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射量子衛星震動世界 或永久解決信息安全問題

2020-12-12 環球網

量子衛星出廠裝箱前進行外觀檢查。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幾乎一夜之間,世界知道中國發射了一顆特別厲害的衛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顆於16日凌晨發射的衛星主要承擔量子技術方面的任務。量子這種亞原子粒子很神奇,關於它的理論也特別晦澀高深,非專業人士很難搞懂,但這並不能阻擋世界輿論的讚嘆。美國《華爾街日報》稱,「預計此次發射將把中國推進到科學界最具挑戰領域之一的最前沿。」澳大利亞新聞網稱,此次發射「可能會被證明是中國獲得全球支配地位的決定性時刻。」既然那麼重要,為什麼其他國家沒有發射這種衛星?外媒多歸結於中國的經濟實力和體制優勢——中國現在有能力實施雄心勃勃的大項目,並能實現預定目標,而其他國家的科學家沒那麼幸運。

「周二凌晨,在位於戈壁沙漠的發射塔上,中國迎來可能被證明是該國獲得全球支配地位的決定性時刻」。澳大利亞新聞網16日報導稱,在世界各地安全機構密切注視下,中國成功發射了世界第一顆量子衛星。這次成功發射不僅將中國送到一個獨一無二科學領域裡的前沿地位,更重要的是,它使中國在爭奪網絡安全聖杯的過程中遠遠超過全球對手:一個免受黑客攻擊的數字通信系統。通過發射一系列量子通信衛星,中國希望通過使用基於量子通信原理的加密技術,創建一個超級安全網絡。

「量子技術」是什麼?法國《歐洲時報》稱,許多並不了解該技術的人們總是覺得這是一種以光速傳播信息的顛覆性黑科技,甚至有人認為實現太空中的星際即時通信已經變為可能了。而實際上這與量子通信這門技術的真正本質相去甚遠。量子信息是量子物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發展起來的新學科,主要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兩個領域。量子通信主要研究量子密碼、量子隱形傳態、遠距離量子通信技術等;量子計算主要研究量子計算機和適合於量子計算機的量子算法。中美兩國恰好是選擇了兩個不同的方向:中國對量子通信情有獨鍾,美國對量子計算心儀已久。

令很多科幻迷失望的是,現在所說的量子通信並不能讓信息以超光速從一個銀河系傳送到另外一個星系,更與時空穿越無關。它目前最受關注的領域是,信息加密。「德國之聲」報導說,量子科學為信息安全提供了「終極武器」,此次中國科學家在「墨子號」量子衛星上搭載了「四種武器」:量子密鑰通信機、量子糾纏發射機、量子糾纏源和量子試驗控制與處理機。該項目首席科學家潘建偉表示,量子衛星將從太空向地面傳輸加密密鑰,同時揭示量子糾纏的科學現象。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於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即單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的不可複製性 ,從而保證了信息的不可竊聽和不可破解,可以從根本上永久性解決信息安全問題。

美國《紐約時報》稱,中國周二成功發射量子通信衛星將開發黑客無法攻擊的量子通信的努力向前推進了一步。近年來,網絡安全一直是中國主要關注的焦點,在斯諾登披露美國通過使用美國生產的硬體進行廣泛的監視竊聽之後,中國制定規則限制從美國進口技術。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說,美國學者認為,中國爭取走在世界量子通信前列,動機之一是要抗衡美國的網絡攻擊與防禦能力。美國正加緊研究如何建設功能強大的量子計算機,這種計算機理論上威脅到目前被廣泛採用的密碼原理。

袁嵐峰1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現在世界通用的RSA密碼,稍稍增加幾位就會使計算量大到用全世界的計算機算上幾億年都算不出來,因此大家都覺得安全。但偏偏量子計算裡就有破解RSA密碼的方法,使用量子計算機可快速算出RSA密碼。也就是說,人類現有密碼體系面臨全部遭到破解的情況,這將會帶來全球性恐慌。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一種層級更高的保密方式——量子通信。

美國《華爾街日報》讚嘆說,中國的最新躍進不僅是步子大──而且是一項巨大的科技突破。在當今這個網絡間諜大行其道的時代,憑藉此次發射,中國將在獲得一項「令人高度垂涎的資產」方面取得遠遠領先於其全球競爭對手的優勢。這項資產就是:防黑客通訊技術。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 陳一】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外媒評中國發射世界首個量子衛星:助力全球通信安全
    人民網8月17日電 (韓莎莎、實習生李玉潔)北京時間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引發了外媒的普遍關注。
  • 中國將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量子是個特別嚴肅、但很容易搞得不嚴肅的高深話題。中國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即將發射,鋪天蓋地的報導讓不少人都能把這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  不過,恐怕沒人敢拍著胸脯說自己精通量子論,連當年創立和發展量子論的物理學大佬們都覺得這玩意兒難懂,普通人就不用說了。
  • ...量子網下半年交付 量子衛星7月升空 中國將率先應用量子通信技術
    此外,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於今年7月擇機發射,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一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中國將成為國際上率先實現高速星地量子通信的國家。 「不可竊聽、不可破解」的量子通信 潘建偉院士介紹,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於量子物理基本原理,單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態的不可複製性保證了信息的不可竊聽和不可破解,從原理上確保身份認證、傳輸加密以及數字籤名等的無條件安全,可從根本上、永久性解決信息安全問題。
  • 九章量子計算機與墨子衛星真的領先世界嗎?
    量子比特的一次操作,就達到了經典比特2n次操作的效果!解決的問題不同:     計算機,顧名思義,只能解決那些可以用數學公式描述表達的、可以計算的問題,那些不能用數學公式表達的問題,是不能通過計算機解決的,比如情緒情感問題。
  • 量子衛星有何神奇之處?
    我國首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墨子」發射升空,據說,這顆衛星成功運行後,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那麼,到底什麼是量子啊?量子衛星有什麼神奇之處呢? 小編答 據小編了解,這個被命名為「墨子」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其科技含量及精密程度可謂是達到了該研究領域前所未有的高度。
  • 被中國量子衛星發射升空「實力打臉」
    海森堡提出了不確定性原理,描述了微觀世界中的物理現象。他認為:微粒的位置和動量信息不能同時測量。如果一個是測量的,另一個不是。如何理解這一點?谷歌開發的量子處理器可以在200秒內完成目標計算。中國量子衛星(墨子):2016年8月16日,世界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近年來,中國在量子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 量子衛星「墨子」入軌 搭載二代雷射實驗系統
    「墨子號」是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說,給它起名「墨子」,是因為墨子首先通過小孔成像實驗發現了光沿直線傳播,而且他也提出了某種意義上的「粒子論」。  帶著中國先賢的名字,這顆衛星於凌晨發射至高度為500公裡的預定軌道。半夜發射一顆太陽同步衛星,是為了保證它每次飛過中國上空都在夜間,夜間試驗可以規避光線幹擾。
  • 中國將發射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利用雷射天地通信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部長周志成說:「老百姓體會不到衛星做了什麼,一旦出了問題就會體會到,比如國家廣播電視傳輸,假如有故障中斷,立刻電視信號就沒有了。」 廣播電視信號的傳輸,是通信衛星的重要任務之一。今年我國計劃發射實踐十三號、中星9A、實踐十八號等6顆通信衛星。
  • 量子信息行業專題報告:布局量子信息,開啟未來信息技術之爭
    而量子保密通信最重要的作用是解決對稱密碼體制下,密碼分發過程的安全問題。通過發送和接收選定狀態的光子傳遞出的信息,量子保密通信可以生成密鑰,同時可以探明是否存在竊聽以及確定竊聽者的位置。這一系列特性使得量子保密通信成為目前唯一不可破解的保密方法。
  • 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平均每兩個月發射一顆衛星
    重大成果「大放異彩」  據悉,創新研究院已共計發射22顆衛星,包括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天宮二號伴星和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等,成功率達100%,一批「叫的響,數得著」的科研成果驚豔全球。
  • 中國量子科技之父:把中國變成科技大國,保幾十億人安全!
    中國量子科技之父:把中國變成科技大國,保幾十億人安全!2017年9月29日,一顆名為「墨子」的中國衛星以每小時18,000英裡(29,000公裡)的速度掃掠夜空,你們知道量子通訊衛星「墨子」號有多牛逼嗎?且聽我細細說,這可是一個史詩級別的重大突破。通過墨子號發送的數據包都是加密密鑰,可以保護數據傳輸的安全性。衛星分配的密鑰被編碼為光子的微妙量子狀態。
  • 量子通信,毫無疑問中國就是第一
    30秒快讀1、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此前,中國發射了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並開通了世界第一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2、當量子技術大規模商用後,未來會怎樣?你可能不會再為信息安全、數據洩露而犯難,也不會抱怨預測不準確的天氣預報。一沙一世界。你可以從一粒沙中窺見整個世界,你也可以從物理世界的最小能量單位——量子中感受未來全球科技的變遷。量子時代正在走近。
  • 歡迎來到量子世界
    安全的通信  利用量子相干疊加原理所產生的量子保密通信,成功克服了經典加密技術的內在安全隱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信息安全傳輸問題  從春秋時期的虎符到古希臘的加密棒,以及羅馬帝國凱撒大帝發明的字符移動加密術,再到二戰時出現的複雜密碼……人類追求信息安全的腳步從未停止。
  • 中國量子通信是精心謀劃的騙局?這是胡扯!
    可以說,中國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一直以來(尤其是2016年我國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以來),由於量子通信的技術門檻高,絕大多數人不了解其原理,中國量子通信的科學實踐因此受到了一些誤解和非議,這可以理解。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到底有什麼先進之處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
    「墨子號」是中國於2016年8月16日發射的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是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升空時肩負著三大科學任務:星地間量子密鑰傳輸;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分發檢驗貝爾不等式;星地間量子隱形傳態。墨子號升空大約1年後這三大任務就已圓滿完成。
  • 愛因斯坦眼中「鬼魅般遠距作用」的量子糾纏,在中國邁向實用
    從百公裡到千公裡,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將量子糾纏分發的世界紀錄提高了一個數量級。6月15日美國《科學》雜誌以封面文章形式發布了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的重大成就,並在一份簡介中將這項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的工作稱為「一項裡程碑式的研究」。
  • 還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成功發射有...
    他同時也是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衛星副總師、有效載荷總體主任設計師。他,就是舒嶸。 舒嶸與父親舒美冬 從小耳濡目染於科研氛圍嫦娥工程、量子科學衛星、高分重大專項……這些有著重大意義的工程填滿了舒嶸的生活工作。
  • 2021廣西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中國的衛星事業
    話不多說,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的衛星事業都有哪些考點吧。 考點1:中國的衛星 中國衛星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衛星,其中最早的是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東方紅一號衛星,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 量子力學造就第三次科學革命,加快量子科技發展
    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講解。量子力學造就了第三次科學革命量子力學是關於微觀物質世界運動規律的理論體系,與相對論一起構成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而且在化學等學科和許多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量子科學發展,觸發了第一次量子技術革命。第一次量子技術革命,是從認識量子世界、發現量子效應到發展量子技術應用。
  • 中國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
    中國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 劉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2020-10-12 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