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才是異教徒流淚尋找的宗教

2020-12-09 四尾櫻花

我是在經歷漫長恐懼的苦悶之後最終決心說服自我成為神學之徒的。如前所述,我出生於武士之家。武士與所有重視實際者一樣,輕蔑所有種類的玩弄學問、沉溺於感傷之事。

一般情況下還有比僧侶更為非實際的東西嗎?他們為這個忙碌的世界所提供的商品是他們自己稱之為情緒的這個東西這種意義含糊不清可有可無之物乃世間最懶惰者亦能製造的—他們以此換來食物、衣服以及其他具有現實的實質性價值的物品。因此,人們說僧侶依賴人的慈悲之情而生存。而我們一直相信,作為求生的手段,比起僧侶之依賴於人的慈悲之情,武士之靠劍生存的方法更為有名譽。(內村鑑三英文著作:《我是怎樣成為基督教信徒的》)

作為曾經是武士之家的內村,在明治時期,由於現代制度的確立,武士亦成為「可有可無含糊不清」的存在這一事實,這些被國家體制排除在外的士族以充滿無力感和怨恨的內心吞下基督教;當初服從的「主人」不在,也就是他們可以立身處世的根據已經不在了,為了自身存在的意義,排除內心的不安,重新獲得「主人」,成為他們這些落敗士族們的渴求;而這時外來的基督教,使武士道精神和基督教直接連接起來,通過放棄「主人」,完全服從於上帝而重新獲得「主人」,也就是主體自身;通過基督教,這類「落敗」完成了對由「時代」造成的充滿抑鬱情結的陰暗心性的逆轉。

基督教裡的自白,讓他們以柔弱的姿態試圖獲得「主體」的支配力量;為什麼總是失敗者自白而支配者卻不自白,這與那些喜歡道德綁架的衛道士們一樣,都是一種扭曲的權利意志,一種不問有無的權利,這是一種「精神革命」。

據說內村在自己的著作中提過這麼一件事,「因為多種多樣的神,諸神的要求發生矛盾衝突,必須同時滿足幾個神的要求時,善良人的處境就變得悲催,因為要平息諸神之怒,自己的內心也無比焦慮,成為膽小怕事之徒,自己拼命地拼湊一份可以奉獻任何神的祈禱文;當他信奉一神教的基督教後,那個曾經蒙上各種各樣的禁忌和意義的自然已然成為單純的自然,一個可觀察、可記述的自然,通過服從於唯一神而獲得了絕對「主體性」。

相關焦點

  • 人們誤認為是基督教的16個異教徒聖誕節傳統
    與基督教聖誕節的中心信息相比,許多聖誕節傳統似乎令人費解。因為它們要麼看起來與此完全無關,要麼被迫適應。原因是,許多聖誕節習俗比基督彌撒本身要古老得多,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宗教傳統和神。其中一些傳統可以很容易地追溯到它們的起源,而另一些傳統的確切根源則在時間上消失了。這裡只有16個異教徒的聖誕節傳統。
  • 林語堂的信仰掙扎:基督徒還是異教徒?
    事實上,他對宗教信仰的探索同他的學術研究取向密不可分,甚至深刻地影響著後者。 林語堂是一個反常規的基督教徒,儘管他出身於一個基督教家庭,但並未只是順從地接受信仰,而是對之不斷地反思。由於對許多「教義」的不認可,他還一度自稱「異教徒」。
  • 為什麼基督教不完全是宗教?
    比如:在中國,當我們提到五大宗教的時候,指的就是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伊斯蘭教和道教,顯然基督教是被看作宗教中一個。如果我們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基督教的話,我們應該承認基督教也是宗教當中的一個。基督教有教堂、神職人員(比如,牧師、長老、主教)、崇拜、教規教義和聖經,這些都符合宗教的要素,因此,基督教被人們看作是宗教中的一個。
  • 基督教唯一神耶和華的名字來源
    但是,儘管基督教是一個崇高的宗教,是救人救世的福音;儘管多數的宣教師和其他基督教的負責人士,主觀上是要服務中國人民,沒有宗教以外的企圖;基督教是可能被人歪曲,被人利用的。任何一種宗教,任何一種主義,任何一種學說,都是可以被人歪曲利用的。基督教的歷史和世界文化思想的歷史,都可以充分證明這個事實。
  • 宗教改革與明清之際基督教在中國
    明末清初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就是這場天主教宗教改革的一個結果。  自1583年利瑪竇入華傳教開始,基督教在中國200多年的傳播,引發了中西宗教文化深層次的交流、融合與創新。以往的一些學者在談論這段歷史時,往往把利瑪竇等傳教士的傳教活動,理解為一種「適應」的活動。
  • 基督教和猶太教之間到底有什麼恩怨?
    但是仔細閱讀了這部作品後,我發現了一些線索,那就是基督徒和猶太人,基督教和猶太教之間的鴻溝。書中有這麼一段,夏洛克宣稱:「我寧願把我女兒許配給車夫,也不願把她嫁給基督徒。」顯而易見,這一裁決揭示了基督教徒和猶太人之間的矛盾。威尼斯法律只保障基督徒的權利,而異教徒則總是遭受歧視。這種現象也可以從鮑西亞引用的威尼斯法律中看出。任何試圖迫害基督徒的異教徒都是社會的黑暗存在,必須受到懲罰。
  • 三大宗教中,為啥信仰基督教的人多?不僅僅是因為入教門檻低!
    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是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但是,在三大宗教中,信仰基督教的人數最多,達到了23億,幾乎佔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那麼,為啥信仰基督教的人最多?答案來了,這一點很多人沒想到!基督教以聖經為藍本,核心思想是福音,即上帝耶穌基督的救恩,充分彰顯了上帝對全人類和整個宇宙舍己無私的大愛。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那麼,基督教為啥會成為教徒最多的宗教呢?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 歐洲正面臨因異教信仰而遠離基督教的嚴峻現實
    >的30歲以下的英國人說他們沒有宗教信仰。」基督徒在「異教徒天下」的英國哈維·奎亞尼博士(Dr.Harvey Kwiyani)是英國利物浦希望大學(Liverpool Hope University)的非洲基督教和神學教授。
  • 基督教VS宗教VS心靈寄託區別【值得收藏】
    基督教VS宗教VS心靈寄託區別很多的時候我們無法判斷這三者的區別,有人認為基督教=
  • 宗教和絲綢之路有怎樣的關係?佛教、基督教是如何發展而來的?
    因此,各政權為了爭奪領地和子民,往往會利用宗教,使宗教的競爭變為了政治的競爭。關於基督教,它是在公元1世紀發源於羅馬的巴勒斯坦省,也就是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這樣的一個發源地的位置,決定了基督教具備了亞洲屬性,這和我們經常理解的基督教是西方宗教有所不同,另外表明它亞洲屬性的一個方面是:耶穌的出生、生活、受難的相關地點也都是在亞洲。
  • 中國人有宗教嗎?
    對佛教、道教罵也好,對基督教友好些也罷,自己不信仰宗教,偏偏要做宗教的學問,說到底,胡適始終對知識探索抱有濃厚興趣。無論研究《聖經》,還是《六祖壇經》,他都只是文字考據式地研究。就此而言,在胡適眼裡,中國人並非沒有宗教,只是中國人的宗教(道教,以及外來的佛教)都不如基督教。這大抵和他認為西方文明更先進有關聯。
  • 誕辰成為基督教聖誕節的古波斯太陽神密特拉
    密特拉教與基督教的關係是許多學者感興趣的話題。在公元3世紀密特拉信仰鼎盛時,這兩種宗教曾廣泛爭奪過信徒。聖誕節與密特拉的關係最奇特,因為這一節日(按現行格里曆是12月25日)在羅馬帝國時代原是密特拉神的生日。新約和一些最古老的諾斯替派文獻並沒有記載耶穌的出生日期,聖誕節的日期實際上是在2世紀由教會確立的。
  • 基督教:分歧嚴重!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基督教能夠成為世界性宗教,除自身的教義受到認同外,還離不開羅馬帝國的推廣。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控制下的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屢次反抗羅馬失敗後,為了給自己找到一個精神出路而創立了基督教。基督教一開始具有「反羅馬精神」,但因其倡導平等的思想,深受底層民眾的擁護,所以信徒迅速增加發展很快。到了3世紀基督教不僅成為了一個內部組織嚴密的教派,還調整了其反羅馬的教義,終於在392年被羅馬帝國確立為國教。在羅馬帝國的推廣下,基督教遍布歐洲、北非和西亞地區,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 基督教:分歧嚴重!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按信徒人數來看,基督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在全世界70多億人口中,基督教徒高達22億,佔世界人口的31%。基督教能夠成為世界性宗教,除自身的教義受到認同外,還離不開羅馬帝國的推廣。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控制下的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屢次反抗羅馬失敗後,為了給自己找到一個精神出路而創立了基督教。
  • 聖嚴法師:基督教之研究
    基督教的理念就是這樣的嘛!否則他們勢必要否認上帝是自有永恆的了!從這「外宇宙」的上帝觀的原則下,演化出來的基督教義,便是順理成章的「一元論的二分法」,一元是上帝造萬物,二分法是:上帝跟宇宙是對立的;上帝與子民是對立的;天堂與地獄是對立的;信徒與異教徒是對立的;選民與落選者是對立的;善(天使)與惡(魔鬼)是對立的。根據基督教的理論,他們似乎從未打算要把這種對立的局面徹底改善。
  • 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中國宗教環境越來越好
    中新社芝加哥10月12日電 題:專訪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中國宗教環境越來越好與美方交流直面問題  中新社記者 德永健  10月12日,在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老家」芝加哥,一場由中國基督教會主辦的聖經展與當地民眾見面。
  • 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的起源與對比
    正文開始之前的聲明:  第一,我尊重所有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神道教各種宗教。  第二,我承認宗教有著積極的社會作用,如人文關懷,靈魂慰藉,社會價值觀等等有益作用。  第三,我對所有宗教持有的態度是:我既不禮佛,也不謗佛。
  • 告訴你聖誕節的由來和習俗,如今宗教意義已經淡化,變成了購物節
    聖誕節的起源聖誕節雖然不是從德國開始的,但是假期的許多傳統都是從德國人發明的,包括裝飾樹木,聖誕節的慶祝活動始於約公元336年的羅馬,但直到9世紀才成為基督教的主要節日。男人和他們的兒子將出去尋找巨大的原木,然後將它們放火焚燒,直到大火熄滅,時間需要12天。在冬季,德國人還慶祝了他們可怕的上帝奧登,他們認為,奧登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決定者。
  •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以及猶太教之間有什麼聯繫?
    基督教的歷史漫長、多變,從猶太教的繼承一些觀念,廣為流傳發展,再到東西羅馬帝國分裂,分離出東正教、基督新教,再發展到16世紀宗教改革,產生基督新教。宗教和國家政權之間相互獨立、又相互融合,可以說西方文明史大半就是宗教史。
  • 談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關係:有很深的淵源(圖)
    本文作者以13世紀發生的一場宗教辯論為例,認為歷史上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之間的差異比人們通常想像的要小,文化傳統、溝通條件、現實環境和現實需要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兩者之間或衝突或和平共存甚至合作的局面。  1254年,受法王路易九世派遣,方濟各會修士盧伯魯克的威廉到達蒙古帝國的都城哈拉和林,企圖勸說蒙哥汗皈依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