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基督教不完全是宗教?

2020-12-18 zy以便以謝

在教會裡面很多在信仰上特別清楚的基督徒,比較喜歡把宗教和基督教作一個區分,認為基督教並不是一種宗教。怎麼來看待這個問題呢?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人們很自然的把基督教看為是宗教當中的一個。比如:在中國,當我們提到五大宗教的時候,指的就是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伊斯蘭教和道教,顯然基督教是被看作宗教中一個。如果我們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基督教的話,我們應該承認基督教也是宗教當中的一個。基督教有教堂、神職人員(比如,牧師、長老、主教)、崇拜、教規教義和聖經,這些都符合宗教的要素,因此,基督教被人們看作是宗教中的一個。

但是,為什麼基督徒認為基督教不是宗教呢?我們看宗教是什麼?從宗教的歷史發現,任何一種宗教無一例外的都是人所創建的,每一個宗教都有最初的創建者。因此,宗教的本質是人的一種尋求,是人的一種努力。也就是說,宗教是人去尋找神,在這個尋找的過程當中,人制定了很多關於宗教方面的教規教義,崇拜儀式等等這許多的東西。

如果我們看聖經的話會發現,基督教的信仰和一般宗教的信仰是相反的。前面我們提到宗教是人去尋找神,基督教恰恰是神來尋找人。在整個聖經的一開始就告訴我們,當人類犯罪遠離神了以後,人對神的反應不是去尋找神,而是去躲避神,遠離神。神是主動的來尋找人,在創世記的第三章記載,神來尋找我們的始祖亞當和夏娃,神發出的一聲呼喊就是,「你在哪裡?」整個基督教的信仰是體現出神對人的主動的尋找、啟示和拯救。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基督教不是宗教。因為,宗教是人尋找神,而基督教是神尋找人。再者,通過聖經,通過耶穌基督,我們和神建立一個關係。什麼是信仰?信仰就是人和神的關係。基督教就是確立了我們和這位創造我們的獨一的真神之間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

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是一種生命的關係。這是基督教的信仰獨一無二的地方。在聖經裡清楚的告訴我們,原來我們和神的關係不是一種教主和教徒的關係,不是一種神和崇拜者的關係,乃是一種父和子的關係。你們既為兒子,神就差他兒子的靈進入你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加4:6)這節經文告訴我們,神賜給我們的恩典是讓我們每一個人可以來到他的面前,呼叫他:「阿爸,父!」這樣的一個稱呼就揭示出,人和神的關係是一種父子的關係,生命的關係。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一個人會把父子關係理解為宗教關係。因此,我們可以確定的說,基督教不是宗教,乃是人和神的生命的連接。

1840年基督教大規模傳入中國,正是隨著鴉片的爆發而進入。因此,很多人的觀念裡就先入為主的認為,基督教是鴉片。長期一來的影響,使人們心中的這種觀念根深蒂固。上一次,我們談到宗教本身不是鴉片,宗教本身不是一種欺騙、麻醉、傷害人們的鴉片,基督教還不是宗教,乃是人和神之間一種生命的關係。我們可以確定的來講,基督教不是鴉片,基督教給人的生命帶來的不是一種麻醉、欺騙,更不是一種傷害。相反,基督教的信仰給人們帶來的是真理的啟示和生命的建造。

詩篇十九章:「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這是一段非常優美的詩歌,在這段詩歌裡讓我們看到,神啟示給我們的真理是全備的、正直的、清潔的、公義的,使每一個信靠他的人能夠得到甦醒人的心,能夠有智慧、快活人的心、明亮人的眼。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宣告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行,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8:12)耶穌基督也說:「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約14:6)耶穌是真光;是道路;是通向永生的道路;是永恆的真理;是永恆的生命。因此,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從整本聖經的啟示讓我們清楚的看到,神的道是何等的聖潔和美好!神所啟示給我們的真理是何等的寶貝!如果我們信靠神,用他的真理來建造我們的人生,那我們的人生一定是一個榮美的人生!

我們換一個角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一看,在基督教的傳播歷史上,基督教所傳播所影響到的地區到底是從愚昧成為文明呢還是從先進成為落後?我們很高興的看到,在這基督教兩千年的傳播歷史當中,凡是基督教所影響到的地方,無一例外的對這個地區文明的進步都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凡是基督教傳播的地方總是能把落後變為先進,把愚昧變為文明。有一本書名字叫《如果沒有耶穌》,作者在書裡這樣講到:「對耶穌基督的信仰在歷史上對道德的提升貢獻之大是其他任何力量所不能及的。

如果沒有耶穌,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很可能仍像過去一樣茹毛飲血;如果沒有耶穌,許多亞、非、美洲的食人部落仍在吃人肉。但是,耶穌基督降世為人,他大大提升了地上的道德和生活。」當我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想起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個歐洲人到非洲的叢林裡去旅遊,探險。在那裡,他遇到了一個非洲土著,他驚奇的看到這個非洲的土著在讀聖經。於是,他就告訴這個非洲的土著:『我們那裡的人早就不看聖經了,聖經在我們那個地方已經很落伍了。』這位非洲土著告訴他:『如果我今天不看聖經的話,你早就在我的肚子裡了。』這個故事形象的告訴我們,基督教的信仰對人生命的改變是何等的巨大。

在我周圍的生活當中,我看到很多基督徒的朋友他們以往不認識神的時候,過著一種罪惡的生活,他們可能享受著很多肉體的快樂,但是,他們的生命是那樣的汙穢,他們的人生是那樣的虛空,很多人因此走到了人生的盡頭,覺得人活在世上有什麼意義呢。但是,當他們認識了神以後,神的真理進入到他們的心中,開啟了他們的心,讓他們看到神那永生的道路是何等的美好,當我們把神的道接到我們心裡的時候,這道給我們帶來了真理的亮光,生命的食糧,使我們在基督裡面成為一個新造的人,而這樣一個新造的人滿有神的榮耀和形象。所以,基督教絕對不是鴉片,他給每個人帶來的是神對他兒女的祝福。

相關焦點

  • 基督教VS宗教VS心靈寄託區別【值得收藏】
    宗教=心靈寄託,這是完全錯誤的理解和定義。那麼,我們就講一下宗教的起源和為什麼我選擇基督教。宗教的誕生:因為這個世界上存在這一批相信有神、天國、審判和地獄的人,所以這些人就開始尋找如何脫離地獄的刑法,去往完美世界的方法。因為去往天國【不同的方法的存在】,所以又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宗教,他們都相信自己的方法去往往天國的唯一的方法。例如,猶太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
  • 宗教改革與明清之際基督教在中國
    談及「宗教改革」,人們一般認為是馬丁·路德為反對羅馬教廷兜售「贖罪券」而引發的一場圍繞歐洲教會的道德、神學和體制展開的宗教改革運動。事實上,宗教改革不僅包括德國宗教改革、瑞士宗教改革、英國宗教改革、再洗禮派的宗教改革,還包括天主教改革。其中,「天主教改革」是天主教為了回應新教改革所進行的一場革新運動,它推動了天主教向海外的宣教。
  • 基督教:分歧嚴重!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基督教能夠成為世界性宗教,除自身的教義受到認同外,還離不開羅馬帝國的推廣。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控制下的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屢次反抗羅馬失敗後,為了給自己找到一個精神出路而創立了基督教。基督教一開始具有「反羅馬精神」,但因其倡導平等的思想,深受底層民眾的擁護,所以信徒迅速增加發展很快。到了3世紀基督教不僅成為了一個內部組織嚴密的教派,還調整了其反羅馬的教義,終於在392年被羅馬帝國確立為國教。在羅馬帝國的推廣下,基督教遍布歐洲、北非和西亞地區,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三十:宗教改革時代的背景2
    基督教之三十:宗教改革時代的背景2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商人們現在卻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他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握有巨大的金錢和強大的政權。在城市中,城市貴族控制一切,他們精心選擇如何用金錢換得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 基督教:分歧嚴重!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按信徒人數來看,基督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在全世界70多億人口中,基督教徒高達22億,佔世界人口的31%。基督教能夠成為世界性宗教,除自身的教義受到認同外,還離不開羅馬帝國的推廣。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控制下的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屢次反抗羅馬失敗後,為了給自己找到一個精神出路而創立了基督教。
  • 基督教人類學導論(二)原文載於《宗教人類學》第五輯
    這個命題對基督教的關鍵概念有重大影響。在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對基督教特性的命題最有力的闡述,儘管冗長,但卻很有影響。黑格爾對於宗教歷史的興趣發展出了古典、尤指希臘宗教[1]和猶太-基督教傳統之間的結構差異(對立)。這種差異的許多方面取決於兩種宗教形式的不同:一種宗教的神就在世界中,而另一種的神本質上被認為屬於一個超驗的、更好的世界,它完全不能與我們這個時間與空間組成的世界相比較。
  • 基督教牧者談招遠邪教信徒殺人案:望扶植正統宗教
    ……正教不興,邪教不滅。」在「正邪較量」上,吳兵牧師毫不含糊,「馬槽的嬰孩,給世界帶來了希望和平安;全能神邪教組織,帶來的是絕望與攪擾。但我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邪教組織屢禁不止、猖獗不已呢?」他還用形象的比喻說道,人們的靈魂有對信仰的渴慕與尋求,但「當人們喝不到可口可樂、甚至喝不到白開水的時候」,他們只能尋求到垃圾。
  • 宗教學者魏德東關注北京大學生信基督教比例
    佛教在線訊 2013年11月12日,宗教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魏德東教授在《中國民族報》發表文章《到底有多少大學生信仰基督教》。他引用孫尚揚教授、楊慧林教授的統計在文章中指出,北京的大學生信仰人數已達到3.9%,並高度關注了大學生信仰者的專業比例、接觸信仰方式以及高校開設宗教學課程對信仰群體的影響。
  • 從邪教新天地思考:新興宗教對傳統基督教的挑戰與警示
    這表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就是個人的空間不斷擴大,這對建基於傳統社會的宗教來說也構成了挑戰,不僅如此,傳統社會的崩潰帶來的人際關係的改變,讓個人在社會中失去了傳統社會支持,從而讓游離出來的個體為新興宗教提供了土壤。傳統社會的認同模式,按照杜爾凱姆的觀點,是建立在同質社會上的機械團結。同質社會中,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並不充分,在社會分工上比較單一,因此經濟上表現出自給自足的特點。
  • 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中國宗教環境越來越好
    中新社芝加哥10月12日電 題:專訪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中國宗教環境越來越好與美方交流直面問題  中新社記者 德永健  10月12日,在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老家」芝加哥,一場由中國基督教會主辦的聖經展與當地民眾見面。
  • ...基督教、天主教「三自」愛國運動和佛教、道教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
    中國是一個有多種宗教的國家,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是五種主要宗教。新中國成立後,國內外敵對勢力企圖繼續利用宗教反對新生人民政權,進行各種破壞活動。  天主教、基督教的反帝愛國運動  在中國近代史上,天主教、基督教傳入中國是同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擴張聯繫在一起的。西方天主教會、基督教會和傳教士憑藉不平等條約進入中國內地,長時期控制中國天主教會、基督教會,並被帝國主義用作侵略中國的工具,有的還用作間諜活動的工具。
  • 「書摘」屠孝實|《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科學與宗教...
    他引用馬克思·繆勒和W.詹姆斯對於宗教的定義,深入淺出地闡釋了宗教究竟是什麼,並提出了他對於宗教的一種理解,認為宗教的對象所指的超自然者是一種最高的理想,這種最高理想是人類種種欲求的統一體,在人類的不同階段表現為不同的形式。這種最高理想不適合用理智而需要用直觀,所以宗教中的知識在性質上和偏重理智的科學不相同,但這並不意味著兩者就是矛盾、不可並立的。
  • 宗教和絲綢之路有怎樣的關係?佛教、基督教是如何發展而來的?
    萊朋特在閱讀的過程中,感覺把「信仰之路」理解為「宗教之路」會更容易一些。連接太平洋、中亞、印度和波斯灣的通道上不只是貨物在流通,流通的還有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和神有關的,也就是宗教。在那個時代,宗教信仰是承諾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
  • 基督教只有一本《聖經》,佛教經典為什麼浩若煙海?
    研究過世界史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這三大宗教,儘管是並列的,但是其影響的區域則完全不一樣,如基督教的主要影響在西方,伊斯蘭教的影響主要集中在阿位伯、中東一帶,而佛教影響重心則在東方。
  • 第35輯文章推薦:朝向一種非宗教的基督教
    因此,基督教推動了哲學解釋學的發展,它本身就是一個激勵因素,一個信息把思想傳統調動起來,這種思想最後會從形上學中被解放出來,獲得自由。拋棄文化傳統,也就拋棄了意義和身份,因此西方人如果不從基督教的角度出發,甚至無法說話。      真正的基督教,必須是非宗教的,因為對自由和真理的信奉是基督教的基礎,要高於一切教條主張。
  • 基督教在韓國的影響力為什麼這麼大?
    韓國國內推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基督教、佛教等宗教,在當地均有著不小的受眾。其中,基督教的佔比最高,達到全國人數近30%。甚至在政壇上,也不乏基督教徒的身影。基督教在韓國大致可分為兩派,分別是傳統的天主教以及新教。
  • 基督教才是異教徒流淚尋找的宗教
    他們為這個忙碌的世界所提供的商品是他們自己稱之為情緒的這個東西這種意義含糊不清可有可無之物乃世間最懶惰者亦能製造的—他們以此換來食物、衣服以及其他具有現實的實質性價值的物品。因此,人們說僧侶依賴人的慈悲之情而生存。而我們一直相信,作為求生的手段,比起僧侶之依賴於人的慈悲之情,武士之靠劍生存的方法更為有名譽。
  • 為什麼中國北方農村的基督教如此流行?基督教是如何滲透進的?
    查閱了資料,震驚的是,基督教在中國北方農村,尤其是華北的農村十分興盛,尤其是河南和河北、陝西的山村,甚至有的村子裡面有5-10個基督教堂,每一個村都有基督徒上百人,這些人大多是農村的老人,甚至是文盲。這真是令人十分震驚但是疑惑的發現,為什麼中國北方農村的基督教如此流行?基督教是如何滲透進最保守的中國北方農村的?
  • 身處東亞文化圈的韓國,為什麼大多數國民都信仰基督教?
    而韓國則早在上世紀由一個儒釋道國家被完全改宗成了個基督教國家。基督教進入朝鮮半島在二戰期間,作為傳統儒釋道國家的韓國主要是以儒教和佛教為主,而二戰結束至今的不足百年時間裡,基督教就幾乎主導了多數韓國人的精神世界。
  • 楚雄州基督教兩會教職人員宗教政策法規知識培訓班舉辦
    本報訊(普德芸 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陳明海) 11月24日至26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督教兩會教職人員宗教政策法規知識培訓班舉辦。楚雄州民族宗教委副主任鳳雲松出席開班式並表示,希望楚雄州基督教教牧人員和信教群眾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落實中央關於宗教工作重大決策部署,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切實履行職責使命,積極爭做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