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Pixabay
在愛丁堡的殉道者自由教堂是蘇格蘭豐富的基督教歷史的一部分。今天,教會是個「弗蘭肯斯坦」(編註:Frankenstein,即科學怪人,由人為製造的什麼也不是的怪物),這家酒吧自稱是一個家庭友好的場所,同時也是舉辦告別單身派對、鋼管舞舞者和盲流混混聚會的地方。
英國布里斯托的聖保羅教堂現在成了馬戲團表演者的學校。
但在,在你對新東家感到憤怒之前,你要明白,如今的歐洲,大量空置的教堂建築林立遠比你想像的多,且不知如何維護,因為歐洲基本上已經不再是基督教的天下了。你可以說這些教堂是「失落的文明」的遺蹟。而基督教文明曾經輝煌一時,是歐洲生活和文化的核心。那個時代已經逝去了。
對基督教上帝的信仰急劇下降
神學家和《大逃竄》(Mass Exodus)的作者史蒂芬·布利萬特(Stephen Bullivant)說:「在英國,大約70%或75%的30歲以下的英國人說他們沒有宗教信仰。」
布利萬特還有更壞的消息:歐洲正在加速遠離基督教。「人們經常問我,特別是天主教會,有什麼辦法能挽回這種局面?我總是半開玩笑地說:『那最好投資在時間機器(譯註:能使人往返於過去或未來)的技術上。』」
基督徒在「異教徒天下」的英國
哈維·奎亞尼博士(Dr.Harvey Kwiyani)是英國利物浦希望大學(Liverpool Hope University)的非洲基督教和神學教授。他來自基督教國家馬拉威(譯註:是南非一國家,昔為英國之保護領尼亞薩蘭,1964年7月1日獨立,首都為利隆圭)。他說英國正全面轉變為「異教徒文化」,確實讓他感到震驚不已。
他說:「在馬拉威長大的基督徒正日新月異地蓬勃發展,非洲基督徒的平均年齡是19歲,來到歐洲後,這些都是後基督教時代的基督徒(譯註:後基督教是指基督教在一個地區或社會中的重要性下降後的一段時期)。他們已離開了基督教。我所教那些學生,他們告訴我說『我是家裡第四代異教徒』。」
作為行業專家,奎亞尼(Kwiyani)補充說,「數據已很清楚說明:歐洲的基督教正在消亡。」
「基督教」國家正逼迫基督徒
上帝仍然在轉向歐洲行動,但更大的文化根基已經失去,雖然一些政府可能官方主流還是基督教,但他們現在是公開逼迫基督徒。
英國基督教關懷組織(Christian Concern)的安德烈·威廉士(Andrea Williams)律師表示:「我認為,美國人很難理解的是,英國人竟然對基督教真實含義一無所知。」
威廉士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為基督教醫生大衛·麥凱雷斯(David Mackereth)等客戶辯護,後者因基督教信仰拒絕稱呼一個大鬍子男子為女士而被解僱。
麥凱雷斯說,他曾「被迫要說自己不能說的話,但當要強迫我稱呼一個男人為女士或稱呼一位女人為男士時,他們就是將我良心逼到絕境,因為我要效忠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就不能這樣做。」
歐洲各地的基督徒都是如此。在芬蘭,一名基督教議員只是在推特上發布了譴責同性戀的聖經經文而面臨入獄的可能。
歐洲正在回歸異教徒的根,但希望仍在
布利萬特說,隨著歐洲回歸異教徒的根源,基督徒的境況可能會變得更糟。他說:「從文化層面來說,我認為最終結果是是百分之八十九的人『沒有信仰』。」
奎亞尼說,因為歐洲「不僅離開了基督教,而且離開了宗教,要說服他們再次相信宗教信仰的必要性是一大挑戰。」
威廉士認為,「只有徹底的復興才能改變這一點,但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前景會變得更暗淡。」
歐洲還是有希望的,其重任可能落在一些稱之為「神聖的反射」(The Blessed Reflex)的傳教領導人身上。
正如像威廉·凱利(William Carey)和大衛·利文斯通(David Livingstone)這樣的早期傳教士的祈禱那樣,福音會從非洲和亞洲的傳教領域回歸,重新在歐洲傳播。
現有跡象表明「神聖的反射」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