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正面臨因異教信仰而遠離基督教的嚴峻現實

2020-12-15 基督教資訊平臺

圖源:Pixabay

在愛丁堡的殉道者自由教堂是蘇格蘭豐富的基督教歷史的一部分。今天,教會是個「弗蘭肯斯坦」(編註:Frankenstein,即科學怪人,由人為製造的什麼也不是的怪物),這家酒吧自稱是一個家庭友好的場所,同時也是舉辦告別單身派對、鋼管舞舞者和盲流混混聚會的地方。

英國布里斯托的聖保羅教堂現在成了馬戲團表演者的學校。

但在,在你對新東家感到憤怒之前,你要明白,如今的歐洲,大量空置的教堂建築林立遠比你想像的多,且不知如何維護,因為歐洲基本上已經不再是基督教的天下了。你可以說這些教堂是「失落的文明」的遺蹟。而基督教文明曾經輝煌一時,是歐洲生活和文化的核心。那個時代已經逝去了。

對基督教上帝的信仰急劇下降

神學家和《大逃竄》(Mass Exodus)的作者史蒂芬·布利萬特(Stephen Bullivant)說:「在英國,大約70%75%30歲以下的英國人說他們沒有宗教信仰。」

布利萬特還有更壞的消息:歐洲正在加速遠離基督教。「人們經常問我,特別是天主教會,有什麼辦法能挽回這種局面?我總是半開玩笑地說:『那最好投資在時間機器(譯註:能使人往返於過去或未來)的技術上。』」

基督徒在「異教徒天下」的英國

哈維·奎亞尼博士(Dr.Harvey Kwiyani)是英國利物浦希望大學(Liverpool Hope University)的非洲基督教和神學教授。他來自基督教國家馬拉威(譯註:是南非一國家,昔為英國之保護領尼亞薩蘭,1964年7月1日獨立,首都為利隆圭。他說英國正全面轉變為「異教徒文化」,確實讓他感到震驚不已。

他說:「在馬拉威長大的基督徒正日新月異地蓬勃發展,非洲基督徒的平均年齡是19歲,來到歐洲後,這些都是後基督教時代的基督徒(譯註:後基督教是指基督教在一個地區或社會中的重要性下降後的一段時期)。他們已離開了基督教。我所教那些學生,他們告訴我說『我是家裡第四代異教徒』。」

作為行業專家,奎亞尼(Kwiyani)補充說,「數據已很清楚說明:歐洲的基督教正在消亡。」

「基督教」國家正逼迫基督徒

上帝仍然在轉向歐洲行動,但更大的文化根基已經失去,雖然一些政府可能官方主流還是基督教,但他們現在是公開逼迫基督徒。

英國基督教關懷組織(Christian Concern)的安德烈·威廉士(Andrea Williams)律師表示:「我認為,美國人很難理解的是,英國人竟然對基督教真實含義一無所知。」

威廉士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為基督教醫生大衛·麥凱雷斯(David Mackereth)等客戶辯護,後者因基督教信仰拒絕稱呼一個大鬍子男子為女士而被解僱。

麥凱雷斯說,他曾「被迫要說自己不能說的話,但當要強迫我稱呼一個男人為女士或稱呼一位女人為男士時,他們就是將我良心逼到絕境,因為我要效忠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就不能這樣做。」

歐洲各地的基督徒都是如此。在芬蘭,一名基督教議員只是在推特上發布了譴責同性戀的聖經經文而面臨入獄的可能。

歐洲正在回歸異教徒的根,但希望仍在

布利萬特說,隨著歐洲回歸異教徒的根源,基督徒的境況可能會變得更糟。他說:「從文化層面來說,我認為最終結果是是百分之八十九的人『沒有信仰』。」

奎亞尼說,因為歐洲「不僅離開了基督教,而且離開了宗教,要說服他們再次相信宗教信仰的必要性是一大挑戰。」

威廉士認為,「只有徹底的復興才能改變這一點,但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前景會變得更暗淡。」

歐洲還是有希望的,其重任可能落在一些稱之為「神聖的反射」(The Blessed Reflex)的傳教領導人身上。

正如像威廉·凱利(William Carey)和大衛·利文斯通(David Livingstone)這樣的早期傳教士的祈禱那樣,福音會從非洲和亞洲的傳教領域回歸,重新在歐洲傳播。

現有跡象表明「神聖的反射」已經開始。

相關焦點

  • 他們信奉蜜蜂神,被稱為歐洲最後的「異教國家」
    立陶宛不僅存留下很多攜帶古老基因的詞彙,還原汁原味地保存了許多民間傳說與"異教"信仰。儘管隨處可見天主教、東正教教堂,但在立陶宛,洛姆瓦(Romuva或Romowe)的影響仍然深遠。立陶宛人或許是歐洲最後的"異教"信仰者。作為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立陶宛1990年宣布脫離蘇聯。近年來隨著俄羅斯實力下降,立陶宛一直致力於「去俄羅斯化」,並於2004年加入北約。
  • 後現代主義與基督教信仰
    二十世紀人類社會的現實,粉碎了人類自救的神話。首先,兩次世界大戰中人類殘酷無情地互相迫害,導致人們認真思考人類的出路在哪裡。納粹在歐洲的集中營、日本人在中國的大屠殺以及其後共產主義國家的極權暴政等等,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深重的烙印。事實證明,科學的發展與理性的思考,無法消滅人類本性的殘暴。
  • 【歸正之窗】中國民間信仰對基督教的影響
    這種看法的根據主要是兩點:(1)中國人注重現世生活,以人與人的關係來對待人與神的關係,沒有形成超越的觀念,在歷史上也不像歐洲人那樣把宗教放到可以支配一切的核心地位;(2)中國人沒有發展出一種像西方基督教那樣的一神宗教。但是,從古至今,千千萬萬的沒有明確宗教身份的中國人,實際上常常在與佛仙鬼神打交道。這種紮根於廣大民眾心靈深處的現象,我們稱之為民間信仰。
  • 「水知道答案」能作為基督信仰的依據?那麼異教呢?!
    )還有基督徒因聽聞,在江本勝的實驗中,水聽到教堂音樂能產生優美的結晶而自豪不已。本文中,小護衛拋開「水知道答案」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不談。小護衛只想借本文告訴大家:即使江本勝的實驗是真的,「水知道答案」也不能證明基督信仰有什麼過人之處!為什麼?
  • 因荒謬才信仰?
    但是在基督教歷史早期,究竟是先理解還是先信仰卻是個及其重大的問題,也是哲學發展的兩條路徑。本文不談哲學這麼高深的東西,我們只介紹當時的背景,以及今天對這個問題的誤解。基督教自誕生之日起,就面臨很多挑戰。首先在神學上面臨的敵人就是古希臘哲學與諾斯替主義。
  • 異教的再興與後現代教會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可以看見很多異端的起源,都因某種護教的動機。有人會這樣想:「我若要說服知識分子信基督教,必須顯示基督教是符合當代思潮運動的。我必須給知識分子看到基督教在理性上是可以被尊重的。」 聖經的教義就因此有意無意地被妥協,以流行的哲學理念取代之。
  • 基督教說:正因為不合理,所以才信仰!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基督教有一種說法:正因為它悖理,所以才信仰。這句話含義深刻,意義重大,即揭示了基督教的某些真理,也揭示出人類文明史的某些真理。比如上帝創世的故事是合理的嗎?《聖經》說:上帝從「無」中創造了這個世界,而且是通過語言創造的。
  • 簡析民間信仰對基督教的影響
    至今,民間信仰活動仍然在中國社會廣泛地存在,不可避免地對基督教產生影響。本文試圖從認識民間信仰入手,簡單分析民間信仰對基督教的影響,以及基督教應如何面對這種影響,以求既保存傳統文化的精華,又有利於基督福音的傳揚。
  • 基督教和猶太教之間到底有什麼恩怨?
    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但就數量、規模和對人類歷史的影響而言,基督教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上最大的宗教。而猶太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猶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信仰。猶太教的主要戒律和教義來自於《聖經》的前五卷《託辣》。歷史上,猶太人面臨過許多毀滅性的災難和迫害。
  • 聖嚴法師:基督教之研究
    第一節 時代的宗教之病(一)一元論的二分法宗教的目的,只要它是值得一部分人去信仰的高級宗教,大致總不會否認他們的信仰,是為求得現實(罪惡)的解脫,進而進入一個不受罪惡(佛教稱為業力)束縛的境界,這是什麼?
  • 俄羅斯萬聖節:外來節日與本土信仰的「對決」
    中國網新聞11月1日訊 據綜合報導,最初萬聖節是西方多數英語國家的傳統節日,20世紀末開始傳入歐洲其他國家,同時傳入俄羅斯。然而在俄羅斯,萬聖節並不像在西方國家那樣流行。萬聖節,也稱作諸聖節,從10月31日的午夜到11月1日,持續一天。一般認為萬聖節起源於當時歐洲世居民族凱爾特人的信仰。
  • 基督教的禁忌 摩西十誡
    當我們被一個信仰尋求者問及「怎樣相信」或「相信基督應該做些什麼」的時候,事實上他也是針對禁忌而發問的。人們關心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在多數人的概念中,信仰被想像成為藉助某一種特定的方法達於一個超驗存有方式,在超驗存有中,現實生活的種種痛苦與無奈被跨越 了。這樣的宗教意識是很容易被理解的。從某種角度來說,人們的宗教尋求源於對現實世界的一種無望和無能。
  • 救人者亦自救:被迫害到瘋狂吸粉,瘟疫肆虐基督教如何反敗為勝?
    上帝的神奇的治療力量,不斷湧現的基督教徒們救治病患,去世後的天堂之路等,無形中給身處黑暗的羅馬民眾們一條光明的信仰之路。也正是靠這種強大的信仰力量,基督教飛速發展,隨著信教人數的不斷增加,教會的有生力量也逐漸增強,影響力也不斷增加,為成為羅馬的國教奠定了基礎。
  • 信仰「上帝」與信仰「現實」的社會歷史行為動力學
    歷史上,很多人認為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而西方人信仰基督教。我前一段時間說過,其實中國人從古到今,就信仰「現實」。西方人信仰基督教和我們信仰「現實」這兩種信仰,對人們的行為方式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信仰「現實」的人,其行為特點就是能「隨機應變」。
  • 《基督教歷史人物小傳》
  • 世界化的基督教,當到達古日本後,為何被豐臣秀吉「一腳踢飛」?
    基督教自公元1世紀左右產生以來,得到了羅馬帝國的庇護,逐漸發展壯大,成為歐洲多數人的信仰,後來隨著新航路開闢,歐洲人將基督教帶出歐洲,引向世界,遂完成了基督教的世界化進程。基督教堂整個歐洲中世紀,基督教在歐洲一家獨大,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榮耀,國王們的加冕儀式和塗油禮等都有教皇主持。中世紀中期,由於一些歷史原因,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裂為東正教和天主教,之後經過宗教改革,天主教因教義差別又出現了新舊教之分,新舊教在歐洲乃至世界皆有一席之地。
  • 「推薦」關於邪教、異教、神秘主義的10+2部電影
    星期五言:邪教、異教、神秘主義三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在本人看來,邪教是之於「社會危害性」而言的,比如說麻原彰晃、查理·曼森那種以傷害他人而成教的人;異教不害人(或者說不違反法律),但卻往往是正統教派乃至主流社會的眼中釘、耳中刺,顯然他們是小眾的,隱秘的,甚至偏執的;最後一種神秘主義,它似乎沒邪教那麼狠,也沒異教那麼嚴肅,它對大眾而言其意義更多體現在藝術層面上。
  • 基督教唯一神耶和華的名字來源
    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得以生存,完全是因為羅馬帝國的宗教寬容政策,而基督教得勢後對異教的迫害,可以說已經到了慘無人道的地步,而且,至今我們沒有看到基督教為消滅所謂的異教文化像樣地道過歉。教會無限誇大自己所受的迫害,實際上已經是在篡改歷史。今天我們回顧歷史,一方面是看未被基督教的有色眼鏡歪曲的歷史,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以史為鑑,明白我們今天所應作和所應避免的。
  • 基督教信仰要義
    作者/魏連嶽 來源/ 基督教信仰與生命 編輯排版/隨手君(ID:suishouchuanfuyinjun) 「基督教信仰」是指:基督徒所共同相信的「信念」。而這個信念乃是上帝透過「聖經」對人類所啟示及教導的內容。
  • 歐洲文明的三大支柱: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民族
    哲學思維與民主制度的淵源、政治權力的傳遞,甚至是醫學、生物學使用拉丁文的源始,這種種歐洲因素不斷形塑了現代文明的各種特質,使歐洲遙遙走在現代世界的前列。歐洲由誰說了算,是國王,還是教皇?答案:在歐洲歷史上,基督教普及,教皇接受百姓乃至國王的信仰。