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團隊現場演示如何將廚餘垃圾中的植物部分製作成環保酵素,變廢為寶。李文婧 攝
紅網時刻8月13日訊(星沙時報記者 李文婧)近日,長沙縣星沙街道望仙橋社區發動居民家庭、餐飲門店、水果店、轄區單位食堂,製作環保酵素,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從源頭上減量垃圾,打造垃圾分類新引擎。
活動現場,來自長沙縣城管局的專家詳細介紹了垃圾分類的背景、分類方法與構建體系,以及長沙縣目前的實踐情況,從講政策、講法律的角度,說明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隨後,來自長沙市的公益團隊對如何將廚餘垃圾中的植物部分製作成環保酵素,變廢為寶進行了講解,並進行現場演示。
什麼是環保酵素呢?據介紹,混合了糖和水的廚餘垃圾經厭氧發酵後會產生棕色液體,環保酵素實際上就是這種棕色液體的一種通俗稱法。環保酵素能用於洗澡、清潔下水道、播種、種植(肥料)等。
只見該團隊把紅糖倒進塑料大桶內,加水攪拌均勻,然後就把蔬菜、水果皮等廚餘垃圾放進瓶中進行發酵。「水、廚餘垃圾、紅糖按6∶3∶1的比例配好,每天攪動一次,發酵3個月,環保酵素做好後,可以用來代替洗潔精清洗物品。」該團隊負責人介紹。
記者了解到,在該社區的七分醉飯店,從去年底開始,門店負責人李志發在學習瞭望仙橋社區開展的垃圾分類減量授課後,第二天就帶領員工開始製作環保酵素。每天,工作人員正將門店剩餘的瓜果蔬菜等植物垃圾剁碎,裝進一個個空桶中,用來製作環保酵素。
「每天門店產生的廚餘植物垃圾是30公斤左右,可以製作75公斤酵素。」李志發介紹,如今店裡每天洗碗、擦桌、清洗地面等,都是用環保酵素和洗滌劑按9∶1的比例調配的清潔劑。
「除汙效果好,經專業機構檢測,這些酵素酸鹼性都在標準範圍內,員工們反映,用酵素洗碗,對手部皮膚的損害都小一些。」李志發說,還節省了一大筆洗滌用品費用。
除此以外,李志發還收購一些廚餘植物垃圾製作酵素,用來作為其蔬菜基地的肥料以及養殖基地的飼料。據悉,該門店廚餘垃圾減量三分之二。
現場,社區還根據商戶意願籤訂望仙橋社區環保酵素製作、垃圾分類協議書,並發放環保酵素實用寶典。
「我們前期採購了50公斤裝的塑料大桶,發動我們所有的餐飲門店和水果店,根據他們的意向調查,願意領桶回去的,我們把紅糖配好,比例配好,並邀請專家教他們怎麼做酵素。」望仙橋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下階段,望仙橋社區還將採購400餘個15公斤裝的塑料桶,分發到居民家中,並全力打造酵素中心,商戶、居民可將製作的酵素拿到酵素中心兌換積分,達到積分可兌換環保酵素種植的環保蔬菜,通過多種方式呼籲社區人人參與環保酵素製作,全面推進星沙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