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芬製作酵素的材料是果蔬垃圾
果蔬垃圾需在容器內發酵三個月
發酵成功的酵素
N海都記者 高敏
海都訊 一種能夠「守護環境、改善健康和生活」的神秘物質正在民間環保人群中被追捧,它叫環保酵素。這種用果蔬垃圾製成的發酵液,能用於居家清潔、外用護膚、淨化空氣,甚至可減少垃圾量、輔助淨化水質……福建省環保志願者協會廚餘資源化——環保酵素項目組組長、福州市中醫院的張麗芬醫生就是環保酵素的推廣者。自稱「酵友」的她,正致力於推動環保酵素在福州乃至福建民間的「發酵」。
張麗芬的家在福州達明路某小區。數百個瓶瓶罐罐密密匝匝擺滿她家廚房、客廳、陽臺、洗手間,就連臥室的柜子也不放過,這些都是用於製作環保酵素的容器。它們讓張麗芬的家看起來就像「酵園」。
「我成了名副其實的垃圾婆」
「這就是環保酵素。」張麗芬指著一個裝有褐色液體的礦泉水瓶對記者說。記者擰開瓶蓋聞了聞,有一股類似葡萄酒的香氣,並沒有想像中發酵後的酸腐氣味。
環保酵素是什麼?「酵素實際上是酶的舊譯。」張麗芬說,人體和哺乳動物體內含有5000種酶,它們保證了生命活動的正常運轉。環保酵素的本質,正是水果蔬菜發酵的產物,含有酶、生物酸等。
30多年前,泰國人樂素坤博士發明了自製環保酵素的技術。目前環保酵素已在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國臺灣被廣泛應用。它在國內迅速「發酵」,僅「環保酵素救地球」的論壇就有超過4萬會員。
張麗芬稱,酵素的殺菌去汙能力很強,能去除異味、黴菌、塵垢、油汙等,甚至還可以溶解黏附在下水道的汙物,防止排水系統被堵塞。平日裡,她將稀釋的酵素液加入沐浴液、洗面奶、洗衣粉、管道疏通劑、空氣清新劑等家居清潔品中使用。宣傳酵素兩年多,張麗芬遇到不少人分享使用心得,有人說告別了皮膚過敏,有的說戰勝了青春痘。
「愛上環保酵素,我成了名副其實的垃圾婆。」張麗芬說,她除了花錢向供職醫院的廚房定期收購油罐、塑料水瓶外,和朋友吃飯也總是最後一個離席,因為要把桌上的塑料瓶清洗乾淨後帶回家。她還常把路上的殘花、落葉撿回家。她家附近的水果店主和菜場攤販也經常把果皮、爛菜葉留給她。
城市垃圾減負的新途徑
福建省環保志願者協會辦公室主任方垂弘,起初也是一個質疑者,但自製酵素的結果令他很驚喜。
去年11月開始,方垂弘以福建省環保志願者協會為平臺,向公眾推廣環保酵素製作方法。省環保志願者協會專門成立了廚餘資源化——環保酵素項目組。他們通過酵素給環保算帳,普通的三口之家一周內產生的菜葉、果皮等廚餘垃圾,恰好能做一桶5升裝的環保酵素。而每桶酵素足以保證一周甚至更久的洗衣、清潔餐具等洗潔劑替代品的供給。而據省環保志願者垃圾分類項目組的一項調查顯示,福州全市生活垃圾中,餐廚垃圾的重量約佔到六成左右。張麗芬、方垂弘和他們的同仁們,希望更多人加入自製環保酵素的行列,為城市垃圾減負。
□小貼士
「酵」,這樣做的
材料:果蔬垃圾。
做法:5L容量的油瓶內倒入3L左右的自來水,然後加入紅糖,再將新鮮的果皮塞進去,留有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二的空間,蓋上瓶蓋密封,經過三個月的發酵即可使用。水、瓜果皮和紅糖大致比例為10∶3∶1。
如果一時無法收集足量的鮮垃圾,也可以分批投放,3個月的期限以最後一次投料算起。「第一個月需要每天稍微打開瓶蓋,讓發酵的氣體往外流通一下,否則可能發生爆瓶。」開蓋時的「滋滋」聲,就是發酵的聲音。至於判斷是否製作成功,聞一下,如果有酸味,還帶有香味,就可以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