形面積的時候,就會使用到圓周率,並且我們把圓周率的取值範圍固定在3.14,那麼圓周率是誰發明的呢?
  • 若圓周率被算到無限不循環數字,人類的文明會發生什麼變化?
    圓周率,是一個在數學以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是數學中最基礎的理念。相信很多都接觸過它的運算,祖衝之作為我國第一位將圓周率進一步擴充的人,領先世界幾百年。在今後,不斷有著名的科學家對這個圓周率概念進行破解,力求將它算到更加精確。
  • 圓周率包含一切接觸的數字,各國努力計算,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圓周率可以說是數學中最常見的一種,作為一個無理數,圓周率可以無限不循環。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圓周率包含這個世界的萬物,所有用數字可以表達的東西都可以在圓周率中找到答案。此外,作為一個計算圓形單位的比值,圓周率無論在生活中還是科學研究中,都有著眾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