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2日訊垃圾分類處理,回收再利用,既不致於讓垃圾無序管理汙染環境,又能使之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是我們希望通過垃圾分類所得到的結果。塑料瓶、紙箱等垃圾回收是沒問題的,居民或是專門撿拾這類垃圾的人會將其賣掉,從而達到回收的目的。然而,家庭廚餘垃圾、易腐有機物等垃圾該怎麼辦?這是困擾垃圾分類的一個難題。歷經近一年的探索,大福地社區通過環保酵素尋找到了解決家庭廚餘垃圾的回收難題。走進大福地社區轉一轉,細心的你會發現這裡的塑料桶特別多:每個樓道口,社區垃圾桶旁邊都放置著一個藍色桶,上面寫著「堆肥桶」三個字。
這些桶就是用來盛放家庭廚餘垃圾的。不時地,有人從樓上下來,將手中小桶裡的溼垃圾投放進堆肥桶中。剪草坪的工人也會把剪下來的草放進去,打開桶會發現裡面有果皮、菜葉、草等。大福地物業公司副總經理張斌介紹,物業管理人員會將這些家庭廚餘和易腐的有機物統一收集到小區外側空地的堆肥坑中,灑上酵素水和酵素渣,蓋土發酵成肥料,這樣既就近解決了家庭廚餘垃圾處理難題,又使其轉化成有用的酵素和肥料,可謂一舉兩得。如今,在社區樓道隱蔽處,樹林角落,辦公室、茶室等可以放酵素的地方放置著大約800餘桶酵素。這些酵素幹了什麼?大福地物業公司副總經理張斌指向一旁的綠化帶:「都噴灑到空中和樹木上了。」原來,今年疫情期間,大福地的消毒液用的都是酵素,一天噴灑兩次,不但起到了消毒殺菌、淨化空氣的作用,而且相當於給植物噴灑了葉面肥,並且不會對人和動植物產生毒副作用。「空氣好的時候,一噴灑酵素還會看到彩虹一樣的圖案呢!」每當垃圾清運車在裝運垃圾時,我們一定會聞到垃圾散發出的刺鼻氣味,看到垃圾車從縫隙中淌下來的汙水和工人那身被弄髒的工作服。而當把溼垃圾這樣處理後,原來無法處理的家庭廚餘垃圾全部做到了回收利用,既保護了環境,又為垃圾清運工作減輕了負擔。為了讓環保酵素深入人心,物業除了利用發放宣傳冊、舉辦講座、每周召開文化例會等不同方式廣泛宣傳之外,還設置了一個固定場所——環保酵素小屋進行長期推廣。大福地物業環保部主管王孔仁和大家在這裡輪流值班,向人們現場傳授酵素的製作使用方法和重要意義。那麼,酵素除了用作消毒液,還有什麼用呢?王孔仁講,酵素的用處大了去了:淨化空氣和水源、改善土壤,用於家居清潔、消除食物的農藥殘留,個人護理,消除電磁輻射等等。這時,跑過來一個小男孩,王孔仁說:「酵素還有消炎止疼的作用,這個小孩兒磕傷了嘴唇,都裂開了,全都是用酵素抹好的,一點傷疤都沒留。」
有4位業主已經在家裡自做酵素了,有用花做的,有用菜和水果做的,將紅糖、鮮垃圾(蔬菜、果皮)、水按照1:3:10的比例配製,歷時三個月即可發酵完成。楊玉傑和宋傑家裡的客廳以及角角落落都擺滿了大大小小的酵素桶。製作的酵素除了自用還分送給需要的人們。有一位女業主原來一直用著韓國的護膚品,買一套動轍一兩千元,可是自從使用了酵素護膚品之後再也不買韓國貨了,皮膚也明顯滋潤白嫩了許多。疫情期間,一位賣梨的業主賣不出去了,物業便將他的梨全部收購過來做成了酵素。業主們每次到附近的菜市場和水果市場購物,看到沒用的菜葉和丟棄的水果都會將它們當成寶貝撿回家做酵素。破解了家庭廚餘垃圾難題,接下來的其他垃圾就好辦得多了。對於其他垃圾的處理,大福地也有獨到的地方。第一個是舊衣服的處理。社區在地上車庫設置了一間「福地愛心小站」,專門用於盛放舊衣服。衣服鞋子都還很好,很多衣服掛在衣架上,像是一個服裝店。業主的舊衣服拿過來後,工作人員會用酵素進行簡單消毒,有需要的業主可以取走再利用。另一個就是塑膠袋的使用。為了減少住戶使用方便袋盛裝家庭廚餘垃圾的行為,社區購置了500餘個小家庭廚餘垃圾桶代替方便袋,免費送到住戶家中。經過近一年多的入戶宣傳,有小桶的用戶大多已經習慣於用小桶盛放家庭廚餘垃圾並投放於樓道口堆肥桶中。此外,在各種宣傳資料及售樓處都倡議「少用一個方便袋」的理念,使其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來。現在,大部分員工及業主都已自覺使用二次袋及環保袋,還有很多業主自備購物籃(袋)或不用一次塑膠袋,能用手拿的就直接用手拿。社區的淨塑行動逐步深入人心。大福地社區還有一個區別其它社區的地方,就是放置著三個高大的標準化垃圾分類箱,箱體上分別標註著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還有各種垃圾的投放說明,便於社區的住戶們學習和準確投放垃圾。垃圾分類要從娃娃抓起,從家庭做起,王孔仁說這個垃圾分類箱也是家長向孩子講解垃圾分類的一個很好的宣傳陣地呢!「我們最近還要投放兩個這樣的分類垃圾箱,讓它成為小區居民的』打卡』點。」走出大福地,再看到道路兩邊擺放的垃圾箱,也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可真正能自覺分類投放的居民能有多少呢?還有多遠的路要走?大福地以社區為單元,以酵素為突破口,充分發揮社區、物業在社會治理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營造全民參與、人人動手良好氛圍,找到了一條實現垃圾分類和回收利用,建設零汙染社區、保護環境的良好途徑。「垃圾分類從小處來說,能夠給環衛部門和社會減輕負擔;從大處來說,垃圾分類後被送到工廠而不是填埋場,變廢為寶,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燒所產生的汙染。因此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這是大福地人的共同心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在人與垃圾的戰役中,大福地社區把垃圾從敵人變成了朋友。讓我們從你我做起,從我們的廚房開始把大福地的經驗在全市各個社區推廣開來吧!青州市融媒體中心 銳簫
【來源:閃電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