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2020成都中法養豬業合作與交流研討會舉行。包括法國養豬研究院、科普利信、ISAGRI愛思農、AXIOM等在內的8家法國知名企業和約90家中方企業來到現場,探討雙方合作前景。
現場,成都市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黃挺表示,成都是生豬產業發展和豬肉消費大市。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成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產品和農業食品出口國,農業專業化和科技化程度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法國生豬養殖行業是法國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此次論壇將搭建起成都養豬業與法國農業科技資源的對接橋梁,有利於法國先進生豬養殖技術來蓉轉移轉化,深化兩地農業科技創新領域國際合作,不斷為中法養豬業合作注入新動力。
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姜延志在現場表示,中國養豬佔全球一半,四川一直是全國養豬第一大省。全國每8頭豬,全世界每17頭豬中就有1頭川豬。
「中國可以嘗試引入法國的家庭農場養殖模式。」法國養豬研究院專家馬戰君表示,一個家庭農場可養200頭或者400頭母豬,一對夫妻可再僱傭一人,就可經營這種小而精的小型集約化農場。
馬戰君表示,中法兩國的養豬業有很大不同,法國養豬業的特點是小型集約家庭化,或是農業合作社的形式。中國養豬業的特點是工業化,一個養豬場至少有兩千或者四千頭規模,這種大規模的養豬場在法國基本上不存在。「法國豬場最大的規模可能就在兩千頭。」
「法國目前走的集約化路線非常適合中國農村目前的情況。該模式需要僱傭的人很少,但該模式的小型豬場數量多,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農村人口的就業問題。」馬戰君說,家庭農場自主性更高,更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從長遠看對經濟、環保等方面都有好處。他希望中法兩國能在家庭養殖農場領域進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愛思農集團中國區豬軟體事業部總經理何剛從我國養豬業的信息化現狀、問題、未來發展趨勢等方面,並結合中法兩國的情況對比,為大家做了詳細介紹。
據悉,成都與法國在農業領域已有一些合作,例如新希望集團與法國科普利信集團深度合作,華僑城西部集團與法國歐倍歐集團合力打造中法農業科技園,愛思農與四川藍潤集團、麗天牧業等公司打造的豬場信息化項目都成為了中法養豬業的合作典範。
中國日報、封面新聞、ISAGRI愛思農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