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主要講到基本的句子成分,以及句子類型一搭配不當的問題,這一節依然延續上一節的思路,繼續以句子分析為基礎,來辨析句子錯誤類型之成分殘缺及贅餘。
我們高考一般考的句子都是比較正常的句子,一些特殊結構的句子是不太涉及的,所以在建議學生們備考時,把精力放在正常句子上分析,切記,不要鑽牛角尖。
除無主句、獨詞句和省略句外,按現代漢語的結構規律,句子必須具備的語法成分殘缺不全,就是句子的成分殘缺,也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句子主幹成分主語謂語和賓語;其中主語和賓語的殘缺,高考考查頻率較高。
用到的方法,依然是我們常用的三步法:
①抽出句子主幹
②辨析句子成分
③找出錯因
1.成分殘缺
(1)主語殘缺。
比如:由於她這樣好的成績,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讚揚。
句子主幹:得到讚揚
分析病因:「得到」的主語是什麼?
改為「由於這樣好的成績,她得到了......」
這就是我們分析句子時的基本方法,我們常見的主語缺失,有兩種情況:
①濫用介詞和使令動詞造成主語殘缺。
濫用介詞,介詞和主語構成介賓短語,介賓短語只能充當修飾語,一般是放在謂語之前作狀語,所以往往會使主語殘缺。
常見的介詞「在」「對」「從」「通過」「經過」「由於」「根據」等,當這些介詞放在句首時,一定要看看是否造成了主語殘缺。辨析並修改這類病句時一般應將介詞刪掉。
如:「從這件小事,說明一個大道理。」句子開頭濫用介詞「從」導致句子缺少主語,應把「從」刪去。
濫用使令動詞造成主語殘缺。
例:通過這次科技成果展覽,使我們了解到我國已在許多尖端科技領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