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張姓張氏」加入張氏家族!
張姓張氏微信公眾號:zhangshiclan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張」,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張姓張氏」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張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張氏文化,傳播張氏正能量。
張姓,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目前是中國大陸第三大姓,有8750.2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6.83%,為世界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但根據中國大陸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NCIIS),張姓是中國大陸第三大姓。最早出自於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姬姓。是炎黃子孫的重要組成部分。張姓源自於黃帝之子少昊青陽氏之孫的揮公。因發明弓箭司弓矢之長(正),而賜姓揮公姓張於青陽(今河北清河)。
詞目:張姓
讀音:Zhāng Xìng
姓氏:中華姓氏,百家姓排列第24位。
含義:姓氏,也寫作「張氏」,某人的姓為張就符合「張姓」條件,包括出生時就姓張和改姓為張的人。
張姓始祖揮之得姓亦基於上述原則。儘管在張揮是黃帝之子還是黃帝之孫這一問題上,古文獻記載各持一端,但具體到張揮本人的情況,則無大的分歧,都承認其制弓矢、官弓正、祀弧星這一基本事實。
然則,細心的讀者還會從我們前引文獻中發現,記張揮之得姓,有「觀弧制矢,賜姓張氏」,「始制弓矢,官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職,賜姓張氏」和「性長弓矢,善張綱羅,世襲其職,因賜姓曰張」等微小區別。據此,我們可以說揮之得姓為張,是以技即職業為姓,也可以說是以官為姓,或者記作以職官為姓。
華夏張氏祖庭,坐落在張氏發源地的河北清河縣,此處每年召開世界張氏肯親大會,來自海內外的30多個國家的張氏子孫參加了2009年第四屆世界張氏肯親大會。清河縣張氏園區建設了一殿兩園。
「一殿」,即中華張姓始祖揮公大殿(華夏張氏祖庭),總體規劃構思源於原始的「明堂」意象,演繹上古祭祖建築的「品」字形古風,規劃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約90畝,加上外圍緊密區綠化、廣場、甬道等共計300畝。「兩園」,即張氏文化生態園和世界張氏工業園。
張氏文化生態園,環繞揮公大殿周圍,以現有1000多畝森林公園為基礎,以「弓形」湖水和「生態」之林為總體框架,輻射周邊近5000畝區域建設集生態、旅遊、文化、休閒為一體的高品位文化生態園林。
世界張氏工業園,包括如今省級開發區羊絨園區西擴部分和張氏生態園在內,概念規劃約30平方公裡,計劃整體招商,成片開發,最終打造成以特色產業為依託,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引領,張氏志士能人集聚創業的國際國內知名園區。
張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姓氏名人佔據了《中國人名大辭典》中總名人數的3.83%,排在名人姓氏第三位。而在華夏歷史上,張氏曾湧現出8位聖人、43門望族、63位宰相、100多位狀元和300多位名將,民間更有"張王李趙遍地劉"的美談。
不免讓人產生疑問,到底是什麼鑄就了張姓的繁榮昌盛?張姓風水為何如此之好?
發源於宰相之都清河
明朝嘉靖乙末年張士鎬、張俊等人會修的《張氏統宗世譜》記載,"吾張姓之得姓者,自軒轅皇帝第三妃彤魚氏之子曰揮,觀弧制矢,賜姓張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國於青陽,後改清河郡,此張氏得姓之由,而望清河郡者獨最。"
也就是說,自古以來,清河就是"中華張姓的祖源地",因"揮"居功至偉,官封弓正,賜姓張氏,世居青陽(即今天的河北清河縣)。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河北清河不僅僅是張氏祖源地,更是名副其實的"宰相之鄉"。自漢魏以來,出現了上百位名人志士,特別是從東漢到五代的九百年間,出現了諸如三國時的崔林、北朝時的崔宏、唐朝時的張文瓘等在內的20多位宰相。
此外,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清河,還記載著很多全國著名的歷史人物,包括宋朝的打虎英雄武松,北魏朝中大司徒崔浩,唐朝時代詩人張牯,宋代詩人王邁等人。其中,清河古城舊址、武大郎墓、騰王廟、黃河古道等很多歷史古蹟更是他們生活在此的見證。
集趙匡胤神馬之靈氣
相傳宋代始年,宋太祖趙匡胤從山東來到清河地界,見四面環山,楊柳成行,環境甚是優美,便情不自禁牽馬到湖邊飲馬水,啃吃了岸邊青草。馬匹吃罷,頓時楊蹄、昂頭、對空長嘯、倍顯精神。
此湖就是清河縣三家灣,幾年以後三家灣從山西省洪洞縣遷移來了一戶姓馬的人家在此安家落戶,可能是依託了趙匡胤神馬的靈氣,這戶姓馬的人家,人煙特別興旺、日子富足有餘,很快就發展成為一個幾百戶人家的馬氏大家族,也就是日後的葛仙莊鎮。
雖然葛仙莊鎮是由馬氏家族發展起來,但是這裡卻為張氏後人留下了很多印記,坐落在清河縣城西的華夏張氏祖庭就是其一,並且每年都會有大批張氏後人前來探親祭祖。
據介紹,華夏張氏祖庭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氏族幾年聖地,其風格獨特。仿照四、五千年以前黃帝時期的祭祀建築形式,以黃河流域原始社會的酋長金字塔狀建築為原型,以上古"明堂"(效仿天圓地方,四周環水、四面沒牆的宮殿)為意象,以"亞"字型布局為基礎,配以獨特的牌坊,高11.8米的漢白玉揮公雕像、祭祀廣場、門闕、望樓等,從而達到一種古樸、宏大、莊嚴、神聖的歷史場景感和紀念性效果。
每年四五月,世界張氏總會都會在此舉行懇親大會,今年已經是第七個年頭。今年5月28日,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加拿大、港澳臺地區以及中國大陸20多個省份的170多個團體,約5000餘名張氏後裔聚首清河,尋根祭祖共敘濃濃親情。
公開資料顯示:世界張氏總會把每年的四月、五月設立為"中華張氏祭祖月",每年的五月二十八日為"中華張氏祭祖節",兩項活動的地點均定在河北清河。
世界張氏一家親!
天下張氏出清河!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張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